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病毒神经系统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神经系统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神经系统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神经系统感染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科王纪佐

带状疱疹在发病前的神经痛常被误认为关节炎、风湿痛,自用镇痛治疗,延误病情;或者是明知是此病而不积极治疗,以致延误病情。因此,病人要提高警惕,有病要及时就医。

概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s)是大的包膜含DNA的病毒,其造成两个熟知的疾病: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和带状疱疹(shingles,herpes zoster)。水痘是儿童期多见的原发感染;而带状疱疹则是生命早期患水痘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病毒再活化所造成的感染。水痘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是感染后的自家免疫性疾病,分类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带状疱疹是多发疾病,年发病率约为每年每千人中1~5人患病,无季节性。年龄和免疫功能障碍是影响发病率的两大因素。带状疱疹常发生在患全身系统疾病,特别是恶性疾病、应用细胞毒性药、类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和放射治疗,脊髓和神经根病损(如急性脑膜炎、结核病、Hodgkin病、转移癌和脊髓外伤)时。疱疹后神经痛亦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生率近15%~75%。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少见,只发生在10%的带状疱疹患者。

一旦潜伏在脊髓和颅神经的神经根的神经节的病毒再活化后,它将在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中增殖散播,并沿神经节的周围支顺行下行到达其支配区的皮肤造成其皮节区的水疱皮疹。在更严重的病例,原始感染的神经节上下背根神经节也受累;炎性反应可向内扩展及脑膜和沿神经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脊髓炎或脑炎。

发病机制示意图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主要累及脊髓神经节,20%患者为颅神经受累,颅神经受累最多见的是三叉神经的第1支和第7神经,动眼神经麻痹也可见到。脊髓神经根受累的多寡顺序为胸,腰,颈和骶节段。累及总为单侧。

1、脊神经节的带状疱疹

前驱感觉症状有皮节区疼痛,瘙痒或感觉异常。几天以后出现节段性皮疹。这种先期疼痛常和其他周围神经病或内脏疼痛难以区别。最常累及的皮节是从胸3到腰2节段和三叉神经第1支(眼支)的皮节。皮疹开始为红斑,12~24小时内成为水疱,散在和融合一起分布在受累神经根供应的皮节范围。一般于72小时后水疱内液体化浓。一周内脓液变干,10~12天结痂,2~3周痂脱落,遗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的皮肤,可伴有感觉缺失,持续数月始能恢复正常。皮疹期间可合并无痛性淋巴腺增大。

病例

2、眼带状疱疹

三义神经节受累占约20%的病例。三支的任何一支皆可受累,但以眼支受累最常见。该神经节受累所致的眼支带状疱疹的结果是全眼球炎和角膜瘢痕。暂时性或永久性动眼神支配眼肌的麻痹亦可发生。

3、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

受累侧的面神经麻痹,50%患者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并伴有耳部带状疱疹,称为Ramsay Hunt综合征。疱疹主要见于鼓膜和外耳道,有时波及外耳廓。同时疱疹可累及第2和第3颈皮节,称为颈项带状疱疹(cervical collar zoster)。另外,可同时累及柯替氏(Cortis)和前庭神经节(Scarpa),出现耳鸣、眩晕、呕吐和耳聋。偶尔第9和第10或第5颅神经感染可先于面神经麻痹出现。带状疱疹偶可只造成面瘫,但不出现疱疹,称为无疹性单纯疱疹(zoster sine herpete)。第9和10颅神经虽不常见,但多因不仔细检查咽部疱疹或同侧的咽喉肌麻痹而漏诊。

并发症

1.运动麻痹

带状疱疹不只累及感觉神经,肢体和躯干的带状疱疹常伴有节段性肌无力和皮肤感觉障碍并存,肌力丧失的范围和受累皮节相一致。无力见于皮疹后数天至2周,更长的拖延间隔较罕见。无力可突然发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停止进展。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头痛、颈强直和精神混乱,提示脑膜受累。颈段和腰段皆可受累,各自可遗留上肢和下肢的肌肉萎缩。骶段受累罕见,可造成膀胱麻痹,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85%的病例肌无力可恢复。

