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范本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范本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范本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

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

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

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包布干净无破损。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术前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设置固定卫生日,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各室拖布有标记,悬挂晾干;垃圾分类处置符合要求。

十、手术间地面和用物如无明确污染可用清水清洁,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触频繁的仪器、设备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各种管道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疾病诊断及感染状况。隔离手术间应有隔离标志;工作人员固定,控制出入;凡病人体内的物质如血液、体液、呕吐排泄物、已切除的病变脏器与组织、

被污染的诊疗器具等,不经处理不能带出手术间;污染的手套、手术衣、鞋套等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和物品进行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送检时有“当心感染”标志;按照隔离种类对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定时消毒。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十四、普通手术间每日至少两次(清晨、手术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每月一次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十五、每月对手术室内无菌物品、消毒液、物体表面和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按规定对各种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麻醉科工作人员应遵守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二、麻醉师进入手术室前应严格执行卫生、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三、定期检查科内一次性医疗物品、药品等有效期及包装是否符合规定等。

四、麻醉监测系统、麻醉机及其他相关设备的表面应保持清洁。所有设备使用一次后,须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五、有管腔的器械清洗前须先将腔内通条或盖子取出。气管内插管最好采用一次性。

六、麻醉及呼吸器械应给予相应的消毒与灭菌,耐高温、湿热者可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热的可采用低温灭菌。灭菌后存放在密闭的无菌物品柜内备用。

七、储气袋、面罩等,应在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清洁器械柜内保存备用。

八、麻醉机应定期消毒。凡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麻醉机应加用细菌过滤器,并在使用后立即进行麻醉机消毒。

九、气管内润滑剂应使用小包装,一人一用,防止因重复使用引起交叉感染。

十、麻醉中使用的注射器、吸痰管等,宜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所用药液尽量采用小瓶包装,用过一次后剩余药液应废弃。一次性物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放入手术间内。

十一、遇有特殊感染患者,麻醉人员应配合实施各项必要的隔离技术。

产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一)清洁消毒管理

产房周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并有明显标识。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应着专用工作衣,换拖鞋。进入分娩室,应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产妇入产房分娩,需要换清洁衣裤,并换入室拖鞋。

保持室内整洁,采用湿式清扫。台面、地面等应每天擦拭,若有污染时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处理。分娩后及时更换产床上物品,消毒清洗。室内定时通风并空气消毒。

每周大扫除,刷洗地面、墙面、产床及其他物品,定期清洗空调出风口。

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及工作人员咽拭子作微生物监测,并有记录。拖把、抹布应分区使用,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冲洗、晾干、备用。

(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无菌技术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

产包一经打开、超过4小时应视为已污染,需更换。无菌敷料建议使用小包装。助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处理脐带的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断脐。

婴作脐带剪需压力蒸汽灭菌。

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用后送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医疗废物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三)隔离分娩室

肝功能异常或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各种污染器械按消毒供应中心要求处置。

各种注射用品、敷料、胎盘及其他废弃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密封、标记、统一处理。

分娩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地面、产床等污染物品,关闭门窗进行空气消毒。

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

1、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

不应少于0.5-1㎡。

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3、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4、婴儿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5、任何人接触新生儿前均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停止与婴儿接触。

6、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7、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及室内通风良好。

8、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应彻底清洁、消毒。

9、发现传染病人应及时按我院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10、其他参照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储藏室、培养基和试剂室等;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处理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等。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排水系统良好,便于清洗和消毒。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或一次性擦手纸。

二、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空气消毒:室内有人时,开窗通风;空气自动消毒器。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用500—1000含氯消毒剂擦、拖,每天1—2次。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三、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血液、体液污染时,随时消毒;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四、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按“标准预防原则“做好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重复使用的物品做到一用一消毒。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六、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一次性检验用品必须有三证。

七、强传染性标本的检验操作或对于明显产生传染性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要有生物防护或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八、具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基外溢、溅泼可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覆盖,拖把用后浸于消毒液内消毒处理。

九、若离心时出现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的情况,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HIV污染时,必须用消毒液擦拭。

