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聚丙烯(PP)专用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塑料材料-聚丙烯(PP)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及典型应用介绍

聚丙烯(PP)的介绍聚丙烯概述聚丙烯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丙烯催化聚合而得,它是分子链节排列得很规整的结晶形等规聚合物。
聚丙烯的英文名称为Polypropylene,简称PP,俗称百折胶。
聚丙烯按其结晶度可以分为等规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为高度结晶的热塑性树脂,结晶度高达95%以上,分子量在8~15万之间,以下介绍的聚丙烯主要为等规聚丙烯。
而无规聚丙烯在室温下是一种非结晶的、微带粘性的白色蜡状物,分子量低(3000~10000),结构不规整缺乏内聚力,应用较少。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在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性能,用途也不同。
PP有很多有用的性能,但还缺乏固有的韧性,特别是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
然而,通过添加冲击改性剂,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能。
一、聚丙烯的特性(1)物理性能: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
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24h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15万之间。
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厚壁制品易凹陷。
制品表面光泽好,易于着色。
(2)力学性能: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硬度、弹性都比HDPE高,但在室温和低温下,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规整度高,所以冲击强度较差,分子量增加的时候,冲击强度也增大,但成型加工性能变差。
PP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抗弯曲疲劳性,如用PP注塑一体活动铰链,能承受7×107次开闭的折迭弯曲而无损坏痕迹,干摩擦系数与尼龙相似,但在油润滑下,不如尼龙。
(3)热性能:PP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熔点在164~170℃,制品能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150℃也不变形。
脆化温度为-35℃,在低于-35℃会发生脆化,耐寒性不如聚乙烯。
(4)化学稳定性: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PP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丙烯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
聚丙烯简介

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性则相反 DCP用量低交联程度高,用量高则PP易降解 PP/SBS共交联材料的加工性能良好
聚丙烯改性(三)
聚丙烯的增韧改性 例:EPDM增韧改性PP 制备方法:PP+EPDM+助剂→混炼→造粒→制品或
[2] 何叶尔.李力 聚丙烯树脂的加工与应用 中 国石化出版社[M] 1994.10
[3]程军 通用塑料手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M] 2007.5
增强聚丙烯汽车发动机风扇改性料
聚丙烯改性(五)
PP的纳米改性 例:纳米CaCO3改性PP 原料:PP-045,纳米级CaCO3 效果:立方形纳米级CaCO3能改善复合材料的
冲击性能,而纤维状CaCO3能改善拉伸性能, 两者负荷后有协同作用
返回
聚丙烯制品
聚丙烯制品可以包括家具器具、无线电和电视 设备、包装薄膜、编织袋、农用地膜等 pp太空袋 1)装载量:0.5-3吨 2)容积:500-2000公升 3)特性:防尘,防潮,抗辐射 4)用于装载化学制品、水泥、谷物、矿石及其他粉状、 颗粒状、块状的货物 5)质地强韧,便于装载及卸载
1万3到2万1之间
聚丙烯的优势
⑵综合性能好,用途广泛(详见教材P39)
⑶催化剂及生产流程不断改进,建设投资及生产成本 大幅度降低
1957年浆液法→60年代本体聚合,解决了无溶剂问 题→70年代高效催化剂,实现无脱灰工艺流程。
海蒙特的Spheripol工艺及三井油化的Hypol工艺采用 了高效催化剂,并以液相均聚及气相共聚相结合为 特征,属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聚丙烯简介
聚丙烯原材料

聚丙烯原材料聚丙烯(PP)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包装、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
作为一种热塑性塑料,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此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聚丙烯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聚丙烯的原材料主要是丙烯,丙烯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的裂解产物。
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以得到聚丙烯。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石油的提炼、丙烯的裂解和聚合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纯度、稳定性以及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如硬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因此在包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丙烯包装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包装、化妆品包装等,能够有效保护产品,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此外,聚丙烯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容器、瓶盖、瓶塞等,应用十分广泛。
