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岸地貌

青岛海岸地貌
青岛海岸地貌

中国北方海岸地貌实习

以青岛地区海岸为例

一、实习目的:

1 、认识和了解我国海岸的基本状况,建立感性认识。

2 、以青岛地区海岸为例了解基岩海岸与沙质堆积海岸的形成过程。

二、实习方法:

1 、学习、掌握中国地理中关于我国海岸部分的知识。

2 、查找有关青岛地区不同类型海岸的形成、位置等相关的资料。

3 、沿青岛周边海岸进行实地考查。

三、实习内容:

1 、海岸侵蚀

剥蚀低山丘陵,青岛沿海陆地地貌主体,是由崂山,珠山中, ? 低山丘陵和剥蚀平原三个单元构成。崂山山地分布于胶州湾东北地区,主要是白垩纪晚期, ? 燕山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崂山花岗岩侵入体, ? 经新生代喜马拉雅构成造动动隆起为山体。其地势由崂山低山向四周递降为丘陵。经过断裂构造和风化剥蚀,侵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其主峰海拔高度为 1133 米,山地一般高程为 400 至 ?500 米以上,整个山体被北东至南西向平行的大断裂割成为北东向延伸的块状山,可分为三大条块,北部条块自东北向西南,由三标山,铁骑山,石汴山及老虎山组成,中部条块自东北向西南为锥子岗,青峰顶,断续延伸至浮山,南部条块则以崂顶为中心,呈直角形山坡,东,南两侧以海为界几乎成直角相交,其斜边为北东向,以王哥庄一午山断裂线为界,地形陡峭,岩峰峭壁林立,崂山山地地侵蚀地貌的地质基础是花岗岩体及其十分发育的断裂,节理构造,由此造成的岩层软弱带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为沟谷, ? 如崂山北侧的平底厢形谷 : 鱼磷峡,马头涧,大崂谷,石门河谷等,包括崂顶在内的山峰山脊多由结晶花岗岩组成,岩石抗风化能力强,形成岩突兀的齿状山脊,崂山怪石嶙峋,,如人形,孔洞,石柱及蘑菇石等,多是通过球状风化作用形成的。

海拔200米以上的侵蚀一剥蚀高丘陵分布于崂山低山区的周围,东南部有崂山头,北面有四余山,姚家山,台子山,黄山,西面有午山,浮山等,它们主要由崂山花岗岩构成,其中,崂山头,四余山为北东向断层并侏罗系莱阳组砂砾岩,午山为北东保平堆断层造成的高丘陵地貌,高丘陵外围逐渐降低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侵蚀低丘陵,主要分布在以金口-塔山-院后-板桥坊一线的东南一侧,青岛市区即坐落该地貌类型区内,其受构造岩相控制及不同岩性的差异侵蚀造成一些海拔50-100米左右的残丘,孤峰等貌形态,低丘陵区内冲沟及第四系残积,坡积沉积物发育,低丘陵外围则为剥蚀平原及冲-洪积平原,地貌界线十分清楚。

珠山低山丘陵分布于胶州湾南部胶南沿海,北为小珠山,南为大珠山,山脊走向为北西向,山地地形地貌与崂山山地相似,由于断裂构造没有崂山区发育,?沟谷不如崂山深陡,但由于岩石性质及其风化作用相似,地貌形态亦是多姿多彩,小珠山主峰周围为高丘陵,有许多山峰挺立,北面有灵鹊山,柳南山,仙旗崖,西边为陡楼,翁栏,抓马山,龙雀山,大珠山屹立于胶南县南海滨,花岗岩地貌发育,山势险要。

小珠山西北部,王台至胶州之间为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山丘走向近东西向,东至胶州湾西岸终止,其中除九华山,艾山,神山,庙了山,七宝山等几座海拔不足100米的山丘外,主要为剥蚀一侵蚀形成的低缓丘陵。