十、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

1、玻璃器材:试管、玻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2-4h(或放入肥皂液中煮沸30min),再清洗干净、烘干;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2、金属器材:根据器材大小,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或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金属型)浸泡30min后,清洗、沥干,再压力蒸汽灭菌。

3、纺织品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扎紧,标识明确送洗衣房清洗;如有特殊污染,应挂上特殊处理标识,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扎紧,送洗衣房清洗。

十一、应作好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工作,各种废弃标本及物品不得随意丢弃,应装入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集中收集和处理。

十二、严格遵守有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及我院生物实验室安全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需要存贮的标本严格按相应的隔离要求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十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结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设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一次性擦手纸。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三、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制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四、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和我院《消毒药械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建议提倡小包装。

六、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成份血液制品,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微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九、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上报。十一、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每日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二、室内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应设脚踏、肘开或红外线感应式开关,以防洗手后接触水龙头再次污染。

三、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破损或超过有效期的物品禁止使用。

五、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物品存放区,下层为污染物品存放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患者等应就地严格隔离。伤口处置后应进行诊疗室的严格末消毒。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七、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八、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九、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更换并清洁灭菌2次。

十、坚持每日定时清洁、消毒制度,遇有污染及时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抹布、墩布等专用,不能与病房用具相混。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

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用清水湿式清扫,遇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l—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患者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送科室处理,如有明显污染则需先初步处理,再送供应室。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特殊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重视病区内病人体内排出物质的处理,尤其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血液、体液、引流液等污染地面、器物环境时,应严格进行局部清扫、消毒,防止污染扩散。

十四、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黄丰余

具体管理科室:总务科

责任人:郑掌珠、朱会斌

监督检查者:院感科

二、医疗管理制度

1、培训

①加强对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自身防护等知识培训。

②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2、防护

①加强职业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等工作人员,配备帽子、防护口罩、橡胶手套、长统胶鞋和围裙等防护用具。

②对收集、运输个别特殊病人的医疗废物的人员除上述防护外,再戴一次帽子、口罩、防护鞋、鞋套(按二级防护)。

③对从事此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费接种。

3、废弃物的分类和消毒

①各临床科室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医疗垃圾或密闭的容器内。生活垃圾使用黑袋,规定医疗垃圾使用黄袋,放射性垃圾使用红袋,针头等锐器使用锐器盒分别包装。

②禁止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废物混装,如发生混凝土装时,应按医疗垃圾废物处理。

③医疗废物装满垃圾袋的四分之三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做到固体废物不洒落,液体不渗漏。

④垃圾袋的外表不得沾有任何医疗废物。如发生垃圾袋外包装被污染时,必须对污染物消毒,有必要再加一层包装。

⑤标本、菌种等高危废物,必须就地消毒处理后放入相应的垃圾袋中。

⑥对医疗污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消毒,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⑦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消毒后放入专用运送袋。

4、运送

①由各包干片垃圾清洁人员每天及时把收集的垃圾按规定包装、点数、估重后做好垃圾登记、上锁,每天由专人用专用车移送至临时存放点。专用车必须防渗漏、防遗晒,有专用标志。

②专运人员在转运医疗废物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转运中严禁扔、摔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袋或容器,以避免造成包装破损和废物的泄露。

③运送车或工具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消毒可用康威达速溶消毒片(1000cc水加2片)擦拭,拖把、抹布要专用,悬挂好。

5、储存

①储存有四要求: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民活动区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储存铁通上贴医疗废物警示标识,房间有防渗漏、防蟑螂、防盗、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②有专人保管,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严禁私自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③每天待医疗废物运出后,用康威达速溶消毒片(1000cc水加2片)消毒液消毒。

6、登记和移交

①由医疗垃圾保管员(兼转移运送员)对各科室的医疗垃圾进行登记,记录内容: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登记资料保存。

②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由保管者张贴中文标签,表明医疗废物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

③每天收集交接时,双方交接人要签字。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一、每年一次对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及处置要求等。每个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每一年对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掌握医癖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三、把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考核,掌握医疗废物的概念、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分类、存放及处置要求。

