1_初中小说阅读技巧

1_初中小说阅读技巧
1_初中小说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技巧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六、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七、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八、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九、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

B、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

初中小说阅读训练

小说阅读训练 第一阶段了解小说的要素和特征 (一)基本定义 1、小说概念: 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分为四类,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自然坏境描包括: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等描写表达。) (2)社会环境:是重点,不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还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5、情节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小说的线索:既有单线,也有双线。 线索可分为:具体的事、物线索、逻辑线索、情感线索、时空线索等。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 可泛泛而谈。 ④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二〉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解题实例一: 漠视也是一种关怀 ①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双耳涨红,眼中打着泪花,青筋暴起,从教室的正门,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 ②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

小说阅读方法及练习

小说阅读指导 一、考点解读: 语文试卷上有三篇阅读题,其中的第五大题是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道大题多是散文阅读,但有时也会是小说或戏剧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 沈从文 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 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 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 “怎么的?” “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 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 “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 “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还有那个……” “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我说是他就是他。那腐臭也有他的性格在内。这小子活时很勇敢,倒下烂了还是很勇敢的!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大我三个月。” “怎么知道是他?” “我把那小子缝了文件的领子拉下来了。我一摸到领子,就知道是他。” “你们都是好小子。”

中考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篇一:10个省市2011年中考小说阅读题目及答案】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①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 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 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 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 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②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 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③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 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 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 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 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④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⑤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 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 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 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⑦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⑧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 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 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⑨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⑩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 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⑾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 捣蛋。 ⑿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 红色…… ⒀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⒁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 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 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 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⒂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 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⒃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 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 问题学生?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小说知识我来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 学生活动: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 第二板块:中考小说考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小说考查要点: 一、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6、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 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 学生活动:了解中考小说考查要点 第三板块:小说阅读我注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要领。 1、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2、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第四板块:中考实例我研究: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7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的。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见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看得出来他在某个建筑队打工。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很清楚。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儿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的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编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种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中考小说阅读及答案

中考小说阅读优化训练(第1期)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①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②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③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 ..”,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④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⑤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⑦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⑧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⑨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⑩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⑾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⑿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⒀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⒁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⒂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⒃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⒄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⒅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14分) 12.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3分) 13.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3分)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谜底揭开 14.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3分)

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习题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习题 (一)两个鸡蛋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爹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①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经深深地陷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有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②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阳光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忽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屋里,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 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 也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然后立在那 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 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还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 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到了学校,柱子的包袱里的两个鸡蛋是谁放的?理由 何在?(2分)

