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30584员工培训管理

江苏自考30584员工培训管理
江苏自考30584员工培训管理

30584 员工培训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员工培训管理概论

(一)员工培训概述(重点)

1.识记:(1)培训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某种介入行为使目标对象的体力、智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活动。

(2)员工培训的含义:员工培训就是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教学和指导活动,使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并深入了解组织文化,树立价值观念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

2.领会:(1)员工培训的目的:

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2、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3、塑造企业文化

4、改善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2)员工培训的特点:

1、目的性2、针对性3、层次性4、灵活性5、系统性

(3)员工培训的意义:

1、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间接的经济利益

2、有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3、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有利于传播企业文化

(二)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原则(重点)

1.识记:(1)员工培训形式的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部门的组建方式等划分标准,可以将员工培训划分为不同的形式。

(2)新员工培训的概念:即一般意义上的入职培训,它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向新员工介绍工作职责、组织期望、政策、组织流程以及组织文化的方法。

(3)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中具有专门的知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型员工。

(4)技能的概念:指员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5)全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概念:

全脱产培训是指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参加培训的事情完全脱离工作岗位,全日制接受培训教育,在培训结束后,在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就职的培训方式;

半脱产培训是指参加培训的员工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并不完全与工作岗位脱离,只需要每个培训周期拿出一部分工作时间来参与学习的培训形式。

在职培训是指不占用正常的生产工作时间,即参加培训的人员不离开工作岗位,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或者利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来进行培训。

(6)企业内部培训和外包式培训的概念:

企业内部培训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团队和培训场所,具备必要的培训设施和系统,培训由企业自主举办。外包式培训即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社会上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对企业员工开展培训活动。

2.领会:员工培训的原则:

(1)服务于企业战略规划原则(2)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按需培训的原则

(4)目标导向原则(5)长期性原则(6)注重培训效果评估和转化原则

(四)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重点)

1.识记:(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评估,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型策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的规划。

(2)薪酬管理的概念: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员工的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进行确定、分配、调整的过程。

(3)绩效管理的概念: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企业的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所达成共识,并促使员工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办法。

(4)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员工之间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造一种积极的工作环境。

2.领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

(1)、人力资源规划(2)、招募和甄选(3)、培训与开发(4)、薪酬管理

(5)、绩效管理(6)、员工关系管理

3.简单应用: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与人力资源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员工培训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升级

(3)、员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五)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次重点)

领会: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

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2、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

3、员工培训的实施

4、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六)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领会: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1)员工培训的全员化、规范化、社会化

(2)员工培训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

(3)新技术广泛应用,培训方法多样化

(4)员工培训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简单应用: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对策:

问题:(1)员工培训的理念存在偏差(2)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项目脱离实际

(3)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4)培训效果转化程度低

(5)培训方法简单,员工积极性不高(6)忽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

对策:(1)认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2)提高员工培训的科技含量

(3)重视培训需求分析(4)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二章员工培训的主要理论

(二)学习理论(重点)

1.识记:(1)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

(2)麦克鲁斯基的余力理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麦克卢斯基1963年首次提出余力理论,1970年和1971年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修正;余力理论的核心论点是生活余力因能力增加或负担减少而增加,也可因负担增加能力减少而减少。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力或负担来改变和控制余力。能力和负担的比率是影响个体生活情境的重要因素。

(3)诺克斯的熟练理论:诺克斯于1980年提出熟练理论,熟练理论的核心论点是成人的自身的发展以及成人与其周围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成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对自身主要社会角色的意义、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不断趋向熟练。

(4)培训迁移的概念:接受培训者将在培训的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程度。

(5)培训迁移过程的四个关键阶段:培训前动机、学习、培训绩效、迁移结果。

(6)霍尔顿的培训迁移模型:霍尔顿1996年提出培训评估的理论模型,称为“霍尔顿的培训迁移模型”,该模型重点放在个人绩效上,认为培训有三个主要的结果:学习、个体绩效和组织结果。其因果关系很明显,个体通过

培训学习到新的东西,应用在工作中改变了他的绩效,从而导致组织绩效发生变化。在模型中,霍尔顿强调了三种因素影响培训迁移:迁移动机、迁移气氛和迁移设计。

2.领会:(1)完形—顿悟说主要的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重视科学基本结构的掌握。2、提倡有效学习方法的形成。3、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教学。4、主张学生的发现学习。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2、交互决定论。3、自我调节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

