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属10种植物的同工酶谱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木瓜蛋白酶和天然香辛对牦牛肉的嫩化和保鲜

木瓜蛋白酶和天然香辛对牦牛肉的嫩化和保鲜

木瓜蛋白酶和天然香辛对牦牛肉的嫩化和保鲜章玉涛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zhangyutao132@摘要:本文是说明有关蛋白酶对肉质的嫩化和保险的作用,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讨论。

实验选用氯化钙和木瓜蛋白酶作为嫩化剂,用天然香辛料丁香,小茴香,肉豆蔻的60%乙醇提取液作为保鲜剂。

将嫩化剂和保鲜剂复配后对冷却牦牛肉进行处理,然后将样品在0-4℃条件下保存冷藏。

冷藏期间,每隔3天对牦牛肉的感官及细菌总数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在21天的贮存期间,C组对牦牛肉的保鲜和嫩化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牦牛肉的包藏期可以达到18天以上。

关键词:牦牛肉,木瓜蛋白酶,香辛料,嫩化,保鲜中图分类号:TS2511. 引言牦牛,英文名称为Bos Grunniens ,它体质强壮结实,身躯高大,心肺发达,肌肉紧凑,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带。

牦牛平均个体产肉105.8 Kg , 在中国境内总数约140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昆仑山脉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中国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约为3亿亩辽阔的天然草场可供牦牛生长繁殖。

近几十年来着对科技畜牧养殖的重视,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和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西部牦牛及制品的生产呈现了新的向面,促进牦牛食品的优质高产。

牦牛因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寒地带,所以牦牛肉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稀有新奇底脂肪的优良品质。

牦牛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22%,高于黄牛和水牛。

脂肪含量为3.6-5%,底于其它牛肉,富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1]。

木瓜蛋白酶,是一种从未成熟木瓜果实的乳胶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酶类,在酸﹑碱﹑中性的环境中均能降解蛋白质的酶类,是一种外观白色至黄色的粉末,可溶解在水,甘油,乙醇中。

对蛋白质的降解最佳环境为温度65℃,PH=7-7.5,被广泛的应用在肉质的嫩化上[2]。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 土壤湿度与不同栽培方式也会影响微菌核的数量, 水旱轮作、病田长期淹水、微菌核数量下降较快, 如果重病田与一般旱作物轮作,由于大丽轮枝菌 寄主范围广,对土壤微菌核的密度影响不大。土 壤内的化学农药也会直接影响微菌核的数量,如 土壤处理剂棉隆可减少微菌核的数量,三环唑是 抑制微菌核黑色素的形成:同样土壤内的微生物 分泌的胞外毒素,也可以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形成, 如棉田青霉菌、黑曲霉菌、黑根霉菌等。
(2)病原轮枝菌变异的研究:
• 轮枝菌系半知菌真菌,菌丝融合产生异核现象和 准性生殖已经被证明(Puhalla 1994),任何阻 碍菌丝间菌丝融合,异核体的形成均会引起遗传 性变异。在自然界,异核体很不稳定容易恢复为 它的同核体,影响异核体现象环境条件也有其重 要作用。黄萎病菌在21-34℃条件下,21℃异核 是稳定的,30℃菌丝不能融合,异核体不能形成, 葡萄糖和矿物质营养有利于异核体的形成,而光 则抑制菌丝融合。
• 病原菌的同工酶分析在真菌遗传变异中的应用已 被广泛应用,这是生化分析病菌变异;近几年普 遍应用根据菌系在温度、光、PH值、矿物营养等 条件下生长情况来确定菌株的生理生化,利用抗 药性作标记,判断是否有异核体产生,利用互补 性营养缺陷型菌株在最低生长培养基上配对培养, 两菌株的生长菌丝在相接处发生菌丝融合,形成 异核体或野生型省长,表明菌株间亲和,反之, 则不亲和。王克荣曾应用此技术开展不同菌株的 亲和性区划的研究。如对13种寄主植物上的57黄 萎病菌菌株进行亲和性测定,结果可区划为3个亲 和群;而分离来自常熟、南通棉株上的落叶型菌 株可与美国T9归一群,而分离来自辣根上的菌株 与南京棉花上的菌株归一群,其余46个分离自茄 子、辣椒、向日葵、芝麻、红麻、黄蜀葵、紫丁 香、翠菊、甜叶菊等上的菌株另归一群,等等。 亲和性强弱则可反映遗传亲缘关系的近,这是应 用生理测定遗传变异。