大珠山以南为变质岩构成的低丘陵,海拔高程均在200米以下,其中有几个高丘,如浑山,牛蹄山,车轮山,黄道山,琅琊山等。

2 、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是青岛海岸地貌又一重要类型,主要分布于崂山及珠山山地海岸区,岸线长度占全部海岸的60% 左右,岬湾相间,岸线相间,岸线曲折,构成本区岩石海岸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变质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由于岩石性质及海岸动力差异,海岸地貌特征不同,崂山东部的坚硬花岗石海岸,面对开阔海域,风浪侵蚀作用强烈,海岸侵蚀地貌发育,岸壁直立陡峭,连同断崖山体高度达 10-100 米以上,海蚀崖底部海蚀洞穴经比比皆是,崖脚处岩块巨砾堆积于狭窄的砾石海滩上,不同大小的砾石遭受波浪冲

蚀,形成浑圆状,扁圆状,排列于海滩上,在岬湾连接处又有砾石堤堆积,如下清宫海滨停车场即为多道砾石堤迭置堆积而成,在崂山西南岸, ? 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石老人岩石岸,因岩层破碎质地软弱,海蚀崖一直处于侵蚀后退状态,在潮间带形成较宽阔的浪蚀平台,宽度达 50-100 米以上,平台上岩礁突起,海蚀柱屹立其上,以“ 石老人” 最为典型,成为青岛海岸胜景,这里的海滩为沙质及沙砾质滩,同比较狭窄,市区海岸地段岬湾相间排列,凸出于海中的太平角,汇泉角,小鱼山,团岛角和凹入陆地的浮山湾,汇泉湾,青岛湾等等,湾顶环绕着金色沙滩,多被开发为海水浴场。

胶州湾北海岸的岩石岸,西起胶州市营房镇,东至崂山区上马镇是由火山岩,碎屑岩构成,又是东西向断裂带通过外,发育有典型构造 - 侵蚀基岩海岸,岸线平直,海蚀崖低而陡,相对高度在 10 米以下,海蚀崖上是剥蚀低丘,地势平缓,崖脚下为淤泥质粉沙海滩,全新世早期海岸线遗迹保存整,地貌界线明显。

胶南的基岩海岸,除珠山花岗岩海岸地貌特点与崂山海岸相似外,大部分岸段由变质岩构成,海岸地貌形态平缓单调,海蚀崖呈低缓的崖壁状,其高度在 5 米以下,狭窄的沙砾质海滩与宽阔的沙质海滩分布于不同岸段,薛家岛东海岸烟台前村有长 2250 米,宽 200 米的白色沙滩,主要由石英细沙组成,变质岩海岸段,沙源充足,沙质堆积地貌体发育,分布着不同时期的沙嘴,沙坝,贝壳沙堤等,在薛家岛西北岸和崔家潞湾,棋子湾等岩石岸段,以沙质及沙砾质海滩为主,并有 II 级岸堤堆积,琅琊台岩石岸,东部面临开阔黄海水域,波浪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比较陡峭的高海蚀岸。

3 、沙质堆积海岸

青岛沙质堆积海岸,呈带状环绕于各个较大海湾的湾顶区,尤其以变质岩低丘构成的开敞海湾区内最为发育, ? 实际上它是基岩海岸的次级地貌类型,其中规模最大的胶南为灵山湾岸沙堤,由松散的褐色,黄褐色细沙组成,另外在胶南龙湾南部王家台后,是一段沙坝一泻湖岸,内侧的老沙堤由北向南延伸,由贝壳沙组成,形成时间已有二三千年,外侧的新沙堤自南向北伸展,几乎与海岸相连接,是正在发育中的沙堤。

4 、丁字湾溺谷 ( 河口湾 ) 海岸

丁字湾原为一条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后经侵蚀发育成为宽浅河谷,五龙河,周疃河汇集于此,全新世中期海水侵入形成为溺谷湾,也可称为河口湾,湾口宽不足 2 公里,有小型三角洲发育,西部湾顶区有五龙河与周疃河入海泥沙形砀小型三角洲堆积平原,海湾周边为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的剥蚀低丘。