(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有意义的学习。2、知识的同化。3、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2、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6)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第一,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其自我概念将从依赖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转化。第二,成人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为成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三、成人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方法,与其社会角色任务密切相关。第四,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学习目的逐渐从为将来工作准备知识,转变为为直接应用知识而学习。

(7)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主要变量:迁移动机、培训迁移设计、培训迁移气氛。

3.简单应用:(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观。2、学生观。3、学习观。4、教学观。

(2)培训迁移理论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1.营造学习环境。2、应用迁移理论。3、运用自我管理战略。

(三)人力资本理论(重点)

1.领会:(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P64—P68):第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或范围分为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项目以及就业迁移等五大类。第三,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教育投资。第四,摆脱一切贫困状况的关键是从事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第五,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有效、合理地使用与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

(2)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第一,人力资本理论把消费真正纳入了生产过程。第二,人力资本理论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革命性变化。第三,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归复。第四,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促进了许多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新理论的产生。

3.简单应用:(1)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P66—P67):(1)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首先人力资本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类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开支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

(2)人力资本投资平衡模型:1、在人的一生中,最优投资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2、人力资本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人力资本折旧率越大,投资的动力就越小。4、打算在劳动力队伍中逗留年限较短的人或一年中较少工作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就越小,因为他们的收益也较低。5、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刺激,一方面能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使人们对自己的技术和训练作更大的投资。

(3)在职培训对收入、就业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受过培训的人在培训期间将得到较低的收入,因为在这段期间要为培训付出代价,而在以后的年龄中可得到较高的收入。

第三章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和作用(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P75):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和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换句话说,培训需求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弄清谁最需要培训、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等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

2.领会:(1)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P76):

(一)由于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二)由于人员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三)由于绩效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

(2)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P76):

1、确认差距2、改变原有分析,从而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3、促进人事分类系统向人事开发系统转换4、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形成一个信息资料库,为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做准备6、决定培训的成本与价值

7、了解员工个人需求,为获得组织对培训的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3.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P78—P80):

1、能够帮助组织寻找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

2、能够帮助组织了解员工个人需求

3、能够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培训态度4、能够确定培训的内容

5、能够提供培训素材

6、能够使培训做到量体裁衣

7、能够获得各个方面的协助8、有利于培训成本的预算与控制

9、能够帮助组织建立信息资料库,为培训效果评估做准备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层次与特点(重点)

1.识记: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层次(P80—P85):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个体层次

1、培训部门对个体的分析

2、组织人事部门的分析3、员工个体对自身的分析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组织层次

1、组织目标的分析

2、组织气候的分析

3、组织资源分析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战略层次

1、组织优先权的改变

2、人事预测

3、组织态度分析

2.领会:(1)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P85):

1、需求分析主体的多样性2、需求分析客体的多层次性

3、需求分析的核心在于从差距中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及培训的内容

4、需求分析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5、需求分析结果具有指导性

(2)引起组织优先权改变的因素(P83):1、新的技术的引进。2、财政上的约束。

3、组织的撤销、分割或合并、部门领导人的意向。

4、各种临时性、突发性任务的出现。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和模型(重点)

1.识记:(1)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方法的选择(P91):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培训本身的要求。首先可将培训需求分为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然后再考虑培训需求分析对需求信息精确度的要求,结合各种培训需求信息收集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进行方法和方法组合选择。

(2)培训需求分析的Goldstein模型(P94):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指出了培训需求评价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构建了最广泛流行的循环评估模型。

(3)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P95):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缺口,该模型是通过对“理想技能水平”和“现有技能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来确认培训需求的。

(4)培训需求分析的胜任力特征模型(P96):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

(5)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P97):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员工在组织中个人成长的需要,即使员工目前的工作绩效是令人满意的,也可能会因为需要为工作调动做准备、为员工职位晋升做准备或者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化等原因,提出培训的要求。

2.领会:培训需求条件的建立(P88):

1、培训应是能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2、培训应是要求,而不是需求

3、培训的是行为规范,而不是价值观

4、培训是方法,而不是管理能力

5、培训是得到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

3.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P92—P94):