四、有必要时,及时组织重点科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和有关规范文件的学习培训。

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附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2、一次性作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3、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4、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物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由近心向远处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感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3、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预防保健科应当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管医师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预防保健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乐清市疾控中心报告,并组织本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进行会诊、诊断和治疗指导。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保护医院职工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经血传染性疾病,做好各种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以及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以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

二、标准预防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

标准预防概念: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三、管理制度

1、医院职工应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举行的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工作期间,按规范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渗透围裙、胶鞋、可能发生喷溅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粘膜有破损时须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

4、掌握洗手指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5、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理,按本院制度实行。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须戴厚质乳胶手套,穿防护衣,胶鞋,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6、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禁止将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锐器需及时放入锐器盒。

7、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盒,医院职工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8、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9、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及时报告医院保健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疗锐器伤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登记表。

10、临床科室须为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四、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1、锐器伤处理和报告流程(附件3)

2、医护人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流程(附件4)

3、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附件5)

附件3: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流程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特制定锐器伤处理及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一、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10ug、10ug。(0、1月、6月间隔)三、HCV等肝炎病毒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每月抽血进行检测,并通知保健科备案、评估。推荐每天注射干扰素一次,坚持半个月,半个月以后隔天注射。

四、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2个小时内实施;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怀用药,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分为A、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B、强化用药程度: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伤后每个月抽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五、报告程序: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T368)、《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等标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环境清洁消毒管理要求 (1)医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情况依据合同要求划分工作范围,保洁服务合同由医院统一与后勤服务公司或保洁公司签订,服从医院后勤监督委员会或小组的管理。保洁服务主管部门为总务部门,协助管理部门为属地科室,监管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总务部门负责环境清洁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持续改进,并协调临床科室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及应急事件的清洁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的监督检查,协助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开展相关培训及业务指导。并将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纳入临床科室每月常规考核,定期反馈考核结果;全体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2)环境清洁消毒具体工作由后勤服务公司保洁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承担。医务人员负责患者使用中诊疗设备仪器(精密设备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及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体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需立即实施的污点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洁员负责环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