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子、 细梗胡枝子 、 达乌里胡枝 子等 , 该属植 物具有耐旱 、 耐贫瘠 、 抗虫性强等优 良特性㈨, 系发 达 , 根 分蘖力 强 , 良好的水土 是 保持植物 , 同时具有 改 良土壤 的作用 . 国内对该属植 物的研究大多集 中于生物生态学特性 0、 目前 细胞核 型 及 栽培技术
第 2 卷 第 3 5 期
2 1年 5 00 月
内蒙古 民族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 自
J u a f I n r Mo g l ie st o t n l is o r l o n e n oi Un v r i f r Na i a i e n a y o t
3 ogi i eci i r t lu o n ogi 2 00,hn ) . nl oCt K rhnBs i i w , nl o 8 0 C ia T a y tc Mu t T T a0 A src :A aauo f sp r ie i uae O ) a d eoiaeP D i zme aig te ft a d b tat n nlss o u eo d ds ts( D n prx s(O ) s y s s h r n x m S d o n i
Ana y i fLs z m e Po wd S d o e pe z l sso o y s da o f rI s de a Li o o fs r ng I c l r Of p i nda e by Sp c i ht c d a eFlg
Z HAO Z itn ZHANG n we2Z h—o g。 Yu — i, HANG S u y n , U J n h a h — a W u — u
Ke rs Saecn io; ep dz cl ;u eoie i ts(O )P rx ae(O ) y wod :p c dt n L seea io rS prxd s ae S D ; eoi s P D o i b o d mu d

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赵智同;张蕴薇;张淑艳;吴俊华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5)003
【摘要】以航天搭载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地面种植的子一代(SPI)和子二代(SP2)植株为试验材料,以未搭载的植株作对照,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二色胡枝子的不同世代植株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SP1、SP2与未搭载的对照相比,在SOD、POD同工酶酶带数、酶带迁移率、酶活性强度均表现出了差异性,说明空间条件对二色胡枝子后代植株产生了一定的诱变作用.
【总页数】5页(P289-292,316)
【作者】赵智同;张蕴薇;张淑艳;吴俊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中国农业大学草地所,北京,10019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政府,内蒙古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
【相关文献】
1.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J], 李昌林;陈默君;颜艳
2.PEG胁迫对尖叶胡枝子幼苗SOD 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J], 马彦军;曹致中;李

3.二色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若干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 [J], 夏剂荠; 苏加楷
4.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J], 赵杨;陈晓阳;王秀荣;骈瑞琪
5.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J], 王秀荣;赵杨;陈晓阳;骈瑞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五种冬青科苦丁茶的酯酶同工酶分析张桂和;郑道君;刘国民;李丽雅【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8(24)8【摘要】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5种冬青科苦丁茶[即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大叶冬青(tifalia Thunb.),枸骨(I.cornuta Lindl.),五棱苦丁茶(I.pentagona S.K.Chen,Y.X.Feng et C.F.Liang)以及霍山冬青(I.houshanensis Y.H.He)]共2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计算了供试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

研究结果表明,25份种质材料共显示出18条谱带;在所有的谱带中,某些是所有供试材料共有的谱带,一些是同一物种所有材料的共有谱带,其余的谱带则显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可以根据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在种间水平上将分别属于5个不同物种的25份供试种质材料明显地分开;同一物种不同种质材料的酶谱既显示丰富的多态性,又显示出较明显的相似性。

基于酯酶酶谱的25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333~1.0000之间。

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分别属于冬青科5个不同物种的25份苦丁茶种质清楚地分开,按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物种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聚类关系基本上是按种质材料的地域来源进行,同时又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关系。

