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_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_李建忠

综述与评述收稿日期:2012-07-06;修回日期:2012-07-30.基金项目: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43-001)资助.作者简介:李建忠(1968-),男,河南辉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研究.E-mail:lijizh@petrochina.com.cn.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李建忠,郭彬程,郑 民,杨 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致密砂岩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之一。
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范围广,目前已在鄂尔多斯和四川等盆地实现了规模开发;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有低缓斜坡型、背斜构造型和深部凹陷型3种类型,其基本地质特征表现为以煤系源岩为主,生烃强度高,具有持续充注的气源条件;致密砂岩与烃源岩紧密相邻,大面积接触,以近距离垂向运移成藏为主;源储有效配置形成致密砂岩气大气区,局部富集。
中国致密砂岩气的有利勘探面积约为32×104km2,可采资源量达(8~11)×1012 m3,目前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已较成熟,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在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气藏类型;资源潜力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12)04-0607-09引用格式:Li Jianzhong,Guo Bincheng,Zheng Min,et al.Main types,geological features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China[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2,23(4):607-615.[李建忠,郭彬程,郑民,等.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23(4):607-615.]0 引言致密砂岩气是一种储集于低渗透—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依靠常规技术难以开采,需通过大规模压裂或特殊采气工艺技术才能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气。
沁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类比及勘探潜力

沁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类比及勘探潜力梁建设;朱学申;柳迎红;王存武;吕玉民【摘要】为了探讨沁水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的勘探潜力,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沁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源储条件及成藏规律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沁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共同经历了构造稳定期、构造分异期和构造定型期,二者在石炭—二叠纪具有相似的沉积演化过程,主要以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为主.(2)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总厚度介于3~17 m,与鄂尔多斯盆地相当,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0%~4.5%,热演化程度高于鄂尔多斯盆地,生烃强度更大.(3)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主要目的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次为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沁水盆地103口井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可疑致密气层较多,共计72层,占总数的64.9%,次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4)沁水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具有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成藏两种模式,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因素,盆地中南部的向斜核部、断裂不发育的翼部是勘探的有利区.【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1【总页数】10页(P192-201)【关键词】沁水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保存条件;勘探潜力【作者】梁建设;朱学申;柳迎红;王存武;吕玉民【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致密砂岩气是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10-3 μm2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1]。
近年来,我国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2],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5.16×1012 m3,其中致密气资源量为10.37×1012 m3,约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68%,已发现苏里格、乌审旗、大牛地、神木、靖边、子洲等6个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致密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上古生界主编: 何自新副主编: 杨华张文正照片说明:南珺祥审核: 杨华张文正×××出版社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海陆交互相的煤系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达600~1700m,碎屑岩储层十分发育,但以低渗特低渗为主要储集特征,孔隙度普遍小于12%,渗透率大部分地区小于1.0×10-3μm2。
该区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有两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即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由于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之后相对长期稳定的持续下沉,储层成岩作用以致密化的成岩作用如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及高岭石的充填胶结作用等形成了低渗特低渗的天然气储集层。
石英砂岩以压实压溶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高岭石的充填作用为主,而岩屑砂岩则由于含有大量的千枚岩、泥板岩等软岩屑,压实作用使软岩屑强烈变形,充填孔隙,无可见大孔隙,孔隙度一般小于4%。