5 、胶州湾

地质构造胶州湾位于鲁北隆起之海阳 - 高密坳陷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带,太古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上升,剥蚀夷平过程中,随着中生代以来胶东断陷盆地不断沉降,在前震旦系生麻岩基底上沉积一套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系和沉积碎屑岩系,主要出露的有太古界,元古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红石崖以主要为变质岩,海湾北部,西北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如营海以西和南辛附近的侏罗纪砾岩,砂砾岩,大浚旺,营海,阴岛附近的白垩砾岩,火山岩在该分布较多,其中尤以安山岩为主,安山岩主要分布在薛家岛地区,东大洋,女姑口一带则有火山砾岩等,岩浆岩主要分丰在本区的东南部的青岛市区,海西半岛及黄岛区,大致以即墨 - 流亭断裂为界呈北西 - 南西展布。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中细粒花岩等。

青岛地区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断裂构造可分三组 :( 一 ) 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构造线方向之一,对胶州湾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最明显的为即墨 - 流亭断裂,走向北东 20 度,北北东 - 南南西向延伸斜贯全区。 ( 二 ) 北东向断层,规模仅次于前者,红岛地区的晓阳林至前阳村方向的断层即为该组断层典型之一。 ( 三 ) 近东西向断层,主要在青岛西区部的中生代地层发育。

四、实习要求:

高二地理海岸与海底地形练习题

同步检测二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B.流水C.风D.冰川 1.答案:B 15~20世纪,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陆地不断向海洋延伸。 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堤 2.答案:C沙丘是沙漠的基本形态。图中河流众多,是湿润地区,不可能见到沙丘,但由于流水和海浪的作用,可见三角洲、海滩和沙堤。 3.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 A.大陆架B.海岸带C.大陆坡D.洋盆 3.答案:B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交接、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4.图示海岸类型为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三角洲海岸 4.答案:A基岩海岸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呈现出“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的特点。据此完成5~7题。 5.该海岸地带最可能出现哪一种经济活动 A.农业B.牧业C.渔业D.盐业 6.下列哪个地区的海岸,可见到该种景观 A.中国东部B.澳大利亚南部 C.挪威西部D.智利中部 7.形成该种海岸的地质作用和北美洲哪一项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A.疆域广阔,气候差异大B.河川呈放射状,源远流长 C.东西两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众多 5.答案:C

6.答案:C材料中说的海岸是峡湾,以挪威西海岸最典型。 7.答案:D峡湾海岸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北美中央大平原上的湖泊多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1题。 8.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 A.基岩海岸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D.生物海岸 9.下列海岸类型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 A.淤泥质海岸B.砂质海岸 C.珊瑚礁海岸D.基岩海岸 10.下列海岸类型中多优良港址的是 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 C.生物海岸D.砂质海岸 11.形成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 8.答案:B砂质海岸宽阔平坦,多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9.答案:A淤泥质海岸以淤泥为主,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适宜晒盐。 10.答案:A基岩海岸海水深度较大,泥沙沉积作用较弱,适合建港。 11.答案:C 12.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 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 12.答案:D此海岸是红树林海岸,我国南海海岸有分布。 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在六大板块的范围内,图中占了 A.3个B.4个 C.5个D.6个 14.图中属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有几处 A.2处B.3处 C.4处D.5处 13.答案: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海岭和

海底地貌

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或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平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名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的地貌的一般特征,但各大洋又有各自的特点。像世界大洋海沟共有25条之多,主要分