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 (3)后勤服务公司或保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基于各区域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经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属地科室负责人审核后在医院备案后严格执行;人员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实行全体人员上岗培训及考核制度;保洁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清洁消毒基本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定期开展工作质量审核,并将结果报告至总务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正确使用污物间,保证有效的通风换气、卫生洁具储存条件等。 2.环境风险度分类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机会将医院环境分区如下: (1)低度风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管理部门等。 (2)中度风险区域:普通住院病区、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 (3)高度风险区域: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重症监护病区(ICU)、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内镜中心、器官(千细胞)移植病区等。 3.清洁与消毒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应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消毒的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针刺伤事件有处理登记 ●传染病、特殊感染病例报告登记 ●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流程正确: 1.医疗垃圾需分类放置。 2.污染敷料(血液、体液)与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 需用黄色袋。 3.非污染物(使用后的输液袋、注射器)需用兰色袋。 4.使用后的针头需锐器桶盛放,玻璃安瓿需用黄色袋。 ●中心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和渗液 ●无菌物品及器械: 使用方法正确,消毒灭菌达标,标识清楚。 ●屏障隔离: 1.符合要求,隔离标识正确,物品单独使用。 2.隔离患者的物品消毒符合规范。 3.沾染了放射性、化疗药物的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4.血液制品袋用后按医疗垃圾单独放置,保存24小时 备查。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 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 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 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 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Ⅱ类环境包括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 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Ⅱ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2、可选用下述方法:Ⅱ类环境应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室、:开机器30分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分开机1次,停机15分,至术毕。重症监护病房等Ⅱ类环境:每日至少开机二次,每次30分,可根据情况增加开机次数。 3、注意事项:(1)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h)必须是方便体 积的8倍以上。 (2)必须注意对消毒器的清洁,每日对进风口和出风口窗页擦洗。 每两周拆下外罩,取出过滤网清洗,并由记录。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需要定期更换灯管和滤材,避免使用时间较长后,影响空气消毒质量。 二、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 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Ⅲ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Ⅲ类环境消毒:主要是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根据气候条 件适时调节。也可采用Ⅱ类环境空气消毒方法或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三、Ⅰ类环境的空气洗消毒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消毒方法见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表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表面(如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二是卫生表面(如地板、墙面、桌面等)。 二、医疗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进行医疗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2、每天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医疗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当遇到明 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3、特殊的仪器要提供维护和保养说明,内容必须包括仪器适合使 用的消毒剂、是否防水、一旦污染如何去除等内容,粘贴在仪器表面显眼位置。 4、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 日常首先进行清洁,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60~90%的乙醇。 5、推荐“覆盖保护”方法。当在不同患者之间医生带着手套操作 仪器或者仪器表面如牙椅治疗台和等把手,很可能被患者血液体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医院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1.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消毒:①紫外线消毒。每日定时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1h。 ②空气动态消毒。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吸附定时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二、地面消毒: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拖地每天2次。 2.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特殊感染患者时改为第一遍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第二遍用清水拖地,每天2~3次。 3.使用后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4.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三、物品表面消毒: 1.配备足够数量的物体表面擦拭小毛巾和小桶,保证一床一区域一用一消毒,并处于消毒备用状态(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 每天定时分区域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3. 病人出院、转科或转院需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并登记备查。 四、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五、注意事项 1.诊室空气提倡通风换气。 2.采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环境评估及使用注意事项: ①室内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②用于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管距地面2M;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物体表面不超过1M。 消毒时间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消毒时间为。 ③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000h,使用中强度不低于70μW/c㎡,新灯强度不低于90μW/c㎡。 ④消毒完毕,打开窗通风换气,方可入室。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⑤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次,如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诊室地面不提倡常规使用化学性的消毒液拖地,遇有污染或传染病流行时,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液拖地,停留10-30min后用清水擦拭、清洁。 清洁消毒流程及保洁员要求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常消毒方式方法,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通风。消毒方法如下: 1、表面(如楼梯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mg/L)用喷洒或拖布湿式拖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比水为1:100 比例稀释。(2)、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5-10%):按消毒液比水为1:200 的比例稀释。 配置的溶液需要搅拌混匀后使用。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含84 消毒液) (1)、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严格按比例加水稀释后方能使用。 (2)、含氯消毒剂配置和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严禁儿童触碰。 (3)、含氯消毒剂不能和酒精、碱性活洗剂(洗衣粉)、洁厕剂等混存混用。(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不可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表面以及彩色织物的浸泡,对金属表面也有腐蚀,消毒后要擦拭干净。其中84 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5)、含氯消毒剂需加盖保持容器密闭,并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否则会造成氯

最新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试题

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答案)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病区清洁消毒应采取(A)方式 A.湿式卫生 B.干式卫生 2、消毒清洁质量与下列哪项有关(E) A.消毒/清洗剂类型 B.浓度 C.时间 D.频率 E.以上都是 3、以下关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错误的是(D) A.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B.B.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C.C.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D.D.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选择强力消毒剂 E.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应遵循(B) F.A.由下而上 G.B.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H.C.由重度污染区域到轻度污染区域 I. D.由外到内 J.5、以下关于医疗机构清洁消毒错误的是(D) K.A.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L.B.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M.C.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N.D.环境表面的消毒应该应用高水平消毒以达到最好效果 O.6.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是(A) P.A.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Q.B.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应用少量消毒剂 R.C.只能用消毒剂进行清洗,禁止应用清水 S.D.可以适当应用消毒剂进行辅助消毒 T.7.以下属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采取强化消毒方式的是(E) U.A.应用专用消毒剂 V.B.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W.C.提高清洁消毒频率 X.D.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关注感染暴发的病原体污染情况Y.E.以上都是 Z.8.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选用下列什么(D)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AA.A.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常规灭菌 BB.B.去除可见污染物,后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 min,最后进行常规清洗灭菌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管理制度.docx

