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小学美术中国画基础知识

小学美术中国画基础知识1、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2、墨色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可以适应不同的表现需要,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3、中国画的用笔十分丰富。
中锋、侧峰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4、湿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笔中含水的多少决定墨的干、湿。
干、湿变化可以更好的表现物象的特点,增强笔墨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5 、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毛笔为工具,用墨线勾勒对象。
白描中的线条有其丰富的表现力,线条有粗细、长短、变化,感觉上有滑润、流畅、干涩之别,具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6 、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
7 、填法:先用墨线勾画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
8 、勒添色法:勾勒添色法是写意花卉的一种技法,先用线条勾勒物象轮廓,然后添色。
用笔放松,线条和色彩要有变化。
9、淡相破:运用宣纸独特的渗化性,在淡漠上加画浓墨或在浓墨上冲以淡漠,均可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控制水分是泼墨的关键。
浓破淡时,要控制好墨色变化和干湿程度。
淡破浓时,淡漠笔含水要多,否则难以冲开浓墨。
1.如何用笔,用墨.墨分五色,即焦,重,淡,浓,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2、在墨色中加入颜料可成彩墨3、彩墨画法多种多样,在作画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运用。
下面介绍两种画法。
4、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
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
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
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
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画马的画卷。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
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
传统笔墨与造型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价值思考

墨与 造 型融 合体 系 ,诞 生 了这 一体 系 具有 史诗 般 宏 阔而 悲
怆 的划 时 代 人 物 画 杰 作 《 民 图 》 ( 兆 和 ・9 3 ,并 对 流 蒋 14 ) 2 世纪后 半 叶中 国人物 画产生 了深 久的影 响 。 O 5 ~ 6 年 代 阶 段 , 是 现 代 语 境 中 的 笔 墨 与 造 型 的 完 0 O 美 契 合 形 态 在 人 物 画 中 的 一 次 飞 跃 , 形 成 了 现 代 中 国 人
物 画 的 一 个 高 峰 期 , 出现 了几 种 艺术 风格 鲜 明 的 流 派 和 代 表 画 家 , 他 们 及 其 具 有 现 实 主 义精 神 的作 品深 刻 地 影 响 着 之 后 几 十 年 中 国人 物 画 的发 展 。在 北 方 ,蒋 兆 和 继
续 并 推 进 他 的 以 西 画 素 描 的 造 型 技 巧 和 国 物 画 从 不 食 人 间 烟 火 的 文 人 画 手 中 拉 回 到 现 实 生 活 , 使 人 物 画 重 新 获 得 生 活 的 蒙 养 ,这 是 人 物 画 在 2 世 纪 得 以快 速 发展 的 根本 动 力 。 任 伯 年 以来 的 中 国人 0
物 画 发 展 历 经 百 年 , 传 统 的 笔 墨 与 造 型 也 经 历 了 一 个 周 而 复 始 的 否 定 与 肯 定 、 继 承 与 革 新 的 艰 辛 探 索 过 程 , 发
以 速 写 切 入 人 物 画 , 重 生 活 感 受 , 融 速 写 线 条 于 国 画 书 法 用 笔 的 叶 浅 予 和 黄 胄 , 开 创 了 线 面
笔 墨 与 造 型 的 发 展 史 告 诉 我 们 , 成 就 一 方 是 以 另 一 方 的 失 去 为 代 价 的 。 这 一 切 似 乎 与 “ ” 和 “ ” 的 辨 形 神
《写意人物画》PPT课件

单纯的背景突出 了主体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画面的主 体,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表现。
落款
内容包括题目、 年月、作者名 字等。
人物画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4.画出部分的色彩。
学 生 作 品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一说:这些分别都是什么画?
水粉画
速写
油画
小知识
我国的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 名家辈出。从宋代粱楷到现在的蒋 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 画人物。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粱楷(宋)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欣 赏
曲木家的小客人(中国画)刘国辉 两个羊羔(中国画)周昌谷
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来 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 体突出。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传承与创新——新浙派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探究