2.脊髓炎

带状疱疹可造成程度轻重不等的脊髓炎,多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脊髓,并因局部炎性反应而加重。与运动麻痹一样,多于疱疹发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膀胱功能障碍,轻度或暂时性反射不对称,下肢无力感觉障碍。严重的脊髓炎可产生部分Brown-Sequard综合征,甚或脊髓横贯性病损,脊髓受累节段和皮疹发生节段多一致,但也可发生在更高脊髓节段。

3.带状疱疹脑炎(herpes zoster encephalitis,HZE)

带状疱疹脑炎为弥散性脑炎,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在弥散性带状疱疹患者中,1/3的患者发生HZE. HZE可发生在皮肤疱疹以前,疱疹同时和疱疹痊愈以后。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烧、头痛、脑膜刺激征、谵妄、精神混乱,以及偏瘫、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等局限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出现神智障碍如木僵和昏迷则预示病情危重。脑脊液可出现淋巴细胞和蛋白增高等病毒性

脑膜脑炎的表现。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周围和局限性脱髓鞘,脑膜小动脉的肉芽肿动脉炎,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核内包涵体。死亡率高达30%,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另外,还可见一种局限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临床表现和进行多灶性白质性脑病相似。发病常于皮疹痊愈后出现。二者时间上相隔久远,常被疏忽遗忘,使二者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脑活检查出Cowdry 包涵体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原或DNA方可确诊。

4.脑血管炎

是严重的带状疱疹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两种类型:一是眼带状疱疹伴迟发性对侧偏瘫(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with delayed contralateral hemiparesis),眼支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或痊愈后数周到6个月,于皮疹对侧突然发生偏瘫,以及失语等其他大脑半球受累的表现,这是由于皮疹同侧的颈内动脉主干和其主要分支的炎症和阻塞造成同侧半球缺血性损害所致。皮疹和偏瘫的发生平均间隔7个月。病理发生机制尚不详,可能是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脑部的大血管所致。另一是动脉炎(arteritis),除颈内动脉系统受累外,其他脑血管亦可受累。其病理发生机制不甚了解,可能是过敏性动脉炎,但受累血管多为感染神经节的神经支配的局部血管,血管内曾发现有病毒核壳体和抗原,故动脉炎发病和病毒直接侵犯亦有关。

5.带状疱疹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或Guillain-Barre型带状疱疹

可表现为普通型以运动障碍为主的Guillain-Barre综合征,或表现为不进展为肢体或全身瘫痪的Fisher综合征(眼肌麻痹、无反射和共济失调,也可有面神经瘫)等变异型。另外还可见节段性神经根脊髓炎(segmental radiculomyelitis),多发性神经根炎,颅神经病和多灶性脱髓鞘综合征(multifocal demyelinating syndrome)等。

6.疱疹后神经痛

老年衰弱患者最多见,主要为三支神经眼支和肋间神经受累为主。疼痛为锐痛或闪电样疼痛。多持续不断,皮肤对触觉敏感,可持续数月甚或数年,对所有治疗效果不佳。

化验室检查

化验异常主要局限于脑脊液检查,即使无并发症的带状疱疹患者脑脊液检查亦可发现淋巴细胞增高,甚至可于皮疹出现前就已出现。若只单一胸皮节受累,脑脊液多正常。颅神经节受累,或中枢神经受累时,脑脊液多呈现异常,细胞计数可从十几个到数百个/mm3不等,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诊断要点

特征性的水疱皮疹和其特有的皮节分布使带状疱疹的诊断不难。皮疹前期的局限性疼痛偶有导致错误诊断为胸或腹腔内脏疾病者。当疱疹已愈或完全缺如(zoster sine herpete)时常造成诊断困难,带状疱疹虽可无皮疹而造成肋间神经痛或面神经麻痹,但仔细寻找总可以找到几个水痘或其遗留的痕迹。若为确诊需要,可从水痘液中分离病毒或免疫组化鉴定感染细胞。

治疗方案和原则

1、治疗的目的和个体化

治疗的目的是减缓急性感染,阻止感染向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播散以及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目前可利用的治疗手段有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阻断病毒复制,使用皮质激素以缓解局部炎性反应。

治疗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有向眶内组织扩散感染造成严重后遗症的危险,故眼支感染理应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患者易造成严重播散感染亦应给予全身抗病毒治疗。免疫机制正常年轻人患带状疱疹一般较轻,且恢复迅速,不遗留任何后遗症,所以无需任何特殊治疗。免疫机制正常的老年人易患疱疹后神经痛,给予一短疗程的皮质激素有可能减少其后患神经疼的发生率而无任何不良反应。推荐强地松600mg/d,疗程四天或等量其他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于7~10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皮质激素外应加用无环鸟苷。

如何进行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护理?