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冬青科苦丁茶种质材料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以用于判断冬青科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总页数】7页(P50-56)【关键词】冬青科;苦丁茶;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作者】张桂和;郑道君;刘国民;李丽雅【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海口570228;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35【相关文献】1.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J], 郑道君;刘国民;何声进;李娟玲2.高压密封消解FAAS法分析5种冬青科苦丁茶嫩芽中无机元素及其分布 [J], 杜兵兵;罗盛旭;张婷;贾振亚;闫慧3.石墨炉AAS法分析冬青科苦丁茶树系统中镉及其分布 [J], 郭志伟;刘刚4.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付乾堂;张桂和;刘国民;彭国全;蒙海俊;史学群5.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J], 史学群;刘国民;徐立新;唐碧军;陈圣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桃属十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胡桃属十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胡桃属十种植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杨自湘;奚声珂
【期刊名称】《植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1989(027)001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杨自湘;奚声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35
【相关文献】
1.广东省十种卷柏属植物RAPD初步分析 [J], 余艳;崔国华;李忠超;韦霄
2.大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1.十种大黄属植物的根与... [J], 郑俊华;张立力
3.大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Ⅰ.十种大黄属植物的根与根茎中水溶性蒽甙的高压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J], 郑俊华;张立力;楼之岑
4.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朱甘培
5.河南木兰属9种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J], 赵天榜;陈志秀;傅大立;赵翠花;李振卿;王治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蚂蝗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山蚂蝗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山蚂蝗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张渝文;熊济华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0(12)4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法分析了豆科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sensu lato植物6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

结果表明,尖叶山蚂蝗、山蚂蝗和宽卵叶山蚂蝗的酶谱相似性极大,与其它3个种的差异显著。

支持了形态学上把该类群植物从山蚂蝗属中独立出来,并从亚属提升为长柄山蚂蝗属[Podocarpium(Benth.)Yang et Huang]的结论,为豆科新属—长柄山蚂蝗的确立提供了生物化学证据。

【总页数】2页(P387-388)
【作者】张渝文;熊济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51.9
【相关文献】
1.山蚂蝗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J], 严彦;凌彤;张奇奇;黄珍珍;陈恩慧;巩江;倪士峰
2.山蚂蝗属植物外部形态变异及形态类型研究 [J], 范小勇;刘国道;虞道耿
3.山蚂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J], 王春梅;任健;兰平秀;马向丽;李阳春;白昌军;徐立
4.山蚂蝗属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 [J], 王春梅;徐娜;李阳春;白昌军;徐立
5.山蚂蝗属植物灌木资源研究利用概述 [J], 李乔仙;吴文荣;余梅;薛世明;钟声;袁福锦;杨国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李昌林;陈默君;颜艳
【期刊名称】《草地学报》
【年(卷),期】2003(011)003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延边和赤城胡枝子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SOD同工酶在茎、叶、荚果和种子内的酶带数、酶带迁移率、酶活性强弱(酶带染色的深浅)均十分相近;POD同工酶除了在花蕾期,延边胡枝子的叶片比赤城胡枝子多一条A带外,其余各期、各部位在谱带数、带型、酶带迁移率、酶活性方面都表现出相似的特点.【总页数】4页(P210-213)
【作者】李昌林;陈默君;颜艳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广州白云机场绿化公司,广东,4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1.5;Q946.5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葫芦巴不同生长期POD同工酶酶谱分析 [J], 郑蕊;岳思君;郭云飞;周平
2.航天诱变二色胡枝子后代SOD、POD同工酶分析 [J], 赵智同;张蕴薇;张淑艳;吴俊华
3.PEG胁迫对尖叶胡枝子幼苗SOD 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J], 马彦军;曹致中;李毅
4.二色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若干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 [J], 夏剂荠; 苏加楷
5.‘红肉蜜柚’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POD同工酶谱分析 [J], 徐世荣;潘鹤立;吴嘉玲;丁安琪;吕恃衡;潘东明;余磊;张智伟;李小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 于 丁香 属植 物 的同工 酶 谱分 析 的研 究 关
仅见 关 于 P D 同工 酶在 部分 丁香 属植物 中的应 用 , O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过氧 化物酶 ( O 同工 酶分析 . P D)
而关 于酯酶 ( S 同工酶谱 分析 的研究 以及 西 宁地 E T) 区广泛 引种栽 培 的 丁香 属植 物 的 P OD 同工 酶 的分
蓼属 、 云杉 、 胡 毛杨 、 布 麻 等植 物 的亲 缘关 系 以 箭 罗 及 系统 发育研 究 中被广 泛应用 | ¨ . 1 ]
根 据 2种 同工酶 电泳后 的电泳 图谱 , 获得 各 酶
带 的迁 移距 离和相 对迁 移率 ( _ . 聚丙 烯 酰胺 凝 R厂 在 )
胶 上 出现 的酶带记 为 1 不 出现 的为 0 进行 统计 . , , 根 据 所统计 片段 带 的有无 , D S V6 5 用 P . 5程序 中的系 统聚类 分析 方法进 行分 析并 构建亲缘 关 系树状 图.
丁香 为木 犀科 ( eca ) Ol ee 丁香 属 ( y ig . a S rn a L )
随着 丁香 在 城 市 园林 景 观 中发 挥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植 物 , 叶灌木 或 小乔木 , 落 又名 洋 丁 香 , 全世 界 约 3 2 种, 主要 分 布在 东 亚 、 中亚 和 欧 洲 的 温带 地 区. 国 中 是 丁香 的 自然 分布 中心 , 野 生种 类 2 有 7种 , 中 2 其 2 种为 特有 种 , 布于 西南 、 广 西北 、 北 和东北 地 区口. 华 ]

