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专题3 第三单元检测卷(教师版)

2019-2020年语文专题3 第三单元检测卷(教师版)
2019-2020年语文专题3 第三单元检测卷(教师版)

【专题0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本卷共五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卷两部分(9—12页)组成,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不能得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4分)(1-6题,每题3分,7小题4分,8—9小题6分。)

1.下面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垂髫.(tiáo)俨.然(yǎn)间.隔(jiàn)佁.然(yì)

B.篁.竹(huánɡ)悄怆.(chuànɡ)幽邃.(suì)差.互(cī)

C.贻.予(yí)箬.篷(ruó)多髯.(rán)袒.胸(tǎn)

D.窈.窕(yǎo)好.逑(hào)寤.寐(wù)溯.洄(sù)

【答案】B

【解析】

A项中“佁”应读为“yí”;C项中的“箬”应读“ruò”;D项中的“好”,这里读“hǎo”。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河东先生”。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有《河东先生集》。

C.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散文家,著名才子,著有《茅檐集》八卷。

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西汉时代的诗歌。《诗经》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信息量虽然较大,但考查所涉及的内容的错误点比较明显:在D项中,

《诗经》内容涉及的年代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不是“西周初年至西汉时代的诗歌”。

3.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C项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贻:赠;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B.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绝类,极像;矫:举。)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有奇:有余,多一点;可:大约。)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然:然而)

【答案】D

【解析】

D项,D项中的“端”的解释正确;但“然”的解释错误, “然”的意思是“……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枚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B.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苏东坡的右边,鲁直在苏东坡的左边。】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答案】C

【解析】

C项中“妻子”和现在的词义不一样,它是一个复合词,“妻”是“妻子”,“子”是“儿女”。

6.下图四幅图与课文内容所描绘的场景或意境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②③④

A.①《小石潭记》②《桃花源记》③《蒹葭》④《关雎》。

B.①《桃花源记》②《小石潭记》③《关雎》④《蒹葭》

C.①《小石潭记》②《桃花源记》③《关雎》④《蒹葭》

D.①《桃花源记》②《蒹葭》③《关雎》④《小石潭记》

【答案】B

【解析】

图片中的意象和意境,仅有B项中的图片与课文对应相符。

7.课文内容识记。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4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情到深处易生幻,在《关雎》中,作者也是这样。阅读本诗,找出诗歌中作者想象姑娘答应自己的请求,与自己子结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⑵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⑶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知识积累,但解答书写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8.名著阅读。(6分)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番号标注为①②③④的四句话是上面短文的横线中应填入的的四句话,但顺序已经打乱,下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③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④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顺序排列应结合语境,根据内容或提示语序的词语找出句子排列的逻辑顺序。在本题中,应注意句子中“于是”、“接下来”、“就这样”这些表明顺序的词语。

(2)上面的选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填作者)的科普文学作品《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人们誉为“”。(2分)

【答案】

法布尔;昆虫的史诗。

【解析】

阅读名著,要重视名著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3)(2分)阅读了《昆虫记》以后,你的最大感受或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昆虫也是生灵,他们也是大自然一部分,是我们人类的邻居,也是人类的的伙伴,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一个和谐的共有家园。

示例二:昆虫和动物一样,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与他们和谐相处,对大自然,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否则,人类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自酿苦果。

【解析】注意作品的主题,也就是作者希望人类应该关注自然,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9.综合性学习与探究。(6分)

八年级四班将举行有关古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热情很高,刘老师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提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些相应的活动准备任务,还动员同学们为这次活动献计献策。假如你也是该班的一员并被同

学们推举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会怎样来设计和主持这次“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它别开生面,从而让同学们对古诗“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从此“不离不弃”?

(1)请你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设计一段简短的开场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诗歌,有的歌咏朋友珍贵的友情,有的歌咏名山大川,有的抒发人生情怀,有的思念故土亲人,有的为百姓呐喊,有的为壮

士代言…….一首诗就是一段人生,一首诗就是一段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百花园,去亲近李白,去拜会杜甫,去崇敬苏轼,去追忆李清照……来吧,同学们,LET’S GO!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锻炼学生在结合活动内容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答案与活动主题相关,有一定的开场吸引力即可酌情给分。

(2)为本次有关古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两个与之相关的小活动,写出他们的名称,要求活动的名称要简短,富有诗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古诗中的四季的雨;花前月下古诗苑;古诗苑中风流人物;古诗苑中话离别。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锻炼学生对活动进行分解或细化的能力以及对文题的精炼能力。

二、(20分)课文阅读与鉴赏。

【甲】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便要.还家()(2)阡陌交通

.. ( )

(3)西.行百二十步()(4)斗.折蛇行()

【答案】

(1)同“邀”,邀请;(2)交错相通,“交”交错;“通”(道路)相通;(3)西:名词作方位状

语,向西;(4)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解析】

学生学习文言文,应注意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把握。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结合句子的语境,注意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词语中的特殊用法,比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11.下面的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随迷,不复/得路。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正确断句应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随迷,不复/得路。”

1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从.口入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不足为外人道.也 / 伐竹取道.

C.鸡犬相闻. / 闻.水声,如鸣珮环 D.林尽水源. / 不可知其源.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从”都是表方位的介词;B项中“道”的含义分别为“说”和“道路”;C项中的“闻”的意思都是“听到”;D项中的“源”的含义都是“源头”的意思。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在这些句子中,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桃花源记》不是表现“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话情节,只是一种作者理想中的境界。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年人和小孩儿,每个人都安闲快乐。

【解析】

注意句中“黄发”和“垂髫”的含义,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代老人;垂髫,原义指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代小孩。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潭中鱼)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解析】

翻译时应注意“佁然”、“俶尔”、“翕忽”等词语的含义。

15.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在【甲】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答题时,首先对“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中描写的内容理解要准确,如何才能在文中查找与之对应的句子。

16.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中,作者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种美的图景,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试从图景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或人物心境这一角度,分析二者最大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图景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仅仅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希望,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小石潭记》所描绘的图景是真实存在的,但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的是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又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陶渊明对此虽有不满,但他既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文章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表现作者对理想中美好生活追求的文章。《小石潭记》虽然也描绘出来一幅美的图景,但这是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而寄情山水的文章,写景中传达出的是他贬居生活中一种孤凄悲凉

的心境,这从文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心境。

三、古所诗词阅读与鉴赏(12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下面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它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有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

B.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C.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答案】D

【解析】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应注意两个诗人创作风格的区分。

18.下面各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也本诗的作者所写。

B.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

C.诗的后四句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引荐,但在语表达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答案】C

【解析】诗歌中并没有忧愤不平之意,而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出仕愿望。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涵虚

..()(2)耻.圣明()

(3)端居

..()(4)徒.有()【答案】

(1)指天空倒影水中。(2)这里是“内心有愧”。(3)闲居,既在家闲居,未能出仕(当官)。(4)只有。

【解析】

要确定文言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基本方法,关注古诗中词语古今词义的变化。

20.从表达方式看,诗的前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诗中的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它写出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景象和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4分)【答案】

写景;抒情;雄辉壮阔(雄辉、壮阔、壮丽);博大(宏大、磅礴)。

【解析】从诗句的内容比较容易判断前后四句的表达方式,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在律诗中,先写景再抒情是较为常见的方式。诗中的颔联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应从颔联所描绘的景象中进行归纳。学生只要归纳出类似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四、拓展延伸阅读(14分)

(甲)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①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乙)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