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问答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体液而传播。
为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知识,供大家参考:1. 保持个人卫生:- 时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动物、处理食物或者使用洗手间之后。
-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嘴: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传播。
2. 避免蚊虫叮咬:-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殊是在疫情高发地区。
- 穿长袖和长裤:尽量穿长袖和长裤,减少暴露在蚊虫叮咬的机会。
-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驱蚊成份的产品,如驱蚊液、驱蚊喷雾等。
3.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体液:-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体液,如尿液、唾液等。
- 避免共用个人用品:不共用刀具、针头、牙刷等个人用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4. 加强环境卫生:- 清洁环境: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
- 控制蚊虫繁殖:清除积水,避免蚊子繁殖的场所。
5.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疾病防控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6. 提高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关注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并按照指导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措施和知识仅供参考,如果您身处疫情高发地区或者有相关疑问,请及时咨询当地卫生部门或者医疗机构,以获取准确的预防和控制信息。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一个共同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预,共同努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引言概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情严重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为了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一、加强个人卫生习惯1.1 经常洗手: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保持双手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1.2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患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或患有感染病毒的动物。
1.3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患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或患有感染病毒的动物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地面、家具等物品。
2.2 避免蚊虫叮咬: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之一是蚊虫,应采取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2.3 消灭传播源:定期清理水源,避免蚊虫在水中繁殖。
三、健康饮食3.1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病毒。
3.2 饮食清洁:避免生吃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3.3 饮食均衡:保持饮食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四、接种疫苗4.1 接种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应按照医生建议接种。
4.2 定期接种:根据疫情情况和医生建议,定期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4.3 注意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应在医生建议的时间内进行,避免延迟。
五、加强健康监测5.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5.2 关注疫情动态:关注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就医及时:一旦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结论: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健康饮食、接种疫苗以及加强健康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个人和公共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共同努力维护健康。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发热(体温常在39-40o C),还经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
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身体面部、颈部、上胸部潮红(即三红),重的病人象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可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
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
洪涝灾情发生后,鼠类栖息场所遭到破坏,人类生活环境条件下降,与鼠类接触机会增多,极易造成流行性出血热传播。
二、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的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
4、螭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螭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预防措施1、灭鼠:广大群众要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药物毒杀为主,还可采用捕鼠、堵鼠洞等各种办法。
2、防鼠:可以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清理环境,以免有鼠类窝藏。
3、预防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不受流行季节和地域限制,安全可靠有效。
4、灭螭、防蜻:可用杀虫剂进行灭螭。
5、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吃熟食,剩余食品应加热后食用。
6、灾后,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治理环境卫生,彻底消除鼠的孳生地。
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堵塞鼠洞,避免鼠及排泄物污染环境。
7、做好个人防护,对破损伤口及时进行卫生学处理。
四、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题库7-0-8

流行性出血热题库7-0-8问题:[单选]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家鼠B.黑线姬鼠C.棕背鼠D.田鼠E.红背鼠.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心肌损害C.继发严重感染D.腔道大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森林舞会游戏 https://)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B.类肝素物质增多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A.白细胞总数增高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下降D.中性粒细胞增多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问题:[单选]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A.颅内感染B.低血钾C.血浆外渗D.抗病毒药物所致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考试题及答案_0.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EHF 常见并发症有腔道出血、肺水肿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某女,47岁,发热、头痛7天,无尿1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 ,血常规:WBC28.0×10/L,异型淋巴细胞20%,Hb110g/L ,PLT42×10/L。
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90/120mmHg ,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 .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B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 水肿、脑疝形成 C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 D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 E .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败血症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男,39岁,民工,于11月30日就诊,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4天,在当地医院注射安痛定并输液无好转,早晨突然昏倒在厕所,立即测血压为75/40mmHg ,急送上级医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下列的治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输入纯葡萄糖液B.复方醋酸钠液C.5%碳酸氢钠D.20%白蛋白E.低分子右旋糖酐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多项选择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处理,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有无消化道出血均可导泻治疗合并高血容量综合征者B.低血压休克期补液应晶胶结合,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全血和白蛋白C.防治感染忌用对肾有毒性作用的抗生素D.发热期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E.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需透析治疗本题答案:A, 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患者25岁,男性,农民,发热伴头痛、全身疼痛5天,尿少1天于11月18日来诊。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热、出血和器官损害。