方增 先《 怎样 画水 墨人 物 画》 这 本 书最早 出版 于 2 0 世纪6 0
年代 , 它是后来 琳琅 满 目的人物 画教材 的最 早原 型。该 书的 出 版, 对 以后 的人 物画的研 究和教 学起 了很好 的示范性作用 , 它第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 系统 、 科 学地 把人 物 画学 习中应注意 的事项和 作者 已经 总
有诗 的韵味 、 情景 交融 , 这 一点在方增 先的 画中有 很好 的体 现。
用文人 的情怀作 画, 这也是 与西画拉开距 离的一种 需要。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 8 0 岁高龄 的方增先先生百尺竿头更进 一 步, 他的水 墨人物 画创 作更加从写实走 向写意, 开始 尝试层叠 的 表达技法。我们看到他探 索的雄心和脚步 , 为之钦佩和感动。
所有新 浙派 人物 画的笔 墨方法技巧 。虽然今 人对《 艳 阳天》 小说 “ 高、 大、 全” 的样 式 多有质 疑 , 但方增 先创作 的《 艳 阳天》 系列插
图值得每一位 当下 国画人 物画家反 复品读和钻研 学 习。 2 . 《 怎样 画水墨 人物 画》 : 第一本系统的水墨人物画教材
结 语
方增先 在水 墨人物 画上取得 的 巨大成 就 , 是后来 人应 当珍 惜 的宝贵财 富和资源 。他 的笔 墨立足 于民族和 时代 需要 , 在中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原始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舞蹈等等情感流动的痕迹,这些原始意识的审美情趣,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新一页。
这一时期艺术可以称之为原始初型时期。
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绘画仅见典史记载,由于历史的久远,其绘画形式已无法看到,但是从大量的青铜器上我们不难看到以人物、动物和植物原形而变化的餐纹,饕餮纹样等其他纹饰,以及青铜器皿造型的独特审美价值,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比之原始社会彩陶造型和彩陶纹样,在表现力、艺术想象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战国《龙凤人物图》《御龙图》为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独幅人物画作品。
从作品的内容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可以看出艺术的审美价值已经从实用美感独立出来形成自身一整套完美的艺术体系。
作品虽然以“线性”描绘方式为主,以平面装饰为辅,但似乎更多地带有写意因素。
由此而发展的秦汉绘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都保留了“线性”特征和写意因素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的雕刻那大气圆浑的写意精神、简洁明快的线条魄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价值取向。
是这样一种审美心理、哲学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价值观、思辨心理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
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思想产生了。
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和艺实践奠定了中国文艺思想的基石,二王的书法风格,谢赫的“六法”绘画理论,刘勰的文艺思想等都将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是“人的自觉”时期。
六朝是人物画的成熟时期,画家辈出。
著名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女史箴图》造型典雅、用线流畅飘逸。
唐代张彦远评价:“顾恺之之迹,紧动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蒋兆和人物画教案