(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1、收集员工资料,建立员工培训档案。2、同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员工现状。

3、建立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通道。

(二)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调查计划

1、制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工作的行动计划

2、确定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工作的目标

3、选择适当的培训需求分析调查方法

(三)确定培训需求分析调查的内容

(四)培训需求分析调查的实施

1、了解员工的现状

2、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了解受训员工的期望和“隐藏”想法4、总结分析调查结果

(五)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四)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次重点)

1.领会:(1)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P99—P102):

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3、面谈法4、资料分析法5、经验判断法6、业绩分析法

(2)新兴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P102—P104):

1、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2、任务和技能分析方法3、关键时间法4、缺口分析

2.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P98—P99):

1、战略分析

2、主要任务、目标分析3、职务分析4、业绩分析

5、现存问题分析6、重大事件分析7、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

(五)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

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流程(P105—P107):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准备

1、收集员工资料,建立员工培训资料库。

2、及时掌握员工的现状

3、建立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的通道

二、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1、制定工作计划

2、设立工作目标

3、确定分析方法

三、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1、征求并审核汇总培训需求

2、分析培训需求

3、总结培训需求数据

4、确认培训需求

四、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第四章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

(一)员工培训计划概述(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计划的概念(P113):所谓培训计划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出发,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的预先系统设定和安排。

2.领会:(1)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P118-P119):

1、培训计划制定以培训发展需要为依据。

2、培训计划制定以企业发展计划为依据。

3、培训计划制定以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为依据。4、培训计划制定以可以掌握的资源为依据。

(2)培训计划给管理和控制带来的好处(P113):

首先,不会遗忘主要任务。其次,清楚地说明了培训由谁负责、培训责任的大小以及所拥有的职权。

第三,预先设定了某项任务与其他任务的依赖关系,这样也就规定了工作职能上的依赖关系。

第四,是一种尺度,可用于衡量对照各种状态,最后用于判断项目、管理者及各成员获得的成效。

第五,是用做监控、跟踪及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交流和管理的工具。

3.简单应用:(1)员工培训计划制订的依据:(P113—P115)

(一)企业培训的需求

1、企业经营发展总目标2、各部门的工作计划3、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

4、现有培训资源的状况

5、政府部门的要求

(二)企业培训的目标

1、认知领域目标

2、情感领域目标3、技能领域目标

(2)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P115--118):

1、培训的范围2、受训者的工作类型3、培训的规模4、培训场所

5、培训时间

6、培训方案的重复使用率

7、培训费用

8、培训人员

(二)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和程序(重点)

1.领会:员工培训计划的确定方式(P122—P123):

1、培训会议讨论

2、部门经理沟通3、企业领导决策4、培训文件传5、其他方式

2.简单应用:(1)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P119—P121):

1、培训的目的2、培训的负责人和培训师3、培训的对象4、培训的内容

5、培训的时间和期限6、培训的场地7、培训的方法

(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P121—P122):

1、分析确定培训需求2、明确培训目的和目标3、确定培训对象4、确定培训内容

5、确定培训方式

6、选择培训师

7、选择培训时间、地点

8、明确培训组织人

9、确定考评方式10、培训费用预算11、明确后勤保障工作12、编写培训计划

(三)员工培训计划的类型(次重点)

领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过程(P126—P127):

1、确立培训目标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3、根据培训的目标分类4、决定培训课程5、年度培训预算规划

(四)员工培训预算

1.识记:(1)培训预算的概念(P135):指的是一段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用于组织内培训部门所需要的全部开支的综合。

(2)直接培训费用的构成(P135):

1、场地费

2、食宿费

3、培训器材、教材费

4、培训相关人员工资以及外聘教师讲课费

5、交通差旅费

2.领会:(1)制定培训预算的原则(P137):1、速度性2、准确性3、合作性

(2)整体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P139):

1、企业上年度培训费用总额2、企业本年度实际经营状况及战略发展目标

3、企业年度发展目标、重点工作项目、重点培养对象、关键事件、年度培训计划。

4、结合企业理念的销售额、利润额、营业额,参照一定比例来提取培训费用。

5、根据企业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来计算培训经费。

6、参照同行业企业的人均培训费用,确定本企业的培训预算。

(3)单项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P139):

