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高中组6号选手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

题目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本课为1课时。

一、说教材:

(一)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二战后初期,世界格局呈现出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中国的振兴等多股力量的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趋势不断加强。因而,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二)

教学目标

按照历史新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多种新兴力量有力冲击,形成世界多极化的空间概念。

通过相关史实的学习,培养概括与归纳的能力;通过研习史料,形成提取有效信息的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2)通过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史实,感受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A、重点: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

依据: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2、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带来极大的挑战,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

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难点:理解新兴力量崛起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曲折性

依据: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此内容在教材中的叙述不充分,学生难以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初中已经涉及,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另外,本课内容与时事联系紧密,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但对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发展趋势缺

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乏认识。而且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二)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法、阅读法、列表法(三)教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所以,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讲解式、启发式和谈话式教学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贯

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并通过各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

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预习教材,尽可能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图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思考课后的习题。(二)

导入新课:情境营造:

大家喜欢漫画吗?(喜欢)

漫画不仅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同时有些漫画还可以反映某一时期重要的事件,比如下面这两幅漫画:

展示两幅漫画(漫画产生的背景:2003年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这两幅漫画反映了在伊拉克问题上,出现了与美国不同的声音,说明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两极格局瓦解了,世界呈现出的是多极化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

那么,这种趋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哪些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设计意图:以漫画的形式营造情境,迅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达到“凝神”的目的;通过设问的形式,渲染教学情感,营造教学氛围,以达到“起兴”的目的;通过教学导言的引导,把学生思维带入本课重点,以达到“点题”的目的。

(三)

师生互动:第一部分:

A、走向联合的欧洲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欧洲先驱论统一》(1分钟左右)

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欧洲历史上长期纷争不断,不少思想家、政治家提出欧洲走向统一,拿破仑和希特勒甚至不惜武力统一欧洲,但均以失败告终。

然而二战后,欧洲真正开启了一体化进程,是什么原因促使长期纷争不断的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又有哪些有利的条件促使欧洲走向联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 1、联合的原因与条件:(必要性和可能性)

共同探究一:二战后,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必要性)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 从古代到近代,欧洲的许多强国曾称雄于世界。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整个欧洲已是脆弱不堪,支离破碎,昔日的欧洲列强都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西欧国家纷纷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2 二战后的西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长此以往,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

共同探究二: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可能性)

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2 在我们的时代,各国间大量的贸易、人员的往来等等,都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向着联合方向迈进。

——(法)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材料3 1950年,法德实现煤钢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

设计意图: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为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要求。2)、加强学生材料研习的能力。

2、联合的过程:

此处只需要说明两点: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联合的影响:情境营造:

材料一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国家或组织美国欧共体 1955年 36.2% 17.5% 1965年 31.3% 18.7% 1974年 24.4% 20.2% 材料二 60、70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出口方面对比

国家或组织美国欧共体

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 80% 150% 3

1972年在资本主义出口总额所占比重 13.4% 33.7% 问题生成: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此外,欧洲走向联合还有什么影响呢?(提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外交和世界格局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具体的说,学生是学习对象的主导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另外,从引导学生质

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B、日本的崛起 1、崛起的表现:情境营造:

(1945年的广岛)

(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太阳神塔)

问题生成: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问题呢?(日本经济的崛起)为什么? 2、崛起的原因(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考虑。设计意图: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同时也建议:“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讨论: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学习历史要为现实服务。 3、崛起的影响:情境营造:材料1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史海纵横》

根据材料1,回答日本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2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讲中

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这句话反映什么问题?请你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以及日本崛起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可以依据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放手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解决途径: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不结盟运动的兴起》(55秒)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表

条件目的时间地点影响 1、 2、 1、 2、 3、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同时也建议:“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部分:中国的和平崛起情境营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通过上面两幅图片说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四)小结深化

课堂小结时间: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联合自强表现:日本—迅速兴起第三世界—南南合作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多样性、曲折性影响: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5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设计意图:通过简图式小结,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难点。

(五)课堂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请你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归纳。

(六)反馈练习(略) 付板书设计: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联合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①欧洲的衰落

②美苏的威胁

(2)条件①统一的历史渊源

②经济的联系紧密③法德的和解

2、联合的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联合的影响

(1)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用同一个声音说话(3)冲击两极格局二、日本的崛起 1、崛起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国 2、崛起的原因

(1)外因①美国的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的刺激

(2)内因

①社会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3、崛起的影响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四、中国的和平崛起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