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尊重、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2.前文化部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曾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

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

3.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和平发展。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4.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5.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 2

部分。下列体现关于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A.“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6. 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

)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年初赴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汉堡塔20147.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于《活着》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说的都是人心里的东西。人性是共利亚剧院演出。通的,德国观众应该不会有解读上的障碍。孟京辉说,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这是因为(

A.文化是民族的.冬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D.日,一张“一只死去的北极熊”照片在网上被广泛关注。在北极138月8.2013年群岛发现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从它的卧姿可以看出,圈Svalbard它是饿到无力行走后倒下的照片颇具震撼力,看后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个。这从000感,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仅百度就有相关搜索结果约347

)一个侧面体现了(

3

A.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人们的环保意识主要靠网络来唤醒

C.网络传媒的推广使旧传媒作用日渐消失

D.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9国务院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时,提议将教师节由每年的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即孔子诞辰)。专家认为,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10.“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人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的民族性加强②科技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这本是一种体现亲情的饱含祝福的礼尚往来。如今,压岁钱却被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使得亲情越来越淡化:关于“压岁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岁钱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4

B.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创新改革和敢于抛弃

C.压岁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压岁钱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13.最近,《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异常火爆。其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危机的普遍忧虑。除了对“提笔忘字”的感慨,人们更担心的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当《汉字英雄》评委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娓娓道来时,许多人才意识到,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上述节目()

①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②有效地抵制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③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3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时说,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法,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公平、更好的教育机会,特别是要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而且一个都不能少。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我们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④教育可以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5.中医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关于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医文化应坚持辩证的否定

②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文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5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7.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③否认了文化继承的必要性④承认了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媒介是承载精神产品的容器,现代社会媒介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首份3D报纸在湖北十堰问世,可短短4个月后,这份报纸就不见踪影,这意味着市场价值是最终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这说明()

①没有继承的文化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②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③新传媒取代旧传媒需要一个曲折过程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著名的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说:“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宝贵的创意资源,我们都要予以敬畏、珍惜。”他提醒说,如果一味把西方的标准当作自己的标准,会令中国设计师部分地丧失主体意识。只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充分自信,就能设计出大胆、新奇、令世界惊讶的作品。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

①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反对外来文化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人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

B. ③4

C.②④

D. ①④

20. 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于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材料没有体现的是〔)

A.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6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强调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

21.2012年6月19日,作为中法语言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昆曲电影《红楼梦》在巴黎瓦格拉姆大厅举行发布会昆曲优美的韵律、宛转精妙的表演、亮丽精致的画面,迷倒了欧洲观众,赢得掌声阵阵,被法国媒体称为“惊艳巴黎”,电影让更多外国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王海平说:“戏曲拍成电影,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方式能让观众接受,即使看不懂戏曲的人也能欣赏,可以培养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23.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书法清一色的颜体、柳体,教育思想清一色的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对传统文艺应全面继承

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难以突破的

D.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24.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人基层,立足社会实践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前进方向④深人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8

答题卷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位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共同红线女、金敬迈、潘鹤等1526.材料一,呼吁对粤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红发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线女等在倡议书中,希望各界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变革对“非政府要采取更有效、“非遗”遗”生存环境的影响,促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共存;社会各界要严格依照法律保护、稳定的措施持续加大对本地的保护力度;“非遗”,融合了广。在广州塔揭幕的“粤琼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传承、传播“非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东、海南两省“非遗”传统技艺类项目精华。经开始实施,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河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登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剧场材料二

。郑州奇石、安阳安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受厚重河南,品读华夏文明”绣、洛阳牡丹、南阳玉器、开封茶艺、鹤壁古窑、平顶山宝剑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在本次文化遗产节上集体呈现,全方位地展现了河南厚重的文化积淀,令大家大饱眼福、叹为观止。、举办非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意义。12分)9

27.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28.弘扬优秀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材料回望201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学校加强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激起了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十艺节的筹办赋予国粹艺术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它历久弥新的炫目光彩。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绽放光彩。(14分)

10

29.2014年6月14日,光明网转发新华社评:以改革创新成就文化繁荣文章指出,立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要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繁荣。首先,要真正使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让群众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建设者角色;其次,要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助推文化产业腾飞;最后,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将文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世界上,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2分)

11

必修3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BABCD 6~10BDDDA 11~15DDCDB 16~20DACCA 21~25BABBC

26.答案:略

27.答案: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既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取长补短。并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