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3.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4.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出胞(exocytosis)

7.入胞(endocytosis)

8.配体(ligand)

9.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0.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11.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2.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13.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4.极化(polarization)

15.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6.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7.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8.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1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20.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21.阈值(threshold)

2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23.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24.兴奋性(excitability)

25.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6.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27.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8.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

29.钙触发钙释放(CICR)

30.前负荷(preload)

31.后负荷(afterload)

32.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33.单收缩(single twitch)

34.强直收缩(tetanus)

35.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36.药物-机械耦联(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37.电-机械耦联(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二、填空题

38.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膜的基架是液态的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

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

39.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 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

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40.能以单纯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都是 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

如氮气、甘油、水、尿素等;它们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 和膜对该物质的 。

41.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经 易化扩散和经 易化

扩散两类。

42.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 电-化学

梯度进行的。

43.钠泵每分解1分子 ,可将3个 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 移入膜内。

44.钠泵主要分布在质膜上,而钙泵除存在于质膜上外,更集中的分布于或膜上。

45.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

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46.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

力和具有酶活性。

47.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通过与多种底物蛋白结合而发挥其调节作用,细胞内这种与

钙离子结合的蛋白统称为,它们的种类很多,其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多的是。

48.离子跨膜流动的产生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膜两侧对离子的 ; 二

是膜对离子的 。

49.静息电位是由 外流形成的,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 快速内流形成的。

50.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

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51.钠通道至少存在关闭、激活和失活三种功能状态,其中的关闭状态和 状态是稳态,而 状态只是一个瞬态;激活的通道会自动进入 状态。

52.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 ,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

53.缝隙连接通道可在细胞内 浓度过高或 等情况下关闭。

54.在刺激的 以及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55.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 。

56.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7.有机磷农药对 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 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58.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 59.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60.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是由 与细肌丝上 蛋白结合而引发的。

61.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62.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肌肉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63.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64.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通常将平滑肌分为 和 。

65.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 和 内流形成的,两种离子各自的作用与肌肉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动作电位的复极相是由 外流形成的。

三、选择题

A型题

66.细胞内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Cl-

67.与膜内外Na+、K+分布不均匀有关的过程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68.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经途径

D.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9.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外表面 B.仅在内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70.细胞膜糖类与膜蛋白或膜脂质结合的形式是:

A.氢键

B.肽键

C. 碱键

D.离子键

E.共价键

7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主要作用是:

A.离子通道的主要成分

B.离子泵的主要成分

C.受体的主要成分

D.抗原的主要成分

E.细胞的骨架

72.细胞膜糖链的功能是:

A.信息传递

B.转运物质

C.维持形状

D.识别标志

E.屏障作用

7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B.膜两侧的浓度差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74.CO2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A.分压差

B.电位差

C.水溶性

D.脂溶性

E.ATP分解供能

75.甘油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6.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7.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轴突末梢重摄取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8.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9.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0.内分泌腺细胞将合成的激素分泌到组织液中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1.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83.下述哪项不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特点?

A.饱和现象 B.电压依赖性 C.结构特异性 D.竞争性抑制 E.与通道蛋白无关

84.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

A.均消耗能量

B.均是可逆过程

C.均有蛋白质参与

D.均是转运大分子物质

E.均是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物质

85.有关主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恢复和维持离子跨膜的不均匀分布

B.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需要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需要通道参与

86.下列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胰酶的分泌

B.肾小管泌氢

C.胃腺细胞分泌黏液

D.神经递质的分泌

E.蛋白质激素的释放

87.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属于:

A.出胞

B.入胞

C.单纯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8.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cAMP

B.cGMP

C.二酰甘油(DG)

D.去甲肾上腺素

E.三磷酸肌醇(IP3)

89.cAMP可以激活:

A.G蛋白

B.磷脂酶C

C.蛋白激酶A

D.蛋白激酶C

E.蛋白激酶G

90.IP3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B.刺激细胞内储存钙释放

C.抑制细胞外钙内流

D.刺激细胞外钙内流

E.调控基因表达

91.相邻细胞间进行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

A.致密体

B.曲张体

C.中间丝

D.缝隙连接

E.突触小体

92.不存在缝隙连接的细胞是:

A.晶状体上皮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E.肝细胞

93.ACh的N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蛋白耦联受体

C.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4.ACh的M型受体属于:

A.通道型受体

B.G蛋白耦联受体

C.效应器酶受体

D.胞质内受体

E.核内受体

95.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

B.脂肪

C.糖脂

D.蛋白质

E.氨基酸

96.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决定于:

A.通道的数量

B.通道的溶解性

C.通道的脂溶性

D.通道的组成成分

E.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及其电荷情况

97.具有机械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终板膜

C.神经细胞

D.视杆细胞

E.心室肌细胞

98.具有化学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肌梭

B.骨骼肌终板膜

C.神经胶质细胞

D.毛细胞

E.心室肌细胞

9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10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10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B.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E.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10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动作电位的幅度 10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

B.无限大

C. 小于正常

D. 大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04.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5.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06.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均大于动作电位

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属于局部电位

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

D.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在产生部位最大

10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0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10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D.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E.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110.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1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12.关于神经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电压门控通道

B.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被大量激活

C.是引起去极相中再生性钠内流的通道

D.只有激活和失活两种功能状态

E.主要分布在有髓纤维的郎飞结处

113.阈值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14.决定细胞兴奋频率的是: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5.肌细胞动作电位不会融合的原因是存在: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6.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绝对值)加大时,其兴奋性: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17.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118.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119.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20.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21.与神经动作电位正后电位形成有关的是:

A.钠内流增多

B.钾外流增多

C.氯内流增多

D.钠泵活动

E.钙泵活动

122.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23.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12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2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12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2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9.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

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30.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条神经纤维的:

A.直径不同

B.阈电位不同

C.兴奋性不同

D.离子通道不同

E.静息电位水平不同

131.河豚毒可使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A.幅度加大

B.不能产生

C.复极相延长

D.复极相缩短

E.后电位消失

132.增加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会:

A. 不变

B.减小

C. 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33.Na+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4.K+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5.Ca2+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异搏定

136.在神经细胞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Na+通道处于:

A.失活状态

B.关闭状态

C.激活状态

D.复活过程

E.适应过程

137.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3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3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 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140.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机制的共同点是:

A.电紧张性扩布

B.局部电流作用

C.局部兴奋总和

D.缝隙连接

E.电突触直接传递

141.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的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局部电流

E.最大复极电位

142.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4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 B.传导速度慢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44.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终板电位实现信息编码和整合的方式是:

A.递减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信号

D.易干扰信号

E.高耗能信号 145.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14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呈不衰减式传导的原因是局部电流:

A.等于阈强度

B.远大于阈强度

C.消耗较多能量

D.呈跳跃式传导

E.具有双向传导

147.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双向传导 D.不衰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48.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

A.全或无学说

B.局部电流学说

C.膜的离子流学说

D.局部兴奋学说

E.跳跃式传导学说

149.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

E.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150.安静时运动神经末梢:

A.不释放ACh

B.少量囊泡随机释放ACh

C.大量囊泡量子式释放ACh

D.大量囊泡交替释放ACh

E.大量合成及储存ACh

151.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52.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53.关于终板电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

B.是由Na+ 内流引起

C.是由许多微终板电位总和而成的

D.是由K+外流引起的

E.有关的离子通道为化学门控通道

154.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明带和H带

E.暗带和H带 155.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56.有关横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粗肌丝的组成成分

B.具有ATP酶的作用

C.可分解ATP为肌肉收缩提供能源

D.可与肌纤蛋白结合并拖动细肌丝滑行,产生张力

E.横桥与细肌丝联结数目不影响收缩速度或张力

15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5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节

159.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160.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

A.Na+

B. K+

C.Ca2+

D.Cl-

E.ACh

161.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胆碱乙酰化酶 16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63.关于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肌节缩短

16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D.四乙胺

E.α-银环蛇毒

165.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是:

A.阿托品

B.新斯的明

C. 美洲箭毒

D. 哇巴因

E.α-银环蛇毒

166.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的相同作用是:

A.阻断接头前膜动作电位的发生

B.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

C.破坏胆碱酯酶

D.水解神经递质

E.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167.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68.横纹肌收缩时胞质内增多的钙离子主要来自:

A.膜外

B.核内

C.线粒体内

D.胞质内

E.肌质网内

16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70.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重要因素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171.表示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2.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E.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173.后负荷超过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停止收缩

E.缩短速度减慢

174.后负荷越小,骨骼肌收缩:

A.产生张力越大

B.单收缩越持久

C.缩短速度越大

D.做功越大

E.越易疲劳

175.表示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6.在观察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实验中需要:

A.固定后负荷

B.采用连续刺激肌肉标本

C.将后负荷减小到零

D.使前负荷小于后负荷

E.使前负荷大于后负荷

177.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78.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79.骨骼肌做等张收缩时:

A.长度不变

B.张力逐渐增大

C.只发生在离体骨骼肌

D.不做功

E.可做功

180.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2.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

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3.连续刺激不会使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叠加的原因是:

A.刺激间隔太短

B.存在不应期

C.刺激强度太小

D.细胞能量耗竭

E.细胞疲劳

184.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动作电位融合

B.收缩过程融合

C.刺激强度过大

D.有效不应期过长

E.肌肉兴奋性过高

185.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多为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粗肌丝与细肌丝结合不易分离

