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电喷发动机原理与检修——电喷发动机的控制功能

电喷发动机原理与检修——电喷发动机的控制功能
每循环一次,喷油器通电燃料喷射进入每个汽缸一次,依进气量提供理论 空燃比汽油量所需的喷油器通电时间称为基本喷油时间(Tp)。 计算法:
Tp ∝ 每个汽缸每循环进气量△Ga/理论空燃比 Tp= △Ga/C C:与喷油器结构、发动机汽缸数、理论空燃比等有关的常数; △Ga= 120×Ga/i× n Ga: 由空气流量传感器测出单位时间内的空气量; I: 发动机汽缸数; n:发动机转速;查表法:
1.喷油正时控制:主要依据曲轴位置传感器进行控制。
2.喷油量的控制:主要依据发动机进气量和转速
传感器
空气流量计 (压力传感器) 转速信号 节气门信号TPS 水温信号TW 气温信号TA 氧传感器信号 车速信号 电瓶电压信号 大气压力信号 启动信号
燃油喷射控制系统框图
ECU
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 超速断油
TPS输出电压大到一定值时,增加混合 气浓度
由供电给ECU的电瓶电压确定
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TPS确定
由发动机转速确定 由增压压力传 感器确定
由车速确定
闭环控制
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在节气门关闭且发动机转速高于设定值时, ECU使喷油器停止喷油。
发动机超速断油:发动机转速过高(高于一定值)时,ECU使 喷油器停止喷油。
发动机管理系统-子系统
扭矩控制及改善性能:
➢可变进气行程 ➢可变配气相位 ➢涡轮增压系统
排放控制: ➢二次空气供给系统 ➢废气再循环系统 ➢催化转换器 ➢发动机失火识别
油箱通风控制: ➢活性碳罐系统
㈠燃油喷射控制
燃油喷射控制主要是指喷油量控制和喷油正时控制
ECU首先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转速确定基本喷油量, 再根据冷却水温,进气温度、节气门开度等运行参数加以 修正,最后确定最佳喷油脉宽并施加控制。控制系统框图 见图示;

电喷控制系统

电喷控制系统

TU5JP发动机电控系统及其检修一、概述TU5JP发动机采用德国BOSCH公司最新开发的M7.4.4电子控制多点燃油喷射系统,适应中国目前的燃油品质,采用耐铅氧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

四个喷油器顺序按需要喷油。

采用计算机控制直接点火方式,取消了分电器,顺序点火。

该控制系统控制了废气的排放,降低了油耗,改善了冷、热机的动性能,并且加速响应快,提高了驾驶乐趣。

M7.4.4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根据各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车载计算机同时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怠速自动调节和可变流量助力转向系统等,并且通过多路传输系统与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防盗系统等计算机进行交互控制。

由于采用了多路传输系统,各系统可共用某些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减少了结构上的复杂程序,有利于整体布局。

该系统具有自动诊断和应急备用功能,当某传感器或执行机构出现故障信息时,计算机可自动判断并存储故障,维修人员可利用位于仪表板上的故障警报灯显示的闪光码或专用诊断设备了解故障信息。

对于缺少的某些传感器信号,计算机取用内存中的后备值来暂时取代,保证发动机运行,直到修理恢复为止。

M7.4.4系统原理图见2-8-1。

图2-8-1 M7.4.4系统原理图1-电控单元3-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4- 步进电机5-节气门总成7-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8-诊断接头9-仪表板11-故障报警灯12- 喷射双继电器13-惯性开关14-蓄电池15- 空调中断继电器16-助力转向压力传感器18-炭罐19- 油箱20-压力调节器2l- 汽油泵22-汽油滤清器23-发动机转速/曲轴位置传感器24- 车速传感器;25-氧传感器26-火花塞(4 个)27-点火线圈28-燃油分配管29-汽油喷嘴(4 个)30-发动机水温传感器31-爆震传感器32- 炭罐电磁阀二、电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M7.4.4 系统主要管理以下功能:(1)发动机输出转矩;(2)多点顺序喷射;(3)稳定的双点点火;(4)尾气排放达到标准(L4 标准);(5)发动机冷却;(6)通过多路传输系统与其它计算机通信;(7)闭环控制系统(不包括自诊断EOBD );(8)从各传感器接收信息。