在医疗器械领域,聚丙烯也有重要的应用。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可以用于制作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输液瓶、输液管等都可以采用聚丙烯作为原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聚丙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因此可以用于制作汽车内饰件、车身零部件等。
例如,汽车座椅、车门内饰板、仪表盘等都可以采用聚丙烯材料,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聚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聚丙烯的性能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个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材料,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进展和应用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进展和应用摘要: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耐腐蚀和抗菌性等优良性能。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近些年对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其表面张力、拉伸强度以及柔韧性方面进行讨论;最后针对不同配方制备得到的聚合物选择合适反应条件并合成相应单体配比作为实验对象来探讨各种因素对于产品质量与效果之间关系的影响情况及最优工艺参数以找到更多更好性能和更高效方法。
关键字:聚丙烯酰胺;合成;应用引言: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也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导致它不适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在国内外发展情况、目前研究热点和近几年内关于其改性研究。
其中重点阐述了不同温度下对树脂改性方法及机理进行综述;其次简单说明一下我国聚丙烯酰胺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聚丙烯酰胺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
一绪论1.1 聚丙烯酰胺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愈加重视,所以聚丙烯酰胺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此类事件。
例如: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了一起由苯胺引起的恶性肿瘤;山东临沂地区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发生恶性淋巴细胞扩散疾病;广东茂名市与美国接壤云南昆明火车站附近北京路癌基因库被杀死后伤及无辜儿童死亡等等,这些事情都是由于聚丙烯酰胺引发而产生的“毒瘤”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聚丙烯酰胺引起,而不是由其引发。
所以,聚丙二烯酸盐是解决当前癌症、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肿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1.1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随着人们对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且难以再生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和应用;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速度加快以及油价大幅度提高使原油含氧率降低而天然气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全球能源结构被进一步调整优化。
pp产品的基本介绍

PP产品的基本介绍PP产品是一种聚丙烯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轻便、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等特点。
PP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建筑、电子、汽车、包装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对PP产品的基本介绍进行详细的说明。
材质PP产品的材质是聚丙烯,它是一种不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PP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
制造工艺PP产品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和吸塑成型三种。
其中,注塑成型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它主要通过将塑料颗粒加热在模具中塑形成型,制成各种大小、形状的PP制品。
挤出成型则是将恒定的PP熔体通过挤出机器挤出成所需要的形状;吸塑成型则是将热塑性塑料吸入模具中制造所需的产品。
应用领域PP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PP材料在建筑领域中,可用于制造防水卷材、隔热材料、管道等。
PP卷材具有重量轻、高拉伸强度和防水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顶、地下室等防水领域。
电子PP材料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中,可用于制造电子零部件、电缆、光纤等。
PP 材料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辐射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等特点,在电子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汽车PP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可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车身外壳和内部装饰件等。
PP材料具有抗冲击、高强度、重量轻、耐候性好等特点,在汽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包装PP材料在包装领域中,可用于制造各种塑料袋、保鲜膜、食品盒等。
PP材料具有耐水、防潮、防腐等特点,是包装领域中比较理想的材料之一。
以上是PP产品的基本介绍,PP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热塑性材料。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PP产品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贡献。