当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局部存在着相对优质储层,如榆林地区山2储层、苏里格地区盒8储层等,变质岩、喷发岩岩屑中的可溶性组分、凝灰质、长石等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岩屑、凝灰质高岭石化为储层提供了较多的晶间孔及微孔,同时,上述地区粒间孔较发育,为储层中可溶性组分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流动的空间和渗流通道。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研究、评价及有利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图册以微观照片如铸体照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为主,结合X衍射、压汞、能谱分析、稳态法相渗透率等并附以岩芯照片、野外露头照片,结合沉积相等,主要阐述了上古生界主要储层段碎屑组分、成岩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组合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
本图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论述;第二部分对储层的岩石类型、碎屑组分特征、填隙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从纵向、横向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两类最主要储集岩成岩特征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为本书的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物性等特征把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对该区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部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第43卷第2期2022年4月OIL &GASGEOLOGY 深部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何发岐1,董昭雄2(1.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6;2.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摘要: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
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m 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取心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普遍含气,其中煤层中存在原地游离气且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为3.86×108m 3/km 2;结合地层埋藏和热演化史,认为层状非均质地层中泥岩和灰岩的喉道半径较小,毛管阻力封堵形成了以砂岩和煤岩为主的煤系岩性圈闭,煤岩(性)圈闭是其中游离气形成的主控因素;煤岩心含水饱和度介于6.5%~30.1%,较低的含水饱和度使常规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排水减压”变成了“排气降压”,有利于深部煤层气的动用;原生-碎裂型煤体结构也是储层压裂改造的有利特征。
研究认为深部煤层气是煤系“甜点”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可实现有效开发。
关键词:烃源岩;游离气;岩性圈闭;深部煤层气;非常规天然气;上古生界;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deep coalbed methane :A case study in the Daniudi gas field ,Ordos BasinHe Faqi 1,Dong Zhaoxiong 2(1.North China Oil and Gas Company ,SINOPEC ,Zhengzhou ,Henan 450006,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E&P ,North China Oil and Gas Company ,SINOPEC ,Zhengzhou ,Henan 450006,China )Abstract :Guided by coal −derived gas theories ,a batch of coalbed methane fields with external sources have beendiscovered in China.However ,“internal -sourced ”coalbed methane fields are barely found in the country despite manystudies indicating great potential of internal -sourced coalbed methane from deep layers (more than 2000m deep ).Thisstudy carries out experiments on the core samples taken from deep Carboniferous −Permian coal -bearing strata in the Daniudi gas field ,Ordos Basin ,and finds that all coal measures in the field generally contain gas and sometimes free gas and that the coalbed methane abundance can be as high as 3.86bcm/km bined with stratigraphic burial historyand thermal evolu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layered heterogeneous strata like mudstone and limestone contain mostly small -sized pore throats and thus form the lithological traps dominated by sandstone and coal rocks due to capillary resistance sealing.The coalbed lithological traps control the accumulation of free gas within.Low water saturation values (6.5%−30%)of the cores may explain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depressurization via dewatering in conventional coalbed methane extraction often ends with depressurization via de -gass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ducing of deep coalbed methane.The primary -cataclastic coal structure is also a favorable feature for fracturing stimulation.The studyconcludes that deep coalbed methane can be commercially extracted with suitable techniques and thus is worthy of attention.Key words :source rock ,free gas ,lithological trap ,deep coalbed methane ,unconventional gas ,Upper Paleozoic ,Daniudigas field ,Ordos Basin文章编号:0253-9985(2022)02-0277-09doi :10.11743/ogg20220203收稿日期:2020-11-16;修订日期:2022-01-17。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 T3, 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I—II ]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 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摘要:页岩气是以自生自储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资源中的新型矿种。
