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战场侦察系统多目标识别的评价指标

地面战场侦察系统多目标识别的评价指标
地面战场侦察系统多目标识别的评价指标

公交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 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一、考核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考核指标。 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单位:%)(2)计算方法: 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是指使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3)数据来源: 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 机动化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

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占城市道路网长度的比例。(单位:%) (2)计算方法: 其中: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城市道路网长度指中心城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 (3)数据来源: 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 城市道路网长度:城市规划部门。 3.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与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单位:%) (2)计算方法:

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电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位置计算。 (3)数据来源: 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 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城市规划部门。 4.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单位:标台/万人)(2)计算方法: 其中,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见表1、表2。 表1 各类型公共汽电车车辆和有轨电车换算系数 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 1 5米以下(含) 0.50 2 5米~7米(含) 0.70 3 7米~10米(含) 1.00 4 10米~13米(含) 1.30 5 13米~16米(含) 1.70 6 16米~18米(含) 2.00 7 18米以上 2.50

运动目标检测光流法

摘要 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是研究如何完成对视频图像序列中感兴趣的运动目标区域的“准确定位”问题。光流场指图像灰度模式的表面运动,它可以反映视频相邻帧之间的运动信息,因而可以用于运动目标的检测。MATLAB这种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扩展性强,再加上其中有丰富的图像处理函数,所以利用MATLAB 软件来用光流法对运动目标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本设计主要可以借助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运用Horn-Schunck算法对图像前后两帧进行处理,画出图像的光流场。而图像的光流场每个像素都有一个运动矢量,因此可以反映相邻帧之间的运动,分析图像的光流场就可以得出图像中的运动目标的运动情况。 关键字:光流法;Horn-Schunck算法;matlab

目录 1光流法的设计目的 (1) 2光流法的原理 (1) 2.1光流法的介绍 (1) 2.1.1光流与光流场的概念 (1) 2.1光流法检测运动目标的原理 (2) 2.1.1光流场计算的基本原理 (2) 2.2.2基于梯度的光流场算法 (2) 2.2.3Horn-Schunck算法 (3) 2.2.4光流法检测运动目标物体的基本原理概述 (5) 3光流法的程序具体实现 (6) 3.1源代码 (6) 3.1.1求解光流场函数 (6) 3.1.2求导函数 (9) 3.1.3高斯滤波函数 (9) 3.1.4平滑性约束条件函数 (10) 3.1.5画图函数 (10) 4仿真图及分析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1 光流法的设计目的 数字图像处理,就是用数字计算机及其他有关数字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已成为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信号处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后,进行的综合性训练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增强学生应用Matlab编写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程序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尝试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运动目标检测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主要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动态图像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睞,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军事目标跟踪、生物医学等领域。 因此,基于光流法,实现运动目标的检测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结合图书馆书籍、网上资料以及现有期刊杂志,初步建立起运动目标检测的整体思路和方法。 2 光流法的原理 2.1 光流法的介绍 2.1.1 光流与光流场的概念 光流是指空间运动物体在观测成像面上的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它利用图像序列像素强度数据的时域变化和相关性来确定各自像素位置的“运动”,即反映图像灰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景物中物体结构及其运动的关系。将二维图像平面特定坐标点上的灰度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光流矢量。视觉心理学认为人与被观察物体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2017年现代服务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2017年现代服务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今年全市列入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共计163个,其中各县(市、区)平均项目数为8.5个,平均新建项目数4个;全市项目总投资1071.02亿元,各县(市、区)平均投资额达51.5亿元;2017年年度计划投资236.69亿元,各县(市、区)项目平均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以上平均数计算不包括经开区和蓉江新区)。截至11月30日,已开工(含续建)163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94.7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4.53%。 一、项目储备情况 二、项目提报情况 章贡区:共13个项目,新建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05.1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25.9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35.29亿元,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0分。 南康区: 共10个项目,新建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71.84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24.14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32.65亿元,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0分。 赣县区:共9个项目,新建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72.52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1.97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

