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扭矩的发动机控制策略简介

合集下载

装甲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

装甲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

装甲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装甲车作为现代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策略直接关系到装甲车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动力系统不仅要为装甲车提供强大的动力,还要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下保证稳定可靠的运行。

本文将对装甲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装甲车动力系统概述装甲车的动力系统通常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等部分组成。

发动机是动力的核心来源,常见的有柴油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或履带,包括变速器、差速器等。

能源供应系统则为电气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提供电力。

二、控制策略的目标和要求(一)强大的动力输出装甲车在作战中需要具备快速启动、加速和爬坡的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因此,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要确保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输出足够大的扭矩和功率。

(二)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在军事行动中,燃油的供应往往受到限制,因此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油耗,延长装甲车的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三)适应复杂路况装甲车可能需要在山地、沙漠、沼泽等复杂地形行驶,控制策略要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动力输出,保证车辆的通过性。

(四)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恶劣的作战环境下,动力系统必须稳定可靠运行,控制策略要具备故障诊断和容错能力,确保车辆不会因动力系统故障而失去战斗力。

(五)低噪音和低排放降低噪音和排放有助于提高装甲车的隐蔽性和环保性能。

三、常见的控制策略(一)发动机控制1、燃油喷射控制通过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喷射时间和喷射压力,实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优化,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动力输出。

2、进气控制合理调节进气量和进气正时,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3、涡轮增压控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动态调整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状态,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增加功率输出。

(二)传动系统控制1、变速器换挡控制根据车速、发动机转速、油门开度等参数,自动选择合适的挡位,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作区间。

2、差速器控制在转弯时,通过差速器的锁止和解锁,合理分配左右车轮的扭矩,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通过性。

基于发动机联合控制的AMT换挡控制策略

基于发动机联合控制的AMT换挡控制策略

【 btatA hfn p nlzdi ti p pr ada niecodnt ncnrl t tg ae nC N A s c] MTsiigt ei a a e s ae, n negn oriao ot r eyb sdo A r t y s y nh i o sa
Co r i a i n Co t o fAM T o dn t n r l o o
Xi a p n Me i r n, iJ n Wa gT a s e g e Xi n i g, iJn e L u , n i n h n
( nt uo t eE e t ncS s m C .L D) U i d A t i lc o i y t o T e mo v r e ,
控 制策略
中图分 类 号 : 432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0 30 (0 20 —0 8 0 U 6 .1 A 10— 7 32 1 )60 2— 4
Re e r h 0 h fi g Co t o t a e y Ba e n En i e s a c n S it n r lS r t g s d 0 g n n
略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所提 策 略 可 以增 强 A T换 挡 过 程 的 平 顺 性 和 动 力性 , 小 离 合 器 滑 摩 且 具 有 很 好 的鲁 棒 性 . M 减 有

助 于 提 高 A T换 挡 品质 。 M
主题 词 : 机械 自动变速 器
发动机 联合控 制
换挡 品质
b s i p o o e .Du i g t e s i i g p o e s TC a re u c u a e e gn o q e c n r lva CAN b s a d u i zn u s r p s d r h h f n r c s , U c ri s o ta c r t n i e t r u o t i n t o u n t i g li E oq e c n r lf n t n n a w i C mp e n s a c r t l th e g g me ta d d s n a e n o to CU S t r u o t u ci ,a d me n h l T U i l me t c u a e cu c n a e n n ie g g me tc n r l o o e b s d o r n in n ie t r u . mi g a i ee ts i i g c n i o s o r i ai n c n r lsr tg ew e lt h a e n t se te gn o q e Ai n td f r n hf n o d t n ,a c o dn t o to tae y b t e n cu c a f t i o d s n a e n n n a e n n n i e tr u e r a i g a d e g n r u e o e y i p tfr a d An a w i i g g me ta d e g 1 me ta d e gn o q e d c e sn n n i e t q e r c v r s u o w r . d me n h l a e g o e d n mi n i e s e d c n r lsrt g i n ts i i g a d s lc in p o e s i r p s d T e e p rme t n ia e t a y a c e gn p e o t tae y ami g a hf n n ee t r c s sp o o e . h x e o t o i n s i dc t h t t e srt g ep u oi r v hf n y a c p r r n e a d s o h e s p r r n e r d c l th f c in ls . t h tae y i h l f l mp o e s i i g d n mi e f ma c n mo t n s e o ma c , e u e cu c r t o s I s t t o f i o h sg o o u te sa d i ep u mp o e s i i g q ai fAMT. a o d r b sn s n h l f l o i r v h f n u l y o s t t t