为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和控制疫情,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1.了解病毒传播途径: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经由蚊子叮咬传播。
因此,要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首先要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场所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包括手指、指缝、手背、手腕和前臂。
3.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应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呕吐物、尿液、粪便和口水等。
如果需要接触,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4.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动物血液、肉类和内脏等食品,以及未经煮沸的牛奶。
同时,要确保食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彻底煮熟。
5.保持室内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面等。
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6.避免蚊虫叮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也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剂,尽量待在有窗帘或纱窗的室内。
7.加强个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个人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8.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特别是有接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风险,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接触史。
9.参与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一种有效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可供接种。
根据疫情和个人情况,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总结: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注意食品安全,保持室内清洁和卫生,避免蚊虫叮咬,加强个人免疫力,并及时就医。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全。
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单位:姓名:一、问答题1.肾出血热综合征的流行特征是什么?2.肾出血热综合征的病理损害有哪些方面?3.何为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红”“三痛”?4.多尿期治疗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5.怎样预防肾出血热综合征?二、选择题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损伤是A.大血管B.内脏C.毛细血管D.全是2.肾出血热综合征病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多数化学试剂敏感B.耐酸C.不耐热D.紫外线敏感3.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病毒的描说正确的是A.S片段编码蛋白产生非中和抗体B.M片段编码产物与毒性有关C.L蛋白与病毒复制有关D.全正确4.关于我国肾出血热综合征不正确的是A.最早流行地区在黑龙江B.主要由黑线姬鼠传播C.家养动物不可能传播D.流行季节有两种类型5.有关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传播方式正确的是A通过呼吸道传播 B.消化到传播 C.母婴传播 D.全正确6.有关肾出血热综合征多尿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在病程9~14日B.BUN和SCr升高C.易发感染D.不易死亡7. 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A.消化到出血B.脑膜炎C.肺水肿D.以上全是8. 肾出血热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不包括A.早治疗B.专科医院治疗C.早休息D.早发现9.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发病率最高的是A.老年人B.青壮年C.儿童D.无年龄差别10.肾出血热综合征发病季节特点不正确的是A.春夏季B.秋冬季C.A和BD.四季无差别。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出血和器官损害。
常见的流行性出血热包括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丙型肝炎等。
为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和感染,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预防知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接触过动物或者可能受到感染的物品后。
- 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可能携带病毒的物品。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可能感染的物品时,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避免与病毒携带者接触:-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与灵长类动物、果蝠等易感染病毒的动物接触。
-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避免与已经感染的人接触其血液、体液或用具。
3. 定期消毒和清洁环境:- 使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如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
- 定期清洁和消毒卫生设施,如厕所、浴室等。
4. 注意食品安全:- 食用熟食:确保肉类、海鲜等食物煮熟煮透,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
- 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动物产品: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动物血液、内脏等。
- 注意食品卫生:保持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5.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相关的疫苗,如丙型肝炎疫苗等。
- 定期接种疫苗,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注意旅行安全:- 了解目的地的疫情:在旅行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信息,特别是是否有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报告。
-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物品: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的物品,如血液、体液等。
- 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加强社区宣传和教育:- 提供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
-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鼓励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消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2、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人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急剧上升,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等症状;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
3、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初期像感冒,容易引起误诊,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一旦感染上出血热一
定要坚持“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的原则。
4、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其传播途径及宿主的多样性(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伤口等),所以很容易爆发和流行,给工农业、对外贸易及旅游等造成极大危害,治疗一个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如在发病初期,治疗费用一般为3000—5000元,而到中后期则需要2万元以上。
由于出血热死亡率高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痛苦。
5、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如何?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陕西地区秋、冬季为流行高峰期,即每年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每5年一次小流行,每10年有一次大流行。
6、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其传播途径广泛。
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皮肤和伤口直接进入人的血液和淋巴液;食用被老鼠污染的食物、被老鼠咬伤或被带病毒的螨类叮咬会得病;被老鼠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也能感染得病。
人群普遍易感,任何人均可发病。
7、哪些人应接种流行性出血疫苗?
凡是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地区的16~60岁的人群均应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有疫苗接种禁忌症者除外)。
8、双价“二针”出血热疫苗如何接种?
该疫苗基础免疫按0,14天的程序接种,接种第一针后6-12月内再加强一针。
有
自愿接种者请与省疾控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