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

(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前提是:真正的哲学)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

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二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拓展延伸:

拓展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石原子运动的场所。

拓展二:全面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

(3)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经典观点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此理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4”就是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拜佛求神保佑自己学习进步等。

2.哲学上“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

(1)从思想观点看,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从哲学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四君对垒。

(3)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批判功能、塑造功能和引导功能。

归纳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归纳二:哲学的作用

①从总体上来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从宏观上来看,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从微观上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①精髓:实事求是②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仅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哲学启示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哲学中的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拓展二: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二者基友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二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注意: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作为物质的表现形态,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1)从生产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基本形式:运动的范围很广泛,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功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1)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归纳一: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