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
充电站设计方案范文

充电站设计方案范文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充电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较长,而传统的加油站无法提供充电服务,因此充电站的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本设计方案将针对充电站的整体布局、设备选择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满足用户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
二、充电站布局设计1.建筑风格充电站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同时可选择简约、现代或环保主题风格,以符合电动汽车用户的审美需求。
2.充电桩区域充电桩区域应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空间,避免充电桩之间的密集排列,以便用户更方便地停放车辆并进行充电。
3.停车区域设计充电站时应考虑到用户的停车需求,设置充足的停车位以及无障碍通道,方便用户到达充电区域。
4.办公区域充电站应设置办公区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设备运维、数据管理、用户服务等工作。
三、充电设备选择1.充电桩选择优质的充电桩供应商,确保充电桩的品质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充电桩,如直流快充桩、交流慢充桩、无线充电桩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
2.配电装置配电装置应根据充电桩的功率和数量来设计,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监控设备设置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充电桩的使用情况,保证充电站的安全。
4.结算设备四、节能环保设计1.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充电站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充电站提供部分电力支持,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节约能源并降低运营成本。
2.节能设备选择选择能效较高的设备,如LED照明灯具、智能节能空调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3.垃圾分类设施在充电站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用户进行环境保护,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安全保障1.防火设施充电站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以及逃生通道,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用户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防雷设施在充电站设置避雷装置,保护充电设备和周边建筑物不受雷击的影响。
3.紧急救援设备设置急救箱、AED心脏除颤器等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定义 34 对充电机的要求 44.1 适应电池类型 44.2 对供电电压的要求 44.3操作方式 44.4 充电机的充电效率和功率因数 54.5 充电机控制的安全要求 55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75.1 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组成 75.2 安全控制功能 76 对充电连接器的要求 76.1 主要技术参数 76.2 对连接器的基本要求 86.3 连接器插接端子的连接和分离顺序 97 充电机接口和通信要求 97.1 充电机接口 97.2充电机通信要求 98 计量、计费 99 充电机的质量认证 1010 外观、标识和标志 10前言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蓄电池构成。
充电机(站)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充电机(站)的技术标准,是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
目前已经颁布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国家标准有: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本规范是在GB/T 18487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立能源供给系统的要求,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安全要求、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充电连接器、接口和通信要求、产品质量认证等做出了规定。
对充电站技术规范其他部分的内容将在后期工作中补充和完善。
国家电网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展需要,陆续发布相关技术规范(草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规范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省市公司试行,并请各省市公司根据实施情况,提出修改建议。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设计使用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电动充电桩设计标准

电动充电桩设计标准
电动充电桩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输入电源:充电桩的电源输入电压为三相四线380VAC±15%,频率
50Hz±5%。
2. 充电接口:充电桩的接口应符合GB/TXXXXXXXX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中直流充电接口的相关规定。
3. 通讯接口:充电桩的通讯接口采用CAN通讯接口,通信协议按照
GB/TXXXXXXXX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暂行)的规定执行。
4. 输出电压和电流:充电桩的输出为直流电,输出电压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要求。
最大输出电流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1C的充电要求,并向下兼容。
5. 监控功能:充电桩应能监控电池的状态,根据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自动调整充电曲线、充电电流和充电压。
6. 操作指导:每个充电桩自带操作器,以供用户进行充电方式选择和操作指导,并显示电动车电池状态和用户IC卡资费信息,实现无人管理。
7. 安全防护: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保证使用安全。