2、抗病毒药物治疗

药物有无环鸟苷,万乃洛韦(valacyclovir,Valtrex)或伐昔洛韦(famciclovir)。这些抗疱疹病毒药物有预防疼痛,阻止病毒的播散,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急性疱疹愈合的效应。伐昔洛韦可缩短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程。对有脑脊髓炎和动脉炎等并发症的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都应给予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对重

症患者更应静脉给药和用药剂量要大。因为动脉炎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所致,故应同时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

3、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困难,其对一般止痛药无效。受累的后根切断术在缓解疼痛上无何效果。皮质激素的疗效亦不肯定,反而可抑制免疫机制和造成病毒的播散。目前较为有效的药物是阿米替林或其他三环抗抑郁制剂,以及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gabapentin)。

病例:阴某某女 74岁患者脐右侧至后背中线,均可见广泛的集簇性粟粒红色丘疹,有大小水疱和特大水疱(15×15),皮肤潮红、灼热、剧烈疼痛、彻夜难眠、发热、不欲食等(就诊时的照片)根据该患者的病史、症状及查体所见,您的诊断是什么?根据您作出的诊断,您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学习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脊液改变和病因学治疗;了解朊蛋白病、爱滋病所致的神经障碍和神经梅毒的致病因子、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及相关辅助检查;了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性脑炎的致病因子和临床表现; 了解寄生虫脑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一、选择题 A型题 1. 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嗜神经的RNA病毒 B.嗜神经的DNA病毒 C.非嗜神经的RNA病毒 D.非嗜神经的DNA病毒 E.Ⅰ型为DNA病毒Ⅱ型为RNA病毒 2. 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发生脑炎的主要途径是: A.不洁助产器械的应用 B.原发性胎儿宫内感染的延续 C.分娩时不洁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的接触 D.静脉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E.喂乳妇的乳头不洁 3.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时,对于该病毒感染具有确定诊断价值的是: A.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B.病程中1次抗体滴度呈6倍以上增加 C.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2倍以下增加 D.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3倍增加 E.病程中6次以上抗体滴度呈3倍以下增加 4.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腰穿脑脊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轻、中度增高 B.细胞数增多 C.细胞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D.可以有红细胞增多 E.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5.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预后无影响的是: A.诊断、治疗是否及时 B.对症支持处理是否完善 C.免疫治疗是否得当 D.脑脊液中的病毒数量 D.抗病毒药物的疗程是否足够 6. 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A.肠道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带状疱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流感病毒 7. 病毒性脑膜炎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

带状疱疹的护理常规

带状疱疹 一、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 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 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 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 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 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 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 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三、治疗] 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 )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 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 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 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 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试题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临床最常见的脑炎是()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E.腺病毒性脑炎 2.男患,50岁,突发头痛,呕吐,体温40℃,伴躁动,2日后频繁癫痫发作、昏迷,3日后死亡。病理检查脑实质内出血性坏死、细胞核内包涵体。该病为() A.腺病毒性脑炎 B.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灶部位是() A.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 B.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 C.顶叶及枕叶D.丘脑下部 E.脑干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脑脊液压力增高 C.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D.脑电图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CT显示颞叶低密度病灶 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B.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C.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 D.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 E.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B.HTLV-1逆转录病毒 C.朊病毒感染 D.HlV病毒 E.巨细胞病毒 7.AIDS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是() A.脑弓形体病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D.分枝杆菌感染 E.李斯特菌感染 8.下列哪项不符合脑囊虫的病变部位分型() A.脑室型 B.蛛网膜型(脑膜型) C.精神型(痴呆型)