摩托车电喷系统的电控单元及其控制策略

摩托车电喷系统的电控单元及其控制策略

引言
电喷系统 (或称发动机管理系统 )作为现代摩托 车发动机机内净化和油耗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 ,是达 到欧 III排放法规的有效解决方案 [ 2 ] 。其首要任务是 通过控制影响发动机扭矩产生的各因素及相关参数来 调节发动机的扭矩输出 ,包括发动机进气充量的控制 、 混合气及空燃比的 控制 、点 火控 制等 [ 3 ] 。电 控单 元 ECU 的基本控制原理为通过监测发动机各种传感器 的信号 ,以及来自节气门体上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输 出的操纵指令 ,确定车辆及发动机运行工况 ; 经 ECU 的控制核心单片机内的控制策略及软件处理运算后对 喷油和点火等关键参数进行控制 ,在保证车辆较好排 放和燃油消耗的同时提供良好的起动和驾驶性能 。
表 1 摩托车电喷系统电控单元处理信号数据分类
输入信号 信号类别
同步基准信号 脉冲
氧传感器信号 脉冲
空挡信号
脉冲
钥匙开关信号 脉冲
节气门角度信号 模拟量
进气温度信号 模拟量
缸体温度信号 模拟量
大气压力信号 模拟量
电池电压
模拟量
怠速 CO调整信号 模拟量
输出信号 喷油脉宽 点火时刻 故障报警 油泵 PWM 管理 数据通讯信号
摘 要 :介绍电喷系统电控单元的功能和基本控制原理 ,以及相关数据类型 ;以基于 infineonXC164CM 单片机研发的摩托车电控单元为例介绍电控单元的硬件特点 ,软件特点及其控制策略 。 关键词 :电控单元 控制策略 电喷系统 中图分类号 : TK413. 8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0630 (2006) 01 - 0061 - 04
MAP模式 :发动机正常起动后 ,经过怠速和怠速 后工况运转 ,进入 MAP工况模式 ,此时节气门位置的 变化率较慢 。 ECU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位置信 号查取 ROM 中的点火时刻 MAP图 、喷油量 MAP图 , 进行插值运算后得到基准点火时刻及喷油量 ,最后进 行传感器系数修正 。 加速加浓和减速减油模式 :加减速工况的判断通 过检测节气门的变化率来进行 。当节气门的变化率超 过一定数值之后 ,则进入加 、减速控制模式 。当节气门 开启速率超过一定数值之后 , ECU 判定为加速工况 , 软件进入加速控制模式 。此时的喷油量为由 MAP得 到的基本喷油量再乘以加速修正系数 。当节气门关闭 的速率超过一定值之后 , ECU 判定为减速工况 ,软件 进入减速控制模式 。对于减速工况 ,软件实行断油控 制。 超速保护模式 :当 ECU 检测到发动机转速高于事 先设定的极限值时 ,为了防止 "飞车 " , ECU 将控制喷 油器中断燃油喷射 。

汽车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汽车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汽车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优化方案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优化是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以及提升汽车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种针对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优化方案。

一、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燃油经济性和尾气排放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优化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技术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方案,以满足对燃油经济性和尾气排放的需求。

二、背景知识1.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和原理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油喷射到发动机的气缸中,以供给燃烧所需的燃料。

现代汽车的燃油喷射系统通常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来精确控制喷油嘴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和喷油量,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2. 燃油喷射系统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燃油喷射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喷油量的不准确性、燃油雾化不完全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不良的燃烧效果,增加油耗并产生过量的尾气排放。

三、优化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方案:1. 优化喷油嘴设计通过优化喷油嘴的结构和材料,可以改善燃油雾化效果,并提供更准确的喷油量。

