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收缩原理(借鉴材料)

肌肉的收缩原理(借鉴材料)
肌肉的收缩原理(借鉴材料)

肌肉的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

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因为肌细胞的兴奋过程是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收缩过程则以肌丝滑行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就是将上述两个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在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上,运动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这又引起肌肉终板上产生突出后电位,即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又相继引起肌纤维膜上全或无的肌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从终板两端传播开,使整个肌纤维膜兴奋。在动作电位达到顶点之后几毫秒肌纤维产生全或无的收缩(见图4-13)。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出发肌纤维收缩的一系列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目前认为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纤维深处;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积。即当肌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进入三联管,横管膜去极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纵管系统,使相邻的终池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钙从贮存的终池内大量释放出来,并扩散到肌浆中,使肌浆钙的浓度迅速升高(图1-9)(由安静时10-7ml/l,在很短时间内升高到10-5ml/l,约增大100倍),随后触发肌肉收缩。钙离子被认为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物。

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安静时肌肉已具备收缩的条件,肌肉之所以不产生收缩,是因为存在于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原肌球蛋白分子将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掩盖了起来,形成所谓肌肉收缩的抑制因素,而触发该抑制因

素的解除,是肌浆中的钙离子及其引起的肌钙蛋白构型的改变。由此,一般认为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是:当肌浆钙离子的浓度升高时,细肌丝上对钙离子有亲和力的肌钙蛋白结合足够钙离子,引起自身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亦发生变化,其结果,原肌球蛋白分子的双螺旋体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后者激活横桥上ATP酶的活性,在镁离子参与下,结合在横桥上的ATP分解释放能量,横桥获能发生向粗肌丝中心方向倾斜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当横桥角度发生变化时,横桥上与ATP结合的位点被暴露,新的ATP与横桥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解脱,并恢复到原来垂直的位置。紧接着横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只要肌浆中钙离子浓度不下降,横桥的运动就不断进行下去,将细肌丝逐步拖向粗肌丝中央,肌节缩短,肌肉出现缩短(图1-10)。

横桥活动地详细情况还未确定,现将目前已了解地总结如下:

A肌球蛋白地横桥头部一系列位点地第一个首先附着于肌动蛋白丝相应地位点上,接着第二、第三、第四……个位点附着于肌动蛋白丝其他相应地位点上,每一个位点都比前一个位点有更强地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结合力。

B 这种结合产生肌球蛋白头部地转动,牵伸肌球蛋白头部与粗肌丝之间地横桥连接。横桥接连地弹性使头部步进式转动不致产生大的突然地张力。

C 横桥连接中地张力传递给肌球蛋白丝,产生滑行运动,由牵伸横桥连接引起地张力消失。

D 头部转动完成后,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丝分离,转回到舒张时的位置。Mg2+-ATP附着于头部酶位点水解。ATP水解引起肌球蛋白头部构象变化,使头部处于贮能状态。当肌球蛋白头部再次附着于肌动蛋白丝时,贮存的能量用于头部顶着肌动蛋白转动,产生主动滑行。接着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丝分离,沿着肌动蛋白丝再前进一步重复这个周期性的活动。这样,肌小节中无数的横桥的附着、转动和分离活动一小步一小步的产生着滑行运动。

上述过程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ATP并不是直接用于产生横桥力,而是先附着于肌球蛋白头部使之与肌动蛋白丝分离,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贮存再分离的肌球蛋白头部,然后肌球蛋白头部才能重新附着于肌动蛋白,利用这些能量重复这种周期性活动。其次,横桥附着活动要求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在10-7摩以上才能进行。

肌肉收缩是横桥活动的结果,但是横桥活动引起肌肉缩短只能发生在外负荷允许肌肉缩短时(等张收缩)。如果外负荷阻碍肌肉缩短(等长收缩),横桥活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考试(综合成绩)】 1. ( 单选题 ) 大肠(本题1.0分)E A、长约2m B、在右骼窝处续回肠而起 C、阑尾不属于大肠 D、大肠都没有系膜 E、结肠表面有3条平行的结肠带 2. ( 单选题 ) 男性尿道(本题1.0分)A A、为男性排尿和排精的器官 B、分为前列腺部、膜部、球部和海绵体部4部分 C、前列腺部位于前列腺中叶后方 D、球部为男性尿道最狭窄处 E、前列腺部为最短的一段 3. ( 单选题 ) 前交叉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本题1.0分)B A、都位于关节囊之外 B、都位于关节囊之内 C、都位于关节腔内 D、前者位于囊内,后者位于囊外 E、前者位于囊外,后者位于囊内