成投资11.92亿元,投资完成率99.58%,扣0.4分,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0.4分。 信丰县:共7个项目,新建项目3个,项目数和新建项目数分别低于全市平均1.5和1,扣2.5分;项目总投资51.2亿元,项目总投资额低于全市平均0.3亿元,扣0.03分;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低于全市平均7.4亿元,扣5分;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6.36亿元,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7.53分。 大余县:共10个项目,新建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44.92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额4.49亿元,分别低于全市平均6.58亿元和2.25亿元,扣2.91分;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0.7亿元,低于全市平均0.8亿元,扣0.8分;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12.61亿元,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3.71分。 上犹县:共8个项目,新建项目3个,项目数和新建项目数分别低于平均数0.5和1,扣1.5分;项目总投资56.6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低于全市平均0.6亿元,扣0.6分;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11.77亿元,已竣工个项目。合计扣2.1分。 崇义县:共11个项目,新建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47.3亿元,项目总投资和单体项目投资分别低于全市平均4.2亿元和2.44亿元,扣2.86分;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4.56亿元,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19.6亿元,已竣工个项目。

cognevisionpr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C o g n e x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 能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C o g n e x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1、VisionPro主要功能:图像预处理、图像拼接、图像标定、几何校 正、定位、OCV\ID、图像几何测量、结果分析等,该软件可以直接和国际大多数相机相连,包括模拟、1394、千兆网相机等,且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点net。在其QuickBuild环境中无需任何代码编程,只需拖拉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查文件的设置,检测结果输出,可进行快速开发。 QuickBuild能与用户自己编写的点net程序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I/O板。 2、VisionPro软件与Halcon对比: 开发方式:VIsionPro可以拖拉式图形编程,非常形象,同时也可以使用API函数编程,增加灵活性。VisionPro的QuickBuild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编程界面,能够迅速融合到用户程序中。QuickBuild提供许多成熟的视觉检测工具和设置界面,使用QuickBuild做评估测试和开发的效率远高于Halcon的Hdevelop。而Halcon只能用函数编程,没有图形编程界面,开发效率低于VisonPro。 视觉工具和函数:VisonPro的PatMax定位工具和颜色识别工具优于 Halcon的类似工具。特别是PatMax定位工具可在图像模糊、对比度低、目标形变严重的情况下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目标识别功能,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认可。 支持的相机:两种开发软件都支持大多数相机,都可以编写自定义的 驱动。编写自定义驱动,Halcon提供更好的接口。 Cognex VisionPro软件的测试版可在下载 VisionPro定位工具简介: 安装完VisionPro后,有很多演示例程可以运行,且可以进行图像仿真。 以下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及我们客户中使用到的一些。 存在透视形变情况下的定位与高度识别 PatMax定位识别功能演示,形变、模糊、强干扰都不受影响 晶元定位 强干扰图像定位 对多目标在各种对比度情况下的稳定定位 严重缺失情况下的定位 强干扰下的OCV

运维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运维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客户能得到有质量保障的运维服务,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拥有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我公司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障客户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能安全、稳定、高效、持续的运行。 1服务目标 保证用户现有的信息系统的正常动作,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同时根据日常维护的数据和记录,提供用户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议,更好的为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服务关键指标建设 运行维护服务所涉及到的核心能力参数,在本部分中主要体现在人员、资源、技术、过程四个方面。我方将从以上四个指标出发作为我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有力证明。 2.1人员 2.1.1目的 确保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人员具备应有的能力。 为保证故障响应、解决问题和交付结果可控,我方会在人员管理、岗位结构

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安全意识等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 2.1.2人员管理 我方从以下方面着手人员的管理: a)人员储备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人员储备计划和机制,确保有足够的人员,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当前和未来的运行维护服务需求。 b)人员培训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培训体系或机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识别培训要求,并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培训。 c)绩效考核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或机制并能够有效组织实施。 2.1.3岗位结构 有专职团队负责运行维护服务的工作,对运行维护服务中的不同角色有明确分工和职责定义,为了保障运行维护服务交付的顺利实施,需方也应提供必要的接口。 一个完整的运行维护服务团队应包括管理、技术支持、操作等主要岗位: a)管理岗职责: 1)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管理运行维护服务; 2)与需方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准确地将需方的需求传递到运行维护 服务团队;