例如,采用多孔喷油嘴可以增加燃油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2. 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在燃油喷射系统中,传感器的准确性对于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非常重要。

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燃油系统的状态,并反馈给ECU,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3. 优化控制算法改进控制算法是提高燃油喷射系统精确控制的关键。

采用先进的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喷油嘴的开启时间和喷油量,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和燃油经济性。

4. 实施反馈和闭环控制引入反馈和闭环控制是优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时监测燃烧效果和尾气排放,反馈给ECU,进而调整喷油嘴的参数,以实现精确控制和优化效果。

发动机电控 第五章 汽油机电喷系统的控制过程

发动机电控  第五章  汽油机电喷系统的控制过程

二、组成部件
1. 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 (1)电磁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 下图所示为早期的日本丰田皇冠3.0轿车电磁式凸轮轴/曲轴位 置传感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由 带一个凸齿的G转子和两个感应线圈G1和G2组成,用以产生第一缸上 止点基准信号(G信号);下部分为曲轴位置传感器,由一个带24个 凸齿的Ne转子和一个Ne感应线圈组成,用以产生曲轴转角信号(Ne 信号)。 电磁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都是利用电磁感 应原理产生脉冲信号的。
(2)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向汽车起步工况过渡时,由于燃油惯性等原因, 会出现混合气稀的现象。为了改善起步加速性能,ECU根据节气门位置 传感器(IDL信号)从接通到断开时,增加一次固定量的喷油。在有些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ECU接收到的IDL信号从接通到断开后,检测到 第一个Ne信号时,增加一次固定量的喷油。有些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 系统,为使发动机加速更灵敏,当节气门迅速开启或进气量突然增加 (急加速)时,在同步喷射的基础上再增加异步喷射。
(2)氧传感器阻值的检测
5. 车速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检测汽车的行驶速度,给ECU提供车速信号(SPD信 号),用于巡航控制和限速断油控制。在汽车集中控制系统中,也 是自动变速器的主控制信号。 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组合仪表内或变速器输出轴上。车速传 感器有舌簧开关式(如下图)和光电式两种类型。
2. 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1)起动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在部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为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在 发动机起动时,除同步喷油外,再增加一次异步喷油。 具有起动异步喷油功能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起动开关 (STA)处于接触状态时,ECU接收到第一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CMPS)信号(G信号),接收到第一个曲轴位置传感器时的 (CKPS)信号(Ne信号)时,开始进行起动时的异步喷油。

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控发动机是一种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气门开关等进行精确调控的动力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点火系统:电控发动机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点火系统进行精确控制。

ECU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判断最佳点
火时机,并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来点燃混合气体,从而引爆燃料混合气。

2. 燃油喷射系统:电控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通过ECU控制
喷油嘴的喷油时间和喷油量,实现对燃料供给的精确调控。

ECU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计算最佳喷油时间和喷油量,
并送出相应的指令,使喷油嘴以精确的喷油量和时间完成燃油喷射过程。

3. 气门控制系统:电控发动机通过ECU控制气门的开闭时机
和持续时间。

ECU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等参数,计算出最
佳气门控制策略,并通过控制执行器来实现气门的精确控制。

气门的开闭时机和持续时间对进气量和排气量等影响很大,因此精确的气门控制能够使发动机达到更高的燃烧效率。

4. 传感器系统:电控发动机依靠各种传感器来获取发动机工作状态的信息,如气温传感器、氧传感器、曲轴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实时的工作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并送至ECU,ECU根
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的精确控制。

通过以上这些系统的协同工作,电控发动机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燃油喷射、点火时机和气门控制等参数,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实现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高的动力输出效率。

同时,电控技术还使得发动机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做出即时响应,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

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

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对发动机喷油、点火、进气和排放等参数进行控制,以达到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行的目的。

下面将从电喷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电喷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它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各个喷油嘴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发动机工况、车速、负荷和环境温度等数据,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燃油喷射曲线,将适量的燃油喷射到气缸内,以满足发动机所需的燃油量。