消毒物品 清洁 消毒与灭菌方法 更换频率 注意事项 别 1.器械首选机械 清洗,条件不允许 时可进行手工清 1. 耐湿耐热的物 洗 品,采用压力蒸汽 2.精密和有机污 灭菌 染较重的器械应 2. 不耐高温,不耐 手工清洗 湿热的,如电子仪 3. 有关节,缝隙齿 器,光学仪器等物 槽的器械,应尽量 品,采用低温灭菌 统一送供应 一般器械 使其张开或拆卸 一用一灭菌 3. 耐热不耐湿的物 室灭菌 到最小单位进行 品,采用干热灭菌 清洗 4. 对不耐热耐湿的 4. 手工清洗, 按照 物品,首选低温灭 冲洗、洗涤、漂洗、 菌,无条件的医疗 终末漂洗步骤进 机构可采用灭菌 行 剂,浸泡灭菌 5.复杂及管腔器 械,使用超声清洗 手 机,高压水枪清洗 术 1. 手工清洗 1. 首选压力蒸汽灭 器 锐利器械 镀铬器械不 2.穿刺针内腔用 菌 ( 穿 刺 一用一灭菌 适宜用超声 械 高压(气)水枪冲 2. 也可选环氧乙烷 针) 波清洗 及 洗,超声波清洗 等低温灭菌 物 1.所有腔镜都必 品 须拆卸到最小单 位进行清洗 腔镜及附 2.按照规范使用 1. 能用压力蒸汽灭 水枪气枪对腔镜 件(腹腔 菌的,采用压力蒸 进行冲洗、酶洗、 镜,膀胱 汽灭菌 洗涤、终末洗涤, 一用一灭菌 镜,输尿 2. 不能用压力蒸汽 干燥 管镜,关 灭菌的,采用环氧 3. 活检钳等附件, 节镜等) 乙烷或等离子灭菌 按照冲洗、洗涤, 漂洗,终末漂洗等 手工清洗步骤进 行 注水瓶、 按照规范,在流动 用 1000mg/L 含氯消 水槽内手工冲洗。 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 连接管、 (冲洗、酶洗、洗 钟,再用清水冲净 连接管等每 吸引管、 日消毒 涤、终末洗涤、干 残留消毒液,干燥 吸引瓶等 燥) 后备用

(完整版)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医院病区环境保洁管理制度

医院病区环境保洁管理制度 一、病区清洁原则: (一)保洁人员应穿工作服。 (二)清洁顺序,应先普通病房后隔离病房。 (三)每日进行常规清洁与除尘工作时,以湿式为主,保持地面的清洁及干燥。 (四)进入隔离病房室(隔离标志)时,根据护士的指导戴口罩、帽子、加穿隔离衣及换鞋或鞋套等。 (五)床单元消毒毛巾一床一巾,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六)病区使用的地巾、公共区毛巾每清洁一个房间应更换一次。如有明显脏污时及时更换。 (七)当清洁地巾、污染地巾分别盛放在容器中。 (八)随时保持地面的清洁及干燥。 (九)出院或转出后对床单元进行终末处理。 (十)拖布、抹布按标识分区使用,保洁用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二、普通病区常规保洁流程: (一)病房公共区域擦拭顺序:门把手→门框→开关→窗台→窗框→橱柜。 (二)患者床单元(1人1巾)擦拭顺序:餐板→床头桌→床头牌→床头→床围→床尾→陪护椅。 (三)卫生间擦拭顺序: 备齐工具→敲门入内→清刷水池→门把