1、企业上年度本项活动的实际费用标准

2、企业本年度实际经营状况及战略发展目标

3、企业年度发展目标、重点工作项目、重点培养对象、关键事件、年度培训计划。

4、根据企业预定人均培训费用及员工人数计算单项培训费用。

5、参照同行业企业的人均培训费用,确定本企业的培训预算。

6、根据某项培训活动具体采取的培训方式、方法及培训规模等。

(4)培训预算的实施程序(P140):

1、确定年代培训预算的核算基数

2、选用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预算方法

3、确定企业培训预算的使用

3.简单应用:(1)培训预算的实施详细步骤(P141):

1、统计培训对象信息2、区分受训对象,合理划分投放比例

3、确定内训和外训的比例4、组建培训预算管理团队

5、根据公司情况合理设定培训预算项目

6、调查相应费用行情,合理规避费用风险

(2)培训预算的实施技巧(P142):

1、培训预算的适时增减(1)培训预算增减原则(2)预算增减类型(3)预算增减的依据

2、培训预算与计划冲突的解决(1)加强企业内训(2)鼓励员工分担培训投资

(五)员工培训计划的编制

1.识记:培训计划表的概念(P147):是培训方案进入实施阶段的表现形式,是每项培训活动具体实施的时间表,其形式简明、直观、便于管理者安排活动和受训人员参加培训活动。

(2)培训计划表的分类:(P147)按照培训计划涵盖的内容划分为综合性培训计划表和专项培训计划表,按照培训计划的时间长短划分为长期培训计划表、中期培训计划表和短期培训计划表。

2.领会:(1)编写培训计划书的意义(P145):首先能够帮助管理者事先对培训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统筹规划,其次,作为将信息和分析结果高度浓缩的培训计划书,可以为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五章员工培训内容与培训课程设计

(一)员工培训内容的确定(重要)

领会:(1)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依据(P153):

1、以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

2、以生产质量标准为依据。

3、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依据。

(2)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原则(P155-P156):1、超前性原则2、多元化原则

3、技能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二)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重点)

1.识记:(1)岗位能力的概念(P156):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

(2)工作技能的概念(P157):是指岗位胜任者和绩效卓越者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

(3)管理技能培训的概念(P159):是指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

(4)认知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的概念(P160):认知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把握关键,认真思考,扎实谋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组织与环境及其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复杂性的能力。

人际能力是指把握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关技能,即理解、动员、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技术技能是指从事自身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基本技术和具体方法。

2.领会:(1)岗位能力的构成要素(P156—P158):1、个性特征要素2、专业知识要素

3、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要素4、工作经历5、工作经验6、工作成果

(2)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要求(P158):1、固定课程与灵活课程相结合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

3、以帮助员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目的

4、培训课程应该分类设置

(3)岗位专业技能包含的指标(P163):1、技术知识要求。2、操作复杂程度。3、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4、品质质量难易程度。5、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4)岗位专业技能的测定方法(P164):1、员工获得的技能证书。2、企业定期通过举行技能测试、技能比赛等测定员工的技能水平。3、企业通过员工的工作产出评定其技能水平。

(三)员工文化素质的培训(重点)

1.识记:(1)素质的含义(P164):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练,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

(2)素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P165):人的素质包含四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

(3)文化素质的含义(P165):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备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方面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4)知识的储备方法(P166):知识的储备方法主要包括外储和内储。

(5)知识结构的三种类型(P167)1、宝塔型知识结构;2、蜘蛛网型知识结构。3、幕帘型知识结构。

(7)熊彼特的创新概念(P169):被称为“创新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领会:(1)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要求(P156)1、广博情深的知识储备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4、要有创新能力

(2)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途径(P170): 1、将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2、将文化素质培训贯穿于专业技能培训始终

3、加强企业人文环境建设,改善企业文化氛围

(四)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重点)

1.识记:(1) 职业素质的含义(P173):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

(2)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P173):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2.领会:(1)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P173):1、职业性2、稳定性3、内在性

4、整体性

5、发展性

(2)员工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P174): 1、思想素养2、专业素养3、行为素养

(3)员工职业素质培训的内容(P175):1、现代职业观念2、现代职业意识

3、现代职业能力4、现代职业礼仪5、现代职业道德6、现代职业精神

(五)员工团队精神的培训(重点)