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为了科学客观地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和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尽可能包含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映创新能力的指标。 (2)规范。无论是从指标名称、统计口径,还是从计算方法上,都力求符合统计规范。生成监测指标的基础数据均为纳入政府统计调查制度,以国家或部门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不采用以地方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 (3)公开。生成监测指标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政府统计公开出版物,以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核实和索引。 二、区域创新能力包含的内容 正确理解创新概念和准确把握区域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进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环节。创新能力监测体系建立过程中对涉及创新型国家、区域创新和创新城市评价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计分牌》,欧盟的《欧盟创新计分牌》(包括《全球创新计分牌》),国内较为知名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创新型国家进程统计监测研究报告》。借鉴这些报告,在对区域创新能力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监测: (1)理想的创新环境。创新以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条件,并且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可持续的创新人力资源,社会各届对创新的重视以及较高的社会信息化水平。 (2)充分的创新资源。没有创新投入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创新水平的高低特别体现为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持。 (3)积极的企业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是全社会创新的基础,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最为重要的场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应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愿意进行创新的人力财力投入,重视外部技术的引进和吸收,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有。 (4)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出。创新产出是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向其他区域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输出专利,在技术市场上扩大技术交易规模,以及商品品牌的塑造推广,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通过新产

目标检测与跟踪

第九章图像目标探测与跟踪技术 主讲人:赵丹培 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 zhaodanpei@https://www.360docs.net/doc/fd1532054.html, 电话:82339972

目录 9.1 概论 9.2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发展现状9.3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典型应用9.4 图像的特征与描述 9.5 目标检测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9.6 目标跟踪方法涉及的基本问题

9.1 概论 1、课程的学习目的 学习和掌握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一个完整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目标探测、跟踪与识别在武器系统、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了解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涉及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主要参考书: 《目标探测与识别》,周立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像自动目标识别》,张天序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态图像分析》,李智勇沈振康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引言:学习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意义 ?现代军事理论认为,掌握高科技将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以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成像跟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为代表的军用高科技技术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武器。 ?成像跟踪技术是为了在战争中更精确、及时地识别敌方目标,有效地跟踪目标,是高科技武器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例如:一个完整的军事战斗任务大致包括侦察、搜索、监视以及攻击目标和毁伤目标。那么快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就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目标的实时探测、跟踪与识别也成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应用领域中的日益推广,传统的作战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探索对抗武器,特别是美国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积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图像检测、跟踪和识别算法作为现代战场信息环境作战成败的关键,具备抗遮挡、抗丢失和抗机动鲁棒性的智能跟踪器,将是现代战场作战必备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运维服务能力报告

2016年运维服务能力总结 (01-05月)

版本说明 *变化状态:A ——增加,M ——修改,D ——删除 序号 版本 *变化状态 修改内容、页码及条款 修改人 批准人 修改日期 01 V/0 初次编写

2016年1月,公司发布了《2016年度运维服务能力计划》。为了充分发挥ITSS应有的效能,我司围绕今年工作指导思想,务实高效、稳步推进,应用PDCA方法,对ITSS 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审和改进,确保ITSS运行目标得以达成,促使公司的运维服 务能力持续提升。从2016实计划发布后的3个月内的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基本达到 了年初制定的运维服务能力管理计划的要求,具体指标达成情况如下: 一、2016年运维服务目标达成情况 2016年初,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结合公司运维服务业务和客户需求,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完善了运维服务体系,从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服务过程管理及质量管理方面对原有体系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运维服务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对运维服务业务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管理,设立质量专员对运维服务的实施过程进行有计划地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运维服务过程的规范性得到较大提升。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公司的运维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地提升。至4月底,公司运维服务目标基本达成,各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1、关于人员: 主要完成了招聘、培训以及绩效考核工作: 截至5月初,共完成招聘人数2人,对硬件服务工程师和软件服务工程师两个岗位进行了储备。 根据2016年培训计划,截至5月初,公司共完成包括远程监控系统、机房建设系统等培训内容的培训21课时并对技术类培训进行了考评,考评结果良好。 公司按月对运维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运维服务实施阶段的特性,对不同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人员均达到合格标准,同时根据运维服务的不同需求。 2、关于资源 公司更加完善了备件库相关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备件库中得备件进行 了检查,备件的可用率为100%,标签包装均完好。 公司自研IT运维服务管理系统V1.0系统,系统集成了知识库的功能,对知识库 的管理权限以及原有纸质知识进行梳理,目前知识库中共有各类知识150余条,达到全部运维工程师能够远程查看共享的能力。 1