B.神经-肌接头处持续释放ACh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细胞生理学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掌握内容说出跨膜物质转运的几种主要方式。复述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的概念。列举单纯扩散的物质种类。说出易化扩散的种类及其特征。列 举离子通道的控制类型。说出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列举钠钾泵的意义。复述继发 性主动转运的概念,说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熟悉内容描述物质入胞和出胞转运的过程,列举入胞和出胞转运的生理 现象,说出入胞作用的几种类型。 了解内容简单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解释并列举细 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讨论葡萄糖的跨上皮转运机制。讨论易化扩散的生理意义。 讨论入胞和出胞转运的生理意义。 (一)名称解释 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通道、载体、电压门控、受体门控、机械门控、饱和现象、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入胞作用、出胞作用、受体内化。 (二)思考题与讨论 1.葡萄糖的跨上皮转运机制和临床应用。 2.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3.团块物质转运的意义。 (三)选择题 A型题 【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脂质成分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靠近胞质的内层并与第二信使DG和IP3的产生有关 A.磷脂酰肌醇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E.糖脂 2.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 3.在膜蛋白质帮助下,某些胞外的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胞内的跨膜转运方式属于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受体介导入胞E.液相入胞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阈强度 3.阈电位 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9.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 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 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 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的功能特征。 22.阈下刺激引_______扩布。 三、判断题 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 2.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 3.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4.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5.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 6.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 ) 7.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 8.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 9.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1.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 ) 1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 ) 13.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 )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生理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2.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出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单纯扩散 3.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 A. 泵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受体蛋白 D. 糖蛋白 E. 免疫蛋白 4.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B. 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 5.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 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紧密连接 D. 载体蛋白 E. 脂质双分子层 6.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入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出胞作用 9.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A. 出胞作用 B. 单纯扩散 C. 载体介导转运 D. 主动转运 E. 通道介导转运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 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膜两侧的电位差 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 E. 膜两侧的浓度差 11.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上ATP的作用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12.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 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 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 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 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13.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 A. 不需耗能 B. 需要耗能 C. 需要通道蛋白质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 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 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 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常见生理学缩写

常见生理学缩写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生理学缩写: 1、细胞内液(ICF) 2、细胞外液(ECF) 3、组织液或组织间液(ISF) 4、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 5、二酰甘油(DG) 6、水孔蛋白(AQP) 7、葡萄糖转运体(GLUT) 8、质膜钙ATP酶(PMCA) 9、肌质网和内质网钙ATP酶(SERCA) 10、低密度脂蛋白(LDL) 11、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12、谷氨酸促离子型受体(iGluR) 13、甘氨酸受体(GlyR) 14、r-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 15、腺苷酸环化酶(AC) 16、磷脂酶C(PLC) 17、磷脂酶A2(PLA2) 18、磷酸二酯酶(PDE) 19、环磷酸腺苷(cAMP) 20、环磷酸鸟苷(cGMP) 21、花生四烯酸(AA)

22、蛋白激酶A(PKA) 23、蛋白激酶C(PKC) 24、交换蛋白(EPAC) 25、结合蛋白(BP) 26、酪氨酸激酶受体(TKR) 27、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TKAR) 28、鸟苷酸环化酶(GC) 29、心房钠尿肽(ANP) 30、脑钠尿肽(BNP) 31、蛋白激酶G(PKG) 32、激素反应元件(HRE) 33、静息电位(RP) 34、动作电位(AP) 35、后去极化电位(ADP) 36、后超极化电位(AHP) 37、微终板电位(MEPP) 38、肌质网(SR) 39、连接肌质网(JSR) 40、红细胞(RBC) 41、白细胞(WBC) 42、血小板(PLT) 43、树突状细胞(DC)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多选题 [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易化扩散2?阈强度3?阈电位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 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 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_ 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 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___ 。 4.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____ 。 5. 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 6. 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 _______ 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____ 。 7. 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__ 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 度扩散。 8.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9.02和CQ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 细胞内。 11. 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__ 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 上______ 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__ 。 12. 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_ 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 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_ 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____ 处于开放状态。 14. 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 15. 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_____ 。 16.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 。 17.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__ 实现的。 18. 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 , H带_______ 。 19. 横桥与 ______ 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 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 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 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 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___ 的功能特征。 22. ________________ 阈下刺激引扩布。 三、判断题 1.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2.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3.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 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4.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5. 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6.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7. 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8. 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9.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10.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 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 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 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 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 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3.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 位,称为跨膜电位。 4.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7.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8.终板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由于ACH与受体接合,使终板膜上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 子外流尔形成的去极化电位。 9.局部电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分邻近部产生的电流,称为局部电 流。 10.极化: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2.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 13.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4.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