由于页岩气储层低孔低渗,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必须克服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
本文分析中国页岩气基本特征、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面临的难题等,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源岩油气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非常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含气面积广、资源量大、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寿命长、稳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严峻的能源紧张形势使页岩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三个阶段。
油气藏分布方式分别有单体型、集群型、连续型三种类型。
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是第一次理论技术创新,以寻找油气圈闭为核心;从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转变是第二次理论技术创新或革命,以寻找有利油气储集体为核心,致密化“减孔成藏”机理新论点突破了常规储集层物性下限与传统圈闭找油的理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占有80%左右资源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 在油气储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传统观点仅认识到页岩可生油、生气,未认识到页岩亦可储油、储气,更未认识到还能聚集工业性页岩油、页岩气。
近年来,典型页岩气的发展尤为迅速,地质认识不断进步,优选核心区方法、实验分析技术、测井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技术、页岩储集层水平井钻完井、同步多级并重复压裂等先进技术获得应用, 形成“人造气”是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页岩气突破的意义在于:突破资源禁区,增加资源类型与资源量。
2、挑战储集层极限,实现油气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水平井多级压裂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其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更加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鄂尔多斯盆地

1
³ á Ä ¶ ð Ð ¿ Ð Ä
23
30
39
50
88
29
3
石油资源序列状况
截止2001年10月底,探明油田33个,探明地质储量10.185×108t,可采 储 量 2.1094×108t ; 控 制 地 质 储 量 3.2965×108t , 可 升 级 的 控 制 储 量 2.7833×108t ; 预 测 地 质 储 量 6.496×108t , 可 升 级 的 预 测 储 量 3.7209×108t ; 潜 在 资 源 量 10.6672×108t , 可 升 级 的 潜 在 资 源 量 6.2788×108t ;推测资源量 55.2353×108t ,总资源量 85.88×108t 。 2002 年 计 划 探 明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1×108t , 石 油 资 源 潜 力 比 为 1∶2.8∶3.7∶6.3∶55.2。盆地石油资源结构合理,勘探潜力大。
2009年中国七大盆地天然气产量图
250 208.1 200 150 100 50 0 鄂尔多斯 塔里木 四川 松辽 柴达木 渤海湾 准葛尔 44.2 43.1 43.04 36.2 194.4
180.3
亿立方米
2002Ä êÄÄ úÄ ÷ÄÄÄÄÄÄ úÄ
6000 5000 4000
50
13
Ö ò´ Í
26 43 50 0
72
39
38
1
38
4
8
7
21
25
18
60
14
65
97
15
Ê ¤ Ö Ð ½ û Ô
· Ó Á Ï
º ·
º Ë 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席胜利;李振宏;王欣;郑聪斌【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6(027)00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两鞍两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在平面上呈"L"型展布,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储层的区域展布.奥陶系主要的储集类型包括东部坳陷的盐下储集体、古隆起斜坡带的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古隆起鞍部的马家沟组四段白云岩储集体、古隆起西部的中奥陶统重力流储集体和古隆起南部斜坡带的生物礁储集体.风化壳岩溶是最有利的储集体,在该储集体中目前已发现靖边大气田.其他4种类型储集体的勘探虽然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结合储层特征及油气运聚分析,仍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开拓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关键所在.【总页数】8页(P405-412)【作者】席胜利;李振宏;王欣;郑聪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 [J], 郝哲敏;苏中堂;王玉萍2.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J], 魏新善;赵俊兴;陈洪德;张道锋;代榕;郭彦如;陈娟萍;任军峰;柳娜;罗顺社3.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沈安江;王招明;郑兴平;贺晓苏;郑多明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格局及其储层展布 [J], 王少飞;李振宏;王飞雁5.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侧向供烃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J], 包洪平;黄正良;武春英;魏柳斌;任军峰;王前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 号 :E 2 . T l13
文 献标 识码 : A
地等均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 局部有机碳质量
1 页岩 气 勘探 开发 现 状
世 界范 围内页岩 气 的研究 和勘探 开 发最早 始于
分数在 3 %以上 . 0 页岩气在中国具有 良好的勘探 开发前景 , 而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 的东部 区域页岩
溪组发育的煤层、 暗色泥页岩和含泥的生物灰岩等.
典 型页 岩层 中局 部有 天 然 气 的 富集 , 因此 暗 色 页 岩
辽盆地 、 吐哈盆地 、 江汉盆地、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
发育的地区、 层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和目标.
收稿 日期 : 0 1 1 5 2 1- - 0 0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项 目《 ( 低 ) 透油 田高 效增 产改 造和 提高采 收率 技术 研究 与产 业规 范化 》 编号 : 低 超 渗 (
烃, 早侏罗世期间进入生烃高峰 , 晚白垩世一现今 由 于构造抬升 , 古地温降低 , 生气逐渐停止.
表 2 延长气 田上古生界二叠 系部分烃源岩干酪根有机质类型
Ta 2 Ke o e y e fh dr c r o o r er c o e mi n—u pe lo oci nc a g g ed b. r g n t p so y o a b n s u c o k fP r a p rPae z i n Ya h n a f l s i
发 育.