蒋兆和的人物画教课设计教课目标:经过对中国现代优异绘画作品的赏识,初步认识我国 20 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骄傲感,并学习我国有名画家关怀社会、关怀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课重点:在教课过程中,经过对历史人物画的赏析,使学生获取审美教育,同时浸透德育教育。
学习画家们勤苦研究,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课难点:要运用“叙述”、“指引”、“启迪”、“发问”等方式,介绍不同画种的赏识方法。
要指引学生议论并独立赏识,但要掌握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 组织教课: ( 惯例 )二. 导入新课: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等辟为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经济繁兴,很多画家亦齐集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商业气较重、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1919 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美育取代宗教”的革命口号,蔡元培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力艺术院 ( 今中国美术学院 ) ,此后画家兼美术教育家 ( 即“学院派”或“教授派” ) 成为画坛的主流。
面对中外文化沟通日趋屡次的局势,一些有改革精神的画家,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增添学养,不停推动绘画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人称“齐黄潘傅”。
另一些留洋归国的画家,主张中西兼溶,汲取西画优异成分,推动中国绘画的改革。
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林徐刘吴”。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的画家向国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并借鉴国外艺术的优点,不停探究水墨画的创新。
他们孜孜以求,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张大千就是此中的典型。
他的作品多次获取好评,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毕加索”。
活跃与大陆的学院派画家,也经过不懈的努力,革故鼎新,渐渐形成南北相互响应的场面。
历经极左路线与“文革”的残害,画家们坚持发展传统艺术的热诚之心更坚,气度更加广博,学养也愈为丰厚。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已整理)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写意人物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冯媛以身挡熊”的故事是以下哪幅作品的绘画内容?()A:《斫琴图》B:《洛神赋图》C:《列女仁智图》D:《女史箴图》答案:D2.《疏林秀石图》是谁的作品?()。
A:王维B:王鉴C:梁楷D:赵孟頫答案:D3.意象造型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形神并重、以形写神B:兼工带写、雅俗共赏C:写实表现、精细严谨D:主观写意、独抒灵性答案:ABD4.《千里江山图中》的色彩是画家主观化、情感化、诗意化的色彩,呈现“诗化自然”之美。
()A:对B:错答案:A5.《工棚》是当代画家李传真的作品。
()A:错B:对答案:B6.《马踏匈奴》此作品在造型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写实造型观念()A:错B:对答案:A7.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梁恺的《布袋和尚图》体现东西方不同的造型观念。
()A:对B:错答案:A8.中国画“写意”的传统,贵在形神兼备,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皆是此理()B:错答案:A9.中国画讲“书画同源”,所以在中国画的表达上应强化对中国画特有的线性表达。
()A:错B:对答案:B10.所谓的“十八描”是对应的中国画的什么技法语言。
()A:线B:造型C:墨D:色答案:A第二章测试1.意象速写就是按照焦点透视的原则把对象浮雕化,明暗、体积减弱化。
()A:错B:对答案:A2.对物象整体认知而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剪裁、概括、夸张、变形甚至是移情于物等种种方式来完成。
()A:对B:错答案:A3.在运用平面化方法的的过程中,只抽掉明暗,体积,就可以了,不用考虑意象造型的造型的变换。
()A:对B:错答案:B4.散乱头发让人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也要在散乱中找到意象性。
() A:错B:对答案:B5.足和手多由肌肉和关节组成,可以直接把解剖图拿来用。
()A:对B:错答案:B6.画龙点睛,眼神的观察慎之又慎。
()A:对答案:A7.在正面人物速写中,左右对称相同的部位,必须处理成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摘要:刘国辉,出生于1940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
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擅长人物画。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国
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
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
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法兰西功勋和贡献
奖、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等。
出版有《刘国辉画集》、《刘国辉写生作品集》等10余部作品。
关键字:写实水墨画;创新
一、人物画的笔墨韵味
刘国辉的作品在笔、纸、墨三个要素上表达的极其妙,尤其是墨的韵味,这
不仅仅是笔墨的干湿和构造,是他的墨出来的墨韵和墨的味道,那不是简单的追
求东西,确确实实表现出来了在语言上的内涵,而且对人物的表达非常妙。刘国
辉的画对线的表达非常自如、非常随心所欲,虽然是几条线,但对画面的构成却
起到关键的作用,粗细、长短、浓淡、干湿等构成,把中国画本身笔墨的内容加
以吸收,并大胆实践。而且,刘国辉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出身的新浙派正是在严格的造型与精美的笔墨这
似乎矛盾的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回顾已有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描绘对象及新
的感悟,刘国辉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造型意识,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
重神轻形的弊病,为此而坚持写生,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
知识技能。同时他明确地看到了在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三个层次。一是笔墨要为
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国画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
不符合的西式造型应该舍弃,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
发展前人所悟的笔墨,使“笔墨当随时代”。他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
从而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探索新世界中实现了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
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中有严谨。纯就笔墨而论他也不仅继承了新浙派取
之于花鸟画的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发展并综合了南线北皴为一的且勾且
皴且擦的拖泥带水法。
刘国辉认为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必须言之有据,换言之,则是必须以生活为依
据。写实人物画在人物画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写实并非专指对
物象物质性的质感给予尽情的描摹,而是对于真实的一种表达。刘国辉出版的画
册的扉页印了下面两句话。“画了几十年的人物画,概而言之,神形两字。”“人物
画如果是一篮水果,我执意的是里面的那一只苹果,那一只香蕉,那一只梨。”刘
国辉老师一生的艺术主张都浓缩在这两句话语中。“我认为,这两点是人物画的核
心问题,什么主义不要紧,写实还是写意都没关系,就这两条最要紧,要死死抓
住。” 第一句话中的“形神兼备”,是中国国画家自古留下的宝贵遗产,尽管它的
具体含义随着历史变迁已经有所发展。第二句话意在,人物画归根到底是个别的,
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
顾恺之曾说过“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因此画人物应从眼睛开始 抓住霎
那的感觉来描绘、塑造。很多人对刘国辉的作品印象是宏大、深沉。确实,从
1981年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岳飞奉诏班师图》开始,他的很多作品都渗透着一种
悲天悯人的情怀。可能和他青年时代的坎坷经历有关系,他以沉重话题为题材的
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他画的城市农民工、夜店女郎延续了这种关怀和现实主
义,比如作品《日子》、《本是良家女》,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底层生活及生命
的关注。但刘国辉的艺术世界也并不在深沉和悲苦中徘徊,翻看他的画册你也能
见到温暖、欢乐、阳光、幽默的一面。刘老师喜欢捕捉身边人物的形象,他对妻
子、女儿、朋友、学生和师长的勾画毫不逊色于他对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和
马蒂斯的描绘, 笔墨之中饱含了对人物的丰富情感。
二、对当代人物画的推动
可以说刘国辉的人物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几十年来,
他始终坚持在人物画本质上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大量实践,创作了很多在当今国
画界比较有影响的作品。他始终坚持继承传统的用笔、用墨、韵味等,随着时代
的发展,刘国辉在传统的人物画基础上富有时代感,表现现代服饰现代年轻人的
绘画具有现代的新气象。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语言上。他用自己的方式在
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把新的传统加以深化,并不仅仅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
在一个写实的状态下又得产生这种笔墨的意趣,那么多可以让观者抽象出来欣赏
的笔墨语言,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达到的意境。
作者简介:
女,汉族,1992,汉,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