D.脊髓型 E.脑实质型 9.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下列哪项不正确() A.成人总剂量300mg/kg B.应治疗3~4个疗程 C.常规快速加量D.用药后可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 E.用药过程须严密监测 二、多选题 10.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病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有() A.细菌 B.病毒 C.螺旋体 D.朊蛋白 E.寄生虫1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 B.单纯疱疹病毒是嗜神经DNA病毒 C.成人病例多由HSV-Ⅰ型病毒感染 D.HSV-Ⅱ型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或性接触传播 E.本病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的临床表现是() A.急性起病、高热,可伴口唇疱疹 B.可出现癫痫发作 C.常见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D.精神症状较明显 E.可发生智能障碍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是() A.蛋白细胞分离 B.可见红细胞 C.细胞数明显增多 D.蛋白含量增高 E.脑压增高 1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最常见的改变是() A.单、双侧顶叶高波幅慢波 B.单、双侧额叶高波幅慢波 C.单、双侧颞叶高波幅慢波 D.单、双侧枕叶高波幅慢波 E.各脑叶高波幅尖波 1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改变是() A.皮质下白质广泛的低密度区 B.颞叶及海马低密度区伴点状高密度C.基底节区多发性低密度灶 D.单、双侧颞叶及海马局灶性低密度区E.可无异常发现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症状 导读:生活小常识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常见于众多人群,带状疱疹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很多的,随着带状疱疹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身体受损严重,人们要注意带状疱疹的常识。带状疱疹症状有哪些? 带状疱疹症状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患带状疱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要过分紧张,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少数病人遗留有胁肋疼

带状疱疹

问题1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怎么界定? 问题2皮疹愈合指的是完全愈合没有痕迹算愈合,还是水泡结痂就算愈合? 问题3 患者在医大一院使用伐昔洛韦、甲钴胺、普瑞巴林1周左右,自诉疼痛未见明显减轻,是用药时间短吗? 问题4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都是通过与钙离子通道结合产生作用,而普瑞巴林为二代药物,是否比加巴喷丁效果好? 问题5咱们在治疗带状疱疹(P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时的用药是否有区别?用药治疗经验? 问题6 咱们这个患者从疼痛到现在共1个月,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吗?入院后没有抗病毒治疗, 问题7 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后是否继续服用药物,继续服用什么药物,多久停用药物? 诊断:带状疱疹的诊断根据患者病史、典型的皮肤单侧性、节段性、局限性皮疹就可诊断;至于什么时候称为带状疱疹,什么时候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关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 1疼痛诊疗学教材是依据疼痛时间长短划分的(没有明确指出时间分界点)。并将PZ和PHN 分为三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为1月以内的疼痛;慢性期PHN为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之间的成为亚急性期; 2 实用疼痛诊疗手册

从何时开始成为PHN尚无定论,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为皮疹治愈后,仍有持续性、长期的疼痛,但没有特别指定从皮疹出现后多长时间为限。但是,不应限于以前常用的定义,皮疹出现1个月以后的疼痛,而应将此期限以前出现的PHN症状也应认为PHN;另外,如果皮疹治愈6个月后,以神经变性引起的疼痛为主要症状仍持续存在,可称为难治性PH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2、流行病学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 ~5‰。约9% ~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疹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 3、发病机制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 产生的基础。可能涉及神经①外周敏化。②中枢敏化。③炎性反应。④去传入(differentiation):初级传入纤维广

带状疱疹

1 / 30
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
带状疱疹是皮肤病的传播疾病,已经治愈就很难再复发,切可终身 免疫。对此来看下文中介绍的带状疱疹的八个电箱症状表现吧,希望 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 1、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 局部不出现皮疹或只出现红斑或丘 疹,无典型水疱,很快自行消退。 2、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出现直径大于 0.5cm 的大疱,如樱桃大 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带状疱疹类型症状解析 3、出血型带状疱疹。水疱内容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可坏死,结黑褐色痂皮,不易剥 离,愈合可遗留瘢痕,多见老年人及营养不良的患者。 5、泛发型(播散型)带状疱疹。病情严重,有死亡报告。本型少 见。局部发疹至播散全身时间约 1~10 天,水疱簇集,有融合倾向,

