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探究——以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为例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随着人们对休闲、生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乡村旅游领域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关键词。
本文将从案例出发,深度探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实践方式。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在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谓是所向披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寻找一份宁静和回归自然的体验。
可是,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文化和社会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文化混杂和纯朴生活方式流失等等。
为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因其不仅涉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包括当地社区、居民、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长远利益。
从长远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和福利,同时避免危害到环境和文化资源,从而确保乡村旅游项目健康的持续发展。
二、贵州“三星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中国的贵州是一个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而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三星村”则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1. 旅游目的地细分化策略为了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星村的管理者们通过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分析,针对目标市场推出了各种特色旅游产品。
如在饮食、音乐、手工艺等领域中开发出各种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2. 建立共同管理与持续监管机制三星村的管理者还建立了一套基于当地民生和生计保障的共同管理与持续监管体系。
这种体系不仅确保了旅游产业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影响最低化,还促进了整个的村庄民主管理体系的提升。
3. 借助文化资源进行转型升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村落,三星村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时注重保护保护文化资源,同时还通过重塑其文化形象,变身为一个现代化乡村旅游乐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总结通过了解贵州“三星村”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它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和完善的一个系统工程。
法国的乡村旅游及其启示

活动 , 为“ 并认 乡村性” 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 的核心
和 独特卖 点 。
规模 大 , 售 网络 完 善 , 有 系统 的 行 业 标 准 和规 销 拥 范, 其管 理方 式和 经 营模 式 也在 不断演 变 和完善 , 使 法 国乡村 成 为家 庭 度 假 和休 闲旅 游 的主 要 目的地 。 尽 管 中法 两 国在政 治体 制 、 乡村 环境 、 文化 差异 等 方 面 有所不 同 , 但法 国在 乡 村 旅游 方 面 的成 功 经 验却 是 值得 我们 借鉴 的 。
Vo . . 17 No 3 Ma.2 8 r 00
法 国的 乡村 旅 游及 其 启示
方 忠权 ,郭 艺 贤
( .广州大学 中法旅游学院, 1 广东 广州 5 00 ; .法国尼斯大学 旅游学院, 106 2 尼斯 020 60 )
摘 要 : 家“ 国 十一五 ” 划将发 展 乡村旅 游确 定 为 解 决 “ 规 三农 ”问题 的重要 手段 , 家旅 游局 国
・ 3・ 3
的愿 望 [ 1J 4。
计 资料 显 示 , 0 5年 法 国 乡 村 旅 游 的 出 游 率 达 到 20
在 法 国 , 种 与 乡 村 紧 密 结 合 的 旅 游 被 称 为 这 “ 色旅 游 ” “ 绿 、生态 旅游 ” “ 或 可持 续性 旅游 ” 。法 国 对 乡村 旅 游 的理 解 是 : 农 场 接 待 +乡村 度 假 +休 “
闲的空 问 ”(acu r +vc nea iae+ ce ial f me aa c uv l l ae lg
50万 人次 , 6 占全 国的 3 % 。 除 了 由于 山区 旅 游 而 4
乡村旅游目标顾客群,打造乡村旅游,欧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策划

乡村旅游目标顾客群,打造乡村旅游,欧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爱慕。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体验,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机遇。
然而,要实现乡村旅游的成功,需要明确目标顾客群、打造乡村旅游、借鉴欧美乡村旅游经验、进行乡村旅游建设以及精心策划乡村旅游项目。
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明确目标顾客群1.1 定位目标顾客群: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资源,明确目标顾客群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体面、人文历史、农耕文化等因素,将目标顾客群定位为爱慕自然环境、追求文化体验和寻求放松休闲的人群。
1.2 研究目标顾客群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顾客群的需求和偏好,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取目标顾客群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
1.3 制定针对目标顾客群的营销策略:根据目标顾客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路线,提供个性化的定征服务等。
二、打造乡村旅游2.1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乡村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要打造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应该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包括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2.3 开辟特色产品和服务:乡村旅游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开辟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农耕体验等项目,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三、借鉴欧美乡村旅游经验3.1 学习欧美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欧美国家在乡村旅游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其经验,学习其成功之道。
例如,英国的庄园旅游、法国的葡萄园旅游等,都是很好的借鉴对象。
产村相融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安县方碑村为例

道路 。
题 的核心 , 分析制约产业化 的相 关因素 , 是破解 村镇产村 相融 互动问题的关键点 。产业化发展存在 的问题主要集 中在土地 、
人才 、 融资、 组织形式等方面要素的制约 。
1 ) 土地方 面。受制于国家的土地政策 , 以及农村土地流转 到城镇建设可能对农 民财产权 、 收益权予 以侵夺 的风险 , 建设
旅 游与发展 研 究
T E C H N o L 0 G Y A N D MA R K E T
产 村相 融背 景 下 的 乡村旅 游 转 型 升级 研 究
— —
以安 县方 碑村 为 例
郭 韦, 饶坤硐
( 成都 理 工 大学 , 四 川 成都
摘
6 1 0 0 5 9 )