完整word版初中小说阅读训练习题一

初中小说阅读训练习题一 姓名总计 44 分实得分 三块钱 他是一个军人,在战场上负伤,双腿高位截瘫。他的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就靠着他的抚恤金生活。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 那天傍晚,瓢泼大雨。在街道的拐角处,上来了两个西装革履的客人,客人说,快点啊,我们急着见人。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 他央求客人下来,先把车推过去,再上车。可是满地泥泞,客人怎么也不愿意下车。雨越下越大,他想等人来帮自己,可左等右等,也没有人影。 客人不耐烦了,要求退款坐别人的车。可是他不愿意,这是今天的第一笔生意,也可能是唯一一笔,虽然只有三块钱,他不想放弃。 还是没有人来,他只好尝试着自己推。淋着大雨,站在泥坑里,他双脚使劲蹬着地面,一手握着车龙头,一手用力推着车身。也许因为太用力,“啪”的一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假肢断裂了! 鲜血,从他的创口慢慢渗出来,混着雨水,一直流到泥坑里。从不流泪的他,在大雨中一边绑着自己的假肢,一边默默地流泪。 当客人再一次要求退钱的时候,他已经用布绑好了假肢。他的头发在雨水的冲刷下,紧紧地贴在脸上。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然后,再回来背他们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一个男人的尊严在雨中湿透了,为了三块钱。 他再次上了车,继续往前蹬,希望能出现奇迹。一个没有双腿的男人就这样在雨中弓着脊背,脊梁上托着他的家庭,他的责任。 故事的结局很简单--终于有人帮他把车推了上去。他揣着赚来的三块钱,跑到无人的地方,嚎啕大哭。然后,平静地回家。 两年后,他换了辆摩托车,五年后,他换了辆小汽车。 他还是以拉人为营生。开上汽车的那天晚上,他对妻子说,这个月我们终于可以有303块的收入了。 1、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1分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①开端, ②发展_____________ , ③高潮______________ ,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事实上,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极为贫乏,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我们的小说阅读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抓好课内小说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们放开手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得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在新鲜热闹的课堂形式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令人忧思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材深入的解读,教学内容停留在现成的教案及有限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缺少符合实际的个性化理解,阻碍了阅读教学科学有效的进行。如何更具体、更深入、更系统的解读教材,更好地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课堂内阅读教学,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是这样去尝试的: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 坚持“一课一得”,读写结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如果将阅读教学分解为想象力培养、命题培养、语言学习、仿写句子等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让学生品味文段,知道从中筛选信息,提高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我们班里,每人都有一个专用的小笔记本,这个小笔记本专门用来整理记录自己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分析、解决各种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思路。我会有意的安排一篇文章一个训练重点,通过认真的品读,有心的安排,我们的学生通常会有很大的发现,即发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就鼓励我的学生将自己这节课的发现用文字形式整理在小笔记本上,成为永远的财富,当然,有了改良的发现,还是要随时做修改的。 多样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与手段,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法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要求学生把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在课前上台演讲,或讲说与课文情节有关的小故事、古诗文,或介绍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营造积极的阅读教学氛围。教师也应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激励,逐步使学生自觉的去读书,读好书,进而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做好课外小说阅读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份内职责。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不至于盲目的阅读。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我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让学生有书可读,并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针对学生缺乏阅读的书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习题 (一)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爹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①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经深深地陷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有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②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阳光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忽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屋里,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 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也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还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到了学校,柱子的包袱里的两个鸡蛋是谁放的?理由何在?(2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说阅读指导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小说阅读指导人教新课标版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般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心情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考点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四、暗示社会环境;五、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考点三、分析小说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初中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对于初中生而言,小说的阅读已经不是难事了,可是应该怎么样在小说的阅读中快速的去理解与学习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小说知识我来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 学生活动:回顾有关的小说知识并积极发言 第二板块:中考小说考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小说考查要点: 一、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6、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 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 学生活动:了解中考小说考查要点 第三板块:小说阅读我注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要领。 1、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2、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第四板块:中考实例我研究: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中考语文二模后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_含答案

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 【“中指书”《考试说明》中有关小说阅读的考纲】(“考试内容·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3.通过对文章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考纲”)第6点: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等),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能赏析作品的创作特色。 【主要考点、考法及其答题指导】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主要考法】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相关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的内容。 3.理解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答题指导】 1.在阅读过程中,将小说“四部分情节结构”划分开来(要充分利用“填空题”中已有的部分情节概括的提示!),这样做题思路就清晰了。尤其是高潮部分的确定,有利于对全文情节的理清和概括。 2.做考法1的题目,可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结果”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省略,但一般需保留“何人+何事+何结果”这三个要素。 3.做考法2的题目,还要注意按某个人物的行为等角度的限制,以及和题中已有的部分情节概括的句式一致。 4.做考法3的题目,首先要注意这“某个情节”可能是各个部分的,故需同学们灵活机动地从以下角度思考,进而具体分析:设置悬念(开头某情节);(前文某情节为下文某情节)埋下伏笔;(后文某情节)照应前文;推动下文某个情节的发展;凸显相关人物性格;点明(或深化)主旨等。——有的涉及“写作特色”的考点!结合具体阅读题的训练来体会、运用! 二、把握人物形象。 【主要考法及其相应的答题指导】 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神态描写)及相应作用。——“品味语言(词语或句子)”的考点也常选择描写人物的语句来品味! 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 沈从文 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 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 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 “怎么的?” “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 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 “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 “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还有那个……” “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我说是他就是他。那腐臭也有他的性格在内。这小子活时很勇敢,倒下烂了还是很勇敢的!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大我三个月。” “怎么知道是他?” “我把那小子缝了文件的领子拉下来了。我一摸到领子,就知道是他。” “你们都是好小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