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作业名称: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检测指标体系设计 教师评语: 年月日

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摘要:森林生态效益是林地的重要功能属性, 然而要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相当困难。本文针对林地建设和效益评价中的主要目标, 提出一套实用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了森林对改善小气候、增加枯季径流、拦蓄暴雨径流、延缓洪水过程和保持水土等作用。希望可以提高指标的综合能力和可计算性,应用于防护林或优良林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决策。 1、指标体系框架 2、二级指标细化及测定方法 2.1.1可用指标: 主要一级指标分为植被适应性、水土保持、土壤质地、生物多样性。在这之外还包含有生物量以及固碳释氧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测算。 2.1.2植被(树种)适应性 2.1.2.1 树种及耐旱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耗水特性、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等都不相同。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林地内各树种的耐旱性和野外条件下影响树种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地区林地内植物树种对石漠化地区干旱的条件下的特殊的适应性能。 表1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1 Drou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蒸腾速率三级SY-1023植物蒸腾速率测定仪 枝条水势三级用670便携式植物水势压力室测定 水分利用率三级光合率/蒸腾速率 2.1.2.2 树种光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较高,对光照反射较大,植物必须在这种特殊生境中形成完整的适应机制。各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光适应能够改善光合,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 表2 光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2 Li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净光合速率三级Li 6400-02B测定 光饱和点 LS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 光补偿点 LC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 2.1.2.3 树种钙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喀斯特地区土壤由于受成土母质(碳酸盐岩)、气候、地形、生物、人为作用等因子综合作用,使喀斯特山区土壤发育较年轻,较多保持了母质钙含量高的性质。在喀斯特地区,植被只有适应了高钙环境后才能进行正常生长。 表3 钙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Table3 Calcium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 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 叶片、枝干、根系钙含量三级 全钙测定(调查时取叶片、土样品)吸 光光度法 根系土壤钙含量三级全钙和交换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生物钙吸收系数三级实验与空白钙含量比值 2.1.3涵养水源 2.1. 3.1 植被冠层留量计算方法 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确定的最大截留量 乔木层林冠持水量 对样方内乔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胸径、树高、冠幅。根据标准地内所有树木的胸径、树高的平均值选取标准木,在标准木上选取标准枝。根据标准枝可求得标准地乔木枝叶鲜重。标准地枝叶鲜重=标准木所包含的标准枝个数×标准枝鲜重×总株数

CogneVisionPr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C o g n e V i s i o n P r o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 功能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Cognex VisionPro 软件简介及其目标识别定位功能 1、VisionPro主要功能:图像预处理、图像拼接、图像标定、几何校正、定位、OCV\ID、图像几何测量、结果分析等,该软件可以直接和国际大多数相机相连,包括模拟、1394、千兆网相机等,且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点net。在其QuickBuild环境中无需任何代码编程,只需拖拉操作就可以完成检查文件的设置,检测结果输出,可进行快速开发。 QuickBuild能与用户自己编写的点net程序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I/O板。 2、VisionPro软件与Halcon对比: 开发方式:VIsionPro可以拖拉式图形编程,非常形象,同时也可以使用API函数编程,增加灵活性。VisionPro的QuickBuild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编程界面,能够迅速融合到用户程序中。QuickBuild提供许多成熟的视觉检测工具和设置界面,使用QuickBuild做评估测试和开发的效率远高于Halcon的Hdevelop。而Halcon只能用函数编程,没有图形编程界面,开发效率低于VisonPro。 视觉工具和函数:VisonPro的PatMax定位工具和颜色识别工具优于Halcon的类似工具。特别是PatMax定位工具可在图像模糊、对比度低、目标形变严重的情况下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目标识别功能,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认可。 支持的相机:两种开发软件都支持大多数相机,都可以编写自定义的驱动。编写自定义驱动,Halcon提供更好的接口。 Cognex VisionPro软件的测试版可在下载