第九章 海岸地貌

第九章海岸地貌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大致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的区域。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到的范围。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于1/2波长处。由于各地海岸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波浪状况不同,因此海岸带是一个宽度变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自陆地向海洋一般划分为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如海蚀崖、滩肩或沿岸沙堤及海岸沙丘等,它们经常暴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或后滨。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们在高潮时被淹,低潮时出露,其宽度受潮差影响,相当于潮间带,也称前滨。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一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米。水下岸坡不露出水面,是波浪破碎频繁的地带,在沙质海岸,常形成沿岸沙坝和凹槽,这一带又称潮下带或近滨。外滨(或滨外)是波基面以下的浅海部分,也有人将波浪传入浅海开始变形处,即水深约1/2波长处到波浪破碎带外缘这一地带称为滨外,将其归入水下岸坡下部。海岸线是陆地与海面的交界线,一般将平均高潮线当作海岸线,也有人将平均低潮线称为海滨线。由于海平面的变动或地壳的升降运动,海陆交互作用的痕迹在相邻的陆上或海底也有保存。保留在陆上的古海岸带常是被抬升了的海蚀阶地或海积平原,而残留在海底的古海岸带是在低海面时形成的,其标志物是溺谷、岩滩、浅滩等。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地带内。 全世界的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加上沿海几千个大小岛屿,总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岸带具有丰富的资源,世界上约有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因此,海岸带是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极繁荣的地带。 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 一、波浪作用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海岸 一.单项选择题 江苏省北部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的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供开发。据此回答1~3题。 1.江苏北部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A.基岩海岸 B.淤泥质海岸 C.红树林海岸 D.砂质海岸 2.形成该种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 B.搬动作用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3.这种资源的未来开发重点() A.开发滨海旅游业 B.开辟为港口 C.建海滨浴场 D.发展滩涂养殖 4. 关于海岸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对海岸的开发主要以石油为主 B.海岸带离海洋较近,生态环境不容易被破坏 C.全球变暖将首先威胁海岸带的人类活动 D.海岸带人口密集是因为那里气候湿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往往形成淤泥质海岸 ②一个国家海岸线的长度由其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组成 ③海岸线随潮涨潮落变化很大④基岩海岸海岸线比较平直,适合建设深水港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关于海岸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制定长期的海岸管理政策,是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根本前提 B.人类通过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岸带 C.气候变化,不会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陆地的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增多,使海岸带加速变迁 8.有人做过测试,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力每平方米可达20-30吨,大的可达60吨。下列不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的是( ) A.海蚀崖 B.海蚀柱C.海蚀洞D.沙坝和沙堤 9.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 A.从滨海平原到海岸线之间 B.潮间带 C.从海岸线到大陆坡之间 D.海岸带 10.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海岸 〖基础梳理〗 海岸线: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 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概念:海洋和陆地 、 的地带 海岸带 范围:由潮间带向 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主体: 海岸的发育过程:受海浪、 、 、流水以及 等因素影响 基 组成:由坚硬的 组成,又称 岩 特点:地势 ,坡陡水深、岬湾相间, 十分曲折 海 成因: 和岩石崩塌 岸 利用方式;形成天然良港, 开发等 砂 主要物质组成: 和 质 主要地貌:沙堤、 、 等地貌 海 成因:堆积物颗粒较粗,经海水 和 ,形成沙滩 岸 利用方式:天然的优质 淤 分布: 或平原地区 泥 主要组成物质:淤泥 质 特点:海岸带 、坡度小,海岸线 海 成因:平原河流流速慢,只携带 的物质沉积而成 岸 利用方式:滩涂养殖 组成: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 生 红树林海岸 分布: 及 的海岸低洼地 物 作用: 保护、 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 海 主要组成物质: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岸 珊瑚礁海岸 形成:生物 作用 作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归纳总结〗 海岸线和 海岸带 不同 类型 的海 岸