电喷标定基础培训

电喷标定基础培训

监控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换功能。 检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VVT阀(仅VVT发动机) 探测路面不平度,避免失火误判断。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ECU硬件原理示意图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控制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中再生气流的流量。




8 点火线圈 ZSK- 2x2
提供火花塞点火所需的点火能量




9 转速传感器 DG-6
提供曲轴转速信息和第一缸上止点信息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主要零部件功能
10 油泵支架 EKPT
10 .1
油泵 EKP13.5
为电动燃油泵安装在油箱内提供良好的机械安装支架。




将燃油从油箱送往发动机,并提供足够的燃油压力和富余 燃油。




11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DKG-1
提供发动机负荷信息、工况信息。



12 怠速调节器
通过改变怠速旁通通道截面积影响旁通气量,实现发动机 怠速工况时转速闭环控制。
71
Diagnosis K-line
52
Immobilizer
5V ex. supply #1
33
Main relay (CJ910)

基于双闭环PID的挖掘机泵扭矩控制策略

基于双闭环PID的挖掘机泵扭矩控制策略
基金项 目: 长安 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 资金资助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 ( H 2 0 J 1 2 C D 0 9C 6 ) 作者简介 : 张 军 (9 0 , , 18 一)男 工学博士. - al hn j @c d eu c E m i zagu h .d . : n a
变化很小 , 从而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工作 , 以解决转速波动造成的燃油效率低的问题 . 由于挖掘 机 的作业 工况 复 杂 , 能采 用定 量泵 来工 作 , 不 采用 变量 泵 可实现 功率 调节 , 减少 系 统发 热 , 同 时实 现无 级调 速 . 1 图 b是泵 的工 作 曲线 , 分为恒 流 量 曲线段 ( p ) < o和恒 功率 曲线段 ( > P )其 中 P为 p o,
ajsme t ce ,h u r u sigi cn u tdb sdo oayse dsn ig A cr igy i i du t n h me tep mpt q et t o d ce ae nr tr p e e s . codn l , s o e n s n ts
液压 系统 工作 压力 , 。为 弹簧调 整初 始预 紧压 力 . 量泵 的调 节 是通 过 调 整 比例 阀 的 电流大 小 来 改 变变 P 变 量 泵 的力 矩 , 而此 力矩 是通 过弹 簧来 调整 的 , 因此 变量 泵 的恒功 率 区间不 是一 条 曲线 , 而是 一段 段直 线 , 逼 近 曲线 , 图 l 如 b中所示 的 2条斜 线表 示 泵流量 调整 的 2段 弹簧 .
挖掘机 的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液压系统和负载匹配时存在的压力和能量损失 , 以及发动机与泵 匹配
的功 率损失 两方 面 , 者共 同的控制 目标集 中在 泵 的排量 控 制 , 量 的控 制 即调 整 了泵 的吸 收扭 矩 . 有 二 排 现 挖 掘 机控制 系统 一般 采用 分工 况控制 以适 应不 同作业 要求 , 由于设 定 动力模 式不 一定 匹配作 业工 况 , 因此