基金项 目: 中国科学 院“ 西部之光 ” 人才培养计划项 目.
收 稿 日期 :0 11 —8 修 回 日期 :0 11 —0 2 1 20 ; 2 1 23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的植 物分类 进行 了一 些研究 . 上述 分类 方法 中, 统 传 的形 态分类 方法 由于同一植 物在 不 同生境 中存在 形
Sy i ga s e i s c u d b i i e n o fv a e o is Th r f r , r n p ce o l e d v d d i t i e c t g re . e e o e POD n T o y e c u d b s d a n a d ES i z m o l e u e sa s i p r a t r f r n e f r i e tf a i n a d ca sf a i n o y i g p ce . m o t n e e e c o d n i c to n ls ii t fS r n a s e i s i c o Ke r s S r n a;s z m e p r x d s ; s e a e y wo d : y i g io y ; e o ia e e tr s
t em a k rb n so y i g . h o ta y,h t e a d h we r a ifr n e mo g s e is S h r e a d fS r n a On t ec n r r t eo h rb n ss o d g e tdfe e c sa n p ce , O t e io y at r sc u d b s d f rca sfc t no yrn a s e is C u trn n lsss o dt a 0 h s z mep te n o l eu e o ls iia i f o S ig p ce . l s ei ga ay i h we h t1
的 T i HC rs 1缓 冲 液 后 于 冰 浴 中 提 取 2 h 4 。 — , C
应用受到了限制 , 而其他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植
物分 类虽然 具有 可靠 性高且 不受 外界 环境影 响 的优 点 , 在应 用 中存 在 鉴 定 过 程 花费 高 、 时 长 、 验 但 历 实 操 作 复杂 、 复性差 等缺点 , 而使其 在植 物分类 上 重 从
A n l ss o s z m e p t e nso Syr n p ce a y i n io y a t r f 1 0 i ga s e is
M A Yuh a , ANG iod n X He g , ~ u W X a —o g , U n YANG h nj n S C u - a g ,ONG e xu i W i i —
( . o lg fAg iut r n i l s a d y Qig a Unv r i , nn 1 0 6 Chn ; 1 C l eo rc l ea d Anma e u Hu b n r , n h i ie st Xiig 8 0 1 , ia y
2 Xio io Nu s r Xi ig 8 0 0 Ch n ) . a q a r e y, n n 1 0 3, i a
21 0 2年 8月 第 4期 1 1 1 4 5 ~ 5