要: 在“ 新村带产业、 产业促新村” 产村相 融、 成片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 建设的背景 下, 以灾区绵阳安县方碑村 为例 ,
缺 乏 合理 有 效 的互 动 机 制 。有 效 的 互 动 机 制 离 不 开 政 府 与 企
内收入低 , 条件差 , 不仅难 以吸引外地人才到本地来 服务 , 而且 本地 的高素质人才会 大量外流 。 3 ) 融资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风险 因素 , 各商业银行
都相应地上收 了贷款权限 , 提 高 了贷 款门槛 , 这就使得 产业发
乡村产业规模 小 、 散、 乱, 集体经济 组织不健 全 ; 产业功 能 单~ , 过分看重 乡村旅游 的经济功 能, 未 能充分发 挥乡村旅 游 作为复合型产业的作用 ; 本地 产业链 过短过 窄 , 产业 间横 向合 作少 , 融合程度低 , 旅游漏损 大, 受益有 限 融 的 互动 模 型
产业B I 政 府主导
市场 运作
乡村旅游论文题目(筛选标题100个)

乡村旅游论文题目(筛选标题100个)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
以下就是100个整理好的关于乡村旅游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论文题目一:1、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供给与行为范式研究2、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欧盟特色农产品营销对中国的启示3、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4、乡村旅游消费者研究——概念、群体特征及行为过程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演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6、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服务系统设计7、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研究——以青岛市为例8、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9、“资本-策略”视角下藏区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决策研究10、电子口碑对乡村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以西安城市居民为例11、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12、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13、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及区划研究14、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15、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16、中原地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17、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18、乡村旅游产业链内涵与特征研究19、游客自我概念与乡村旅游动机关系研究20、浅析旅游文创设计对乡村文化的推广作用——以宝坻地区乡村旅游为例21、北方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22、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与路径安排2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24、服务质量评级制度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基于成都市乡村旅游相关数据的分析25、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论文题目二:26、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以阳朔旧县村为例27、权力结构治理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28、清水江流域民族教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9、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启示30、我国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31、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助力乡村旅游32、全域旅游视角下海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33、包容性发展视域下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34、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广安路径35、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36、基于SWOT分析的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37、乡村旅游开发对地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例38、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研究39、乡村旅游的本质解读与村庄规划策略40、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41、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42、中日两国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研究43、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44、基于SPACE矩阵的茂名市乡村旅游优化实证研究45、北京市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发展评价46、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及路径4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48、智慧旅游背景下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49、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功能重构50、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沈阳乡村旅游规划实践探索乡村旅游论文题目三:51、全域旅游背景下黄山市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分析5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顶山市乡村旅游53、旅游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康县花桥村为例54、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55、文化创意助推新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之路56、各类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浙江实践57、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探讨58、乡村旅游开发: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59、反公共地悲剧: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研究60、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生态管理的驱动因素研究61、女性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62、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及路径——以陕西省为例63、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64、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65、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66、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过程及其主体特征演化67、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取向与实现