运动目标检测原理

运动检测(移动侦测)原理 一、引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在监控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某些监控的场所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对运动的物体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跟踪,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精确的图像检测技术来提供自动报警和目标检测。运动检测作为在安防智能化应用最早的领域,它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都受到关注。 运动检测是指在指定区域能识别图像的变化,检测运动物体的存在并避免由光线变化带来的干扰。但是如何从实时的序列图像中将变化区域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还要考虑运动区域的有效分割对于目标分类、跟踪等后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以后的处理过程仅仅考虑图像中对应于运动区域的像素。然而,由于背景图像的动态变化,如天气、光照、影子及混乱干扰等的影响,使得运动检测成为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 二、运动检测(移动侦测)原理 早期的运动检测如MPEG1是对编码后产生的I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视频帧的比较来检测图像变化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原理如下:MPEG1视频流由三类编码帧组成,它们分别是:关键帧(I 帧),预测帧(P帧)和内插双向帧(B帧)。I帧按JPEG标准编码,独立于其他编码帧,它是MPEG1视频流中唯一可存取的帧,每12帧出现一次。截取连续的I帧,经过解码运算,以帧为单位连续存放在内存的缓冲区中,再利用函数在缓冲区中将连续的两帧转化为位图形式,存放在另外的内存空间以作比较之用,至

于比较的方法有多种。此方法是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而目前的MPEG1/MPEG4编码都是有损压缩,对比原有的图像肯定存在误报和不准确的现象。 目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背景减除(Background Subtraction ) 背景减除方法是目前运动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当前图像与背景图像的差分来检测出运动区域的一种技术。它一般能够提供最完全的特征数据,但对于动态场景的变化,如光照和外来无关事件的干扰等特别敏感。最简单的背景模型是时间平均图像,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目前都致力于开发不同的背景模型,以期减少动态场景变化对于运动分割的影响。 2.时间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 ) 时间差分(又称相邻帧差)方法是在连续的图像序列中两个或三个相邻帧间采用基于像素的时间差分并且阈值化来提取出图像中的运动区域。时间差分运动检测方法对于动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但一般不能完全提取出所有相关的特征像素点,在运动实体内部容易产生空洞现象。 3.光流(Optical Flow) 基于光流方法的运动检测采用了运动目标随时间变化的光流特性,如Meyer[2] 等通过计算位移向量光流场来初始化基于轮廓的跟踪算法,从而有效地提取和跟踪运动目标。该方法的优点是在摄像机运动存在的前提下也能检测出独立的运动目标。然而,

系统运维服务水平质量承诺及服务管理

第1章服务水平质量承诺及服务管理 1.1 服务水平体系 我司的服务水平体系分四大类:报告服务、管理类服务、主动式服务及响应式服务。 1.1.1报告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1.1.2管理类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1.1.3主动式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1.4响应式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2服务承诺 1.2.1服务级别承诺 1.2.2服务质量承诺 a、工作时间承诺:每周一至周五(不含节假日),按照采购人工作时 间提供服务,投标人在接到采购人服务申请后 1小时内响应采购人。如采购人需要投标人在节假日期间提供服务,投标人会全力支持,如需要,可到现场支持。 b、响应方式承诺:热线电话、远程桌面支持,驻场解决。 c、服务类型承诺:送修、现场、特殊服务要求(如购件、升级等)。 d、人员保障承诺:提供2名驻场服务工程师,1名机动服务工程师。 e、保密要求承诺:详见保密协议。 1.3服务管理 1.3.1服务管理总则 服务工程师将认真学习和遵守采购人所有有关外来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且有义务不对外透露在采购人获得的一切信息。 项目组成员在采购人的一切工作都在得到信息中心管理人员的授权之后进行。 项目组成员一旦发生政治事件、泄密、盗用用户资料、擅自更资料、故意隐瞒、超越授权操作导致恶性事件或给采购人带来影响重大的事件等事件,即视为安全事故。 全面配合采购人积极参与对其派驻工程师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遵守采购人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参考采购人的建议,为优秀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或参加各种认证考试,以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坚决杜绝因项目组成员发生的安全问题。 保证其项目组成员符合一定的技术水平,采购人有权对不满足工作要求的越维科技项目组成员向越维科技提出更换的要求;工作中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 未经采购人同意,不将所接触到的采购人技术或业务资料、数据用作其他用途或以任何形式泄露归第三方。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享协同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臵,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