以上是电动充电桩设计的基本标准,具体实施可能还需要参照各地的相关法规和规范。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充电桩设计的具体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员或查阅最新的相关资料。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送审稿)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二00九年十二月目录一.设计综述 (1)二.设计依据 (3)2.1 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 (3)2.2 电气技术标准 (3)2.3 土建技术规范 (4)2.4 给排水设计规范 (5)2.5配电一次系统 (5)2.6 监控系统 (5)2.7 视频监控系统 (6)三.条文名词说明 (7)四.配电系统 (8)4.1 配电系统10kV配置原则 (8)4.2配电10kV主要设备选定原则 (9)4.2.1 配电变压器类型选择 (9)4.2.2 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 (9)4.2.3 高压开关选择 (10)4.3 0.4kV系统设计 (10)4.4 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系统设计 (11)4.4.1 设计中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1)4.4.2 常用设备类型 (11)4.4.3 使用选型方法 (12)五. 充电系统 (13)5.1整车充电 (13)5.1.1 充电机容量设计 (13)5.1.2 充电机类型选择 (13)5.1.3 充电机模块配置 (14)5.1.4 充电机通信接口 (14)5.2 换电池方式 (15)六.监控系统 (16)6.1 系统概述 (16)6.2 充电站监控后台 (17)6.2.1后台构成 (17)6.2.2 系统功能 (18)6.2.3 系统技术指标 (20)6.3配电系统监控 (21)6.3.1 配电系统监控配置方案 (21)6.3.2 配电系统监控设备配置 (22)6.3.3 计量计费 (23)6.4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4)6.4.1 系统建设目标 (24)6.4.2 系统结构 (24)6.4.3 充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25)6.4.4 系统技术指标 (26)七.标识系统设计 (28)7.1 设计目标 (28)7.2 设计方案 (28)7.2.1 远距离标识 (28)7.2.2 中距离标识 (29)7.2.3 近距离标识 (29)7.3 标识选用原则 (30)八. 其它相关专业设计 (32)8.1 总平面设计 (32)8.2建筑设计 (33)8.3 结构设计 (34)8.4 给排水设计 (34)8.4.1 给排水设计要求 (34)8.5 其它电气设计 (36)8.5.1 照明设计 (36)8.5.2 建筑物防雷设计 (37)8.5.3 接地与安全 (37)8.5.4 有线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 (37)8.5.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7)九.主要设备选型 (38)9.1 充电机选型及配置方法 (38)9.1.1 单台充电机选型方法 (38)9.1.2 多台充电机并联工作方式的选型 (38)9.2 有源滤波无功补偿装置选型 (39)十.附件 (40)一.设计综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建设指导意见》,为促进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本方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进行了典型设计。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接入系统条件 (4)4.1电网概况 (4)4.2充换电设施概况 (4)5一次系统设计 (5)5.1一般原则 (5)5.2充换电设施负荷及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 (5)5.3接入电网原则 (7)5.4接地方式 (8)5.5无功补偿 (8)5.6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8)5.7主要设备选择 (9)5.8电能质量 (10)6二次系统设计 (11)6.1一般原则 (11)6.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1)6.3通信及自动化 (11)6.4电能计量 (12)1总则1.0.1为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计。
建于用户内部(包括电源用户)的充换电设施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1.0.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定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7。
2术语2.0.1配电站distribution station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并将10(20)kV变换为380V电压的供电设施的总称。
2.0.2接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连接处。
3基本规定3.0.1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可靠原则,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0.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所需线路走廊、地下通道、配电站址等供电设施用地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配电网规划相协调。
3.0.3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应考虑电动汽车及充换电技术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便利出行的需求。
4接入系统条件4.1电网概况4.1.1电网概况内容应包括电网现状和负荷现状。
4.1.2电网现状分析应包括充换电设施拟接入电压等级电网的接线方式、充换电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
(完整版)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完整版)国家电⽹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1)满⾜《国家电⽹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2)交流充电桩采⽤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3)具备对充电桩运⾏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如运⾏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4)设置指⽰灯、数码管显⽰器或触摸屏,显⽰运⾏状态;(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交流充电计量;(7)设置刷卡机,⽀持IC卡付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8)具备过/⽋压报警、充电接⼝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GPRS及以太⽹接⼝,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电动汽车技术标准: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要求》电⽓技术标准:GB/T 17215.322-2008《静⽌式有功电能表 0.2S 级和 0.5S 级》GB 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条件接⼊的设备在公⽤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DL/T 620-1997《交流电⽓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交流电⽓装置的接地》GJB 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规范》国家电⽹公司标准:Q/GDW 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接⼝规范》Q/GDW 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最新版本)充电桩⼈机界⾯⼈机界⾯采⽤液晶触摸屏或其它⽅式,尺⼨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10⼨等),显⽰信息丰富,界⾯友好充电桩状态指⽰故障指⽰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灯,指⽰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运⾏状态指⽰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指⽰灯采⽤LED灯带的⽅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背光照明指⽰灯:光控⽅式,采⽤光控开关,天⿊后⾃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供配电设计