环保聚丙烯绝缘中压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环保聚丙烯绝缘中压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摘要:在日常中压电力电缆中采用的绝缘材料虽然也是聚丙烯,但属于热固性材料,无法将其循环利用,不管是去应力时间还是生产成本都比热塑性材料更高,所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开发工作,以便能够获得更加环保的材料。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环保聚丙烯绝缘中压电力电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探讨环保聚丙烯绝缘中压电力电缆技术发展情况,然后分析聚丙烯材料现状,最后论述聚丙烯绝缘加工工艺,希望通过文章探讨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聚丙烯;电力电缆;生产工艺前言:聚丙烯属于非极性材料,拥有良好的性能,并具有一顶环保性,利用聚丙烯材料既能够提高传输容量,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让生产工艺变得更加简单,所以适用于电力线路传输。
以现有技术工艺,不断调整和改善中压电缆材料,对成品电缆成效与质量进行研究,从而促使电力电缆材料能够得以良好改进,相关工艺技术持续创新进步,从而推动电缆行业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保聚丙烯绝缘中压电力电缆技术发展情况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公司(现Montell公司)率先研发出了PP共聚物,将其用于制作为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
PP基材料是电缆中重要的绝缘材料,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被成批量生产,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截止到2019年,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改性PP电力电缆共计长达5万千米。
我国在PP改性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电线电缆中使用和研究PP绝缘料依然处于刚起步状态,还需要不断开发使用电力电缆产品[1]。
国内对于聚丙烯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其在高压直流电缆主绝缘方面的使用,然而却依然还处在试制阶段,例如国内研究使用聚合物基及纳米高性能PP绝缘材料当作高压电力电缆,和电缆企业共同研究110kV直流电缆,已经试制的电缆正处于运行状态。
相较于XLPE电缆绝缘材料而言,PP材料具有更轻的质量,而且没有气味与毒性,还拥有良好耐热性能与电气性能。
2024年聚丙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聚丙烯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制品、纤维、电子、汽车等行业。
本文将分析聚丙烯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聚丙烯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聚丙烯市场规模已超过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亚太地区是聚丙烯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的xx%,主要受益于该地区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 主要应用领域聚丙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的介绍:3.1 塑料制品由于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生产。
例如,塑料袋、瓶子、容器等都是聚丙烯的常见制品。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聚丙烯可回收利用的特性也促使其在塑料制品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3.2 纤维聚丙烯纤维在纺织行业中使用广泛。
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耐晒性和柔软性,因此被用于制造各种纺织品,如面料、家居用品等。
同时,聚丙烯纤维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易于加工的优势,使其在纤维行业具有竞争优势。
3.3 电子聚丙烯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由于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等电子产品的绝缘层。
此外,聚丙烯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的外壳和支架,提供保护和支撑作用。
3.4 汽车聚丙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上。
例如,汽车内饰件、底盘保护件等均可使用聚丙烯材料制作。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够满足汽车行业对零部件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4. 发展趋势聚丙烯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例如,聚丙烯的高分子量、高定向度和特殊功能添加剂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聚丙烯在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2 环保需求的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聚丙烯制品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工业技术应用和发展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工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透明软包装材料。
它是用专门的生产线将聚丙烯原料和功能性添加剂混合,熔融混炼,制成片材,然后通过纵拉和横拉设备将片材在纵、横两个方向高度取向制成薄膜。
其取向倍率(纵向拉伸倍率和横向拉伸倍率的乘积)与生产设备的设计能力有关,一般是所铸片材宽度的40-60倍,生产速度从100-300m/min,所做薄膜的厚度在4-50μm之间。
双轴拉伸聚丙烯的生产方法,加工工艺和本身的结构特点赋予BOPP薄膜许多优异的性能。