J OURNAL OF GANS AGRI L U CU TU RAI UNI VERS TY I
第 47卷 双 月 刊
丁香 属 1 植 物 的 同工 酶谱 分 析 研 究 O种
马 玉 花 王 小 东 徐 恒 杨 春 江 宋 维 秀 , , , ,
Ab ta tPe o ia e ( OD)a de t r s ES sr c : r x d s P n se a e( T)io y f1 y i g p ce r n l zd b o y s z meo 0S rn a s e isweea ay e yp l— a r lmieg lee to h r ss( cy a d e lcr p o e i PAGE) a dt eg n tcr lto s iso h s 0 s e iswe ec mp r db , n h e e i ea in h p ft e e1 p ce r o a e y
泳 结果 的观察 及拍 照.
1 3 数 据 处 理 .
官 的不 同生长 发育 时 期 都具 有 特 异 性 , 是生 理 指 既 标, 又是 可靠 的遗传 物质 表达产 物. 因此通 过 同工酶 谱分 析 可 以推 断植 物 的遗传 多样性 及其 在系统 分类 中的地位 , 而 为植 物 分 类 和 系统 学 提 供 依 据Eg 从 sJ -. 而作 为分 类依 据 , 同工酶谱 分 析具有 价格低 廉 , 实验 操作 简便 , 速 的优 点.目前 , 快 同工酶 分 析 技术 已在
c u t rn n l ss m e h d . e r s ls s o d t a l s e i g a a y i t o s Th e u t h we h t9 POD a d n ES b n s we e s p r t d f o b n sa d 1 T a d r e a a e r m 2 1 p ce ,n wh c OD- , 0 s e i s i i h P 1 POD- ES 1 a d ES 2 a p a e n a lo h p ce , h y c u d b e n a 2, T- n T- p e r d i l f t e s e i s t e o l e s e s
丁香属植物不仅具有很 高的观赏价值 , 同时由 于该属植物耐寒 , 耐旱 , 适应性强 , 使其成为干旱寒
冷 地 区 园林 绿 化 中应 用 最 广 泛 的 春 季 开 花灌 木 . 而
第一作者 : 马玉花( 9 8)女 , 1 7一 , 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林木抗逆机理 、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E ma :0 h r8 1 3 c m - i s p ee@ 6 .o l
态特 征变异 大 的缺点 而使其 在 近缘种植 物分 类上 的
1 2 试验 方法 .
1 2 1 酶液 的提 取 ..
称取 1g丁 香 叶片组 织 , 放人
液 氮预冷 的研钵 中研磨 至 细粉 状 , 入 1 转 OmL离心 管中, 并迅 速加人 2mL预 冷 的 0 1mo/ p 78 . lI H .
析研 究 未见报 道. 本研 究 选 择 丁香 属 植 物 2 特 征 个 性较强的 P OD 和 E T 同 工 酶 , 用 聚 丙 烯 酰胺 凝 S 采 胶 电泳 获得 西 宁地 区广 泛 引 种栽 培 的丁 香属 1 0种 植 物 的 P D 和 E T 同工 酶谱 图 , 分 析 不 同种 问 O S 并 丁香属 1 0种植 物 P OD同工酶 电泳 图及模 式 图
异 , 以根据酶谱 中酶带 的分 布位置对丁香属不 同品种进行鉴别. P 可 D S聚类分析表明 :O 丁香属植物可分为 5 1种 大 类. 同工酶谱分析可作 为丁香 属植 物分类鉴定 的依据. 关键词 : 丁香 属 ; 同工酶 ; 过氧化物酶 ; 酯酶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S7 2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3 5 2 1 )40 5—4 0 34 1 (0 2 0— 1 1 0
( . 海大学农 牧学院农林系 , 1青 青海 西宁 8 0 1 ;. 10 62 青海省西 宁市小桥 苗圃 , 青海 西宁 800) 10 3
摘要: 采用垂直板 聚丙烯 酰胺 凝胶电泳对西宁市广 泛引种 栽培 的丁香属 1 O个植物 品种 的过 氧化 物酶 ( OD P )
和酯酶 ( S 同工酶进行 了分析 , E T) 结果表明 :O 品种共 出现 P 1个 OD同工酶酶带 9条 , S 同工酶酶带 1 ET 2条 , 中 其 P D-, O ) O 1P II E T- , S 2为所有品种共有酶带 , 2和 S 1 E T- 是丁香属植物的特征酶带 , 其他 酶带 在不 同品种间有明显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