1.识记:(1)团队精神的含义(P176):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2)团队的凝聚力的含义(P178):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

(3)团队合作的概念(P179):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与奋斗的过程。

2.领会:(1)团队精神的作用(P177):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

(2)团队合作的表现(p179):

1、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决策和于他人协商。

2、决策之前听取相关意见,把手头的任务和别人的意见联系起来。

3、在变化的环境中担任任何角色。

4、经常评估团队的有效性和本人在团队中才长处和短处。

(3)团队士气的影响因素(P180):1、对团队目标认同与否。2、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3、团队成员对工作的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

5、团队内部的和谐程度。

6、良好的信息沟通。

(4)团队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p181):1、士气高涨,效率低下。2、士气高,生产效率也高。

3、士气低,生产率高。

(5)员工团队精神培训的内容(p181):

一、团队矛盾的化解: 1、需要包容个体的不同和达到集体的目标。2、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对抗。

3、注意业绩、学习和发展。4、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自治之间取得平衡。5、维护关系三角。

二、团队的建设:1、尊重每一个人。2、凝聚团队共识。3、完善领导技巧。

4、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5、引导成员参与管理。6、积极发现员工的共同领域。

7、唤醒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8、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9、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六)培训课程的设计(重点)

1.识记:(1)课程设计的含义(p185):是将要培训的课程主题、内容、形式风格及主要授课的方法,根据培训对象特点、目标计划做预先的设计,形成既定思路并落实到文案上,由培训师在培训授课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实施。

--

(2)课程设计的任务(p185):1、课程形式的确定2、课程结构的确定

2.领会:(1)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点(P185):1、满足现代科学、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需要。

2、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知识规律3、本职目标为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2)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原则(p192):1、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2、学科化与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

3、基础性与时代性想统一的原则4、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原则

(3)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步骤(p193):1、开列培训课程设计清单2、确定选择标准3、综合评估

3.综合应用: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p188):

(一)确定课程目的(二)培训课程分析(三)明确课程的目标(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五)进行课程单元设计(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七)实施培训课程(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

第六章员工培训方法

(一)员工培训方法概述(重点)

领会:(1)选择员工培训方法的原则(p199):

(一)目标导向原则(二)因材施教原则(三)多元化原则

(四)以人为本原则(五)科学性原则(六)可行性原则

(2)影响员工培训方法选择的因素(p202):

(一)时间安排(二)培训预算(三)培训对象

(四)企业文化(五)师资力量(六)硬件支持

(二)传统型员工培训方法(次重点)

1.识记:(1)视听教学法(p207):是通过向受训者展示与播放图片、音频、影像、幻灯片等视听资料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

(2)实践型培训方法(p208):通过让受训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操作、体验,从而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法。

(3)工作轮换法(p210):指受训者需要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变换工作岗位,从而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

(4)考察法(p211):通过实地考察,受训者直接观察客观事物,得到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培训方法。

(5)参与互动型培训方法(p212):培训对象通过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与培训者相互交流沟通,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开拓思维,转变观念,实现培训目标的一种培训方法。

(6)头脑风暴法(p217):即一定数量的受训者通过集体讨论,对于培训讲师提出的话题各抒已见,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7)角色扮演法(p218):是在一个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受训者扮演情景中的角色,担任某一职位,以这个角色身份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8)拓展训练及其类型(p222):指受训者在事先设计好的户外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景式训练,以开发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训方法。

(9)游戏法(p223):受训者通过游戏的方法,根据受训老师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和程序,收集信息并分析信息,进行互动、合作或竞争,由此开发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

2.领会:(1)课堂讲授法的优缺点(p205)

优点:1、对培训环境要求不高,组织相对容易,易于操作。2、性价比比较高。3、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缺点:1、单向教学,不利于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不能提供实际的直观体验。3、针对性不强。

(2)工作指导法的优缺点(p209):

优点:1、培训与实践相结合。2、培训反馈及时。3、互动性强,培训效果立竿见影。缺点:1、效果受培训教师影响较大。2、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3、不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工作要求的变化。

--

(3)考察法的运作流程(p211):