手→墙面附属物→扶手→戴手套+马桶冲水→倒入洁厕剂→清刷马桶→倒垃圾→摘手套→清拖地面。 (四)擦拭毛巾使用规范:须经保洁员洗涤清洗、消毒,毛巾数量大于病区住院患者数量。毛巾折成4个面,1个面清洁1件物体表面。 三、病室消毒原则 (一)地面消毒:地面有血液、粪便、体液病原菌污染时:戴手套.用纸市清除污迹→医疗废物袋→纸巾蘸有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覆盖作用30min或消毒湿巾纸S型擦拭,用500mg/ L有效氯消毒液从四周2m处向内擦抹,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医疗废物袋。 (二)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 (三)病房各类用品: 2次/日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日常清洁擦拭,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ICU、NICU等重点部门和隔离病房每日不少于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公共坐便器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五)终末消毒(包括患者出院、转床或死亡)普通患者出院后,先用清洁剂将患者床单位擦洗干净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头柜、床旁橱子、门把手、卫生间物体表面等,作用时间30min。 四、隔离患者病室清洁消毒: (一)根据不同病原菌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顺序从里至外,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进行。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健康教育资料 家庭常用消毒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的消毒卫生,消毒剂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一些人对消毒剂的性能和危害不甚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不到真正的消毒效果,甚至出现个别人误服误用消毒剂而出现意外伤害事例的发生。因此,开展家用消毒剂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一、家庭消毒原则 1、一般情况下,家庭只需要清洁卫生,无须进行消毒; 当家中出现病人时,尤其是传染病病人时,或者外人来访后,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蒸煮、暴晒。餐具消毒宜首选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柜。衣物、被褥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定期开窗通风。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患者,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即可。 3、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4、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不

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5、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应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6.宠物的窝巢应经常进行消毒。 二、家庭用消毒剂选用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我国把消毒剂分为灭菌剂、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和低水平消毒剂。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相应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强;一般家庭中没有病人时,也就没有很明显的致病微生物,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剂就可以了,如75%酒精,0.5%碘伏等。84消毒液为高水平消毒剂,由于浓度相对较低,为家庭常用消毒剂。 2.选择安全的消毒剂。“安全”至少包括三个含义:对人体健康安全,对消毒对象安全,对环境安全。绝大多数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均有程度不同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急性中毒;有些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很强,会使金属腐蚀、橡胶老化、织物褪色,购买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重点了解注意事项的内容,根据需要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消毒剂。为安全起见,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漂白粉精、优氯净、过氧乙酸、高浓度的过氧化氢不适宜家用。 3.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很多消毒剂不稳定,存放一定时期后,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除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 械、物品外,任何物品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清洗可采用流动 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然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一、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 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先用 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 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 选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 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30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等器具,用后 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可选择压 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 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 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消毒剂500mg/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4.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传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 分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2%戊二醛浸泡 10 小 时。非高度危险性物品,也可以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浸 泡或 0.2%~0.5%的过氧乙酸 30min~ 6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病区环境管理

一、病房管理 1、布局合理,整洁、安静、舒适、安 全,各责任护士每天负责参与管理。 2、基本设施清洁、适用,无破损。 3、每间病房配置:病床四张,床头柜 四个,床旁椅四个,仪器架四个(墙上 固定),生活垃圾桶一个(固定放置病房内),电视一个(悬挂墙上),医用垃圾 杯(悬挂于墙上)。 4、住病人床头柜物品摆放整齐, 床下无杂物,房间内无乱晒乱挂。 5、床头柜保洁员每天擦拭一次,并做 到一床一巾。 6、床档、墙壁、门窗保洁员每周擦拭一次。 7、窗帘拉向规范,无脱钩,总务护士每年负责取下清洗一次。 8、卫生间清洁无异味,有防滑到设施,有 放烫伤标示。 9、出院病人值班护士做到终末消毒,死亡 病人床单元用紫外线照射,并进行终末消 毒。 10、无男女混住病人,特殊情况用屏风隔挡。

11、层流床病房保持清洁干净每周一周三擦拭紫外线灯管,层流病床两张,床头柜三个,床旁椅三个,仪器架三个(墙上 固定),生活垃圾桶一个(固定放置病房内),电视一个(悬挂墙上),医用垃圾 12、层流病房温湿度每天登记 13、层流床床底无杂物 14、每周清洗层流床外帘,保持清洁无破损 15、治疗台上液体与输液单相 符合,无提前配液现象,液体 瓶上有所加药物的名称、剂 量,输液单上有配液者签名及 时间,加液者打勾签名。 16、配制液体过程中药液抽吸干净,配制好的液体用瓶口贴覆盖。 17、静脉液体配置不超过2小时或反复开启使用不超过3次;液体开启后必须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具体用途、责任人姓名。

