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一、日常检查督导情况反馈

1、每天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填写《教学常规检查记录》,教导处要定期将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汇总,作为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素材。

2、教导处主任要及时与教师沟通,传达教学检查情况,了解教学信息,改进教师的工作。

二、家长座谈会意见反馈

1、座谈会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家长对学校管理、各课程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效果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家长说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以利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认真听家长对教师授课、课堂管理所反映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由主持人认真记录、归档,及时反馈给相关教研组和教师,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学生教学信息处理

1、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填写《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进行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作业批改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2、教导处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

四、假期家访

星期日或其他节假日,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家访,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得学生、家长对我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信息。

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学生和教师不便谈的一些问题,却可和家长谈。在和家长的攀谈中,家长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些问题流露出来。而这些问题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教学信息的反馈就象一个将军在交战之前的情报搜集。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课前准备,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评价为途径,调整教学系统,使之保持最优状态的活动和措施。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教学信息反馈执行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师教学质量学生信息的调查工作,及时收集和反馈教学质量信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学相长,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本班同学的学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归纳为如下:

1、各班的教学信息(具体到每个任课教师)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导处反馈,由教导处向需要知道情况的教师反馈。开学以来,学生对所任教师的反映基本上是满意的。教导处宏观管理也较到位,课表公布比较及时,任课老师也注重实践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自制的教学用具、模型进行教学等的效果较好。但有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反映个别老师(一般反映在教学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身上)照本宣科,缺乏经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透彻。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求相应的教师增加备课的深度,适当时候安排教师进行听课锻炼。

2 、召开了期中家长座谈会,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向相应的有关部门及教师进行了反馈。并向教师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

3、进行了《教师教学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中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教研组认真对待,组织有关任课教师进行深入讨论,积极检查,了解情况,情况属实的限期进行了整改。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的确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建议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时提高语言表述力,授课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教学,

提醒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讲课速度要因人而异,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依据,适当的加快或减慢讲课速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信息反馈收集公布过程中,各教研组对通报情况都能认真对待,积极整改,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 2010月11月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教学常规指导意见

建立和执行教学常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备课

1、根据课程指导纲要、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授课时间等情况,认真制订每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并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批。

2、积极、主动参加备课组或教研组的定期集体备课活动,集中研究教学策略,做到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杜绝照抄照搬现成教案和参考书,杜绝不备课上课或不加修改使用旧教案上课。

3、要认真研究课程指导、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识内容的深广度和重难点,尤其要积极挖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要注重教学情趣点的挖掘,通过有创意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4、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和学校现有教学设备,认真准备教具、学具、活动场地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5、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文、单元或课时备课。要写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或每一篇课文的教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比较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学校要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新任教师要规范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课时教案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学校要定期对新任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评价和交流,对教师写好教案进行指导。

二、上课

1、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作恰当调整。要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

2、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

3、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爱护各种教学设备。要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级实验,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5、教师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板书要工整、规范,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要用普通话教学。

6、要强化课堂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

7、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旷课。进入教室前要关闭一切随身携带的个人通讯工具。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背心、拖鞋上课,不坐着上课。不准在上课前喝酒,不准在课堂上抽烟。

三、作业布置及批改

1、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安排作业,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读书背书、学具制作、课外调查等活动类作业。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作业要体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思想。严禁布置惩罚性的、大量重复性的作业。

2、作业量要适当。学科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足够的休息时间。

3、要适当布置学生写作训练,提倡初中学生写周记或日记。

4、各学科都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

5、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作业一般应在该学科下一次课上课之前完成批改并发还学生。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并鼓励学生相互批改。教

师批改作业时应逐题批阅,并做出标记和评价,标明批阅日期,要记录学生作业的典型以供讲评。语文学科重点批阅的作文每生每学期不得少于4篇,批阅应有批语,并划出错别字和病句,提倡学生互批作文,其他学科作业提倡全批全改。若由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

6、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缴、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提倡各学科作业多写正面鼓励性批语。活动类作业应该得到辅导老师的及时检查和点评。

四、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应有计划地进行,要制定辅导计划,确定辅导时间、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辅导时间一般为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辅导内容一般为学生上课时未弄懂的,或者因故缺课未及学习的,或学生兴趣浓厚、需要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将语文课阅读列入课外辅导的内容,按课标要求完成课外阅读量。

2、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五、考试与评价

1、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

2、各学科课程应采用多种符合实际的有效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倡运用“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考试和考查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考试为主,其他科目及实验、操作等以考查为主。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应以笔试为主,笔试、口试相结合。考试科目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等级制,考查科目均采用等级制(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5、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评价观,把考试和考查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考试科目每学科可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单元测试,考查科目的考查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试、测试或考查完后,要及时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讲评。

6、教师要加强对试题的研究。试题要精选、科学,要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7、务必废止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高低给学生公开排队。

六、课后反思

1、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

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

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形式。

2、课后反思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

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

改进?等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

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2010.7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学生家长评教活动总结

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改进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我校开展家长、学生评教活动。学校统一印制家长评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比较全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家长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我们说,要严中有爱,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

2、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多和学生家长联系,多沟通,包括学校、班级的活动以及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要做到报忧也要多报喜。

3、学校要多开展些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孩子体质。

4、多进行对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5、加强对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

评教活动结束后,学生家长们都表示非常喜欢这种家校沟通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测试了学生的学习绩效,促进了学生自身学习、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也为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架起了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互动平台,形成了家长和学校和谐育人的崭新格局。真正地做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