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心理学的讲义

合集下载

AP 心理学 讲义 Personality

AP 心理学 讲义 Personality
• The “mental stream” for destruction was Thanatos. Freud called it the “death instinct” that drives aggressive and destructive acts humans commit against each other.
• Always acts on impulse and seeks immediate pleasure
• The only part of the personality present at birth
The Superego
• The superego is the “police” of personality and is responsible for morals and values learned from society.
• Should something happen in the early years, people will have problems to overcome later in life specifically dealing with sexuality:
• Oedipus complex: boy in love with their mother • Identification: boys love their mom/identify with their
Assessing the Unconscious-TAT
Assessing the Unconscious
• Rorschach Inkblot Test
• the most widely used projective test • a set of 10 inkblots designed by

最新心理学专业英语基础 1-2章课件ppt

最新心理学专业英语基础 1-2章课件ppt
▪ 心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是由希腊哲学家最先清晰提
出(概要)的。比如说公元前5世纪的Socrates, Plato, Aristotle等。
investigate:调查,研究,探讨 outline:概述,提出……的纲要 such as:像,诸如,例如[用于举例]
19
PHILOSOPHY
▪ Two more recent philosophical influences on the
▪ 常用英语字典
▪ 牛津 ▪ 朗文 ▪ ……
7
参考 Resources
▪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
8
参考 Resources

▪ CNKI 翻译助手
9
CHAPTER 1 What is Psychology?
10
What is Psychology?
▪ 扩大心理学词汇量
▪ To foster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 提升基础的翻译技能
▪ To broaden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s and societies
of the world
▪ 扩展关于世界各文化、社会的知识
3
参考 Resources
心理学专业英语基础 1-2章
▪ 上课时间:1~18周
▪ 补课(1~3周)
▪ 每周四下午5~6节
▪ 10月6日,国庆节假期
▪ 平时成绩:30% ▪ 期末考试时间:1月7~13日
2
课程目的 Aims
▪ To improve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 提升读、听技能
▪ To enlarge vocabulary of psychology

【VIP专享】第1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VIP专享】第1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和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哲学:一切知识始于感觉,由感觉通过联想获得复杂概念。

教学:语言的语法一样,概念一样,只是发音和书写不同。

对比和翻译的方法。

2、冯特的构造主义哲学: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

教学:直接法。

模仿,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3、帕默,直接法的重要人物,强调形成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

二、巴甫洛夫学说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应该与本族语第二信号系统进行“自觉对比”,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教学:视听法。

强调声音和图象的作用。

排除母语的干扰。

2、里弗斯的三个假设:假设1:外语学习是机械的形成习惯的过程。

推论1:习惯通过强化来巩固;推论2:习惯有赖于正确的反应来形成。

推论3:语言是行为,需要引导学习来进行。

假设2:先口语,后书面语;假设3:类推比分析更有效;假设4:语言具有意义,应该在语言的文化基础上学。

胡明亮minglianghu1@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掌握新知识是智力活动,包含一定的认识结构,提出刺激——同化于认知结构——反应。

乔姆斯基,理性主义,学习语言需要掌握规则。

发挥学生的作用,重视对语言的理解。

功能法(交际法):在交际活动中表达意念。

五、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自然学习法习得:自然地获得语言能力;学习:有意识地努力学习,了解规则。

减轻主观障碍,自我监控。

第二节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一、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研究对象地位: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以普通心理学一般原理为基础,必须依靠教育心理学的各种规律。

任务: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心理问题,开展教学实验,探讨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为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正确组织外语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

(p. 12)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外语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技术(电脑、网络、多媒体)的发展,需要心理学的论证。

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心理

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心理

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心理外语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学习者都会面临语言障碍、学习焦虑甚至学习厌倦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语言学习心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习心理,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言焦虑很多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就是语言焦虑。