基于发动机效率区间划分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优化

基于发动机效率区间划分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优化
等方面开展研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减速器,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可靠性。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减速器;齿轮
中图分类号:U469
收稿日期:2023-02-1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7009
1 前言
未来几年内,纯电动汽车将会代替燃油车,成为人们日
目前,全球的汽车行业都在大力发展电动化,以美
中图分类号:U469.1
收稿日期:2023-06-25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7008
1 前言
串联、并联、混联三种工作模式。串联模式中,电磁离合
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推广和应用,人们对其
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相较于传统客车,混
器分离,整车由电机提供动力,发动机带动 ISG 电机进
应了发动机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点分布,可以看到发动
32 驱动曲线的确定
驱动曲线是指发动机由单独驱动介入边驱动边充
电的临界曲线,即发动机进如驱动充电的最低曲线。当
发动机进入边驱动边充电状态时,发动机工作区间在此
曲线上方。混动系统的充电功率至少需要两个点覆盖,
机的工作点基本处于高效率工作区间,有效实现了控制
行串联发电;并联模式中,电磁离合器接合,发动机、ISG
合动力客车可以利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并采用不同的机
电机和主电机协调分配,进行车辆驱动。
电耦合方式实现发动机工作区间主动调节,如何调整和
3 发动机工作区间划分
优化控制策略,合理划分发动机工作区间是提高混动系
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机械连接的方
统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混合动力客车用于改善
作者简介:

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map

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map

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1. 介绍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Engine Speed Torque Heat Map)是一种用于描述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扭矩下产生的散热量的图表。

该图表通常用于研发和优化发动机的设计和性能。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需要通过散热系统将热量散发出去,以保持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发动机转速和扭矩是影响发动机热量产生和散热的两个重要参数。

通过构建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发动机的热管理。

2. 构建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构建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 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和测试,以获取不同转速和扭矩下的散热量数据。

以下是一般的构建步骤:2.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设备和测量工具。

这包括一个完整的发动机系统,散热系统,以及用于测量温度和其他参数的传感器。

确保实验环境稳定,并消除任何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

2.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的转速和扭矩范围,以覆盖发动机的典型工作范围。

选择一系列转速和扭矩组合,并在每个组合下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取可靠的数据。

确保实验设计合理,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结果。

2.3 数据采集在每个实验条件下,通过传感器测量发动机的转速、扭矩和温度等参数。

记录下每个参数的数值,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验设计,重复进行多组实验,以获得足够的数据点。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矩阵的形式,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的关系。

2.5 构建散热量 Map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将发动机转速、扭矩和散热量绘制成散热量 Map。

通常,散热量 Map 使用颜色编码表示不同散热量区域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可以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或编程工具进行绘制,并确保图表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3. 应用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发动机转速扭矩散热量 Map 在发动机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BFM1013

BFM1013

BFM1013/2012/2013国三发动机使用手册2011-08-17 14:56:48|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前言本文是为安装和使用1013、2012、2013电控发动机用户编写的有关电子柴油机控制(EDC)系统的简要描述。

本说明如有更新,会及时下发,请各单位使用更新版本。

1.系统总览EDC16电控系统是一个新型的全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它不再采用机械调速器(没有齿杆装置)。

与传统的机械喷射系统不同的是:EDC16系统采用扭矩控制策略,可以自由地控制发动机输出扭矩(喷油量)和喷油开始时间(喷油定时)两个参数。

因此,该系统能够满足国家第三阶段(欧3)及后续的排放法规的要求。

EDC16可大体地划分为两个部分:燃油系统:输油泵、电控单体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系统:电控单元(ECU)、传感器、开关,以及线束。

2.电控系统功能2.1发动机功能2.1.1起动对于一台发动机,为确保起动的可靠性和起动烟度排放要求,喷油定时和起动扭矩必须根据以下方式设定:喷油定时=f(转速,喷油量,冷却液温度)起动扭矩=f(转速,冷却液温度,起动时间)起动控制功能一直处于激活状态直到发动机转速超过起动结束转速,进入到怠速控制,只有到这个时候,驾驶员才能对发动机进行操作。

起动停止转速由冷却液温度和大气压力决定。

2.1.2低怠速当发动机进入到怠速控制阶段,怠速控制器起作用,控制发动机的运转。

怠速控制器是一个纯PID控制器,由该控制器保持怠速转速为一个常数。

怠速转速与冷却液温度相关,例如:在发动机温度低时的怠速转速比温度高时的转速要高。

此外,如果油门踏板出现故障,怠速转速将提高,以保持一个驾驶者可将车辆开到维修站的最低转速。

2.1.3驾驶性控制方式扭矩控制当采用扭矩控制时,来自油门踏板的值被解释为:根据当时发动机的转速,驾驶者对车轮输出扭矩的期望值。

期望扭矩=f(油门踏板位置值,发动机转速)该控制方式类似于两极式的机械调速器。

基于扭矩的控制策略共20页

基于扭矩的控制策略共20页

基于扭矩的控制策略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U开发参考文档基于扭矩的发动机控制策略
更改历史
目录
1 绪论
基于扭矩模型的电喷系统将车辆的各种功能和发动机的各种控制参数以扭矩为中间变量建立了扭矩关系并以扭矩请求的形式向系统提出请求。

