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由

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

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

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

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

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

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

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

理特征。

二、简答及论述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强烈的刺

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著

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

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易

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引起个体的注意。

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③知识和经验。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凡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对任务的重要性理解的越清楚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安排好活动直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2)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有意注意是需要以顽强的意志同各种干扰作斗争而坚持的。(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稳定,越能对活动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3、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

学生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老师要引导学生

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

(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

(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

4、观察力的培养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目的性使观察成功的前提。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不至于在观察时盲目行事或被其他与目的无关的现象干扰。

(2)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看的就最多”。

(3)观察应当有顺序、有系统的进行,这样才能看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至于遗留某些重要的特征。

(4)要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活动。观察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事物的不同性质往往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

(5)观察时要有思维的参与。在观察时思维必须同步进行,如果忽视了观察时的思考,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不可能得出科学的论断。

5、如何用遗忘规律(记忆规律)进行教学

(一)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首先,要让学生将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安排在相邻的学习活动中,并使中间有

一定的休息时间。再次,早上和晚上的学习时间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较小,应有效利用来记忆材料。

(二)选择恰当的识记方法

识记方法分为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好。

(三)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基本要求:先反复阅读,然后再尚未完全记住所学材料之前就尝试回忆,回忆

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容易记忆,保持的时间较长,准确性也高。

(四)及时复习

由于遗忘的发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复习要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

前,及时复习可避免遗忘的大量发生。

(五)选择恰当的复习方式

复习方式主要分为分布复习和集中复习,且分布复习的效果较好。

6、记忆的品质和培养

(1)记忆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标准,它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2)记忆力的培养

①唤起记忆的愿望。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及时给学生提供识记的目的、任务和

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提出记忆的任

务,特别是长远的记忆目标和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