具有东西部厚 、 中部薄而稳定的特点( 2 . 图 ) 其中西 部暗色泥岩累计厚度为 8 10I, 0— 0 煤层 累计厚度 n l 3 东 部 暗色泥 岩 累计 厚 度 8 5— 5m; 0~10m; 4 中部 暗色泥岩累计厚度5 ~ 0i 0 8 . n
完钻井资料揭示 , 上古生界 暗色泥页岩分布范 围广 , 发育层系多 , 厚度大 , 与砂岩成互层式分布, 既 是 良好 的生烃层 系 又是 良好 的盖 层 ( 3 . 时 , 图 )同 在 向储集砂体中排烃 的同时, 由于泥页岩 自身的吸附 特性, 泥页岩中仍存有大量气体 , 具备形成页岩气藏 的有利条件. 因此 , 石炭一二叠系的泥页岩既是生烃 层 又是 良好 的储 集层 .
i t a t r Or sBa i n he e s e n do sn
太 原组上 部 为 灰 黑 色 泥 岩 夹 煤 层 及 灰 色 细 砂
3 鄂尔多斯盆地 东部石炭一 二叠 系页 岩气 形成条件
3 1 烃源 岩条 件 .
岩, 下部 为褐灰 色 含砾 砂 岩 , 见 黄铁 矿 , 偶 夹灰 黑 色 泥 岩薄层 . 山西 组 为灰色 泥岩 、 绿 色砂质 泥岩 与灰 灰 绿 色泥 质砂岩 、 细砂 岩组 成韵律 互层 , 主要 分布 在该 组 的下部 和顶部 . 暗色 泥 岩 质 纯 , 性脆 , 水性 及 可 吸
F g 1 Re i na t u t e d vso di g a o d sBa i i. g o ls r c ur i ii n a r m fOr o sn
图 2 鄂 尔 多斯 盆地 东部 上 古 生界 暗 色泥 岩 等 厚 图
Fi . I o a h m a o p e l o o c da k s a e g 2 s p c p f u p r Pa e z i r h l
第2 7卷第 1期
文章编 号 :63 6X(0 2 O -03 4 17 - 4 2 1 ) 1 2 - 0 0 0
鄂 尔 多斯 盆地 东部 上 古 生界 页岩 气 勘 探潜 力分 析
张丽 霞, 呈馥, 超 姜 郭
( 陕西延长石油集 团 研究 院, 陕西 西安 7 0 7 ) 10 5
摘要 : 以北 关页岩 气勘 探 开发研 究经验 为基础 , 鄂 尔多斯盆 地 东部 页岩 气 资 源进行 了评 价 , 究 对 研
3 1 1 泥 页岩 分布 特征 . .
石炭一 二 叠系煤 系 、 暗色
塑性差. 炭化植物化石发育 , 局部可见黄铁矿斑块.
泥页 岩在 盆地 内部 埋 藏 较 深 , 般 在 200— 0 一 0 300 m. 主要 分布 于太原 组和 山西 组 . 色 泥页 岩 的分 布 暗
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质纯 , 细微薄层理和水平层理
3 14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 .. 古生界 暗色泥 岩在 R 。>1 0 就 进 入 成 熟 阶段 , .% R > .5 22 %处于过成熟阶段 ( 4 . 图 ) 鄂尔多斯盆地 东 部本 溪组 、 原 组 和 山西 组 烃 源 岩 的 目前 在 太
16 一 .2 .% 2 8 %之 间 , 均 2 5 , 于成 熟一 过 成熟 平 .8 处 阶段 , 分靠 近 东 南 面 的井 。 于 2 0 , 源 岩 部 大 .% 烃 演 化 已达过 成熟 阶段 . 井 模 拟 的 地层 埋 藏 史 和 热 某 演 化史 表 明 , 研究 区 烃 源岩 在 晚 三 叠世 开 始 少 量 生
多斯 盆地 东部 石炭~ 二叠 系 山西 、 原 、 太 本溪组 泥岩
3 13 有机质类型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山西 .. 太 原组 暗 色泥岩 中取 心 化 验分 析 结 果 ( 2 表 明 : 表 ) 从各组烃源岩有机质的显微组分构成来看 , 主要 由
镜 质 组构成 , 质组 含量很 少 . 机质 显微 组分 中镜 壳 有
— — . . .