系统在扭矩协调器中将上述扭矩请求与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协调,并通过扭矩中央转换实现了对发动机输出扭矩的控制。

1.1引言
基于扭矩模型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其控制策略是以扭矩为主,通过子系统(如起动控制、怠速控制、转速控制、零部件保护控制等)、车辆功能要求(如真空助力转向、空调运行等)、传动系统控制(如自动变速器换档等)以及驾驶性要求等向系统提出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的要求。

系统对上述请求通过计算产生该请求扭矩的发动机进气充量,再控制电子节气门提供理想的进气冲量,从而实现对发动机输出扭矩的请求。

虽然实现上述扭矩模型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执行元件是电子节气门,但是在采用机械连接式节气门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扭矩模型的控制策略,其同样也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目前东南汽车与上海联合电子合作的菱帅轿车新电喷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了扭矩模型控制策略,其不仅在标定和匹配过程中简化了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满足EURO-Ⅱ排放法规的前提下获得了良好的动力性、驾驶性和燃油经济性。

2 模型介绍
根据Moskwa 和Hedrick 建立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的四冲程火花塞点燃式发动机模型,它有三个状态变量:进气管内的空气质量(也可是进气管内压力),进入燃烧室的燃油质量流动速率和发动机转速。

第一状态方程:m'α = m'αi - m'α0 (1)
mα为进气管内的空气质量。

m'αi 为进入进气管的空气质量流动速率,是节气门开度α的函数f(α)。

m'α0 为离开进气管并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质量速率。

第二状态方程,即燃油质量流动速率状态方程:
τf * m"fi + m'fi = m'fc (2)
m'fi是进入燃烧室的真实燃油速率。

m'fc是控制元件发出指令所要求的燃油质量流动速率。

τf 是有效供油时间常数,是空燃比λ的函数τf =f(λ,… )。

第三状态方程,牛顿第二定律用于发动机旋转动力学:
Ie * n'= Ti - Tf - Tα - Tp (3)
Ti 是发动机的指示扭矩,是由混合气燃烧产生的,所以我们又叫它燃烧扭矩。

Tf 是发动机摩擦扭矩,是由活塞、活塞环对缸壁的摩擦,曲柄连杆机构轴承的摩擦以及配气机构的摩擦所产生的损耗扭矩。

Tα 是发动机驱动附件,如驱动水泵、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所需的扭矩。

Tp 是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扭矩。

Ie n' 是发动机从飞轮端输出的扭矩,其可有效用于驱动车辆,我们又叫它飞轮扭矩。

由于发动机扭矩的产生是离散的,并且决定于发动机的转速n,为建立时间连续的发动机扭矩模型,引入了周转滞后概念:吸气至产生扭矩的滞后和点火至产生扭矩的滞后。

于是可得到发动机扭矩模型如下:
Ti = Ct*m'α0(t-△t it)*AFI(t-△t it)*SI(t-△t st) (4)
△t it=5.48/n 为吸气至产生扭矩的滞后期。

△t st=1.30/n 为点火至产生扭矩的滞后期。

AFI 是标准化空燃比影响函数,AFI=f(λ)。

SI 是标准化点火影响函数,SI=f(θ)。

Ct 代表AFI=1、SI=1 时发动机产生最大扭矩的能力。

若考虑整车上传动系统的损耗,包括离合器损耗、变速器损耗、传动轴损耗以及差速器损耗等,由(3)可得到
Fr * R = Ti - Tf - Tα - Tp - Tv (5)
Fr*R为用于驱动车辆的扭矩,由于它作用于驱动轮上,因此我们又叫它车轮扭矩。