机制研究68、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作用力研究69、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7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71、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评价——基于社会一生态耦合分析视角7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73、基于时空维度的乡村旅游开发要素分析及战略选择74、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75、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探讨及经验启示——以甘肃省康县乡村全域旅游为例乡村旅游论文题目四:7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视角77、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78、乡村旅游视野下乡土景观的界定、保护与发展问题辨析79、青城后山遗产地乡村旅游直接和虚拟用水量研究80、客家乡村旅游发展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81、基于精准扶贫的安徽省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82、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重庆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3、中国与新西兰乡村旅游优势比较分析84、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研究——以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廿玖间里为例85、全域旅游导向下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与策略分析86、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87、富民、减贫与挤出:武陵地区18个乡村旅游样本的调查研究88、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89、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90、旅游与东道主社区青年:乡村旅游社区旅二代的概念及研究议题91、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92、全域旅游背景下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93、全域旅游视角下环万绿湖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94、商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95、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96、乡村旅游视角下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路径97、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98、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99、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基于徐州乡村旅游网络数据的分析10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攀枝花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产品模式研究

攀枝花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产品模式研究作者:李玫瑾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10期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速度惊人,攀枝花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与全国一样在其规范性、产品、营销等方方面面都面临众多问题,尤其产品低端雷同明显。
本文针对攀枝花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其转型升级中的产品模式。
关键词:攀枝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一、攀枝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攀枝花市的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末、发展于本世纪初的“农家乐”。
经历了从无序自由发展到政府规范引导、从“农家乐(乡村客栈)”到旅游新村的发展过程。
至2015年底,全市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51家,有等级餐馆31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个、历史文化名村1个,有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新村16个。
2015年,全市已评为A级景区的10个旅游新村共接待游客260.85万人次,营业收入2.72亿元,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3%和57%。
2016年前三季度,以垂钓、徒步、自行车、水果采摘等活动为主的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首选。
2012—2016年,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增速达到15%。
全市乡村旅游、新村旅游均呈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攀枝花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总体上还处于规模小、布局散、档次低、同质化倾向明显、经营粗放的发展状态。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二是产品特色不够明显。
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
三是要素条件不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设施不配套。
四是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五是宣传营销工作滞后。
主动营销不够,缺乏营销知识,多为守株待兔式经营。
二、攀枝花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模式研究1.确立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为基础产品模式目前国内市场的乡村游客主要以周末、短期节假日观光度假和农事体验为目的居多,对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很感兴趣及对于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很有兴趣。
四川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县吉娜羌寨为例

・
1 7 1 ・
面定居点本身就是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社区.是乡村旅游
的第一景点 , 其人文文化对游客的吸引 。 能使羌 民更加重
展应 走 旅 游 增 长极 开发 、 开拓 多元 参 途 径 的旅 游发 展 道 路 。 关键词 : 民族 地 区 : 居 点 建 设 ; 定 乡村 旅 游 ; 游 增 长 极 旅 中圈 分 类 号 :527 F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6 9 (0 2 0 — 17 0 10 — 3 0 2 1 )3 0 1 -4
通过对定居点物质 、 精神文化的建设 , 改善羌 民的人
一
。
居生活环境 . 有利于提高羌民的生活水平 。 促进羌民定居 点经济社会 的协调发展 。 羌民集体搬进定居点 , 其生产生
活的统一协调 . 有利于利用整体 的人力、 物力创收。 在少 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 . 可以利用定居点的建设 。 在建 筑景观上制造 出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创造 出极具地方
第2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5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qn u ain C l g o r a fC o g i gEd c t ol e o e
Vo 2 No3 L5 .