1 井
S P 盯 GR
2 井 R T
AC
s 3 P 井
GR
R 1
AC
并 怒
井 器
图 例 图泥 岩口 砂 圉灰 ■煤 页 岩 岩 层
图 3 石炭一二叠 系泥页岩剖面
Fi . Pr fl i ti to o r o f r u g3 o e d s rbu i n f Ca b ni o s—Pe mi n s a e i e r a h l
21 0 2年 1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u a o i nS i uU i rt( a rl cec dt n or l f hy nv sy N t a S i eE io ) n X a o ei u n i
Jn 0 2 a .2 1
Vo . 7 N . 12 o 1
Hale Waihona Puke 了石 炭一 二 叠 系页岩 气的成藏 条件 和 页岩 气的 资源 潜 力. 为 石炭 一二 叠 系烃 源岩 以暗 色泥 页岩 认 为主 , 有机 质丰 富 , 度 稳 定 , 布 面积 较 大 , 熟度 较 高 , 页岩 气藏 的 形成 提 供 了 良好 的地 质 厚 分 成 为
条件 .
关键 词 : 尔多斯盆 地 东部 ; 古 生界 ; 鄂 上 页岩 气 ; 勘探 开发
20B B 7O ) 0 7 A 1 B O
作者简介 :张丽霞( 9 2) 女 , 16 一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 非常规油气地 质研 究. - i: xy9 9 iatm Ema z cq9 @s .o ll n
一
2 一 4
西 安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图 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区划
和山西组. 从烃源岩对比结果可 以看出, 侏罗一 三叠
系延安 组 和 延 长 组 的 油 源 主 要 来 自于 延 长 组 烃 源 岩; 石炭 一 二叠 系天然 气来 源 于山西组 、 太原 组 和本
潜力. 据专家估算 ,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 6×
1 m . 四川盆 地 、 0 在 鄂尔多 斯盆 地 、 海 湾盆地 、 渤 松
质组含量较高 , 体积分数 大多在 7 % 以上 , 0 其次为 腐泥组 , 惰质组含量较少 , 壳质组少见 , 总体显现为 腐殖型干酪根的特点 , 因而岩石 中干酪根类型为腐
殖 型 Ⅲ.
的有 机碳 质量 分数 最 高值 为 1. 7 , 低值 为 2 6% 最 06 ( 1 . .% 表 )
鄂尔多斯盆地东 部构造 区划位 于陕北 斜坡东 部, 整体呈东高西低 , 每公里坡降不足 1 倾角小 0m,
于 1, 。是一个 稳定 沉 降 、 陷 迁移 、 动 明 显 的多 旋 坳 扭
美 国页岩气层埋深一般 为 80— 0 l技术可采 0 260r, l 资源达到 3 6×1 m , . 0 占美 国非 常规天然气技术 可采资源量的 2 2%.09年, 国页岩气生产井增 20 美 至 9 9 口, 量 超 过 8 8×1 I . 中 , B r 850 产 7 0 T 其 I 仅 a— nt页岩的产量就达到了 50×1 页岩气 的快 e t 6 0 m. 速勘探开发使得美国天然气储量增加 了4 %, 0 预计 到 22 00年将达到 20 6× 0 m . 6 1 根据 页岩气可采 资源底数和开采潜力 , 页岩气 可能成为继致密砂岩 气和煤层气之后的第三种重要资源. 我 国与美国在页岩气地质条件上具有许多相似
之处 , 与美 国有大 致 相 当 的 页岩 气 资 源 前景 和 开 发
回内陆克拉通含油气盆地 ( 1 . 图 ) 上古生界和 中生
界 地层 分布 广泛 , 具有 丰 富的油 、 气资 源和 良好 的勘 探 潜力 . 油 主要 位 于侏 罗一三 叠 系 的延 安 组 和 延 石 长组 . 天然 气 主要 分 布于石 炭一 二叠 系 的本 溪 、 太原
美 国. 前美 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 2个 目 主要 国 家. 世 界 页 岩 气 资 源 量 为 4 6 2 全 5 .4×1挖 0
m
气资源量较大 , 已具备勘探开发的资源条件.
3I ¨
,
相 当于煤 层 气 与 致 密 砂 岩 气 资 源 量 的总 和 .
2 鄂尔多斯盆地 东部 区域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