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情境图中找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三角板问:“认识它吗“?(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来指一指叫在哪儿”?(生指)

板书课题:角

师:关于“角”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对角的自我认识,对于学生说的教师不要给与过多的评价,教师也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师: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见过“角”?(学生举例)

师:你们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索“角”的秘密。(补充完课题)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心中的角的样子,然后通过认识生活中得角,让学生感受角就存在于生活中。、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实物中的角)

师:(1)出示剪刀、吸管、正方体等实物教具,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2)观察课本38页图,找校园生活情境图中的角。

(3)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找出什么地方有角。

可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感官来了解角的外形。

2、折一折

(1)教师示范折角。

(2)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折角情况。

3 、师:出示自己折的角,学生拿自己折的角。让学生与教师一块用手指感觉一些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平平的叫角的边。观察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设计意图]在折角摸角的活动上,学生对角有了认识,通过折角摸角使学生在头脑里抽象出角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摆一摆,做一做。

拿出一根硬纸条,在桌子上摆角,然后用图钉和两个硬纸条做角。(教师巡视指导)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摆角和做角就更进一步地把角的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这一后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动手中发展思维,同时做角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角的画法

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角,那我们怎样来画角呢?(先让学生自己考虑一下,全班交流画法。学生可能说不准确,教师进行适当的肯定)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边画边说画法,以口诀的形式出现,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

2、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角。(教师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指生到黑板上来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画法,又让学生观察画法,学生动手画角,再板书演示画角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即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角的画法,教师也得到了及时反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问:角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