在控制策略方面,发动机电喷系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参数进行控制:1.扭矩和负荷控制: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旋转矩阵的变化,控制ECU输出的燃油量和喷油时间,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2.点火时机控制: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和当前工况,控制点火时机的提前或延后,以优化燃烧效率,减少排放。

3.空燃比控制:根据发动机工况和氧气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比,使其接近理论空燃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4.发动机启动和预热控制:根据发动机启动的工作特性和环境温度,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时机,以尽快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此外,在技术发展方面,发动机电喷系统的控制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例如,采用了闭环控制技术,通过氧气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实现对燃油喷射、点火时机等参数的实时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况和环境条件。

同时,也引入了智能控制算法,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使控制策略更加精确和自适应。

总之,发动机电喷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和发展是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关键。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各个参数的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工作状态。

浅析电喷ECU的控制策略

浅析电喷ECU的控制策略

浅析电喷ECU的控制策略现代汽车的汽油发动机所广泛采用的电喷系统,是一个拥有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

而作为系统控制核心的电喷ECU,除了要具备喷射、点火、排放、怠速、爆震这些基本的控制之外,还必须要能进行自我诊断,具有跛行能力……要在ECU上实现上述的功能,系统的策略的可靠的控制是重中之重的。

ECU的主体控制策略电喷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必须满足日益苛刻的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各种污染物的排出量、燃料的消耗量也是由发动机运行时的状态诸如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因素决定的。

所以ECU对各个独立功能的控制,必须建立在对各种状态、基本参数的综合判断及精确处理上。

图1 BOSCH Motronic ECU 主程序流程如图1 BOSCH公司的Motronic电喷系统ECU的主控流程所示,系统对起动、怠速、加速和减速几个工控做出独立的处理。

每个工况的处理,一般包括喷油控制和点火控制,而对于二者的传统控制都是分别基于不同状态下的得到的特征图(Map脉谱图)实现的。

当节气门全闭、有起动信号、转速和发动机温度低于一定值,系统处于冷起动工况,相应的处理是:喷油量随着起动后转速的提高而减少,点火提前角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冷起动后,转速介于起动转速和怠速转速之间,冷却液温度低于正常温度,系统处于起动后暖机工况,相应的处理:喷油量借助与转速、负荷相关的暖机系数,依据发动机温度进行加浓,点火提前角参照温度前移;节气门开度变化,系统判断发动机负荷变化,处于加速或者减速工况,加速时喷油量以输出最大扭矩为目的进行加速加浓的处理,减速时喷油量进行减速减油的处理,点火提前角在负荷交变时为避免爆震而相应变化;正常行驶时,系统根据理论空燃比和氧传感器的反馈设定经济低污染下的喷油量,点火提前角根据冷却液温度做出相应的变动;当节气门关闭,发动机转速接近怠速转速设定值时,系统判断处于怠速工况,此时不仅要进行怠速加浓,还要进行怠速旁通阀门的调节,驱动电机达到相应的开度,点火提前角根据燃油效率和排放要求予以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点火控制逻辑: 点火控制逻辑:
• 线圈充磁控制;点火线圈充磁时间决定了火花塞的点火能量。太长 的充磁时间会损害线圈或线圈驱动器,太短会导致失火。 • 主点火提前角;发动机水温正常后,通常节气门开启时的主点火角 就是最佳扭矩点(MBT)时的最小点火角或爆震临界点(KBL);节气门关 闭时,点火角应该小于MBT点以获得怠速稳定性。 • 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水温修正、进气温修正、海拔高度补偿修正、 怠速修正、加速修正、动力加浓修正、减速断油修正、空调控制修正、 废气再循环修正。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三元催化器温度控制逻辑
启动初期,三元催化器需快速加热,使催化器开始工作,以减 少废气排放。通常采用适度推迟点火提前角的方法加快加热进 程。