2 / 30
可累及肺、脑等器官,常伴高热、头痛等中枢神经受累症状,多见衰 弱的老年人及恶性淋巴瘤患者。 6、眼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眼支) 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 及眼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等发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 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带状疱疹(Ramsay hunt 综合征) 即面瘫、耳聋、外耳道疱 疹三联征。VZV 侵犯膝状神经节后根,引起面神经、听神经受累所 致。表现为单侧面瘫、外耳道疱疹、鼓膜疱疹伴患侧耳痛、耳鸣、耳 聋、乳突压痛,舌前 1/3 味觉障碍,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 震颤等症状。 8、内脏带状疱疹少见。VZV 侵犯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引起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支配区发疹,出现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 可发生节段性胃肠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症或 积液。 携手健康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540159.html, 温馨提示: 具体介绍的八类带状疱疹的症状 表现后,或多或少有了了解,如果出现以上的不适要及时诊断治疗,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避免造成健康损伤。 认识带状疱疹 当心误诊加重病情 带状疱疹是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在患病初期病症不怎么明显容易 出现误诊,所以感觉不适要到正规的大型的医疗机构检查后,再积极 进行治疗。认识带状疱疹 当心误诊加重病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孙婷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ICU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总结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护理要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救治质量,缩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因为其所在部位与外界隔绝,一般医疗途径难以到达感染的部位,加上目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医疗手段缺乏,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上常常采用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脑室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等,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又相反的为病原体提供了绕过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加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并发颅高压诱发脑疝而死亡。由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在总结了我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后,分析如下: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 1.1 病原体的种类: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感染。而真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则极为罕见。细菌感染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绝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病原菌与社区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差别。一项来自脑脊液培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病菌分布如下[1]: 表1 脑脊液标本438 株致病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菌株数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316 72.2 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35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 46 10.5 其他葡萄球菌 10 2.3 肠球菌属 13 3.0 链球菌属 7 1.6 其他 5 1.1 革兰阴性菌 122 27.8 肠杆菌属 27 6.2 不动杆菌属 27 6.2 铜绿假单胞菌 16 3.7 大肠埃希菌 12 2.7 肺炎克雷伯菌 12 2.7 其他假单胞菌 5 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5 1.1 变形菌属 5 1.1 其他 13 3.0 合计438 100.0 了解与感染相关的病原体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护理提供的依据。

带状疱疹的饮食禁忌

带状疱疹的饮食禁忌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初次感染病毒,在儿童表现为水痘。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及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神经痛,出现红斑及大小水疱,皮疹沿周围神经延伸,呈带状。 其发病特征为:患处有水疱约绿豆大小,疱膜紧张发亮,中心凹陷呈脐窝状,成簇若串珠,呈带状分布基底部发红,疱群间皮肤正常。伴有刺痛或火辣辣的灼痛。多发于腰腹部,形似一条火红色的龙缠绕于腰间,故俗称“串腰龙”,中医则称之为缠腰火丹。临床还可见发于患者头、颈,胸背及大腿内侧等部位。发疹前常有低热、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轻重不一的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有灼热和刺痛的感觉,1-2天后出现皮疹。有时刺痛和皮疹同时发生。若处理不当,患者局部则疼痛不已。发生在面部的病情较重,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视力和听力。严重的水疱可大如鸡蛋,或有出血点、血痕、坏死。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据报道,患过肝胆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年老体弱者最易感染本病。目前认为带状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该病毒在小儿多引起水痘在成人多引起带状疱疹。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人体神经细胞中,当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红斑狼疮及外伤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再活动,可诱发本病。本病以春秋季多发,一旦发病,面积较大,持续时间长。若失治可转为慢性,出现长期阵发性刺痛。甚至较硬面料的内衣摩擦也会感到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疤

