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D.CH4最多,CO最少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5.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

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

C.水的电解

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11.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1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15g B.6.7g C.30g D.20g

13.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

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

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15.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B的质量比是3:2

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C的质量比是5:3

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

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

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

18.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

化锰

19.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B.

C.D.

20.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114 B.61 C.175 D.289

21.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

2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23.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6.014.800.40

反应后质量/g027.29.2a

A.表中a的值为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25.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质量/g167010

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2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

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

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

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

D.向一定量的二氧

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

A.A B.B C.C D.D

2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2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3210

反应后的质量/g0.2x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1.6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c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过程中a与d的质量比为7:11 30.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_____(选填序号)组合,装入药品前要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选填序号),用符号表示该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2)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①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D.都需要点燃 E.都是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②在做甲实验时,事先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32.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过程中,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_______极,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通过对电解水产物的验证,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上图的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4.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C2H4+______O2点燃

______CO2+______H2O

(3)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又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下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种改进D装置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

35.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A、B、C、D 四个实验,他们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 OH CuSO +N +2NaO =a H SO ↓,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

________ 。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 、D 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 、D 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 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__ 。 (4)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启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36.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一”的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装置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如图中“实验二”和“实验三”所示:

(1)按“实验一”进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现象说明_____填序号);

①分子间有间隙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⑤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 ⑥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将装置改进成“实验二”后,其优点有_________(填序号): A .减少空气污染 B .实验现象更明显 C .实验结论更准确 D .节约药品

(3)“实验三”的装置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装置少了一部分,该部分装置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查询资料发现:①浓氨水能够释放出氨气(NH 3);②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反之则小于空气。实验过程中,_________填“E ”或“F ”)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详解】

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可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比为1:8即7:56;甲烷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4即7:28;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7:4 。所以氢气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多,一氧化碳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少,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A选项错误;

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

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择A项。

【点睛】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做答。

3.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2g×=9.2g。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4.D

解析:D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CO2中的少量CO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D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

?,水中氢元素质量2

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6.B

解析:B

【解析】2.8g 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得溶液中只有溶质硫酸亚铁,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8g, 硫酸亚铁的质量=2.8g ÷(56÷152×100%)=7.6g 。选B 点睛:反应后铁元素全以硫酸亚铁形式存在。

7.D

解析:D

【解析】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8.A

解析: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8.8g+3.6g-2.8g=9.6g ,8.8gCO 2中氧元素的质量=8.8g ×32

44

×100%=6.4g ,碳元素质量=8.8g-6.4g=2.4g ,3.6gH 2O 中氧元素质量=3.6×

16

18

×100%=3.2g ,氢元素质量=3.6g-3.2g=0.4g ,根据原子守恒,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有机物。2.4g+0.4g=2.8g 。说明某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者质量之比=2.4g :0.4g=6:1;某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40.4:

121

g g

=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 4,相对分子质量为46,错误。故选A 。 9.C

解析:C

【解析】A 、取样品,加水,试管发热的是生石灰,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熟石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 、取样品,加入MnO 2,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蒸馏水,可以鉴别,正确;C 、氢气和甲烷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

误;D、把CO和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一氧化碳,能鉴别,正确。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会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然后过量的盐酸会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氢气生成,当铁反应完之后不再产生氢气,正确;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应该产生相同的氢气,错误;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是质量比是1:8,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停止之后不再增加,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水的质量不是零,错误。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

钙的质量为:()12

10g164%100%30

4012163g

?-÷?=

++?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Fe2O3+3CO 2Fe+3CO2,CO2+Ca(OH)2=CaCO3↓+H2O,所以

Fe2O3---3CO---2Fe----3CaCO3↓,

160 84 116 300

16g 8.4g 11.6g 30g

A、理论上需要通入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4g,但是在反应前后都需要通入一氧化碳,所以实际通入的CO质量大于8.4g,故A错误;

B、还原后铁的质量为11.2g,固体质量包括杂质质量,大于11.2g,故B错误;

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C正确;

D、杂质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所以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可能为

×100%=24%,故D错误。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

该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ⅹ

2

18

=0.4g;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ⅹ12

44

=1.2g;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4g=1.6g,与该纯净物的质量相等,故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C

解析:C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反应物的质量会减少;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生成D的质量为50克.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故A不正确;B、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3,故B不正确;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的质量为50克,故C正确;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2,故D不正确.故选C.

16.D

解析:D

【解析】

①2C+O22CO,2CO+O2CO2,符合题意;②4Al+3O2===2Al2O3,Al2O3 + 6HCl ==

2AlCl3+ 3H2O,符合题意;③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Cl +

AgNO3==AgCl↓+ NaNO3 ,符合题意;④CaCO3CaO+CO2↑,CaO+H2O==Ca(OH)2,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B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浆检验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或者说根据压强判断麻烦,故D错误。

故选:D。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之一是元素的质量不变。那么在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A正确;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要大,反应速率要快,所以粉末状的图像曲线更为陡峭。B错误;

C、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固体物质。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会为0。C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只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有关,与催化剂无关。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两组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D错误。

故选A。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A错误;

B、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B错误;

C、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 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B。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则A原子的质量=与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质量相等,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出现的新物质是生成物。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差量可知,反应是W+O2→H2O+CO2。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

8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质量是10g-1g=9g。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8g+12g-9g=11g,此选项错误;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此选项错误;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1gCO2中碳元素

的质量是:11g×=3g,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是:9g×=1g,碳元素与氢元素是质量之

和是:3g+1g=4g ,而参加反应的W 的质量是8g ,所以W 中除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之外,一定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 ,此选项错误;D. 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4,此选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 =6.0+14.8+0.4﹣2﹣7.2﹣9.2=2.8,选项A 正确;

B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8﹣2)∶(9.2﹣0.4)=16∶11,选项B 正确;

C 、X 中碳元素质量:

=1.2g ;氧元素质量:

=1.6g ,

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和为2.8g ,X 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且不含氢元素。选项C 正确;

D 、反应后丙醇、氧气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水、二氧化碳和X 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应,选项D 不正确。故选D 。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钾元素和锰元素一直存在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钾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比也不变,故A 正确;

B 、电解水实验中,2222H O

2H +O ↑↑通电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

比是(2×2):32=1:8,故B 错误;

C 、向一定量CaCO 3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碳酸钙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为0,故

D 错误。

D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故D 错误。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且只有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氧化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中含有氧元素,它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与水分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0,故选项B不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故选项C不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26.B

解析:B

【解析】

由表可知,X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16g;CO2反应前为1g,反应后为45g,所以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4g;同理,H2O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应为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64g,故待测值为6,C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守恒,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36,D不正确;故选B。

27.B

解析:B

【解析】

A、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确;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锰元素一直在固体中,没有质量变化,但是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使得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C、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短,正确;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

28.A

解析:A

【解析】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

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

项分析即可。

【详解】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

法错误;

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

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

2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1=0.2+x+1+4.4,得x=0.6,故错误;

B、由表可知,ab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是化合反应,故

错误;

C、反应前后c的质量没有改变,故c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故错误;

D、反应过程中a反应的质量为3-0.2=2.8,d生成的量为4.4,故ad的质量比为:

2.8:4.4=7:11,故正确。故选D。

30.C

解析:C

【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

碳量不同;B.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

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选C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分液漏斗C或E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H2O2H2O+O2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ABD 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偏小生成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