语言焦虑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听力理解和自信心。

对于语言焦虑的应对,学习者可以尝试以下策略:1. 正确认识焦虑:认识到焦虑是正常的,不必过分担心或逃避焦虑,而是应该面对焦虑并寻找解决方法。

2. 扩大语言输入:通过多听听力材料、与母语人士交流或参加语言学习小组扩大语言输入,提高自己的语感。

3. 小步骤法:采用分阶段的目标设定,将复杂的语言学习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慢慢适应并提升。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就会缺乏学习上的动力和持久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方向性,也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2. 找到外语学习的意义:明确知道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好处,找到与自己实际需要和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乐趣。

3. 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提高学习动机。

三、积极心态积极心态对于外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者应该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外语技能。

以下是几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1. 建立学习习惯: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并且坚持执行,培养持久的学习习惯。

2. 改变自我评价方式:学习者应该尽量避免消极的自我评价,而是要积极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3. 寻求积极的学习反馈:及时寻求他人的认可和建议,从正面反馈中获取自信和动力。

四、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学习策略:1. 主动使用目标语言:学习者应该努力将所学的外语知识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大胆地开口说出来。

外语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外语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外语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外语学习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外语可以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丰富个人的阅历和生活经验。

然而,外语学习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和接纳新的文化背景。

在外语学习中,心理学原理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语学习中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并提供几种有效的应用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外语。

一、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激励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促使一个人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力量。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动机可能来自内部因素,如个人兴趣和自我价值感,也可能来自外部因素,如工作需求和社会认同。

因此,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短期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动力和集中注意力,而长期目标则能够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方向感和成就感。

此外,学习者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与他人交流、参加语言交流活动等,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二、外语学习中的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外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习外语可能带来挫折感和焦虑情绪,但学习者需要学会应对这些消极情绪,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提高。

心理学发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加强。

为了管理情绪,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他们可以采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调整情绪,例如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其次,他们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问题和困惑,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此外,音乐、运动和娱乐活动也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好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放松身心,重新调整状态。

三、外语学习中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外语学习中的核心。

学习者需要理解和掌握新的语法规则、词汇和句型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认知策略和技巧。

1. 分类记忆:将词汇和短语分类,通过构建联系和关联,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将相似的动词或形容词归类到同一个类别下。

外语学习心理机制探究

外语学习心理机制探究

外语学习心理机制探究
外语学习心理机制是指学习外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机制。

学习外语时,
人们的社会心理、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是指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环境及学习目标、学习工具、学习计划以及学
习任务的一种认知和情感上的综合反应。

当学习者熟悉自己的学习环境,获得信任足够的学习工具和计划时,他们的学习乐趣就会得到提升。

认知心理是指学习者处理外语学习信息的整体思维机制,包括记忆、理解和推
理等。

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会影响他们在外语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联想、归纳和分析等加强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心理是指学习者处理外语学习信息的情绪上的反应,具体表现为激情、坚
毅和满足等。

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情感上的抗拒,但只要在面对困难的同时,学习者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心态,他们就能够克服困难,获得学习成功。

总之,学习外语时,社会心理、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们要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三大心理机制,以期望达成外语学习的目标。

外语学习心理

外语学习心理

外语学习心理 psych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研究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

外语学习理论 在外国,外语学习心理的研究,开始于中世纪欧洲各国教学希腊文

和拉丁文的活动中。当时他们学习孤立的单词、背诵抽象的语法规则和例句,重视阅读和理解,

但忽视学习者的兴趣和活的语言的运用。在中国,唐宋佛经的翻译和诵读,也有类似特点。 19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心理语言学的产生, 外语学习心理才进入真正的科学研究阶段。

在外国,外语学习理论,主要有听说习惯形成论和认知规范学习论。 这两种外语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区别听说习惯形成论把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理解为刺激、

反应的机械重复以形成习惯的过程。主张听、说先于读、写,以句型操练作为基本教学手段。 否认外语学习中的内在因素,把母语和外语的学习等同起来。 而认知规范学习论则把外语学习看作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 强调外语学习主要是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主张听、说、读、写同时学习, 以分析对比为主要教学手段,认为母语是外语学习中可利用的内在因素。

