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整理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整理

1.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2.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

3.辨征求因即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椎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4.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5.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才思考研

6.少火指正常的、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7.壮火指阳热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病理之火。

8.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9.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10.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11.瘀血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衃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12.三因学说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13.五志化火指怒、喜、思、忧、恐等精神情志失调所变生的火证。14.五气化火指感受风、寒、暑、湿、燥之外邪,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形成火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热证候。

15.虚邪①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②五邪之一(五邪:虚邪、贼邪、实邪、微邪、正邪)。

16.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因其乘虚而入,具有贼害性质,使人致病,故称。

17.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18.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

19.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20.寒性凝滞即指寒邪侵入。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

21.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22.温燥指初秋夏热之余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所发病证称为温燥。23.凉燥指深秋近冬,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所发病证称为凉燥。才思考研24.结石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坚硬如石的物质,是一种砂石样的病理产物。25.胎传指票赋与疾病由亲代经母体而传及子代的过程。

26.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小儿禀赋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

27.胎毒指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和遗毒等病的病因。

28.瞀瘛指两目昏蒙不明,四肢抽搐的临床症状。

29.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

30.食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者。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31.劳复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发者。

32.合病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33.并病一经病让术罢义出现另一经证候。

34.伏而后发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不即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35.正气即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护健康能力的总称。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抗邪及康复能力。

36.邪气指多种致病因素。

37.继发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症。

38.后遗症是指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

39.徐发即徐缓发病。它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致病作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才思考研

40.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与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41.感邪即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又称“卒发”或“顿发”。常见于新感伤寒或温病、疫病致病,情志遽变,毒物所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