如它比流延PP(CPP)膜和吹塑薄膜机械强度更高,透明性和光泽度更好。
BOPP薄膜具有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质轻、无毒、防潮、密封性好、市场应用范围广、印刷性良好等优点,被包装行业誉为“包装皇后”,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糖果、香烟、茶叶、果汁、牛奶、纺织品等包装领域中。
国际上BOPP薄膜自1962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迅速,其年增长速率保持在12%-15%左右。
BOPP薄膜工业化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和试产,1982年从德国引入第一条BOPP膜生产线,1984投产。
由于我国的BOPP膜市场需求大,促使BOPP工业得以迅猛发展。
到2004年为止,我国BOPP薄膜生产线的产能为19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176万吨,有几十家大型公司从事BOPP薄膜的生产和经营,可以说,BOPP膜产业是我国包装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1.BOPP薄膜生产设备可以说,生产BOPP薄膜的设备是所有塑料加工设备中最为复杂的设备之一。
在BOPP行业,生产BOPP薄膜的设备简称BOPP薄膜生产线。
它包括电器控制系统、原料系统、挤出机系统、过滤器、模头、铸片机、纵拉机、横拉机、边料回收系统、电晕处理系统、测厚仪、卷取系统和分切机等。
生产薄膜的幅宽从4-8m不等,薄膜的层数有一层、二层、三层,最多的可达七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A/B/C三层共挤出生产线,每一层都配备一台挤出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聚丙烯(PP)专用产品的开发与应用1 前言聚丙烯(P P)由于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是所有合成塑料中价格最低的品种之一)、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用途非常广泛,已成为通用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是一种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的原材料。
由于工程塑料价格较高,而P P通过改性可以拓展应用领域,能替代或部分替代P V C、A B S和P S等工程塑料,也能部分替代其他材料如玻璃、纸和金属材料。
因此世界各大P P 生产厂家越来越注重高性能化和功能化P P专用产品的开发研究,新品级、高性能的P P产品日益增多,使P P经过较短时间已成为全球塑料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
2 PP供需状况及产品结构2.1 国外PP产品结构西欧和东欧占全球P P树脂市场的23%和3%。
P P树脂的年增长率达到7%,其中西欧的年增长率将达到7.5%,在薄膜、片材及纤维领域的增长将有所减慢,但仍有强劲的增长,其年增长率仍将达到 6.25~6.75%。
P P的消费方式因地区而不同。
一般说,注塑料应用在工业化国家消费中占主要份额,特别是在那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农业国在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纤维用比重较大,主要用作编织袋、防水布等。
在工业化国家,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电和地毯约占P P最终用途的50%。
世界P P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注塑制品,占P P消费的主要份额,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周转箱等。
此外,P P在纤维和薄膜方面所占的比例也较大。
P P的应用范围宽,领域多,几乎没有一种应用可以超过P P总市场份额的25%,由美国P P牌号的分布来看,窄带料和纺丝料虽然相对集中,但份额也不超过10%。
有些公司,如A m o c o公司生产更多的纺丝料、窄带料和加成核剂的专用料。
另外一些公司,如M o n t e l l生产更多的注塑和吹塑用的共聚物。
过去用热成型和吹塑加工P P有困难,现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树脂性能得以解决。
目前研究工作更多地集中于扩大P P吹塑和片材热成型的应用。
另据估计,P P和交联P P(P E X)树脂将出现快速增长,由于P P树脂新品级的出现,将可作为传统非塑料材料和P V C 树脂在建筑领域和排污管道领域的替代品。
大家期望P P树脂的年增长率超过9%,P E X树脂的年增长率将超过 5.5%,主要用于室内暖气装置和卫生管道系统。
2.2 我国PP供需状况及产品结构目前,我国P P工业的布局是,大型P P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P P生产以国产化技术为主。
引进技术主要有釜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H y p o l工艺、环管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S p e r i p o l工艺。
目前国产化技术中,小型生产装置仍占很大比例,几乎全部采用间歇式本体法工艺。
我国P P平均物耗还明显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从产品结构上看,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还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加之关税递减,国外高性能P P产品将不断流入中国,在国内市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是经过合并重组后的世界特大型石化公司。
尽管我国P P的产量增长较快,但开工率较低,特别是其品种与牌号不足,P P均聚物低档通用料占绝大多数,而其共聚物、高档专用料主要依靠进口。
因此、目前我国P P产品的生产和技术开发重点应以专用料为主,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P P工业应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增加品种、牌号,即大力研究、开发P P高附加值专用料产品。
目前,我国P P工业的布局是:大型P P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及小型生产装置则以国产技术为主。
表1列出了我国进口的PP牌号情况。
表2列出了我国主要PP企业开发生产的部分牌号情况。
表2我国主要P P企业开发生产的部分牌号据统计,我国的P P树脂用于生产编织制品占45%,注塑占12%,薄膜占7.4%,纤维占9.3%。
而近几年我国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尚有很大差距。