在苏联,外语学习方面还有自觉实践学习论。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

是一种有动机、有目的、有选择的活动;既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系列语言反应的形成, 也不能归结为掌握某种一成不变的语言规则。因此,外语学习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觉性、主动性、

积极性。这种理论还认为,掌握外语有3条途径: ①从自觉到直觉; ②从直觉到直觉; ③从直觉到自觉。 一般来说,正确的途径是从自觉到直觉,即首先掌握外语知识,理解外语材料; 再形成熟练技巧;最后达到能运用外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过程 ① 学好外语的首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学本民族语具有一种强烈的动力, 因为他想通过听话和说话,参与周围人群的活动, 这种需要产生 “结成一体的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而学生学习外语时, 往往把外语作为工具来学,叫做“把外语看作工具来掌握的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1.动机:是促进达到目的的动因,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3.复用: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5.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随意注意:是具有自觉地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8.词汇检索:是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

9.智商:心理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

10.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环境中各种特殊情境而发展的思维结构,构成可能有组织或有结构的行为型的认知能力。

1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12.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

13.语法教学的归纳法: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所学语法规则。

14.感觉记忆:指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某类型被认知的系统。

15.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

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

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这便是语感。

16.气质: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外倾或内倾)。

17.命题:是句子的储存方式,也是句子记忆的基本单位,是关于一个或几个概念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把外语学习 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过程。但强调图象和声音刺 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认 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 现的。因此,视听法倡导者们还主张用整体结构 的方法教词汇,并要求学生整体地领会语句的意 思。
2020/3/12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分科心理学---则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根据社会生活不 同侧面的特殊条件来研究各种活动的心理过程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心理基础。 2020/3/12
外语教学心理学:分科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以普通心理学 一般原理为基础。作为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一门学科心理 学,必须依从教育心理学上的各种规律。此外,还必须利用学习 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成就。由于心理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 各种思想学派的影响,而真正做到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很 重要的是还必须采取实验的方法,珍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
2020/3/12
五、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
直接实验研究第二语言学习是必要的,不应只是简单地 从第一语言习得或一般学习理论去作出一些推理。
克拉欣(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 言“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1、自然法: 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
◆代表人物:克拉欣和特雷尔。
《新编英语教程》编者李观仪认为二者并非不可调和, 主张既逐步采纳交际法的长处,也要继承传统法的有效 部分。这种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外语教学法思想的主 流,与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外语教 学心理学的崛起是一致的。
2020/3/12
第二节 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 发展前景
◆外语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先导:苏联别里亚耶 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 ◆ 别里亚耶夫就外语教学方面争论较多的若干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提出了“从
2020/3/12
近年来。心理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 进一步发展—直接对第二语言学习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已为更多的人所承认。
人们涉足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领域,了解与语言教 学有关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发现,由此推断并计划运 用于语言教学理论。
另外,近十年来发展了一种更专门的第二语言学习 心理学,直接对第二语言学习、教学和使用进行实验 研究。实际上这两方面不能完全分割,应是相互补充、 支持,不应孤立进行,应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沃森( Walson),赫尔和斯金纳。 1)、沃森(J.B.Walson)侧重条反射学说, 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
2)、斯金纳(B.F.Skinner)则进一步发展成 为新行为主义,把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 化是条件作用的规律,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 。
◆自然法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区别习得和学习这两 个不同的概念。
过去一般认为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第二语言 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 克拉欣则认为第二语言也应通过习得来掌握。
2020/3/12
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在于了解规则,自觉地了解语法。
克拉欣认为,语言学习仅限于监控和修正语言,并不 可以发展交际能力。这就是说,习得对发展交际能力较 学习更重要。问题是要考虑如何习得语言。 ◆习得产生的基础:在理解所学语言的信息时 ◆克拉欣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解所学 语言的信息是习得产生的基础,不理解的输入看来并无 助于语言习得。人们是在为传播真实思想而使用语言时 习得。