痕,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带状疱疹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建议:要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以穿棉布旧内衣为佳。对于出现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继发感染。一巨疱疹破碎,渗水较多时要及时洗净更换内衣饮食要清淡,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流神经痛时要及时的治疗,最好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念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脊髓实质\被膜&血管等, 引起急性\慢性炎症(或非炎症) 性疾病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螺旋体 立克次体朊蛋白 根据感染部位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 急性亚急\性慢性 CNS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病因&发病机制 ?HSV--嗜神经DNA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 少数儿童&青年为原发性感染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Ⅱ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性器官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 多急性起病, 潜伏期2~21 d(平均6d) 前驱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腹泻等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2. 临床常见症状: 轻度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丧失 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幻觉) 3. 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 多有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去皮质状态, 早期也可出现昏迷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 脑疝形成而死亡 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升高 ?细胞数增多, 重症可见红细胞 ?确诊: 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2次); ?血液\CSF<40 ?早期快速诊断: 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异常, 以颞\额区为主 影像学检查--CT ?局灶性低密度区散布点状高密度(颞叶常见) 影像学检查--MRI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草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专家组 [关键词]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VZ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生带状疱疹。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带状疱疹发病的基本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其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表指南,通过介绍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并确保为每一位带状疱疹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关于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

关于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的内容,具体内容:带状疱疹对于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症状表现较多,那么这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带状疱疹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常见于众多人群,带状疱疹患者的症状... 带状疱疹对于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症状表现较多,那么这带状疱疹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呢?今天,我就教大家。 带状疱疹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常见于众多人群,带状疱疹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很多的,随着带状疱疹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身体受损严重,人们要注意带状疱疹的常识。带状疱疹初期症状有哪些?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通常的来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带状疱疹腰部症状 1. 发病突然,发疹前可有低热、乏力、全身不适等轻微全身症状及患处皮肤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疼痛剧烈时可被误诊为急腹症等疾病。 2. 好发部位为胸部(肋间神经分布区)、额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其次

为颈、腹、四肢等处。 3. 皮疹特点为成群的绿豆至米粒大小发亮水疱,基底发红,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水疱约1、2周破溃,结痂或吸收干燥,脱痂后遗留色素沉着。个别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称泛发性带状疱疹。 4. 神经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烧灼样或感觉过敏,疼痛的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老年患者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 生活中,带状疱疹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而对于该病,应该要提高警惕,生活中学会预防和保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白血病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较好,所以一旦身上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尽量把白血病在早期就治疗好。 带状疱湿疹症状表现如下 一、湿疹:背部湿疹的症状就是背上出现了一块或多块湿疹,但是背上出现了湿疹不一定是湿疹。 二、湿疹的颜色:背部湿疹刚发病时,背上的湿疹成浅白色,随着湿疹病程的发展,湿疹会变成纯白色、乳白色。 三、湿疹大小形状:背部的湿疹多为指甲或钱币大小,近似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也有起病时为点状减色斑,境界多明显。 四、湿疹数目:背部湿疹刚发病时背上的湿疹数目较少,一般只有一片或两片,如果背部的湿疹得不到治疗。那么,湿疹的数目会逐渐的增多。发现提醒

带状疱疹的成因及愈后注意

带状疱疹的成因及愈后注 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带状疱疹的发作主要是由于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当机体抵 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带状疱疹病毒就开始活动,生长繁殖,沿周 围神波及皮肤,出现皮疹,.严重时可呈血性水疱,彼此融合,也可发生 坏死溃疡,产生神经痛.总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有水有毒,由肾脏排不 出去表现在皮肤上引起的,将毒素排出,排尽,从而是可以达到根治的.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 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 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 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 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临 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 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 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 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 “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建议中医中 药治疗.用邱医堂中医传统外科膏药活血生肌膏贴敷可治愈.膏药可 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