〖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P10)我国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此外,岛屿海岸线长1.4万多千米,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我国海岸线曲折,较大海湾有150个,多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杭州湾以北海岸以砂岸为主,地形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多淤泥质海岸,海岸线较平直,退潮时泥滩一片。杭州湾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为整体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间镶嵌了小块的河口平原。这里多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港湾深入内地,岸外岛屿罗列,多海蚀崖、海蚀阶地、海蚀柱、海蚀洞等海蚀地貌。此外,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有红树林或珊瑚礁发育,组成了独特的生物海岸。 思考(P14)红树林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统称。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是红树林植物与淤泥相结合的海岸,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为红树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到处漂游,它一旦碰到海岸边的岩石或礁石时就扎根生长。珊瑚虫以群居为主,它们纷纷伸出触手,从海水中捕捉食物。食物消化以后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其后代又在骸上繁殖,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海岸。 活动(P14)1.见下表 2.辽东半岛——基岩海岸江苏北部——淤泥质海岸珠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岸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 表示海岸线的字母是。 (2)分析比较海岸线与海岸带的关系。 〖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海岸,其最易在海 岸上发育。 (2)该海岸主要分布于我国哪些地区? (3)该海岸有何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海岸的基本类型与海底地貌

海岸的基本类型与海底地貌 1.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人工改道。读图回答下题。 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2.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苏东海洋经济区与闽东海洋经济区海岸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 3.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5.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下图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 6.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请解释丁处海底地形的成因。

(2)目前,图中大洋的面积正处于________(扩大/缩小)时期,为什么? 7.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月11日中国大洋第三十航次第四航段科学考察启动,“大洋一号”船再探西南印度洋,将开展深海地质、环境基线和生物基因资源调查,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作业区将面临风大浪高等复杂海况考验。(下面上图为本次海洋环境考察区域图,下图为考察区域1至2点的海床剖面图) 简述甲地地形的成因。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4月2日智利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及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 世界主要渔场所在海域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海底地貌)。 9.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地区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为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部分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福建省沿海海岸特点是__________,可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月18日,郭川驾驶“青岛号”40英尺无动力帆船从青岛出发,在不靠岸、不间断、无后援的情况下,沿下图中航线于4月5日荣归青岛。全部航程为21600海里,历时137天20小时2分28秒。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世界纪录。 青岛港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____ ,其海岸特点是__________。 12.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戊处最可能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______,它是怎样形成的?常见的利用价值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_____________ ____的过程,是地幔中_____ ____的结果。 1.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提示】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 2.海底地形 (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___ ______的___________形成的。洋中脊是_ ____的诞生处。 (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____ _推开,海底不断___ __形成洋盆。结论:和是洋壳形成于扩张的产物 学法指导:海底岩石的年龄变化规律 海岭(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示意图: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B.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C.海沟是洋壳的生长地带 D.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 例6.下列哪一种海底地形的发现对海底扩张学说有重要的启发() A.海底平原B.海底珊瑚礁 C.洋中脊D.大陆架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洋壳的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__ __构成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_____ ___,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_____ __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________。 2.海底地形

海底地貌类型

4、海底地貌submarine landform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4 米,位于太平洋

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6.27米)。深海平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其平坦程度超过大陆平原。整个海底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单元,及若干次一级的海底地貌单元。①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3 个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为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②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顶图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底高地称海台。③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的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大洋中脊分脊顶区和脊翼区。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脊翼区随洋壳年龄

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干旱地区,地表都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图10)、雅丹(图11)等地貌。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 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图为新疆哈密的风蚀蘑菇。 图10 风蚀蘑菇 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龙脊高度 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 积。图为甘肃敦煌的雅丹。 图11 雅丹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图12)较为常见。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 向大致垂直。图为阿联酋利瓦沙漠的新月形沙丘。 图12 新月形沙丘 【思考】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朝什么方向延伸? 【活动】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为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13-14)。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图13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14 丹娘沙丘景观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二、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图15)、海蚀穴、海蚀拱桥(图16)、海蚀柱等地貌。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 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 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图为广西涠洲岛的海蚀崖 和海蚀平台。