Ma 2 2 y, 01
四川 民族地 区定居点建设 与乡村旅游研究
— —
以 四川 省 北 川县 吉娜 羌 寨 为 例 朱 华 . 杨 怡
( 四川 师 范大 学 旅 游 学 院 , 都 60 6 ) 成 1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探究
——以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为例
发表时间:
2017-12-07T11:04:49.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作者: 梁威成
[导读] 摘要: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探究法
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四川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行业引导、层面协同、质量服务等方面,以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通过对旅游管理、宣传促销、产品开发、法制建设等进行
了探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法国
一、法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世界第一,旅游多元与乡村多样。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国家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旅游胜地,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
旅游国的地位。
2015年,法国接待国外游客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50亿欧元,占GDP比重超过7.4%,是法国的支柱产业之
一,自
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旅游业第一大国。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旅游发展已成为法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
键。法国乡村旅游起源于
19世纪,兴盛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法国全年度假数据显示,法国乡村旅游已达到年接待过夜游客量
3500
万人次,为法国旅游业提供52%的住宿设施,已有50%以上的法国人前往乡村地区参加各种乡村旅游度假活动。
法国旅游主要由四大产品体系构成,分别是以滨海游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高山滑雪为特点的白色旅游,以巴黎等城市名胜古迹为代
表的城市旅游以及以美丽乡村风光、土特产品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主要包括九大系列,分别为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
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村、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
二、法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经验
(一)协同共融与产品推广。采用“农户+企业+协会+政府” 的模式协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多层面协同发展模式,协会在政府
的政策指导下制定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政府从宏观政策层面扶持,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作为推广
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大力促销法国的农业旅游;启动了
“农村家庭式接待服务微型企业”计划,由政府对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提供资金资
助,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二)完善法规和标准保障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法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将其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仅是把它作为旅游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而是上升到平衡城乡、发展乡村的国家战略,实施
“领土整治”政策,政府将土地集
中,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旅游支票制度,发行旅行支票(
Cheque de voyage),其不纳入工作所得税的部分,而是作为企业和个人
的一种福利,而对于发行这项支票的余额,则专项用于发展旅游设施。
(三)构建多业态共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法国乡村旅游采用“住宿公园、旅游住宅区、野营俱乐部、度假出租屋、民宿酒店”等模式
联动共融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四)构建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法国乡村旅游企业创新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例如休闲农场系列包括农场客栈,农产品、点
心、骑马、教学、探索、狩猎、暂住、露营、家庭、教育农场,自然保护区、家庭农园等产品形式。住宿设施系列包括乡村别墅、乡村酒
店城堡驿站、露营地、途中驿站、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产品形式。体验性的娱乐项目是法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例如农场设有美食品
尝、烹饪培训、农产品采摘、园艺培训、动植物观赏等项目;游客通过参观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了解酿
酒工艺、葡萄酒历史、文化等;参观法国的古城堡,学习法国的历史、宗教、建筑、艺术文化等。原真的乡土特色是法国乡村旅游产品重
要特点之一。法国农场销售的主要农场品必须是农场生产的新鲜食品,其生产加工程序必须在农场内部进行;为了体现乡村的美食特色,
必须使用本地的烹调方法。观光农庄的外观必须与当地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餐具必须用粗陶、瓷器或其它具有代表性的材质制造。
(五)建立乡村旅游质量保证体系。乡村旅游业参与者共同自觉维护品牌质量是法国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秘诀。《质量宪章》对乡居
的设施和服务标准进行严格的规定,主要认证机构是法国乡居协会,具有评估、咨询、建议、宣传等功能。另外
“法国家庭农舍”品牌机构保
障了乡村旅馆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对四川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启发
(一)坚持政府引导,将乡村旅游纳入全省发展战略。当前,四川在推进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人口流失、乡村空心化等问
题严重,可以说美丽的乡村正在
“沦陷”。因此应该从战略层面来看待乡村旅游发展,它不仅仅是四川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农民增
收致富的重手段,而是涉及国土安全、城乡平衡、新型产业等战略。
(二)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协会在政府的政策范围制定行业规范、制度及质量标准,以达到行业自律,最
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要充分化挥行业
协会在乡村旅游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三)积极引导乡村度假发展模式。四川乡村旅游发展,长期以农家乐休闲为主,碎片化发展,规模化、集聚化不足。要借鉴法国乡
村度假模式,可率先在环成都片区打造乡村度假区,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
“川式乡村度假模式”。
(四)推行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四川乡村旅游在服务质量、卫生状况及安全水平等方面还需要努力提高,一方面可提高乡村旅游
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餐饮、住宿、农产品及其他设施进行检
验,颁发认证标章,实施淘汰制度。
(五)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在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需求。建议学习法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措
施,探索发行乡村旅行支票,其不纳入工作所得税的部分,而是作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福利,对于发行这项支票的余额,则专项用于发展
乡村旅游设施。这将极大地创造新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中权,郭艺贤.《人文地理》,2007,22(5):76-79
[2]
娄在凤,《世界农业》,2015(5):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