疱疹的分类鉴别

疱疹的分类鉴别 疱疹症状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540159.html,/bdxpfb/paozhen/98368.html 疱疹,中医称为热疮,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分为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带状疱疹。肉体的痛苦加上精神的负担,往往使患者自尊心受挫,使之不愿与异性交往,影响夫妻感情及家庭的和睦,久而久之甚至发生抑郁症。治疗本病可选用纯中药制剂疱力康。 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鉴别诊断 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以腰背部为多见。带状疱疹是由过滤性病毒、外伤、梅毒、脊髓疾病、砒霜中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初起时患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疼痛的感觉,有时还伴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带状疱疹病毒常常在初次原发感染后表现为水痘,通常出现在儿童患者中再次或继发感染病毒后即为带状疱疹,水痘发作时,会发生刀割般的疾痛(神经痛),并会在病原神经的皮肤上引发水泡似的疹子。不断有新疹出现,新旧疹群依神经行走分布,排列呈带状,疹群之间皮肤正常,带状疱疹影响到颜面神经,患者会发生颜面麻痹,如果影响到眼睛,角膜会受损。 生殖器疱疹多发生在皮肤和粘膜的交界处,先是局部皮肤轻度发红,继而发出成群的像针尖大小的小水疤,有轻度发痒和烧的感觉,几天后就变干而结成棕色的痂,痂脱落后有轻微的色素沉着,但也很快就消失,全部病程平均一星期,但常见复发。 单纯性疱疹的症状 病毒性疱疹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540159.html,/bdxpfb/paozhen/99807.html 单纯性疱疹亦称为发热性水疱,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疼痛性感染,他可以在全身出现,但最常见于牙龈上、口腔外侧、嘴舌外侧、鼻子、颊或手指上。水疱形成后,破损产生渗出液,其后产生黄白色的痂壳最终脱落。在痂壳的下面产生新的皮肤。溃疡通常持续7~10天。 症状:单纯疱疹常见龄口炎,起病时局部先呈充血,随即发生圆形小泡,破裂后成浅表溃疡,内含微量纤维性渗出物。 单纯疱疹病毒构成 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于中间,向外依次由包膜、体被、衣壳三种同心结构组成,衣壳表面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3:3:2轴对称的20面体,体被由纤维质构成,包膜有时来自细胞核,有时来自细胞膜,细胞膜内含有脂成份,所以单纯疱疹病毒对乙醚及脂溶剂特别敏感。对高温和低PH都不稳定,在低温下可生存数月,湿热50℃及干燥90℃30分钟灭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膜或脊膜的炎症),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细菌侵犯出现的脑部临床表现),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临床表现),脓肿以及蠕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 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如脑(脊)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有时用来指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应(如发生多发性硬化)、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或骨髓腔注入化学物质引起。脑炎是脑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脓肿是局限的感染,可在身体各部位形成,包括脑。细菌和其他感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由血行感染或直接感染通过穿通性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入颅。 病理 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同一病原体可以引起轻的、反复的甚至致死的疾病,也可以不引起疾病。血液中的蛋白不能轻易地弥散进入CNS,因此不利于抗体的产生。脑脊液(CSF)正常时可见到IgG及IgA但无IgM,因为IgM分子量要大些。体液免疫反应,往往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这种反应常在血管内进行,导致神经组织内或邻近组织的严重的血管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 CNS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1)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2)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3)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4)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 髓鞘破坏 CNS感染时常有髓鞘的破坏:髓鞘的破坏可继发于神经元的受损,即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neuronolyticdemyelination),另外一种称为轴周脱髓鞘(periaxialdemylination)。后者可见于病毒感染时,也可见于脱髓鞘疾病时。炎性过程中引起脱髓鞘的机制可能有下列5种:①病毒对少突胶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 一、病例介绍: 患者陈某某,男,78岁,以“左侧胸痛10天”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位于前胸及后背部,范围广泛,呈阵发性电击样痛,程度较剧,影响生活及睡眠,无特殊缓解方式,未及时诊治。今就诊我院,门诊拟“胸痛待查——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收住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尚可。8年前体检发现“肝癌”,曾在我院行两次射频消融术。1年前有“痛风”病史,近期无关节疼痛发作。 入院查体:T36.8℃、P63次/分、R20次/分、BP135/60mmHg。神志清楚,平车推入入院。前胸及后背部可见群聚性水疱疹,余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 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170.8 mg/L;血常规:白细胞13.3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20 %;彩超提示:脂肪肝、肝多发囊肿、双肾多发囊肿、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心电图:窦性心律,I°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部CT:双肺气肿、肺大泡,右肺下叶少许慢性炎症,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症,食道裂孔疝。初步诊断:1带状疱疹性神经痛;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肝癌介入治疗后;4.痛风。治疗:遵医嘱予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阿昔洛韦抗病毒,甲钴胺营养神经,普瑞巴林止痛,复合维生素B补充维生素,阿托伐他汀调脂,倍博特降压,泮托拉唑抑酸,苯溴马隆降尿酸,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炉甘石洗剂外涂干燥处等治疗。1月20日患者带状疱疹结痂,胸背痛明显减轻,病情平稳,给予办理出院。 二、概念: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或遗留明显的神经痛。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肋部,故又名“缠腰龙”。带状疱疹有一定传染性,患者水疱疱液内存在大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皮肤,能使未患过水痘的小儿传染上水痘,也可以使免疫力低下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发生“成人水痘”,还可以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感染上水痘,但不会直接传染上带状疱疹。 三、疱疹病毒四大特点: 1、嗜食性(即喜食神经外周皮的粗纤维,使神经线外露,这是引起后遗神经痛的根本原因) 2、游走性,导致反复时可能在别处出现皮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带状疱疹病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精)