4. ( 单选题 ) 与泌泪有关的是(本题1.0分)E A、睫状神经节 B、耳神经节 C、星状神经节 D、椎前神经节 E、翼腭神经节 5. ( 单选题 ) 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本题1.0分)D A、交感干 B、迷走神经 C、喉返神经 D、膈神经 E、内脏大神经 6. ( 单选题 )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支除外(本题1.0分)D A、前支 B、后支 C、交通支 D、枕小神经 E、脊膜支 7. ( 单选题 ) 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是(本题1.0分)A

B、球囊斑 C、椭圆囊斑 D、螺旋器 E、以上均无 8. ( 单选题 ) 睾丸(本题1.0分)C A、表面坚厚的纤维膜称鞘膜 B、睾丸纵隔由精曲小管形成 C、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 D、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 E、精曲小管经附睾管入附睾 9. ( 单选题 ) “Y”字形的内髓板属于(本题1.0分)A A、背侧丘脑 B、上丘脑 C、下丘脑 D、后丘脑 E、底丘脑 10. ( 单选题 ) 位于右房室口和肺动脉口之间的是(本题1.0分)C A、三尖瓣 B、前乳头肌 C、室上嵴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作用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 作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咬肌 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颚骨 颞肌 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 翼内肌 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 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作用:做张口运动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 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 斜方肌 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 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背阔肌 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 作用:收缩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骶棘肌) 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 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胸小肌: 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 前踞肌: 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前面下角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内,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 肋间外肌: 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 作用:降肋助呼气、 隔肌: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 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

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第二节头肌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一、面肌面肌又称表情肌,位于面部即颅顶。多数起自于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可以改变面部皮肤外形,出现皱纹,形成各种表情。1、枕额肌由两个肌腹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2、眼轮匝肌位于睑裂周围,呈环形,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

人体解剖学肌学

1.3肌学 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 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 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3.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 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四)肌的作用 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 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籽骨 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 (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二、头颈肌 (一)头肌 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颅顶肌:额枕肌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 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 (二)颈肌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 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 同侧,面向对侧。 舌骨上、下肌群 作用:使舌骨和喉固定,或使它们上、下移动,以配合吞咽和发音。作开 口和参与 咀嚼肌动作。 三、躯干 躯干「背肌 颈肌 胸肌 膈 腹肌 会阴肌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全身最大扁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提肩胛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上提肋助 吸气 拉肩胛骨向前并紧贴胸廓 胸固有肌助间外肌 T 肋 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I 胸横肌 背肌浅层I ■斜方肌 - r 背阔肌 肩胛提肌 L 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 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肌肉的收缩原理(材料详实)

肌肉的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

人体解剖学肌学

肌学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 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3.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四)肌的作用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籽骨 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1 . 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 . 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 . 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头颈肌 (一)头肌 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颅顶肌:额枕肌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 冠突。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 (二)颈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

《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

目录 《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2 《医学机能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3 《分子生物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4

《肌学-躯干肌》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实验题目:肌学—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腹肌、膈。 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及课件主要是对躯干肌的介绍。首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在尸体标本上对躯干肌各块肌肉进行辨认和讲解。 本次实验课教学的课件结构和内容如下: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背肌(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 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2.掌握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 外肌)的位置、起止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3.掌握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点、作 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4.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的构成及浅环、深环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5.掌握腹股沟三角的形成与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二、 实验环境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尸体标本陈列室 三、 相关理论知识 背肌、胸肌、腹肌的理论知识 四、 实验内容 1. 在多媒体上回顾躯干肌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师在尸体标本对躯干各肌进行指认并讲解。顺序依次为:胸大肌、胸 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3. 讲解结束后学生自己对各肌肉在尸体标本进行辨认。 五、 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要对所学理论内容熟悉。 2. 辨认标本要认真仔细,爱护标本。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及作用

咬肌 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颚骨 颞肌 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 翼内肌 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 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作用:做张口运动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 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 斜方肌 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 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背阔肌 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 作用:收缩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竖脊肌(骶棘肌) 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 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胸大肌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胸小肌: 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 前踞肌: 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前面下角 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内,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 肋间外肌: 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 作用:降肋助呼气、 隔肌: 起止点: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阔肌,向上膨隆,呈穹隆状,周围部为肌质,肌纤维起自

人体解剖学肌学

1.3肌学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 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 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3. 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 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四)肌的作用 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 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 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籽骨 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1 .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 .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 .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 (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二、头颈肌 (一)头肌 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颅顶肌:额枕肌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