海洋基本知识之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海洋基本知识之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1.[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熟悉]:海岸带组成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中公教育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 [了解]:海岸带类型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我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2.[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世界的80%)和火山(活火山占全世界80%以上)活动,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太平洋火环之称。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类。 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其组成单元除大陆架和大陆坡外一般缺失大陆隆,以发育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 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分布在太平洋东侧的中美-南美洲陆缘,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km以上)最悬殊的地带。 [熟悉]: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在大西洋,中脊位居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海底地貌知识点小结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海底地貌知识点小结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 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含答案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1.答案:B 15~20世纪,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陆地不断向海洋延伸。 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2.答案:C 沙丘是沙漠的基本形态。图中河流众多,是湿润地区,不可能见到沙丘,但由于流水和海浪的作用,可见三角洲、海滩和沙堤。 3.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 A.大陆架 B.海岸带 C.大陆坡 D.洋盆 3.答案:B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交接、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4.图示海岸类型为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三角洲海岸 4.答案: A 基岩海岸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呈现出“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的特点。据此完成5~7题。 5.该海岸地带最可能出现哪一种经济活动 A.农业 B.牧业 C.渔业 D.盐业

6.下列哪个地区的海岸,可见到该种景观 A.中国东部 B.澳大利亚南部 C.挪威西部 D.智利中部 7.形成该种海岸的地质作用和北美洲哪一项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A.疆域广阔,气候差异大 B.河川呈放射状,源远流长 C.东西两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众多 5.答案:C 6.答案:C 材料中说的海岸是峡湾,以挪威西海岸最典型。 7.答案:D 峡湾海岸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北美中央大平原上的湖泊多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1题。 8.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9.下列海岸类型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 A.淤泥质海岸 B.砂质海岸 C.珊瑚礁海岸 D.基岩海岸 10.下列海岸类型中多优良港址的是 A.基岩海岸 B.淤泥质海岸 C.生物海岸 D.砂质海岸 11.形成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8.答案:B 砂质海岸宽阔平坦,多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9.答案:A 淤泥质海岸以淤泥为主,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适宜晒盐。 10.答案:A 基岩海岸海水深度较大,泥沙沉积作用较弱,适合建港。 11.答案:C 12.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 A.渤海沿岸 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 D.南海沿岸 12.答案:D 此海岸是红树林海岸,我国南海海岸有分布。 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3~14题。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海岸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 1 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

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中国海岸线长万余千米,岛屿岸线万余千米。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海底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海底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4 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深海平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其平坦程度超过大陆平原。整个海底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单元,及若干次一级的海底地貌单元。①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3 个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为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②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

条状海底洼地,叫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顶图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底高地称海台。 ③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的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大洋中脊分脊顶区和脊翼区。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脊翼区随洋壳年龄增大和沉积层加厚,岭脊和谷地间的高差逐渐减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积物充填成台阶状,远离脊顶的翼部可出现较平滑的地形。 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与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外营力在塑造海底地貌中也起一定作用。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

高中地理之海岸地貌特征

高中地理之海岸地貌特征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 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

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中国海岸线长 1.8万余千米,岛屿岸线1.4万余千米。 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二章海岸与 海底地形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是() ①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开发②黑暗、高压、低温、缺氧③地价便宜④隐蔽性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有关基岩海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岩海岸又叫岩岸 B. 地势平缓 C. 多堆积地貌 D. 岸线平直 3.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的海岸类型是() A. 基岩海岸 B. 生物海岸 C. 淤泥质海岸 D. 砂质海岸 4.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 ) A. 基岩海岸 B. 砂质海岸 C. 淤泥质海岸 D. 生物海岸 5.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题。 (1)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A. M处 B. N处 C. P处 D. Q处 (2)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 锰结核 B. 热液矿 C. 石油、煤、天然气 D. 砂矿 6.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7.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区及周围海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