带状疱疹病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及疼痛科门诊的常见病,在皮损出现后临床诊断容易,但不少病人治疗疗程长,特别是年龄大的病人在皮损恢复后仍遗留疼痛,治疗较为棘手,但带状疱疹特征性皮损出现前、病人仅感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忽视或误诊、误治[1]。现对一组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疼痛门诊共收治带状疱诊病人52例, 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4~75岁,平均(50±6)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早期诊断组,22例,均为带状疱疹皮损出现前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病例;B组为皮损出现组,30例,均为带状疱疹在皮损出现后就诊、诊断并治疗的病例。 1.2 诊治标准 A组病人必须满足下列前1~4项,而后2项作为辅助条件来回顾反证:(1)有较为剧烈的急性疼痛病史,疼痛程度可影响夜间睡眠,疼痛为持续性痛;(2)疼痛部位,经仔细检查,区域皮肤有感觉过敏或异感,疼痛部位无压痛,但轻摸有触痛或有瘙痒;(3)疼痛部位难以用其他器质性疾病来解释,辅助检查(血象,X线,CT,MRI)为阴性;(4)用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抗原0.1ml 作皮内注射,进行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观察24~48h,皮内发红试验为阴性 或皮丘直径<1cm(未患带状疱疹的健康人群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用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抗原0.1ml作皮内注射,皮内发红试验为阳性即皮丘发红直径>1cm,而带状疱疹早期或典型病人对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此皮试均为阴性即皮丘发红直径远<1cm);(5)诊断性治疗(阿昔洛韦抗病毒+神经阻滞)有奇效[2];(6)经诊断性治疗后,病人可在疼痛区域皮肤出现轻度皮损。B组病人特征性皮损已明显,诊断明确。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抗病毒+区域性神经阻滞+非甾族类抗炎镇痛药。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每周一次随访,询问并记录疼痛消失时间、皮损恢复时间及有无后遗神经痛等指标。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估计,视觉模拟评分<3分视为 疼痛消失。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22例,疼痛恢复时间(8±2)d,皮损恢复时间(12±2)d,后遗痛 发生率0;B组30例,疼痛恢复时间(24±3)d,皮损恢复时间(28±5)d,后遗痛发生率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典型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活后引起水疱形成皮损、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临床症状】 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 (2),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诊断要点】 1.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2. 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米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 3. 发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 4. 疼痛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1-2周,愈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 5. 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的有: ①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疱。 ②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 ③出血型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 ④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痂不易剥离,愈后留疤痕。 ⑤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即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病毒等,临床中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部位不同 可分为:1.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2.脑膜炎、脊 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3.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不同,有 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之分 CNS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 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HSV 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故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近90%的人类HSE是由Ⅰ型引起,6%-15%系由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 然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数年后或机体 免疫力低下时,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病毒激活,故约70%HSE起因于内源性 病毒的活化,仅约25%的病例是由原发感染所致,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 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人脑而引起脑炎。 儿童期发病的HSE多为病毒新近感染;绝大多数新生儿的HSE系HSV-Ⅱ引起,母亲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 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以 皮质浅层和第3、5层的血管周围最重,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急性 期后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包涵体也见 于皮质及白质的星型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核内。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