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 (二)颈肌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 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 同侧,面向对侧。 舌骨上、下肌群 作用:使舌骨和喉固定,或使它们上、下移动,以配合吞咽和发音。作开口和参与咀嚼肌动作。 三、躯干 躯干背肌 颈肌 胸肌 膈 腹肌 会阴肌 背肌浅层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

肌动蛋白收缩原理解读

Actin(细肌丝)&myosin(粗肌丝)的相对滑动 actin附着到myosin头部(ATPase,— myosin on a prehydrolysis ATP state unbound to actin), 结合后引起myosin头部弯曲, 同时水解ATP→ADP+Pi+能量, 产生一获能的myosin头部(an ADP-Pi-myosin state bound to actin), 发生旋转(pivot), 在依赖Ca2+条件下, 头部结合在相邻的另一个新的actin亚基上↓ 在Pi, ADP相继释放过程中, myosin头部又发生构象变化, 拉动肌动蛋白纤维, 使肌动蛋白纤维细丝与myosin发生相对滑动。 The coupling of ATP hydrolysis to movement of myosin along an actin filament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对滑动与ATP水解相偶联的过程。

肌肉收缩—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 肌原纤维(myofibrils)①粗肌丝-肌球蛋白②细肌丝-肌动蛋白(主)+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来自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冲动 ↓轴突传递 肌肉细胞膜去极化(动作电位产生) ↓T-小管 肌质网: 肌细胞中特化的光面内质网(钙库) 肌质网去极化释放Ca2+至肌浆中 ↓ Ca2+/肌钙蛋白Tn-C结合引起构象变化?actin与Tn I脱离, 变成应力状态; Tn T使原肌球蛋白(Tm)移到actin蛋白螺旋沟深处, 消除actin&myosin结合的障碍(原肌球蛋白Tm位移) ↓ Actin/myosin相对滑动:水解ATP,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If Ca2+ still 存在继续下一个循环, myosin沿肌动蛋白细丝滑动 ↓ Ca2+回收:神经冲动一经停止, 肌质网主动运输回收Ca2+, 收缩周期停止。

肌肉训练方法及原理(2020年10月整理).pdf

胸大肌杠铃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杠铃 动作名称:仰卧杠铃推举 设计原理:胸大肌向心收缩时可以使大臂在肩关节水平屈,该动作阻力向下,克服阻力向上做功时包含肩关节水平屈的动作,所以此动作可以训练胸大肌。 身体位置:仰卧,两脚自然打开,踩实地面,收腹挺胸,让整个的后背靠在训练凳上,眼睛和杠铃杆一条直线。双手采用正握闭握中握距的方式。 身体姿态与稳定:收腹,挺胸,从侧面看耳肩宽一条直线。 运动轨迹:由下向上 运动幅度:向下时肘关节和肩关节同高,大小臂成90度。向上时肘关节自然伸直。 呼吸:向下时吸气,向上时呼气 时间:向下2-4秒,向上2-4秒 安全提示:收腹保持身体稳定,不要耸肩防止肩颈损伤,手腕保持中立位防止腕关节损伤,向上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防止肘关节损伤。 是否有保护:有保护。 胸大肌器械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坐姿推胸训练器 动作名称:坐姿推胸 设计原理:胸大肌向心收缩时可以使大臂在肩关节水平屈,该动作阻力向后,克服阻力向前做功时包含肩关节水平屈的动作,所以此动作可以训练胸大肌。 身体位置:调整座椅高度和配重。坐姿,两脚自然打开,脚尖向前,膝盖冲着脚尖方向,踩实地面,收腹挺胸,让整个的后背靠在训练靠背上,双手采用正握闭握中握距的方式。 身体姿态与稳定:收腹,挺胸,从侧面看耳肩宽一条直线。 运动轨迹:由后向前 运动幅度:向后时肘关节和肩关节同高,大小臂成90度,使胸大肌充分伸展,向前时肘关节自然伸直,使胸大肌充分收缩。 呼吸:向后吸气,向前呼气 时间:下2-4秒上2-4秒 安全提示:收腹保持身体稳定,不要耸肩防止肩颈损伤,向上时肘关节不要过伸防止肘关节损伤,手腕保持中立位防止腕关节损伤。 是否有保护:无保护。 胸大肌自重 目标肌肉:胸大肌 训练目的:肌力肌耐力 器械名称:自重

