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复习题

1.Allen 规律

2.Bergman规律

3.Bergman规律

4.Chitty学说

5.Christian学说

6.Gause假说

https://www.360docs.net/doc/fb4108228.html,ck法则

8.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9.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0.Lotka-V olterra模型及其4种竞争结局

11.Nicholson学说

12.r选择和K选择;r—策略者;K—策略者

13.r-选择者的主要特征

14.Shelford耐性定律

15.Wynne-Edwards的学说

16.伴生种

17.北极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却小。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

18.被动扩散

19.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的应用价值。

20.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21.边缘效应

22.变温与温周期现象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3.波动的特点与波动的原因?

24.捕食食物链

25.捕食者只是对猎物产生危害吗?

26.捕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27.草食作用的特点

28.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世纪演替还是快速演替?

29.草原植被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显著作用。此话

是否正确?

30.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31.层片及其特征

32.层片与层的区别

33.长日照植物

34.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

35.超顶极

36.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叫做波动还是演替?

37.沉积型循环

38.成群分布

39.初级生产

40.初级生产力

41.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42.初级消费者

43.垂直地带性

44.次级生产

45.次级消费者

46.次级种群参数

47.次生裸地

48.次生演替

49.从赤道往两极,物种数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水分受到限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

随干旱程度的增加是增加还是减少?

50.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周期性波动还是种群爆发?

51.大气中的氮素必须经过各种固氮作用才能进入生态系统,请列举具有固氮作用的自然现象?

52.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

53.单优种群落与共优种群落

54.单元顶级

55.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

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此话是否正确?

56.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

57.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类型?

58.第一性生产

59.顶极群落

60.动态生命表

61.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

62.动物的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变化,体重大者,领域面积常常大于那些体重轻者。此

话是否正确?

63.动物扩散的形式

64.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65.短日照植物

66.多元顶极论

67.繁殖有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

68.反馈

69.非密度制约因子

70.非稳态生物对生态因子是否也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71.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72.分解者

73.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经度地带性更替规律。

74.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更替规律。

75.腐生食物链

76.负反馈与负反馈调节

77.附生植物

78.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的关系属于偏利共生还是互利共生?

79.富营养化

80.钙质土植物

81.盖度

82.盖度比

83.干扰

84.根瘤是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吗?

85.共建种群落

86.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87.构成系统的条件

88.构件生物

89.固氮途径

90.光饱和点

91.光补偿点

92.光因子的生态作用

93.光周期现象

94.广适性生物

95.旱生植物及其特点?

96.何谓光周期现象,说明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试述光生态因子在引种驯化上的生态学意

义。

97.何谓逆温现象?在生产上应如何规划种植作物或树木?

98.何谓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有何基本特征?

99.何谓有效积温?研究有效积温有何意义?

100.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01.湖泊或河流中养分过多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养分过多?

102.画出并标出一个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略图,指出基本原理及其特征。

103.环境容纳量(负荷量)

104.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一切事物的总和。此话是否正确?

105.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环境因子。此话是否正确?

106.荒漠及荒漠植被三种主要的生活型?

107.婚配制度及其婚配制度的类型

108.基础生态位

109.极端温度对生物有何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110.季相

111.寄生

112.寄生生物

113.寄生食物链

114.简述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115.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方式。

116.简述领域行为与社会等级的适应意义。

117.简述群落分层现象的意义

118.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119.简述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120.简述生态平衡包括的具体内容。

121.简述生态锥体中能量锥体总是正金字塔,而其他的二类生态锥体可以是倒置的锥体的原因?122.简述生物对耐性限度的调整

123.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

124.简述碳循环、磷循环和其他的营养循环。

125.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26.绞杀植物

127.解释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的含义,食物链包括哪些不同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 128.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可以忍耐比其生态幅宽得多的环境条件。此话是否正确?

129.进展演替

130.净初级生产

131.竞争排斥原理

132.静态生命表与动态生命表的区别是,前者只观察一次,后者进行连续多次观察。此话是否正确?133.就北半球而言,动物分布的北界和南界受哪些温度的限制。

134.举例分析我国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

135.举例说明何谓能量多级利用?

136.举例说明互利关系及其意义。

137.举例说明可以用于控制或消除污染的办法。

138.举例说明你对生物领域性和捕食作用的认识

139.举例说明生物对光强度和光周期的适应,其研究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140.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41.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142.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143.决定婚配制度类型的环境因素

144.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

145.均匀分布

146.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147.快速演替

148.扩散

149.利他行为

150.利用密度效应法则阐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不科学性

151.猎物

152.林德曼效率

153.磷循环

154.领域与领域行为

155.领域有何生态学意义?