在我国PP树脂消费结构中,编织制品消费量最大,占消费量的50%左右,注塑料、薄膜及纤维等所占比重偏低,而世界PP消费结构中注塑应用占了主要的份额,特别是那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这说明我国PP消费市场还不成熟,我国PP树脂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今年预计国内市场需求量将增加11%左右,但国产PP品种中拉丝料多,均聚物多,抗冲共聚物、BOPP膜、高速纺丝和共聚注塑料少,许多还需要通过进口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3 PP生产技术进展3.1 催化剂是PP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合成树脂及塑料的性能不断得到提高,新的品种不断出现。
继Z-N催化剂和高效负载型催化剂之后的茂金属聚合催化剂将逐步部分取代传统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单一活性中心、聚合物结构可精确调控等特点。
并且能适应于现有的P P聚合装置和工艺,无需大的改动,可以用在现有的任何一种聚合工艺装置上。
P P催化剂发展及其工艺特点见表7。
目前,具有优异性能的茂金属等规P P(i P P)和环烯经共聚物(C O C)以及茂金属间规P P(s P P)等已开始进入市场,有关茂金属及其P P的专利已达数百项,其重要性在国际上已得到共识,对P P工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常用的在聚合阶段生产P P改性新产品的方法有两种,即:改进的Z-N高效催化剂的应用和将金属茂催化剂用于生产P P共聚物。
催化剂能改进聚合工艺、大分子成核性和提高P P性能。
3.1.1 传统催化剂仍是推出新的PP产品的主力虽然茂金属可制得许多性能优异的“超级-P P”,许多大公司也正集中人力、财力进行其工业开发,但是茂金属催化剂制造的树脂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加工性能差和价格昂贵,因此现在市场上推出的高性能P P产品大多是用传统的Z i e g l e r-N a t t a催化剂生产的。
不断改进的新一代高活性催化剂体系仍是目前向市场推出新的P P新产品的主力。
改进的Z-N高效催化剂用于P P的共聚。
它能改善聚合工艺、大分子的成核性,从而提高P P性能。
因此提高聚合用催化剂等级,能得到高结晶度(达99%微晶)的产品,并控制共聚单体准确进入共聚物分子链结构,如Z-N第四代催化剂不仅能对共聚物的组成、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自由剪裁,而且能对各种聚合物相进行定位,这种催化剂具有很规则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可顺利地进行丙烯/乙丙橡胶的聚合或多元共聚。
这是由于乙丙橡胶相是在先形成的均聚物相中生成的,因而理想形态的多相共聚物合金可在反应器中直接合成。
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单体及单体量,生成不同的相数,可在反应器中直接合成出一系列具有新的性能的P P合金。
巴塞尔公司开发了新型Z-N催化剂系列,预计2003年推向商业化应用。
这种专利的琥珀酸盐Z-N催化剂已在意大利和荷兰的巴塞尔P P装置上获得验证。
这种先进的第5代催化剂通过改进分子量分布,可大大改进均聚体和多相共聚体P P性质。
这种催化剂与标准的第4代Z-N催化剂(使用邻苯二甲酸盐体为内部授体)相比,产率可提高40~50%。
第5代Z-N催化剂由巴塞尔1999年推出,采用琥珀酸盐作为内部授体,改进了催化剂控制分子量分布、等规度和低聚物含量的能力。
陶氏化学公司也推出P P新催化剂和过程控制软件用于其U n i p o l P P工艺。
先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用于生产可满足工程特定要求的I m p p a x抗冲共聚级P P。
联碳和陶氏化学联合重组后第一次推出工业化新催化剂-S h a c 330 P P催化剂,它建立在S h a c310和320P P催化剂采用的形态学控制平台基础上。
这种新一代的催化剂改进了装置操作,大大降低了U n i p o l P P工艺技术的转让费用。
使用这种催化剂可使装置产能提高15~25%,而无需增加投资。
另外,设计了基于W i n d o n s N T的自动过程控制软件适用于U n i p o l P P工艺技术,该软件可与装置自动化和公司信息系统相集成。
道化学(D o w C h e m i c a l)公司已于2001年上市其U n i p o l P P(P P)工艺使用的新型催化剂和工艺控制软件。
该公司称新型Z-N催化剂是专为该公司领先的I m p p a x耐冲击P P共聚物生产设计的。
这是道化学公司与联碳合并以来首个工业化的催化剂。
该S h a c330P P催化剂依靠使用S h a c310和320P P催化剂的高度成功的控制形态平台。
这种最新一代催化剂为U n i p o l P P工艺技术的特许使用者,提高了装置生产效率,较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道化学公司专利特许副总裁J o h n D e a r b o r n称,使用该催化剂,可使装置在不投资情况下产量增加15~25%。
公司已为使用U n i p o l P P工艺技术的装置专门设计和组合了W i n d o w N T型的工艺自动控制软件。
公司声称该软件“体现着第三方开发程序方面的重大进展。
”3.1.2茂金属催化剂将对未来PP新产品的推出产生深远影响茂金属和单活性中心(S S C)催化剂技术使P P产品性能显著改进,并进一步扩大了P P的应用领域。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U n i v a t i o n(E x x p o l/U n i p o l)技术、巴塞尔公司的M e t o c e n e和S p h e r i p o l技术、J P C/三菱化学公司的J P C技术、陶氏化学公司的I n s i t e/S p h e r i p o l技术、北欧化工公司的B o r e c e n e技术、阿托菲纳公司的A t o f i n a技术、三井化学公司的三井技术、B P公司的B P技术等均可采用茂金属/S S C催化剂技术生产高性能等规P P、抗冲共聚P P、无规P P、间规P P或弹性均聚P P。
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制造Z-N催化剂不易聚合的新型P P聚合物,如间规P P、丙烯/苯乙烯的无规和嵌段共聚物、丙烯与长支链烯烃、环烯烃、二烯烃等的共聚物。
另外,金属茂催化剂可从分子级水平控制P P共聚物的物理性能,得到立体规整的、分子量分布窄的P P,且可利用现有的生产工艺设备生产。
德国W i t c o公司在美国专利5789332中透露了一种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产载体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的方法。
茂金属和铝氧烷能够同时被载于载体上,该技术将大大地降低铝助催化剂的用量和简化从聚会产物中分离催化剂的过程。
适合使用的载体是Ⅱ、Ⅲ、和Ⅳ族元素的氧化物,优选的是M g O、A l2O3和S i O2。
发明者认为除降低费用和简化聚合物与催化剂分高体系处理,并能控制粒子形态学使催化剂具有相应活性。
这种新催化剂的活性是茂金属催化剂最大活性的10倍多,而且该催化剂的活性持续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