1、明确考察目的。

2、选择考察对象。

3、注重实时知道。

4、对考察结果进行评估。

(4)讨论法的优缺点(p213):

优点:1、是一种多向交流。2、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独立思考的能力。3、能够使培训密切联系实际。

缺点:1、对所要进行讨论的题目和内容的要求较高。2、对教师要求较高。3、受训者的性格会影响讨论的结果。

(5)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p214):1、制定完善的讨论计划。2、促使受训者迅速进入角色。

3、注意倾听和总结。

4、当参与人数较多时,应当分小组进行讨论。

(6)案例分析法的主要步骤(p215):1、案例准备2、案例简介3、案例谈论4、总结讲解(7)运用案例分析培训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p216):1、应该告诉受训者,在案例讨论中没有正确的标准答案,角度不同,评价和答案也会不同,案例的分析过程比问题的结果更加重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案例。

3、选择具有教学经验的培训教师。

(8)头脑风暴法的操作流程(p217):1、明确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往往只有一个。

2、规定一定的谈论时间,受训者可以随意提出自己认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提出的观点越多越好。

3、由负责人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记录。

4、对得出的分析结果还可以继续采用头脑风暴法进一步开展创造性的

思维活动。最后,全体受训者对方案逐一进行评估,选出最优方案。

(9)角色扮演法的步骤(p219):1、准备阶段2、开始阶段3、扮演阶段4、结束阶段。

(10)拓展训练法的优点和局限性(p223):

优点:1、能够开发受训者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2、有利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3、在特定的环境下,受训者能够打破原有的行为方式,愿意做出行动的改变,从而抓住机遇,成功挑战并超越自我。

缺点:1、对受训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年龄较大、健康状态欠佳的员工,拓展训练并不是恰当的选择。

(11)游戏法的步骤(p223):1.设计游戏的内容和规则。2、分组。3、游戏阶段。

4、结束后,培训教师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点评。

(12)游戏法的优缺点(p224):

优点:1、趣味性强,耗费的资金较少。2、能够让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得到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

3、能够使受训者改变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应对类似事件。

缺点:1、有些培训游戏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地反应实践的情况,影响受训者对现实的理解

2、受训者在游戏中无需为失败承担责任和损失,不利于培养其责任感。

3、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三)现代化培训方法(重点)

1.识记:(1)远程培训(p228):是指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光纤网络等设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视频传输技术,在不同地点进行文字、声音、高清影像的实时传输与沟通互动的远距离教学活动。

(2)网络培训(p228):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因特网进行知识的储存和传递,再经由浏览器对受训者进行声音、图像、视频等培训内容展示的培训方法。

2.领会:现代化培训方法的特点(p227):

1、更具有灵活性。

2、能够有效的提高培训效率,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3、初期投入大,后期管理成本低。

第七章员工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一)员工培训实施的准备工作(重点)

1.识记:(1)培训者(p236):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具体承担培训任务,向受训者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人。

(2)培训对象的类型(p238):(一)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二)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四)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五)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2.领会:(1)培训管理者的主要职责(p236):1、提出和审核培训需求。2、实施培训计划并进行具体管理。

3、保障培训效果和评价培训效果。4、积极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2)受训者应履行的职责(p236):1、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2、积极参与培训中安排的一切活动,完成培训师和管理者布置的任务,积极协助培训师进行培训。

3、培训结束时,认真评价培训师,客观提出评价意见,做好自己的学习总结。

4、培训结束回到岗位后,要努力将所学的培训内容与自己工作岗位相结合。

(3)培训师的基本要求(p243):1、有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强烈欲望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

3、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

4、有足够的耐心5、具有幽默感

6、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

7、具有培训的热情

(4)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必要性(p248):1、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是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充分利用内部培训力量能够有效的降低培训成本。3、能够有效地加强开发和培训的效果。(5)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流程(p249):1、进行总动员。2、筛选培训师候选人。

3、对培训师组成人员进行培训。

4、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资格认证。

5、人力资源部门将其培训师资格归档并录入个人人事档案,成为其绩效考核、晋升、薪酬评定等方面的依据。(6)培训师的选择标准(p251):

1、具有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培训内容方面的行业知识,有较高的学历,通常在硕士以上。