156.流通

157.硫循环

158.陆生动物

159.陆生植物及其水分生态类型

160.逻辑斯谛方程参数r和K的生物学意义

161.落叶阔叶林

162.密度制约因子

163.描述能量通过生态系统的流动,指出能量以什么形式从何处流入?在何处储存?以什么形式和从何处流出?

164.某些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低温冷冻阶段才能开花结实。这是什么作用?165.内禀增长力

166.耐受性法则

167.耐性限度的调整

168.耐阴性植物

169.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为基础生态位。此话是否正确?

170.能量金字塔

17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属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但又各有不同。按照传递方向而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单向还是循环?

172.你认为应该怎样去研究演替?

173.你如何理解指示生物?

174.你是如何理解共生这一概念的?共生有何生物学意义?

175.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

176.逆行演替

177.年龄结构

178.年龄锥体基本类型

179.年轮

180.偶见种或稀见种

181.偏利共生

182.偏途顶极

183.漂浮植物

184.气体型循环物质与沉积型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异同?

185.迁出

186.迁入

187.迁移用于鱼类研究时称为洄游,用于鸟类和兽类时称为迁徒。此话是否正确?

188.前顶极

189.请扼要概述水与陆生生物的关系

190.请根据种群内在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合理地控制人口?

191.请简述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

192.请简述以土壤为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

193.请将不同种类的消费者加以区分,试列举出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194.请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等级。

195.请举例说明种群年龄结构对预测种群的兴衰的作用。

196.请提出一个普适性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197.趋同适应

198.趋异适应

199.群丛

200.群落的个体论的观点

201.群落的机体论观点

202.群落的基本特征

203.群落分层现象的意义

204.群落交错区及其意义

205.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

206.群落形成需经历哪些阶段,每个发育阶段各有哪些特征?

207.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208.群落演替过程中,为什么说每一过渡群落的发生与发展,必然导致自身的灭亡?

209.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210.群系

211.热带草原

212.热带雨林及其群落特征?

213.人为因素导致的物种扩散有何危害,为什么要抵制外来物种的入侵?

214.肉食动物

215.如何计算一个群落中各种植物的重要值或优势度?

216.如何进行种群数量的样方调查?

217.如何确定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伴生种?

218.如何应用次生演替原理来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219.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生态平衡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220.森林、草原、荒漠的特征有何异同,其分布有何规律?

221.森林有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2.山地垂直带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具有很大关系。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的数量增加还是减少?

223.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理想图式如何?

224.社会等级

225.生产者

226.生长在新疆的水果品质优于平原地区的水果,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27.生活史

228.生活史对策

229.生活型及其类别

230.生境

231.生态对策

232.生态幅

233.生态环境

234.生态金字塔

235.生态平衡

236.生态入侵

237.生态危机

238.生态位

239.生态系统

240.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是指什么?

241.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24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4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群

24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45.生态系统多样性

24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普适模型

247.生态系统有何共同特性?

248.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249.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25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双向还是单向?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增加大吗?25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52.生态效率

253.生态学

254.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25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

256.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257.生态因子

258.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59.生态因子与限制因子有何区别?

260.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6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6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263.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264.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265.生物多样性

266.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267.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268.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269.生物富集

270.生物量

271.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72.生物内稳态及其意义?

273.生物圈

274.生物群落

275.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哪些因素有关?

276.生物如何调整其对环境的耐受限度?

277.生物学零度

278.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哪些辨证关系?

279.湿生植物

280.什么顶级群落称为分顶极或干扰顶极?

281.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

282.什么是存活曲线,主要有哪些类型?

283.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28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

285.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286.什么是利比希定律和耐受定律?

287.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288.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那些组成成分,其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289.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金字塔是如何形成的?

290.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91.什么是演替顶极?你的看法如何?

292.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93.什么是种群动态?

294.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95.什么样的群落可能出现季相变化?

296.实际生态位

297.食草动物

298.食肉动物

299.食碎屑生物

300.食物链的种类

301.食物网

302.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303.试比较和区别天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在违反结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指出包括农业和人类在内的系统怎样违反了这些原则,讨论这种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

304.试分析负反馈调节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指导意义

305.试分析农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途径。

306.试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307.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系统与单位。

308.试讨论各种因素是如何综合起来使城市中空气污染达到危害程度的。

309.适应对生物生存有何意义?

310.水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

311.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312.水生演替

313.水生植被

314.水生植物

315.水土流失后果如何?应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316.水循环的特点?

