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运动优秀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核心内容是五四运动,它围绕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的。

2、教材: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包括五节必讲课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两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深渊的侵略史;仁人志士一次次奋起救国,上下求

索的抗争史。

《五四爱国运动》是第二条线索里的重要环节,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是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的斗争相继失败之后的一只新兴力量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取得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同时,它也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五四运动成为了一场具有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化运动,这为下一单元“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铺垫。所以本课在此单元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3、学情: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五四精神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

同点。因此,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为:

4、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

比较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想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

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5、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二、教法

1音乐图片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音乐把大家带入历史。

2创设历史情景:通过学生自拍情景剧或影视材料,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3温故而知新:通过影视资料及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

4对比概括分析: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其特点在哪

5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使学生思考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以背景音乐《共青团团歌》导入新课,滚动字幕显示五四青年节来历。用激昂的旋律

和舞动的字符把大家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知识梳理有效整合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但是这节课的内容学

生在初中已相当熟悉,并且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最后增加了“五四精神”。面对这样一节课,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设计思路并作为新授课来处理,学生会感到乏味。为了将这节课设计的合理并符合新课改精神,我根据教材特点,按照史实的发展脉络,

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教学内容的三个部分“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

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整合成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四个环节:寻源五四、图说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这样的设计在视觉上避免了老一套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程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知性。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按照新课程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要求,我对这四个部分的教学方式又做了各有侧重的处理:第一环节“寻源五四”,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我让学生自拍历史情景剧《巴黎和会》,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来体验历史,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情景剧中顾公使雄辩的口才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大家油然而起的敬佩正体现了对学生潜在的情感教

育。之后根据情景剧提出问题: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

(3)、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激起当时学生的爱国激情,从而引

发了五四风暴,引入第二环节。整个环节的处理比较合理,就情景剧内容进行设问这一过程中,关于“山东问题的由来”这一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四幅图:“蝎子政策”、

“德国和日本占领青岛时在信号山上留下的雕刻”、“二十一条”、“《时报》刊载的反对

二十一条的血书”,再通过对这四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理解,特别是最后的血书,更是让学生产生了共鸣。

第二环节“图说五四”,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处理是通过影视资料及

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结合视频资料片设问:

(1)五四运动分为几个阶段?说出各阶段的中心和主力?

(2)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哪一条最能反映其性质?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然后让学生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体验资料搜集的情趣,又可以锻炼学

生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设计简单新颖,通过温故以达到知新的目的。

第三环节“感悟五四”,阐述五四运动的意义。我决定用材料情景法来处理:运用毛

泽东的一段话来阐释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

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通过分析“新”姿态的表现,并将“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水到渠成了。讲解五四精神则是出示了两段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资料,

通过对他们观点的分析来总结概括五四精神,然后通过五四精神引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整个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环环相扣。

第四环节“弘扬五四”,在设计中我将它从“感悟五四”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部分

来处理,以突出情感教育。通过开放式的探究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整个设计中,除了学生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外,我还讲解了自1919年至今不同时期五四精神的弘

扬,来展现出五四精神一直是鞭策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动力,中国是一个少年的中国。从而

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终极目标--- 情感升华。

4、结构建立,小结升华

最后我以知识结构框架图表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自己填充补全知

识要点,以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加以对知识

的巩固

四、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所做的说课。可能存在许多的不妥。总起来说,新

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究问题的方法,而只是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他们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只会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能拓展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让教学反思贯穿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