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将帅

合集下载

36位军事家

36位军事家

36位军事家众多将帅中为何仅仅有36人享有“军事家”称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他们是: 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他们是: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新军衔诞生故事十大元帅排序有何讲究

新军衔诞生故事十大元帅排序有何讲究

新军衔诞生故事十大元帅排序有何讲究1955年9月27日,金秋时节的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

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

黄河出版社新近出版的《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披露了授衔前后的来龙去脉。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1955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简称《军官服役条例》),标志着经过5年时间酝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同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由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授予。

9月27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

其中包括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在纵向上既与中国近代历史上实行的几次军衔制不同,在横向上也与世界军衔制中的“西方型”、“东方型”和“东亚型”等几种类型有所区别,可谓独树一帜。

军衔制的核心内容是军衔等级的设置,各国军衔制的区别首先就在于军衔等级设置的不同。

我军的军衔制与其他军队军衔制的军衔等级设置比较如下:与旧中国的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多设“元帅”这一等这一级,在将、校、尉官中多设“大将”、“大校”、“大尉”这一级,虽然在理论上少设“准尉”这一等这一级,但在实际中却把“准尉”当作临时军衔来应用,兵则少设一级。

与世界其他几种军衔类型相比,尽管主要参照“东方型”的苏联军衔制,但元帅比他们少设“军兵种主帅”一级,校官比他们多设“大校”一级,军士比他们少设“大士”一级。

历史趣谈:国民党史上十大起义将领们的最后归宿

历史趣谈:国民党史上十大起义将领们的最后归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民党史上十大起义将领们的最后归宿导语: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等人。

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警备总司令……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

1946年10月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

1949年底,潘朔端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

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

1978年8月9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曾泽生:云南永善人,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毕业后在龙云部任职。

1948年辽沈战役中,曾泽生于10月17日起义,使长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0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任命曾泽生为军长。

1973年2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吴化文:字绍周,山东掖县人。

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

1948年济南被围困时,吴于10月19日晚率所部二万余人宣布起义。

生活常识分享。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

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

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

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

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

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

历史探秘:盘点北魏一朝十大名将,杨大眼、薛安都榜上无名(下)

历史探秘:盘点北魏一朝十大名将,杨大眼、薛安都榜上无名(下)

历史探秘:盘点北魏一朝十大名将,杨大眼、薛安都榜上无名(下)六、勇冠当时——韩茂韩茂(?——456年),字元兴,宁夏镇原人。

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为明元帝赏识,擢为虎贲中郎将。

太武帝即位,从征蠕蠕,频战大捷。

从平凉州,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击柔然、平北燕、伐刘宋,讨叛御侮,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当书,进爵安定公。

一生戎马,官至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456年)去世,追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说号桓王。

茂沉毅骂实,虽无文学,每议论合理。

为将善于抚御,勇冠当时,为朝廷所称。

功成事立,比之苟要一战之利,侥幸暂胜之名,不可同日而语。

七、威略过人——陆俟陆俟(392年——458年),山西代县人。

出身代北豪族,世为部酋。

少聪慧、有策略。

袭关内候,转龙骧将军。

当官而行,无所屈挠。

太武帝征伐平凉,陆俟率部镇大碛,以备蠕蠕,因克虎牢之功,拜翼州刺史进爵建业郡,时考州郡治功,为天下第一。

其威略智器自有过人之处,镇抚关中。

恩威并济。

因第七子定策翊戴文成帝之功,拜征西大将军,进爵东平郡王。

享年六十七,谥号成王。

八、威名远被——尉元尉元(413年——493年),字苟仁,山西代县人。

世为豪宗,年十九,以善射称。

宽雅有风貌,小心茉恭肃,以匪懈见知。

以镇南大将军,率兵赴援候安都,大破宋军于吕梁之东,追去六十余里斩首数万级、奉命经略徐、兖,迁镇东大将军,淮阳公。

累任镇西大将军,统万镇都将,进爵淮阳王。

入朝累任侍中、尚书令、司徒,以旧老见礼。

按例降山阳郡公,享年八十一,谥号景桓北魏诸将,“罕立方面之功。

尉元以宽雅之风,受将帅之任,取瑕丘如覆掌,克彭城犹拾遗,摛将馘丑,威名远被白。

位极公老,近世一人而己。

九、席卷三齐——慕容白曜慕容白曜(?——470年),辽宁义县人。

以门荫入仕,以敦直值事东宫,袭爵高都候,颇有勋绩,擢北部尚书,执法严明、刚正不阿。

文成帝去世,联合太原王乙浑辅政,迁安南将军、右仆射,进爵南乡公。

献文帝即位,授征南大将军,上党公,夺取南朝三齐大部地区,累迁使持节,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青史刺史、济南郡王。