肌肉的收缩原理教学教材

肌肉的收缩原理

肌肉的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收缩过程 (一)肌丝滑动学说 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肌小节中的带区。同时还观察到,当肌肉缩短或被牵张时肌小节的长度发生变化。Andrew F. Huxley和R. Niedergerke用特制的干涉显微镜精确地测量肌小节的长度,在1954年确认了十九世纪的报告,即在肌肉缩短时A带的宽度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窄。在肌肉被牵张时,A带的宽度仍然保持不变,而I带和H区变宽。同年,Hugh E. Huxley 和Jean Hanson 报告,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在肌小节缩短或被牵张时,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的长度不变,而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丝重叠的程度发生变化。主要基于这两方面的证据,H. E. Huxley 和A. F. Huxley 在1954年分别独立的提出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of muscle contraction)。这个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也就是肌肉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地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地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地长度不变,因之A带地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地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地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地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地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地重叠减少。

肌丝滑行学说根本不同于早期地肌肉收缩学说。早期有些研究者曾经提出,肌肉收缩是由于蛋白质分子本身地缩短。蛋白质分子地缩短或是由于折叠型分子增加折叠地结果;或是由于螺旋形分子改变螺旋距或直径地结果。与此相反,肌丝滑行学说主张长度不变地肌丝主动相对滑行是由于肌球蛋白横桥地活动在肌球蛋白丝与肌动蛋白丝之间产生力的结果。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①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③收缩肌肉的舒张。 ①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的过程又称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因为肌细胞的兴奋过程是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收缩过程则以肌丝滑行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就是将上述两个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在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上,运动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这又引起肌肉终板上产生突出后电位,即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又相继引起肌纤维膜上全或无的肌肉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从终板两端传播开,使整个肌纤维膜兴奋。在动作电位达到顶点之后几毫秒肌纤维产生全或无的收缩(见图4-13)。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出发肌纤维收缩的一系列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骶角:骶骨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空两侧有向下凸出的角(是第5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的位置 2.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 4.下消化道:消化管有口,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空肠以下称下消化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6.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环行线,环绕肛管内面,叫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来源,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等均不同 7.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右肺周围各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8.肋隔隐窝:是在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半环状腔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9.纵膈:纵膈是两侧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0.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11.膀胱三角:膀胱底的粘膜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 12.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穷 13.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14.心包腔:心包腔是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15.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连于肺动脉于分叉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16.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17.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下隙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 19.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有脊神经根和锥内静脉丛通过,腔内呈负压,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即将麻药注入此腔,阻滞神经根的传导。 二、填空题 1.骨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2.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和滑膜襞和滑膜囊。 3.椎间盘连接在相邻的椎体之间,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 4.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肩关节的关节囊下壁最薄弱,易发生脱位。 5.关节唇见于肩关节和髋关节关节。 6.胃是消化管最膨大部分,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四部。 7.十二指肠是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降、水平、升四部。 8.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会阴曲和骶曲。 9.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囊。 10.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其中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11.鼻旁窦有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其中最大的是上颌窦。 12.胸膜下界体表投影:锁骨中线平第8肋,腋中线平第10肋,肩胛线平第11肋,后正中线平第12胸椎棘

人体解剖学2008试卷A

制卷人签名邹晓青制卷日期 2008-11-22 审核人签名审核日期………………………………………………………………………………………………………………………………… 湘潭大学200 8年上(下) 学期20 06 级《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期末考试(A卷)适用年级专业药学专业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成绩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2分,共70分) 1. 骨骼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 A.静息电位增大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C.去极化加速D.膜电位降低E.复极化加速 2.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 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 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3.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 不含血细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 4.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溶解 B 纤维蛋白的激活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 因子Ⅷ的激活 5.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 A 粘附 B 聚集 C 收缩 D 吸附 E 释放 6.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7.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 TP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 肌动蛋白活性 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 Na+内流与Ca2+内流 B Na+内流与K+外流 C Ca2+内流与K+外流 D Ca2+内流与Cl-内流 E K+外流与Cl-内流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肌学

03 肌学 选择题 [A型题] 1.骨骼肌 A.属于平滑肌 B.属于随意肌 C.主要由肌腹和深筋膜构成 D.辅助结构有位膜 E.肌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止点 2.指深屈肌 A.其腱穿经腕管 B.经腕横韧带浅方 C.只有屈指作用 D.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E.分为5个腱 3.臀大肌 A.属大腿肌后群 B.收缩时使大腿后伸 C.收缩时使大腿旋内 D.防止躯干后仰 E.肌束斜向内下 4.位于大腿肌后群外侧的是 A.半腱肌 B.半膜肌 C.股二头肌 D.股四头肌 E.股外侧肌 5.腹内斜肌 A.肌纤维斜向内下 B.腱膜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上缘间形成腹股沟韧带C.腱膜在耻骨嵴外上方形成皮下环 D.参与构成提睾肌 E.胸膜伸延形成精索内筋膜 6.助呼气的肌肉是 A.肋间内肌 B.肋间外肌 C.胸大肌 D.胸小肌 E.前锯肌 7.能使肩关节作内收、旋内和后伸的一组肌肉是A.冈上肌和肩肿下肌 B.冈下肌和肩肿下肌 C.背阔肌和大圆肌