1 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对公共交通、社会秩序 造成较大影响的充电设施,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供电;
2 其余场所可按三级负荷供电。
2 容量计算:《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
DB33/1121-2016的条文:
5.1.2 充电设备负荷容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1 单台充电设备输出功率为:P = U×I ; 2 单台充电设备输入视在容量为: S = P/η/cosφ ; 3 充电设备输入总容量为:ΣS = K(S1+S2+……+Sn); K - 充电设备同时工作系数。
【条文解释】目前,充电设备在国内大范围应用还比较少,没有先 例可查,同时系数K很难选取。K的选取跟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 电动车的使用情况:目前电动汽车总体数量不多,充电设备本身的 利用率不高;各类建筑具体情况各不相同。2、即使同时充电,各电 动车之间的电池状态、性能等各不相同。设计人员应结合各地电动 汽车的发展情况和工程实际,合理选取。
占比: ΔS/S = (K1×2.04n)/(K2×8.4n) = 24%
经测算,变压器容量放大一级即可(其他各类建筑
大致相同;公共停车场例外)。
四、供配电系统
基本原则:
系统清晰、简明; (尽量不与其他系统混合)
便于管理、维护; (布局相对集中)
节能、节材
(电源靠近负荷)
1、规范条文 5.2.1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车位数量的比例)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10% 10% 12% 10% 10% 14%
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方案(国网电科院)

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建设方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011 术语和定义交流充电桩(AC charge spots):指固定在地面,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交流充电接口,并具备相应测控保护功能的专用装置。
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 charger):指采用传导方式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直流接口,并具备相应测控保护功能的专用装置。
非车载充电机主要由交直流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构成,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一体式充电机(integrated charger):指交直流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结合成一体的非车载充电机。
分体式充电机(split charger):指交直流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分立组成的非车载充电机,它们之间通过电缆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充电机。
整流柜(rectifier cabinet):指分体式充电机中完成交直流变换的部分,一般以标准机柜形式提供。
直流充电桩(DC charge spots):是分体式充电机的一部分,固定在地面,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直流输出接口的装置。
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监视蓄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对蓄电池系统充电、放电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电池安全运行的电子装置。
2设计依据以《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为指导,以电动车辆国家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充电站相关的6项行业标准等技术规范文件为建设依据,以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发展为导向,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充分体现系统扩展性和开放性。
以标准化、通用化为工程实施原则,为今后充电机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本设计主要参照以下标准规范: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GDW 233-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Q/GDW 234-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Q/GDW 235-2009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规约》Q/GDW 236-2009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Q/GDW 237-2009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Q/GDW 238-2009 《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YD/T 1436-2006 《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09)1561号]电气技术标准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94 《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GB/T 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SDJ 6-8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856-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JB/T 5777.4-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第二版)土建技术规范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7-96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100-9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T 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监控系统IEC 60870 《远动设备及系统》IEC 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968 《配网管理系统接口》GB 2887-2000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451-91 《循环式远动规约》《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试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功能规范》视频监控系统ISO/IEC 14496-2 《MPEG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ITU-T H.323 《网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ITU H.263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CCITT G.70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标准》GB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 12322-1990 《通用型应用电视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GB 4798.4-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J 115-8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3设计方案3.1方案概述3.1.1规模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建一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占地约1000平方米,包括8台充电机,一座综合办公室和其他相关辅助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