18、安尔碘、棉签等消毒无菌物品有启封日期,每班护士接班后检查。 19、体温表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晾干保存;消毒液每天更换,每周清洗消毒容器一次。 20、输液瓶网套每周清洗一次,塑料网 套每天按要求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晾干备用。 21、处置间于B区走廊后段摆放整齐,不乱堆放杂物

病区环境管理

病区环境管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良好的病区环境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运行,促进康复的重要条件,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是护士工作的责任,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 从管理角度看,病区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它们构成了病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 一、病区物理环境的管理 物理环境对增进医疗效果,帮助患者适应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管理的重点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洁病区整洁主要指病区的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的规格统一,布局整齐;各种设备和用物设置合理,清洁卫生。达到避免污垢积存,防止细菌护散,给病人以清新、舒适、美感的目的。保持环境整洁的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后归位,养成随时随地注意清理环境,保持整洁的习惯。②病室内墙定期除尘,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湿式清扫法;③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医疗护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带入病区。 (二)安静清静的环境能减轻病人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进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复、医护人员能够专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证。(1)根据国际噪音标准规定,白天病区的噪音不超过38Db。(2)控制噪音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3)易发出响声的椅脚应钉橡胶垫,推车的轮轴、门窗交合链应定期滴注润滑油。(4)积极开展保持环境安静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适舒适的环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于恬静、温湿适宜、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用物清洁、生活方便的环境中,才有安宁、惬意,心情舒畅感。

3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容一:84消毒液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84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清洗时带好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此外在清洗一般物体表面时,与水(冷水)的配比为1:100,消毒时间约为20分钟,而且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要用清水洗净。 在用84清洗白色织物时,浓度要低,一般是1:160,配比好后将衣物放入水中,切不可将84消毒液直接倒在衣物上或用84消毒液清洗有色衣物,浸泡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即可,且在浸泡消毒后仍要用清水多次冲洗。 学校在除臭消毒时,清理下水管道、厨房水槽、沟渠、垃圾桶等,可直接倒入84消毒原液两瓶盖或者有原液喷洒在物品的表面,1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许多人正是忽略了清水二次清理这一步而导致84中的刺激性气味刺激了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了损伤。 学校可以借鉴医院清洗医院污染物品时配比为1:50,且消毒时间长至30分钟。在浸泡、喷洒消毒后用清水再清洗1-2遍洗净晾干。84消毒液使用后会残留在物体表面,挥发进入空气中,其刺激性气味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其中的氯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增大了致癌、致畸的风险,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医院在用84消毒液稀释液清扫完地面、扶手时,要再用清水擦拭2遍以防残留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在使用84消毒液后,还要注意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尽快散尽残留的刺激性气味。在清理完器具用品后,最好在太阳下晾晒一会。 二、84消毒液使用不当的后果: 若家庭中在使用84消毒液后未进行二次清洗和通风,那么在吸入84消毒液挥发出来的气体后,机体可能会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此时应将患者迅速的转往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再即刻联系就医。 有一则新闻,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在清洁马桶时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一起倒入马桶中,结果在清洗一段时间后晕倒,被送入医院抢救。 只是清洗马桶,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因为洁厕灵的成分中含有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二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氯气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三、注意事项: 大家切记不要将84消毒液与酸性清洁产品混用,在不了解产品的成分时,每次只使用一种清洁产品,确保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危害人体。在储存酒精、84消毒液时,无论量多量少,切记不要二者混储,必须分开储存,并妥善保管,以免产生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