2、丰富的实战经验。3、独立的课程研发能力。4、一流的授课效果。5、良好的专业形象。6、正面的客户反馈。

(7)培训师的选择原则(p252):1、择优聘用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公开选拔原则。

(8)选择培训场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256):1、安静的培训环境。2、有学习氛围的环境。

3、有与教学形式内容相配合的环境。4、有方便培训师与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的环境。

(二)培训实施中的管理(次重点)

1.领会:(1)培训开始前具体事项的落实(p257):1、检查培训后勤准备事项2、备齐培训资料

3、落实各种培训费用

4、确认并通知培训对象

5、联络培训师

6、做好自我准备

(2)下课后的收尾工作(p263):1、在培训师讲课结束时做归纳2、与培训师交换意见

3、向培训师致谢

4、对培训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估(3)培训结束后的工作(p264):1、培训考核2、办结业证书3、送别学员

4、清理、检查设备,整理环境与培训资料5、实施过程的检讨6、做好问卷调查并进行培训的跟踪

(4)培训预算方案的执行与控制(p265):

1、认真审视每笔培训开支是否合理

2、把好物品采购关并注意节约使用

3、计算人员成本

4、费用列支要符合有关财务政策和法律规定

(三)员工培训的风险防范(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风险的概念(p266):为培训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是培训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领会:(1)培训过程中的风险(p266):成本风险、质量风险、服务风险。

(2)培训后的风险(p268):1、培训达不到应有效果的风险2、人才流失风险6、企业战略风险

3、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风险

4、专有技术泄密风险

5、知识更新风险3.综合应用: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p273):

(一)培训达不到应有效果的风险防范策略

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制定员工培训计划

2、选择或培养合适的培训师

3、做好培训的转化工作

4、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工作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二)人才流失风险防范策略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2、谨慎选择培训对象3、签订劳动合同

(三)专有技术泄密风险的防范策略

(四)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风险的防范策略

(五)知识更新及战略风险的防范策略

第八章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目的与内容(重点)

1.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p286):1、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2、感受企业的价值理念、管理方式。

3、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

(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p287):1、消除疑虑2、了解企业

3、适应环境

4、顺利工作

5、信息反馈

(3)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的设计原则(p295):(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5)奖励原则

(2)新员工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3)因材施教的原则(4)讲求实效的原则

2.简单应用: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p298):(一)培训内容简单(二)培训观念出现偏差

(三)没有严格遵守培训程序(四)培训缺乏相应的规范(五)培训的执行力欠缺

(六)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七)监督机制缺失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次重点)

1.识记: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p300):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新进员工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主管、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新员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2.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控制的主要措施(p305):1、培训过程效果调查问卷2、理论考核

3、岗位培训项目检查表4、培训座谈会5、培训后的跟踪6、转正考核(2)新员工入职培训后的效果评估(p306):1、反应层面评估的内容2、学习层面评估的内容

3、行为层面评估的内容

4、结果层面评估的内容

(四)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重点)

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p311):

1、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

2、新员工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3、推行职业导师制度

(2)职业导师制在新入职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p312):

1、职业导师制应该与企业其他的培训项目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从多个角度促进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

2、在新员工导师制辅导结束以后,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继续由导师进行对其辅导。

3、新员工的导师由企业指定,,而一个辅导期结束后,要有员工自行选择导师。

4、员工发展的不同阶段,要配备不同层级的导师。

5、企业应扩宽职业导师制的思路,构建双向的职业导师制。

第九章培训成果转化

(一)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和形式(重点)

1.识记: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p321):是指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其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运用于工作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最大价值的过程。

2.领会: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p321):1、依样画瓢2、举一反三3、融会贯通4、自我管理(三)培训成果转化过程和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重点)

1.识记:培训成果转化的气氛(p327):是指能够影响培训转化的所有工作上的因素。

2.领会: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P327):1、培训成果转化的气氛。2、培训课程的设计。

3、受训者的特征。4、培训的时效性。5、激励机制

(四)培训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

领会:(1)培训转化的观念障碍(p334);:1、培训是一种福利2、培训是中层、基层管理者的事

3、培训师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

4、培训万能论

(2)培训成果转化的执行障碍(p336):1、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基础

2、重视投入,忽视产出3、重前期准备,忽视培训的监督和沟通(五)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