Tv 即为整车传动系统的损耗扭矩。

由以上模型可知车用发动机的扭矩模型有三个状态变量(mα 、m'fi、n),两个调整参数(λ、θ)和一个控制变量(α)。

发动机的扭矩都和发动机的所有变量、参数相关联,可以以扭矩作为中间变量,将这些原本相互独立的变量、参数进行
协调统一,因此就可以采用以扭矩为主的控制策略对车用汽油机进行控制。

3 扭矩模型控制的实现
3.1 扭矩协调
1)不以扭矩模型为基础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工作过程中,若子系统(起动控制、怠速控制、转速控制、零部件保护控制等)、外部驾驶员的动力性、驾驶性要求以及车辆功能要求(如空调运行等)等几项要求同时出现,由于这些要求之间相互独立,各项要求的优先等级在各自系统中独立定义,缺少中央控制调节,它们就直接在控制参数(气缸冲量、喷油和点火)上进行控制,如图1。

图1
这样满足了动力性,但在每个实际的运行点上的排放和燃油消耗往往就不是最优的。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若工作点发生了偏移就会使得各项要求相互影响。

而且在匹配过程中,不同的子系统匹配数据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匹配过程中每个工作点要进行多次测量,重复标定,使得标定工作变得繁琐。

2)扭矩模型系统的扭矩协调,其系统结构见图2。

所谓车辆的扭矩要求体现在无论驾驶员踩油门对动力性、驾驶性的要求,还是开空调、开大灯、打动力转向等舒适性和方便性要求以及车速限制、整车动态控制等要求,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车辆向系统发出扭矩要求。

对于发动机本身为了能顺利起动,得到良好的怠速稳定性,同时通过实时监控为了保护发动机本身和电喷系统零部件,还有发动机转速限制控制等,其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向系统提出扭矩要求。

同时为了满足排放和获得低的燃油消耗等必须确保起动过程、加热催化转化器和怠速控制等的运行效率。

由于车辆和发动机的扭矩要求与运行效率要求两者是矛盾的,可以把前者看作目标,把后者看作约束,因此基于扭矩模型的电喷系统就必须对扭矩要求和运行效率要求进行协调,使得在效率要求的约束下,满足扭矩要求。

基于扭矩模型的电喷系统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扭矩协调器中将扭矩要求与运行效率要求进行协调:在使用已获得的控制参数实现所要求的扭矩之前,先区分各项要求的优先次序,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扭矩协调。

这样使得发动机能够在每个实际运行点上得到最优的排放和燃油消耗。

3.2 扭矩转换
扭矩模型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精确地选择发动机控制参数,这些控制参数是正确地响应驾驶员的要求,并同时补偿发动机及车辆的各种损失和补充一些要求所必须的扭矩。

通过扭矩中央转换就是用发动机管理系统已获得的控制参数高精度地实现发动机对输出扭矩的要求。

扭矩要求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系统提供渐进响应,触发怠速控制器调节进气冲量来实现;另一种方式是系统提供快速响应,靠调节点火角和部分
缸断油来实现,这样能对扭矩产生中的动态变化作出快速响应。

4 扭矩模型的应用
菱帅轿车在新电喷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应用了扭矩模型,在满足EURO-Ⅱ排放法规的前提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见表1、表2。

表1 菱帅轿车发动机主要参数
表2 新、旧电喷系统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比较
由于采用了扭矩模型,菱帅轿车在新电喷系统开发过程中,发动机基本特性曲线和脉谱图仅依靠发动机数据,与其它函数不发生干涉,不同子系统匹配数据间相互独立,每个工作点只需测量一次,避免了重复标定,从而简化了标定工作;同时由于通过各种扭矩要求的集中协调,在整车上提高了驾驶性。

5 结论
1) 车辆及发动机请求均以扭矩定义,特性曲线和脉谱图仅依靠发动机数据,简化了匹配。

2) 发动机控制变量之间相互独立,提高了控制精度。

3) 扭矩要求的集中协调提高了车辆驾驶性。

4) 扭矩为变量的模型有利于系统将来的扩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