5)、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020/3/12
2、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功能法,亦称交际法, 是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功能法的出发点: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目的:功能法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要 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 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2020/3/12
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
1、认知法(60年代中叶)---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乔姆斯基、苛勒、 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
1).乔姆斯基---他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语 言最主要的不是模仿,而是掌握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 掌握语言就在于掌握有限的规则以产生和理解无限的句子。
《外语教学心理学》
统考。考试时间150分钟
主讲教师:叶素红
2020/3/12
考试题型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 ” ; 错误的打"x",并改正划线部分。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性人物
2)、托尔曼-认知-期待说 3).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他提出S→(AT
)→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 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 激S作出反应R。
2020/3/12
2. 托尔曼----认知-期待说 4).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基本结构”理论和“发 现法”, 基本结构即概念、基本原理、规则等,在教 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学生掌握基本结构,更易于 理解本学科,有助于在记忆中长期保持所学知识,有 助于迁移并促进各科学习。“发现学习”即让学生通 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 己发现应予学习的规则、原理。
2020/3/12
语言教学理论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语言教学理论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心理学的影响不可忽视。心理学提供一般的心 理
活动规律,教学法结合具体条件运用心理学规律。 心理学关注的是作为语言使用者和语言学习者的 个人。由于语言教学关心的是个人习得双重的运 用语言能力,其理论必须与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 的心理学概念共同起作用,而在这些课题上的心 理学思考构成了一定的语言教学理论。
▲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
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
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020/3/12
2.自觉实践法----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50年代后 期和60年代初期在原苏联崛起 ▲ 代表人物:别里亚耶夫、列昂季耶夫 。
直接法的特点: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须先行,直接 联系,口语为基础,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P2
★直接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冯特、帕默、斯威特 1)、冯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07 08 09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视听法还受到认知心理学影响,把言语交 际视为播发者(说话者)和接收者(听话人 )的编码和译码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从而 提出了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的主张。P4
2020/3/12
听说法发展到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直长盛 不衰。不少学者继续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里弗斯(Wilga M.Rivers)的《心理学家与外语教 师》一书,对听说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进行了批 判的分析。通过折衷地从不同的理论公式,特别是奥 斯古德和莫勒的新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引出一 种较一度最广泛地得以发展的主要是斯金纳方法更适 宜的心理学基础。这种见解作为较好的语言学习理论, 乃是当代心理学中乐观的观点,虽然在60年代中期曾 大受欢迎,却并非争论的结束。
1 .翻译法(机械对比、对译)---以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机械主义的特点: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 语法是同共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于发音和 书写形 式不同。因此采取机械对比、对译的办法进行教学。P1
2020/3/12
2 . 直接法--- 以冯特的构造主义 为理论基础。06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造者。
2020/3/12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3)、赫尔:不只注重刺激与反应的外部联系,还 考虑两者之间的内部过程,提出了“习惯强度” 、“内驱力”等概念。
从而听说法倡导者们重视机械性训练,强 调重复和模仿,同时也要排斥或限制母语以 建立直接联系。 P4
2020/3/12
2、视听法或情景法(50年代,法国创始):以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也受到格式塔心理 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2020/3/12
第一章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第一章重点掌握: 各种教学方法名称---主要内容---理论基础--代表人物
2020/3/12
历史上各种流派的 教学法,从来都是以当时心理 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总是受到一定心理学流派的影响。
第一节 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 一.、 早期的机械主义和联想主义
1)、别里亚耶夫----提出要培养外语思维, 著作《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P3 2)、昂季耶夫----提出“言语活动”论,要培 养外语交际能力。使自觉实践法突出了“交 际性”原则,从而为自觉实践法提供了新的 理论基础。
2020/3/12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1、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20/3/12
二、巴甫洛夫学说
1.自觉对比法(40-60年代、苏联)---是在巴甫 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学说---(P3)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 究,在心理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学习理论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