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概括前4 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 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两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同学间互相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教科书还安排了活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教科书安排了对“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和“塑料花是活的吗” 两个问题的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分析】

通过第1课至第4 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浅显、零散,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与梳理。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差异性。多种植物、多种方式的比较、联系,都指向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特征,建构起植物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生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认知。樱花树的四季图片,展现长周期植物周而复始生长的特征。植物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通过塑料花与真实植物的对比,评测学生对植物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最后,用生命周期结束的枯死植物,评测学生对植物失去生物特征的理解。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概念,还能用不同的证据以及不断丰富的科学词汇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

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难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在之前几节课上做的观察记录以及图画等相关资料。机器人、

植物、塑料花、枯死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植物是“活”的吗1.教师出示:机器人。

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机器人。先和你身边的小伙伴握握手,再和小机器人握握手,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与自己的互动,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2.提问: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3.教师在现场展示一棵植物,并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设计意图:分别观察动植物,初步理解

“活”的概念。板书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二、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1.提问:同学们都种养了大蒜,在这个过程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记录,在小组内讨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并请学生分享观察的结果,找到大蒜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之前种的大蒜的记录单,发现植物长高、长大、长多的变化,搜集大蒜是“活”的的证据

2.课件出示幼苗生长图片。

教师介绍:这是记录同一棵植物连续三周生长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张图能不能说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根据图片,寻找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

3.课件出示大蒜生长图片。

回顾:这是第七天到第十天,大蒜的图片,你发现它有哪些变化?你预测一下,它还会有什么变化?

4.对比:连续三周生长的幼苗,连续四天生长的大蒜,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图片,搜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再通过对比不

同植物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发现植物在生长环境、速度、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5.课件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提问:看,这是老师在一年四季中拍到的同一棵樱花树的照片,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樱花树有什么变化?它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樱花树四季不同的状态,了解在一个循环往复的长周期中植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搜集更多的证据,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6.课件出示含羞草图片。

含羞草长着羽毛状的叶子,用手轻轻一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叶子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的实例,拓展了关于植物生命特征的知识。

三、研讨1.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与分析,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探索学习的收获,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应激反应等证明植物是“活”的。

2.提问:我们种养大蒜时,做了哪些事情?3.板贴图片:植物、阳光、浇水。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条件。

4.课件出示:塑料红掌和“活”的红掌照片。

提问:左边的图片是塑料红掌,右边的图片是一棵植物红掌,它们都是“活” 的吗?

设计意图:依据生物的生命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5.教师展示一棵枯死的植物,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生命周期结束了,就不是“活”的了。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