.肩岬下肌和大圆肌D.E.以上均不对 8.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A.背阔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三角肌 E.以上均参与 9.肱二头肌的主要作用是A.使肩关节外展 B.使肘关节屈曲 C.使肘关节伸直 D.使肩关节旋内 E.主要运动肩胛骨 10.可使足内翻的肌肉有A.腓肠肌 B.比目鱼肌 C.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D.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E.腓骨短肌 [K型题] 11.关于食管裂孔,正确的是 ①第十胸椎水平 ②有胸导管通过 ③有迷走神经通过 ④位于中心健上 12.舌骨上肌群包括 ①下颌舌骨肌 ②二腹肌 ③茎突舌骨肌 ④颏舌肌 13.屈腕关节的肌肉有 ①拇长屈肌 ②掌长肌 ③指深屈肌 ④肱桡肌 14.与伸膝关节有关的结构有 ①股四头肌 ②缝匠肌 ③股神经 ④坐骨神经 15.参与腕内收动作的肌有 ①尺侧腕屈肌 ②指浅屈肌

肌肉拉伸原理

肌肉拉伸 什么是柔韧性?美国运动医学院专家认为,柔韧性应该跟整个瑜伽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发展并保持一系列的活动。柔韧性使运动员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关节能够流畅自如地在整个围活动。肌肉的拉伸被看作最容易、最安全的保持柔韧性的方法。 肌肉拉伸的好处有: 1. 减少受伤的风险; 2. 减少肌肉紧; 3. 保持所有肌肉的正常功能; 4. 舒缓关节紧; 5. 增加关节活动围; 6. 纠正肌肉的不平衡; 7. 增加运动的类型; 8. 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运动自由度; 9. 增强姿势; 10. 发展身体意识; 11. 减少身体的酸痛; 12. 促进血液循环; 13. 让你的感觉和运动更好; 14. 帮助你提高平衡性和稳定性。 既然拉伸肌肉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太愿意进行这个运动呢?一些人认为柔韧性训练枯燥无味,认为结果并不明显。这些误解增加了障碍,可能为我们懒于进行肌肉拉伸训练提供借口。而有的人并不知道肌肉拉伸,也不知道如何拉伸。这也是不进行肌肉拉伸的原因。不幸的是,当这些人受伤之后才意识到肌肉拉伸的重要性。记住,练习肌肉拉伸永远都不嫌迟。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练习,受到很好的效果呢?下面列出瑜伽锻炼的指导原则: 1. 征得医生的允许,明确你是参加瑜伽锻炼还是其他体能锻炼; 2. 找到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和噪音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温度适宜,使肌肉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若有必要,在练习之前,打开暖气,让室升温;

3. 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如果你每天只能够抽出15分钟锻炼,那么就不要指望练习30个姿势。不必贪多,坚持练习比什么都重要; 4. 调整你的瑜伽练习,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训练目标。例如,日期逢单,那么练习这些,日期逢双,练习那些。另外一个例子是,某天特别注意调整身体的肩部、下背以及腹部,而另外一天特别注意调整臀部、髋关节以及腹部,等; 5. 空腹时练习瑜伽效果最好。吃个水果、喝杯果汁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吃煎饼等; 6. 练习瑜伽时,肌肉、关节和神经不应该感到酸痛。肌肉拉伸时有轻微的酸痛很正常,但是疼痛就不行。做动作要轻柔、有耐心。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7. 注意修正姿势,特别留意身体对每个姿势的反映; 8. 每个姿势之间不要跳跃。尽可能自然巧妙地移动这些姿势,形成“静态”的姿势。动作不连贯或者幅度大可能会拉伤肌肉; 9. 记住拉伸相对的肌肉。这将使对应肌肉得到同等锻炼和休息的机会。例如,当准备拉伸腿筋时,有必要拉伸或者活动股四头肌; 10. 一直保持腹部的参与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一直注意“将肚脐吸向脊椎”。这可以帮助支持腰椎。另外,“将胸廓提离腰部”,以支持较好的姿势,并增加肺活量; 11. 不要过度拉伸已经拉伸过的区域,这可能造成“过度灵活”。过犹不及,关节的正常功能跟柔韧性一样重要; 12. 对瑜伽练习和高尔夫挥杆充满热情。多看我的讲义,多理解生物力学知识; 13. 保持积极的态度,认识到练习瑜伽对身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马上行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14. 从瑜伽姿势练习中收获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