2019年10月28日
目录
1.概述 (1)
2.设计标准 (1)
3.设计方案 (2)
3.1.电气原理 (2)
3.2.专用部件设计 (3)
3.3.通用器件设计 (3)
3.4.结构外形 (5)
3.5.结构布局 (5)
3.6.设备安装 (7)
1.概述
本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充电设施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规范直流充电设备电气原理、专用部件设计、通用器件选型、结构外形、结构布局、设备安装等,实现充电设备统一化设计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充电设备的兼容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2.设计标准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33708-2017静止式直流电能表
GB/T 34657.1-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
GB/T 34658-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JJG 1149-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
JJG 842-2017电子式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JJG 1069-2011直流分流器检定规程
NB/T 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DL/T 698.45-2017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Q/GDW 1233-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
Q/GDW 1591-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1709.1-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1部分:技术条件
Q/GDW 11709.2-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2部分:与充电桩通信协议
Q/GDW 11709.3-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3部分: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协议
Q/GDW 11709.4-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4部分:检验技术规范Q/GDW 11850-2018 直流电能表外附分流器技术规范
3.设计方案
3.1.电气原理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电气原理主电路拓扑见图3-1,提供12个充电模块安装位置,根据充电功率需求可选配9~12个20kW充电模块。
对应充电模块数量配置9~12个B型一进四出开关模块,实现输出功率动态分配功能,功率分配调节级差为20kW。
充电柜提供4个直流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分体式一桩一枪或一桩双枪直流充电桩,每个直流输出接口最大电流为250A。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配置1个C型四进四出开关模块,可实现双充电柜桥接扩容,满足最大480kW充电功率需求。
双充电柜提供24个充电模块安装位置,根据充电功率需求可选配18~24个20kW充电模块。
双充电柜桥接提供8个直流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分体式一桩一枪或一桩双枪直流充电桩,每个直流输出接口最大电流为250A。
图3-1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主电路拓扑
3.2.专用部件设计
通过对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器、充电模块、开关模块、计费控制单元等专用部件的功能性能、接口定义、结构尺寸等要求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实现不同供货厂家专用部件兼容互换。
充电设备专用部件设计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
3.3.通用器件设计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通用器件的选型见表3-1。
表3-1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通用器件选型
序号代号名称型号规格备注
1 QF 进线塑壳断路器额定工作电压:AC 400V
额定工作电流:500A
极数:3P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35kA 过载脱扣类型:复式脱扣器报警触点:NO(正常状态)机械寿命:10000次
2 KM 交流主接触器额定工作电压:AC400V 额定工作电流:500A
极数:3P
3.4.结构外形
充电设备结构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合理规划设备外形和人机操作位置尺寸,方便用户操作。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结构尺寸设计见图3-2,充电机柜壳体采用2.0mm冷轧钢板,表面喷塑处理,防护等级IP54。
正视图(前侧)左视图后视图
图3-2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结构尺寸
3.5.结构布局
充电设备结构布局按照功能区划分,充分考虑安装方便、布线美观、维护快捷等因素,做到强弱电分离,工作安全可靠。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内
部元器件布置见图3-3和图3-4。
主视图(正面)后视图
后门元件
门轴侧
图3-3 240kW 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内部元器件布置1
主视图(正面)
后视图后门元件
门轴侧
图3-4 240kW 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内部元器件布置2
3.6.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方案充分考虑施工便捷、安装牢固等需求,通过规范设备地脚孔,安装维护间距,实现设备安装基础标准化,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设备安装见图3-5~图3-7。
设备底座外形及开孔尺寸见图3-5。
4-14X20(地脚孔)
图3-5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底座开孔尺寸设备安装地基具体尺寸见图3-6。
地面螺栓位置图此区域内可埋管(120、60)
进线,管高不凸出地基
基础
基础示意图
可安装在基础上或地面上,安装面
按上图位置预埋个不锈钢螺栓,要求螺纹露出地面;
安装面需水泥硬化处理(单桩硬化面积不得小于);
水泥硬化安装面需进行找平处理(保证安装面水平);
安装地脚螺栓的的螺母必须使用不锈钢螺母;
5.建议埋管直径与不露出地基;
说明:
M12预埋螺栓
图3-6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安装地基尺寸
设备上部与障碍物距离不小于150,四周与障碍物距离要求见图3-7。
图3-7 240kW分体式四充接口充电柜四周与障碍物距离尺寸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