自然场景下果实目标的识别和定位

第35卷第3期2007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O U RN A L OF ZHEJIA N G U N IV ERSIT Y OF T ECH N OL O GY V ol.35N o.3Jun.2007 收稿日期:2006-11-26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105314) 作者简介:古 辉(1956)),男,山西孝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自然场景下果实目标的识别和定位 古 辉1,芦亚亚1,丁维龙1,王 杰2,张维统1 (1.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果蔬图像中识别果蔬对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果蔬采摘机器人视觉中的两大难题:识别果蔬和定位果蔬.在此大背景下,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种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分割的方法,有效解决果蔬目标和背景颜色差异较小时的果蔬对象识别问题.同时,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解决果实被部分遮挡时中心点和采摘点确定问题.另外,为了克服已有的类球形果蔬的定位方法不能适用于偏斜下垂生长的果蔬定位、不能有效定位叠加的多个果蔬的不足,利用几何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偏斜下垂生长的果蔬定位的方法,能有效定位叠加的多个果蔬.经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然场景;颜色;纹理;果实目标;识别;定位中图分类号:T 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07)03-0267-07 The recognizing and locating method for fruit objects under nature scenes GU H ui 1 ,LU Ya -ya 1 ,DING We-i lo ng 1 ,WA NG Jie 2 ,ZH ANG We-i tong 1 (1.Colleg e of Inform ation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 ology,H an gzhou 310032,Ch ina;2.College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 g Un iversity of T echnology,H angzhou 310032,C hina) Abstract:T 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the mo 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vision o f harvesting ro -bot,including r ecognizing and lo cating pro blem ex isted in the reco gnition of the fruit o bject in fruit images.A new seg mentation metho d combined w ith color features and tex ture features is presented,in w hich the recognitio n problem w ith little differ ence betw een w ith the target and the backg round is solved.It also put fo rw ar d a no vel conception to reso lve the locating center and ab -scission point under the conditio n that the fruit or v eg etables are partially sheltered.Meanw hile,in order to o vercom e the dem er its of the going locating m ethods w hich unfits fo r the declining fruit,a new lo cating metho d based o n the technique of g eometry co rrection fitting for the decl-i ning fruits and locating the abscission points under the conditio n that fruits ar e overlapped by each other is presented.It is pr oved by ex periments that it w ill w or k w ell under the nature scenes. Key words:nature scene;co lor;tex ture;fr uit o bject;recog nition;lo catio n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20150503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和技术方法指南 国家海洋局 2015年5月

本指南确定了沿海县级行政区开展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和预警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规定了相关术语与定义,以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监测预警方法,明确了成果与要求等。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沿海县级行政区开展区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类专项评估、综合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T 17504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 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HY 070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 HY/T 069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HY/T 080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 087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HY/T 117 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类分级标准 HY/T 128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 HY/T 147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1)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海洋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海洋生态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海洋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包括承载体(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对象(主要涉海社会经济活动)、承载率(承载状况与承载能力的比值)三大基本要素。 根据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状况及海洋资源环境状况,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由多类专项承载能力构成,本技术导则中主要包括海域空间资源承载能力、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图像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论文 论文题目: 图像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学号:35152129 姓名:刘孝孝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与现代战争 【摘要】本文讨论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目标识别技术工程化实现方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国外目标识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战争应采用综合识别系统解决目标识别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雷达;人工神经网络;精确制导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空中精确打击和空地一体化作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战形式。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于一体的C ISR 已成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在现代化战争中,目标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精确制导、战场指挥和侦察、敌我识别等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代战争中取得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之一是目标属性识别。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十分复杂,作战双方都在采用相应的伪装、隐蔽、欺骗和干扰等手段和技术,进行识别和反识别斗争。因此仅仅依靠一种或少数几种识别手段很难准确地进行目标识别,必须利用多个和多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多种目标属性信息,综合出准确的目标属性,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后进行识别。 2.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1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预警探测上的应用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弹道导弹的预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弹道导弹一般携带多个弹头,其中可能包含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以及常规弹头,预警雷达必须具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将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的弹头分离出来,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进行目标攻击和火力分配提供依据。早期的BMD系统假设只有一个核弹头,多弹头分导技术的出现,使问题转化为雷达的多目标识别问题,加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广泛使用,给目标识别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预警雷达还要对空中目标或低空目标进行探测,对来袭目标群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星载雷达以及远程光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可以对外空目标进行探测,对外空来袭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达到早期预警的工作。 2.2 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在精确制导上的应用 精确制导方式很多,包括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寻的制导方式,通过设在精确制导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