317.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318.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319.说明在每个较高营养级上生物量为什么减少?请简述生态效率及生态金字塔。320.碎屑食物链

321.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322.碳循环

323.特定年龄生命表

324.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对生物的作用怎样?

325.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对生物的作用怎样?

326.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27.土壤结构

328.土壤酸碱度

329.土壤质地

330.为什么会造成富营养化?

33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一般都呈“S”型曲线形式?

332.为什么说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 333.为什么性选择的结果经常导致雌雄二形现象?

334.为什么要进行生命表统计?

335.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有何区别?

336.纬向地带性

337.温带草原

338.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 339.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340.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这是生态因子的间接作用、直接作用还是综合作用?

341.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342.温室气体

343.温室效应

344.我国草原区因海陆分布所引起的植被地带分异,从东往西依次出现哪三个植被植被亚带?345.我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怎样?

346.我国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347.无性生殖

348.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49.物种多样性

350.物种多样性在不同生境有何变化趋势?为什么?

351.物种形成的步骤

352.稀释可以消除污染效应吗?试以酸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或空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加以讨论。353.稀树干草原

354.系统

355.现存量

356.限制因子

357.协同进化

358.写出Lotka-Volterra模型,做图或用文字论述该模型可能出现的竞争结局。

359.休眠

360.亚顶极

361.亚优势种

362.演替顶极

363.演替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64.演替系列

365.演替与波动

366.阳性植物

367.一般地说,暖和的地区生物种类多,寒冷地区生物的种类较少。此话是否正确?

368.一般情况下,中度干扰条件下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此话是否正确?

369.遗传多样性

370.以假定的年龄(x)和存活数(n x)的简单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并计算出各个重要生命参数,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371.阴性植物及其特点?

372.营养繁殖是指从生物繁殖体生长发育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此话是否正确?

373.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374.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375.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376.用图表或文字描述碳循环的过程,人类干扰碳循环的后果是什么?

377.优势度

378.优势种和建群种

379.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380.有性生殖

381.雨林植被的特点

382.原生裸地与原生演替

383.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恢复森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384.在大型山地中,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会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被叫做植被的什么地带性

385.在季节变化明显的温带和寒带,种子休眠和后熟作用提高了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此话是否正确?

386.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并能耐受一定程度遮阴的植物是阳性植物、耐阴性植物还是阴性植物?387.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

388.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此话是否正确?

389.在种内关系方面,动物种群和植物种群的区别?

390.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生理最适点与生态最适点常常是一致的。此话是否正确?

391.怎样理解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392.正反馈

393.植被型

394.植物群落波动的特征

395.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和后熟作用的意义

396.指示生物

397.中度干扰假说

398.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主要分类单位

399.中生植物

400.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

401.种间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402.种间竞争及其与生态位的关系

403.种内竞争

404.种群不规则波动的原因

405.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406.影响种群增长的种群参数?

407.种群调节的主要因素可归纳成哪几类? 您认为哪一种学说更能解释种群的调节机制?为什么? 408.种群调节因子的类型

409.种群动态及其研究方法

410.种群分布格局

411.种群结构

412.种群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13.种群空间格局可用方差/平均数比率(即s2/m)进行检验。种群为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和均匀分布时的s2/m为何?

414.种群密度,它如何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而发生变化?

415.种群年龄结构

416.种群平衡

417.种群衰落

418.重要值

419.周转率和周转时间

420.昼伏夜出是动物躲避高温的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还是行为适应?

421.主导因子

422.主动扩散

423.属于同一层次的植物可由若干生活型所组成。此话是否正确?

424.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什么情况下有利于一雄一雌制,什么情况下有利于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制?

425.生长在新疆的水果品质优于平原地区的水果,其主要原因是()。

426.生态学之父是()。

427.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属于()。

428.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429.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拐点所对应的时期属()。

430.r-选择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431.就北半球而言,动物分布的北界受()限制,南界受()限制。

432.在绿藻→草履虫→鳙鱼→鹗的食物链中,鳙鱼是()。

433.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是优势种主要依据()。

434.与赤潮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

435.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级。

436.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直接测定方法是()。

437.在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充当的角色是()。

438.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是()。。

439.下图表示两种鸟食物成份(FC)和捕食频度(N)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

440.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并能耐受一定程度遮阴的植物叫做()。

441.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442.与简单生命表相比,综合生命表特有的一项是()。