三元催化器保护控制 发动机运转时系统对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温度进行预测,当预测温 度高于保护温度时,开始计时,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催化器工作温度 始终高于保护温度,系统则控制燃油供给量,加浓?空燃比,以降 低催化器的工作温度;一段时间后,系统预测催化器温度已降低后, 恢复至先前空燃比,并继续预测催化器的工作温度,准备实施保 护 。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碳罐电磁阀控制逻辑
油箱外部热量辐射和回油热量传递, 油箱内的燃油被加热,并形成燃油 蒸汽,被收集在活性碳罐中。碳罐 电磁阀控制活性碳罐与进气歧管之 间通道的开关时间。


碳罐电磁阀的工作条件 - 系统电压低于17V。 - 65.25℃ < 发动机水温 < 110.25℃ - 节气门开度超过1.2%且小于100%。 - 发动机已进入闭环工作模式或断油时间已经超过2秒。 碳罐电磁阀工作模式;其开度由ECM根据发动机状态确定的占空比 (PWM)信号来决定。在非怠速情况下,最大碳罐电磁阀开度由闭环空 气流量确定,最大值为100% 。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爆震控制功能用于消除发动机燃烧时可能发生的爆震,优化发动机 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爆震控制工作条件; - 发动机运行且运行时间要超过2秒; - 发动机转速大于800rpm; - MAP > 40 kPa 爆震控制模式; - 稳态爆震控制;一旦爆震发生,系统将快速推迟点火提前角, 消除爆震。 - 瞬态爆震控制;在急加速时,爆震容易发生,系统预测爆震可 能发生,会自动推迟点火提前角,以避免超限(强烈)的爆震发生。 - 适应性爆震控制;当发动机磨损后运行时,系统将自动地对点 火提前角进行适应性调整,杜绝强烈爆震的发生。
E C M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里程累计功能控制: 里程累计功能控制:

里程累计功能是专为售后质保里程统计而设定,不用来替代现有的 车速和里程表。 系统根据车速传感器取得车速信号,并进行里程累计。里程数达到 80000公里后,系统停止里程累计 。 系统将里程累计功能用于以下两方面: - 在磨合期内,系统对未满磨合期的整车进行车速的限制。 - 质保期内,系统启动里程累计保护逻辑。无论善意或恶意,当车 速传感器及其连接线路发生故障时,系统对发动机实施保护断油措 施,发动机转速不能超过2500转,限制车辆的驾驶速度,以督促车 辆使用 者修复此故障。 总的里程累计数大于700km 时,限速功能失效。
起温度与空燃比
•启动初期;进气歧管内部压力显示为周围大气压力。节气门关闭, 怠速调节器指定为一个根据启动温度而定的固定参数。 •启动过程中;燃油喷射量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而变化,点火角也不断 调整并随着发动机温度、进气温度和发动机转速而变化。 •启动过程结束;发动机转速超过600转,结束启动工况。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工 作 请 求
系 统 控 制
执 行 器 动 作
误 差 监 控
控 制 结 果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发动机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目标
优良的整车 驾驶性能 系统自身 故障诊断 满足日趋 严格的废气 排放法规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信号输入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氧传感器 系统电压信号 空调请求开关信号 空调压力开关 爆震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废气再循环控制信号 空气流量传感器 变速箱档位信号 自动变速箱停车档位信号 动力转向信号 巡航控制请求开关 防盗器控制信号 燃油泵继电器
– – – – – – – – – – – – – – – 发动机管理系统所需适宜硬件的选择 发动机初始样机性能台架匹配标定试验 车辆驾驶特性标定 整车排放测试试验及标定 冷冻室标定试验 寒带严寒季节环境使用条件下的测试标定试验 室内高温标定试验 热带高温季节环境使用条件下的测试标定试验 高原地区环境使用条件下的测试标定试验 整车排放测试试验及标定总结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成套系统和标定匹配结果测试 系统故障诊断功能标定 抗电磁干扰性能试验 电磁兼容性试验 车辆最终排放性能的鉴定试验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怠速控制逻辑: 怠速控制逻辑:
• 怠速控制是指在节气阀关闭状态下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闭环控制。系统 对怠速的控制是通过对以下几个参数的调整使实际转速与目标怠速相吻 合: 怠速空气量控制; 燃油喷射量的控制; 点火正时的控制。 • 目标怠速是根据诸多因素决定的: - 当发动机水温较低时,系统给出较高的目标怠速1200转以加速暖车; 而对于采用机械风扇的发动机,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时,系统也会 施以较高的怠速1300转,目的是增加冷却水箱的进风量; - 外加负载;空调发生变化时,系统将提高怠速150转。 - 近光灯开启后,为补偿其电力消耗,目标怠速将提升50 rpm。 - 系统电压补偿;当系统电压<12V时,系统会自动提升目标怠速 150转。 - 车速补偿;车辆在行驶时,目标怠速较停车时提高50转, - 减速调节;减速及停车时,逐步递减至停车状态目标怠速。
发动机管理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研发中心标定匹配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流程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启动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喷油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点火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怠速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爆震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超速、减速及溢油断油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碳罐电磁阀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三元催化器温度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冷却风扇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防盗器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整车的排放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EOBD故障诊断控制逻辑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 • • • • • • • • • • • • • • • (a) Ideal gas law terms: BPW = Base Pulse Width MAP = Manifold Pressure Term BPC = Base Pulse Constant Term VE = Volumetric Efficiency 1/T = Inverse of the absolute temperature 1/(A/F) = Inverse Air Fuel Ratio Term (b) Correction terms: for non-ideal gas behaviour. F33 = Battery Voltage Correction Term BLM = Block Learn Memory Correction Term LEGR = LEGR Correction Term DFCO = Decel Fuel Cutoff scale factor Term DE = Decel Enleanment Multiplier Term CORRCL = Closed Loop Correction Term MAP AE = MAP Acceleration Enrichment Term IAC AE = IAC Acceleration Enrichment Term
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发动机控制模块 (ECU)通过接收在发动 (ECU)通过接收在发动 机及车身不同位置的传 感器信号及工作请求开 关信号, 关信号,对发动机的工 作状态进行分析计算后, 作状态进行分析计算后, 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数学 模型,通过发动机及车 模型, 身上的执行器, 身上的执行器,对发动 机的油、 机的油、火、气及相应 的机构进行精确的控制。 的机构进行精确的控制。 闭 环 控 制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冷却风扇控制: 冷却风扇控制:
系统控制发动机和空调的冷却风扇,ECM根据发动机 冷却液温度 高低及是否符合打开空调的条件等依据决定是否打开各个风扇。 - 当水温大于92.25℃时,低速风扇开始运行; - 当水温小于87℃时,低速风扇停止运行。 - 当水温大于98.25℃时,高速风扇开始运行; - 当水温小于93℃时,高速风扇停止运行。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
超速、 超速、减速及溢油断油控制
• 无论何种情况,当发动机的转速超过系统中设定的最高转速时,系 统将切断供油来抑制转速无限制地上升,以保护发动机,防止“飞 车”;当转速回到系统规定的最高转速限制以下后,立即恢复供油。 • 发动机正常运转过程中,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车辆进入滑行并反 拖发动机,此时,汽车不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而由于节流阀完全 关闭后,进气量很小,发动机会因燃烧不良而造成有害排放物增加, 因此,系统在此时将切断供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 物的生成,同时,也能改善燃油经济性。 • 发动机经数次不成功的起动后,汽缸内部会有未燃烧的汽油积存, 俗称“淹缸”,驾驶员可将油门踏板踩到底,起动发动机,系统会 自动使用极稀空燃比,使气缸中多余汽油在发动机的转动过程中排 出。
控制输出
系统控制
发 动 机 控 制 模 块 (ECM)
喷油嘴 点火正时 怠速及起动空气控制阀 碳罐蒸发器 空调压缩机 空调风扇 变速箱换档指示 废气再循环 巡航 发动机故障指示灯 系统通讯接口 防盗器控制 燃油压力 燃油滤清 点火能量 三元催化器废气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