众多将帅中为何仅仅有36人享有军事家称号

众多将帅中为何仅仅有36人享有军事家称号

众多将帅中为何仅仅有36人享有“军事家”称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他们是: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名将(一战以前)第一集 拜占庭利剑——贝利撒留

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名将(一战以前)第一集 拜占庭利剑——贝利撒留

清风讲堂第一期: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名将(一战以前)系列第一集排名第十拜占庭利剑——贝利撒留一.前言:自人类文明发端于地球之上,战争便始终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欲望的延伸。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将帅的能力。

古今中外,经过一次次战争,一次次流血,众多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名将带着他那个时代的印记和使命粉墨登场。

今天,清风以现代人文关怀的视角和轻松的心态,为大家带来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名将系列,为大家畅谈古今中外最出色将领的卓越风姿。

二.标准:既然说是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名将,那么将以什么标准来选择和排序呢,下面我给出了8大标准:1.指挥作战艺术(以下简称为“指挥”):这个主要指的是将领的战术指挥能力,换言之,就是具体到一场战斗,将领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指挥作战,如何克敌制胜。

这是将领的一项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2.战略眼光和思维清晰度(以下简称为“思维”):所谓战略眼光,指的是将领能否在大格局的层次上思考战争。

举个例子,就是将领打一场战争之前,是否会考虑到这场战争的胜负可能会对己方产生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战争成本是否划得来,什么样的战争是必须打,彻底打,而什么样的战争需要尽快结束。

所谓思维清晰度,是指,将领能否缜密的思考与当前战争相关的各个有利或不利因素,能准确分出轻重缓急并且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的能力。

3.战争成果(简称“战果”):很好理解了,就是该将领一生征战都取得了多大的成果;这个成果主要还是以击溃尤其是歼灭敌人的数量为主要依据,其次是以攻城掠地的面积为依据。

4.将领所将士兵的锐利程度(简称“锐势”):这项大家都能理解,主要考察的是该将领的带兵能力了,换言之,就是该将领士兵的作战能力,勇猛程度。

表现在战场上,就是他的兵有多麽的不可阻挡。

5.战争规模(简称“规模”):即指该将领直接指挥或参与的战役或战斗双方的总兵力大概多少人,如果总兵力达到20万人以上,就可以给满分10分,10万人以上可以给9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劲光(1903—1989年),曾用名肖玉成,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穷苦手艺人家庭,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再赴苏联学习。

1930年回国。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到达陕北后,其历任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2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称:“我在延安就是靠肖劲光吃饭。

”黄克诚黄克诚(1902—1986年),汉族人,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寒农家,小时曾读私塾,1922年进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赴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学习。

翌年,参加北伐。

1928年,他回乡参加湘南暴动,随朱德的部队上井冈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游击队党代表、团党代表、团长、游击队司令、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2纵队、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解放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其虽立过许多战功,但毛泽东对他另有看法。

黄克诚在党内军内历来是以看问题尖锐著称的,陈毅就曾对第3师的干部说过:“你们的师长眼睛虽然近视,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同时他又是一个勇于提意见的人物,以致毛泽东也曾因他爱提意见而说过“上至中央下至支部,他都有意见”的话张云逸张云逸(1892—1974年),原名运镒,又名胜之,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08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次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称其“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张云逸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人民,爱护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毛泽东所称赞的:“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王树声王树声(1905—1974年),新中国十大将之一,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1905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一个富户家庭。

他少年时喜好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历任红11军分队长,红1军第1师支队长、团〖HK〗长,红25军师长,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对其称“党中央相信你”。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东台山楠竹村一个富户人家,1927年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 团秘书,红4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1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伟人毛泽东称:谭政——“谈政”,这是对谭政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对当前党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种鞭策和启迪。