443.根据岛屿生物学原理,根据右图(R代表岛屿上物种迁入或消失率,SP代岛屿留居的物种数),在()情况物种数量最多。

444.按照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经典生态学又可划分为()等分支学科。

445.生态因子作用具有()等特点。

446.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447.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三个水平。

448.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阶段称()。

449.陆地生物群落具有()分布规律。

450.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和岛屿化等。

451.动物的扩散有3种形式:分离出去而不再归来的单方向移动称为(),由外部进入的单方向移动称为();周期性的离开和返回称为()。

45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群包括()等。

453.生态系统的两种主要食物链有()。

454.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特征,生产力可分为()等。

455.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

456.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

457.物种形成的三个步骤是()。

458.简述领域行为与社会等级的适应意义。

459.简述生态锥体中能量锥体总是正金字塔,而其他的二类生态锥体可以是倒置的锥体的原因?460.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方式。

461.利用密度效应法则及自疏规律阐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可能性。

462.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

463.下列四个图中(R代表物种丰富度,EG代表环境梯度),支持群落属性为个体论的是()。

46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465.最初提出生态学一词的人是()。

466.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

467.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解释。

468.种群平衡是指()。

469.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

470.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471.Allen规律描述的是()。

472.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473.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

47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475.建立在种群内行为以及生理和遗传变化基础上的种群调节学说是()。

476.若λ=R0,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

477.()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

47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479.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的关系属于()。

480.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属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但又各有不同。按照传递方向而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为()。

481.在大型山地中,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会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被叫做植被的()。

482.生物体生物物质和细胞数量的增加过程叫做()。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过程叫做()。

483.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优质资源均匀分布有利于形成(),

优质资源斑块状分布则有利于()。

484.从种群调节的角度,可将生态因子分为()二类。

485.种群动态的最基本研究方法有()等。

486.按锥体形状,可将种群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487.陆生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分为()。

488.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

489.林德曼效率又叫()。

490.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491.次级种群参数有()和分布型等。

492.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有(),此外,有分子和细胞水平,以及景观、生物圈水平。

493.根据r m=lnR0/T可知,内禀增长力决定于()。

494.一般情况下,植物群落的波动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环境条件越严酷,波动()。

495.判断物种是否在某一生境中定居的标准是()。

496.生物学零度是指()。

497.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生态岛",因此,生物地理学上的()理论对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498.丹麦生态学家朗基耶尔(Raunkiaer)的陆地植物生活型包括()。

499.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

500.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

501.种群的均匀分布型是由于种群成员间进行的()所引起的。

502.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要下降()℃。

503.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选择。

504.我国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505.检验种群内分布型常用的指标是()。

506.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转化为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507.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和层片结构。

508.人为因素导致的物种扩散有何危害,为什么要抵制外来物种的入侵?

509.生物如何调整其对环境的耐受限度?

510.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511.试分析农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途径。

512.试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513.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1、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源短缺的矛盾。(2)城市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3)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增加同水源紧缺、水域污染的矛盾。(4)城市建设迅速扩大和城市郊区耕地迅速减少的矛盾。(5)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城市地面逐渐下沉的矛盾。(6)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7)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8)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侵占森林、绿地的矛盾。(9)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居住环境日益拥挤的矛盾。 2、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为逆向演替。 3、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整体性或称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5)反馈机制。 4、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正向演替:结构的复杂化;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生活型多样化;窄生态幅种在增加;种群趋向中生化;群落生物趋向增加;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种群生境的优化。 逆向演替:结构的简单位;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生活型的简化;生态幅宽的种增加;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土壤剖面弱化;种落生境的恶化 5、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变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也总是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性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 6、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无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O2、N2 、CO2、H2O 等)、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命成分:生产者(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分解)。 7、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就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就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就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就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______ A.埃尔顿 B.谢尔福德 C.奥德姆 D.苏卡乔夫 答案:C 2.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A.种群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A 4.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______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答案:C 5.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 A.荒漠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______ A.冻原 B.河流 C.果园 D.荒漠 答案:C 7. 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______ A.发达,不发达 B.发达,发达 C.不发达,发达 D.不发达,不发达 答案:C

8. 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______ A.多度 B.密度 C.频度 D.盖度 答案:C 9.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A.U型 B.S型 C.J型 D.V型 答案:B 10.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______ 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 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 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 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 答案:B 11. 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______ 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答案:A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答案:D 2.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答案:D 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 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 答案:C 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 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 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 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答案:D 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答案:B 6.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肉质茎肥厚 C.角质层厚 D.叶面积大 答案:D 7.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答案:C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答案:B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 ) 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 答案:A 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答案:C 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 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