医院环境、物品常用消毒方法

项目适用范围消毒灭菌方法备注 空气消毒治疗室、换 药室等 1、开窗通风或机械通风。 2、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大于30min。 3、使用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的诊室,每日至少2次,每次至少1小 时。 消毒器按说明 书/咨询设备科 病人单元桌、床、地 面等 1、一般病人单元无明显污染,用湿式打扫。 2、血液、体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作用30min。 含氯消毒液现 配现用 运行工具推车、轮椅 1、备用推车轮椅无明显污染,用湿式擦拭。 2、使用频率高的推车轮椅,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3、血液、体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作用30min。 金属物消毒后 需清水复擦 灭菌物品换药包、治 疗包等 1、一般病人,每次使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进行清洗、包装和灭 菌。 2、感染性疾病病人用后,使用科室贴复用物品感染标签,于消毒供 应中心执行独立清洗后,再纳入统一的清洗、包装和灭菌。 无菌持物 镊桶 1、一次性使用。 2、湿式使用:每周更换二次。 3、干式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 消毒物品体温表 1、电子体温器:使用专用套,用后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 2、水银体温计一般病人用后,清洗擦干,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 液30min,冷开水洗净,无菌纱布擦干备用。 3、水银体温计感染性疾病病人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min后清洗,再按第2条进行消毒。 听诊器 血压计 1、一般病人用,保持清洁,每日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消 毒。 2、被血液、体液污染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3、多重耐药菌、特殊感染等传染病病人听诊器血压计专用,或使用 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无条件专用时 一用一消毒 湿化瓶、雾 化器 1、一般病人,一人一换,连续使用,(湿化瓶一周一换,普通病房的 雾化器由病人自行保管,保持清洁)。 2、感染性疾病病人建议使用一次性。 1、备用干式保 存 2、湿化液用灭 菌水 吸引瓶 管道等 1、一般病人用后,引流物入下水道,经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消毒:容 器浸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min。 2、特殊感染性疾病病人,引流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60min, 入下水道;容器浸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60min。。 气圈、冰袋 1、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2、被血液、体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以专用为宜 医疗废物注射器 输液器 1、针头等入锐刺盒; 2、输液器、注射器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 3、未污染的输液袋、输液瓶放置在黑色垃圾袋中。 特殊感染的病人医疗废物用双黄色垃圾袋盛装 一人一用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 O P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lOOO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漂洗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 3.地面被血液、痰迹、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去除污染物,最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拖把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画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擦1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注意: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去除污染物,最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拖把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53304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品名清洁、消毒(灭菌)方法备注 空气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高静电、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 机操作说明书进行消毒。1、环境清洁; 2、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安装,灯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 3、空气消毒机按说明书清洁; 地面、台面等常规清水湿式清扫;污染时 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拖。 消毒液现配现用 体温计实行“二道法”消毒,第一步:使用后冲洗,放入2000mg/L含氯消毒 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洗;第二步: 20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 钟,冷开水洗净,干燥备用。康威达消毒片应该溶解摇匀,监测浓度,每天更换。 碘伏、酒精瓶、罐每周更换两次,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 无菌持物钳及桶每4小时更换一次,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氧气湿 化瓶、呼 吸机管 道、雾化 吸入器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体液、排泄物1、普通病人及一般传染病病人体液 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消毒。 2、特殊传染病人体液、排泄物须按 规定须用消毒液混合消毒,再排入 下水道。 2、特殊传染病人的处 理 ①伤寒病人使用 10000 mg/L有效氯, 搅匀作用2h。 ②结核病人使用5000 mg/L有效氯消毒 2-4h。 ③炭疽病人使用5000 mg/L有效氯消毒6h。 粪便浓度加倍。 ④朊病毒使用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搅匀 作用1h。 便器、引流瓶1、普通病人用后清水冲洗,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干燥备用。

2、传染病人用后以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再次浸泡于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干燥备用。 听诊器、血压计保持清洁,每日清水擦拭,如有污 染立即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 液消毒。 传染病人或多重耐药 菌感染病人专物专用 冰袋用后清洗,如有污染立即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抹布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办公用房分室使用,病室一床一用 拖布分区使用,使用后用清水洗净,悬挂晾干,每拖布一次使用面积不得 超过20㎡。如被血液、体液等污染, 用500-1000 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后清洗晾干。分区标示:红色病房;黑色厕所;白色-换药室、治疗室、办公室;无色-配餐间(或以文字标识) 小毛由1、干手小毛巾:用后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 干燥备用。 2、病人用膳前擦手毛巾:用后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 水洗净,干燥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