许光达(1908—1969年),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一个贫农家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学习,北伐时任见习排长,参加南昌起义,任代理连长。

大革命失败后,被党派往洪湖苏区,历任红6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红3军第22 团团长、红8师师长,负伤后赴俄学习军事。

1939年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防空、交通司令员,情报部第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2旅旅长、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心中深感不安。

几经思考后,他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情真意切地请辞。

拿着这份申请书,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会议上激动地对朱德、彭德怀等人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毛主席、中共中央军委没有批准许光达的申请,而是依据他的贡献,仍然授予了他大将军衔。

罗瑞卿罗瑞卿(1906—1978年),四川省南充县舞凤乡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西游击大队队长,红4军团参谋长、纵队参谋主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委、红1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2兵团政委、第19兵团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称“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将。

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县夏店区徐家桥村一个贫苦窑工家庭。

9岁时入私塾念书,12岁进窑厂做工,饱尝艰辛。

1925年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年后,在北伐战争的汀泗桥战斗中初露锋芒,曾率领一排兵力〖HS)〗击溃敌军四个炮兵连。

1927年受命返乡,组织黄陂县第一支农民自卫军,曾先后任河口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长兼夏店区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鄂东警卫第2 团团长。

1931年春,其所部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团长。

第四次反“围剿”时,徐海东相继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红9军第27师师长,以后又担任红 25军第74师师长、军长,红28军军长、中国鄂豫陕省委委员、红15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非常钟爱徐海东这位虎将。

当徐海东住院治疗时,他发电嘱咐安慰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每次开会,他都要问“海东同志来了没有?”他高度赞扬徐海东同志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此言不虚,可谓中肯之致。

陈赓1946年7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同蒲前线敌军处于绝对优势,陈赓根据形势采取运动战多次击溃敌军,取得了闻夏、同蒲等战斗的胜利。

9月22日,在临浮战役中,陈赓指挥部队向敌整编第1旅发起进攻,24日,全歼了所谓的“天下第1旅”,击毙敌第2团团长王亚武。

这次战役是陈赓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灵活地将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起来,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所取得的胜利。

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连党中央都夸奖,说是“出乎意料之外”。

中央军委为此专门发出《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高度评价了陈赓的指挥艺术。

1947年夏,鉴于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调陈赓纵队西渡黄河,配合彭总司令的部队进行陕甘宁边区保卫战,保卫党中央。

陈赓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个决策不够英明。

7月19日,陈赓接受中央指示,去陕北开会。

他来到党中央驻地定边县的小河村,毛泽东亲自出来迎接,一阵寒暄之后,毛泽东亲切地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要你们再吓吓蒋介石,这一次要把他吓疯。

”陈赓在会议期间经过仔细斟酌和慎重的权衡,最终决定坦诚相见,把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倾吐给毛泽东。

他认为党中央让他率部西渡黄河是消极防御,而不是积极进攻,应该“南渡黄河,东杀西砍,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把刀子”。

毛泽东激动地说:“好!好!你真不愧是陈赓,我知道你肚子里有绝的。

”中央军委经过研究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刘邓、陈赓、陈粟大军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向敌人展开大规模进攻,派陈赓兵团南渡黄河,由晋南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作战。

毛泽东向陈赓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陈赓说:“主席,那我更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毛泽东风趣地说:“只要锅别砸了,船也别沉了。

”1947年8月,陈赓率领由太岳纵队、第10纵队、第38军组建的兵团部队迅速渡过黄河,突破蒋介石的三百里黄河防线连续解放10座县城,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异常。

不久,陈赓又遵循毛泽东的指示在伏牛山东麓展开主力,歼敌万余。

11月,陈赓主持制定“豫西牵牛”计划,寻机歼灭李铁军兵团,以有力地配合挺进中原的中原野战军主力作战,李铁军果然中计,主力被拖到西峡口、夏馆一带达半个月之久。

李铁军还得意洋洋地吹嘘已将陈赓“主力”逼进深山。

这时,陈赓部队和华野部队在平汉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取得巨大的胜利。

蒋介石急忙调兵实施南北夹击,李铁军率整编第3师北上增援。

陈赓马上下令变“牵牛”为“赶牛”,并请华野帮助。

李铁军见势不妙,将部队撤至祝王砦地区进行防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