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简介

一、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意义

流体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的流体标本,其物质成分是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通过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可获得古流体的详细资料(如矿物形成和变化的PVTX条件),进而为地质过程特别是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多方面信息。

二、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及步骤简介

迄今为止,针对流体包裹体所进行的单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主要采用显微测温法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间接或直接获得流体包裹体成分。具体分析测试步骤如下:

1、将岩石样品制成两面抛光的包裹体片;

2、在岩相学显微镜下对制成的包裹体片进行观察拍照,镜下观察包裹体的赋存状态,包裹体类型,尺寸形态,分布特征,以及包裹体中的气相百分数,以挑选合适的包裹体进行后续的测试分析;

3、包裹体片的前处理(浸泡,清洗),以适合显微测温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4、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利用岩相学显微镜配置Linkam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显微测温,通过测定包裹体低温相变温度和均一温度,获得包裹体流体盐度和包裹体最低估计捕获温度;

5、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利用Renishaw RM2000激光拉曼探

针分别对样品原位采集拉曼光谱,通过分析识别采集到的特征拉曼光谱,对包裹体成分进行鉴定,主要针对气相。

三、分析测试报价

分析测试项目分析费用预算

包裹体片磨制30元/片

包裹体片观察鉴定100元/片

包裹体片前处理20元/片

砂岩胶结物:1000元/片

显微测温分析

脉岩:800元/片

包裹体成分:300元/点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矿物成分:150元/点

附注:一般三个月内可完成大约30件样品的分析测试和分析报告。砂岩胶结物每片视包体发育情况可测~10个包裹体PVT参数;

脉岩每片可测20-30个包裹体PVT参数.

联系人:丁俊英博士137********,jyding@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

吴昌志副教授189********, wucz@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

个人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Faculty.aspx?Id=126

包裹体成分测试方法

包裹体成分测试方法 一、物质成分分析仪器方法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是一种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对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的方法。常见的物质成分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 共振仪等。这些仪器可以通过样品的胁迫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图谱等特 征来确定包裹体内的物质成分。其中,质谱仪可以通过电离和质量分析来 鉴别和测定物质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红外光谱仪可以通过分子振动和旋 转等特征来鉴定物质的种类和结构,核磁共振仪可以通过原子核的旋磁共 振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二、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包裹体成分的方法。常见的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包 裹体和加热等操作来确定包裹体中其中一成分的含量。滴定法是通过滴加 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来与包裹体中的成分反应,根据反应滴定达到终点时 的体积或指示剂变色来确定成分含量。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包裹体中其中一 成分对特定波长的光有选择性吸收来测定成分的含量。 三、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被测试物质在质谱仪中的碎片质谱图谱来确定 其组成的方法。质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包裹体的成分。在质谱法中,包裹体被加热或电离使其分子离子化,然后通过自身结构的破裂来形成碎 片离子。这些碎片离子在磁场中按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生成质谱图谱,根据质谱图谱可以确定包裹体中的成分以及其相对丰度。 四、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的方法。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和变形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包裹体在红外光谱仪中受到红外光的照射后,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并产生吸收峰。根据吸收峰的波数和强度,可以确定包裹体中的各种化学键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从而确定包裹体的成分。 总之,包裹体成分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物质成分分析仪器方法、化学分析方法、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多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和仪器设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为包裹的安全性和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1. 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及区分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明显的相边界的那一部分物质。 1.1 流体包裹体的分类流体包裹体成分复杂且成因多样,其分类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深化而变化。早期的分类研究主要是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流体包裹体研究水平额度不断发展,出现了以成因、成分、相态和不同包裹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各种分类。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1953-1976 年:最有代表性的是1969 年Ermakov 提出的分类方案,他根据包裹体的成分和成因,建立了21 个类型,并且根据相的相对比例,建立了一种应用很广的分类。另外一些人也建立了不同的分类方案,例如,许多分类方案是根据仍宜选用的气液比而划分的,然而气液比由于其连续变化而不易精确测定,限定了其广泛应用。 (2)1985-2003 年:最有代表的芮宗瑶的分类方案,他根据捕获时的流体特征将包裹体分为由均一体系形成的和由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其中,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又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和出溶包裹体;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包括液相+固相、液体+气体或液体+蒸气、两种不混溶流体 3 类。 (3)2003 年至今:有些学者在著作及文献中阐述了一些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划分方案,多以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状态、成因、形成期次等指标为划分依据。其中,卢焕章等根据包裹体相数的不同,将流体包裹体分为纯液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体C02包裹体、含有机质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等8类。 1.2 流体包裹体的区分 在流体包裹体的诸多分类中,按捕获时间与主晶矿物形成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原生包裹体是矿物形成时包裹周围的流体而形成的,而次生包裹体的形成晚于主晶矿物,一般与后期主晶矿物的改造事件有关。二者由于形成时间和方式不同而携带了不同的信息。原生包裹体指示了主晶矿物形成时的流体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次生包裹体则指示了主晶矿物后期被改造事件中的流体环境、构造特征以及物化条件。 一般,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区分可应用以下两条准则:一是根据包裹体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判别,即原生包裹体的形状往往是规则的,常呈孤立状或沿主晶矿物某一结晶方位或生长环带分布,次生包裹体的外形一般是不规则的,多沿愈合裂隙分布;二是同一成因的包裹体密度、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是近似的,可与已知包裹体类比归类。 2.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技术方法 2.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 以显微热台、冷热台以及爆裂以为代表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现已达到成熟,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均一法和爆裂法相结合的方法。 (1)均一法是将流体包裹体放在冷热台上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两相逐步复原为一个均一相,此时的温度为包裹体均一温度。这是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可直接观察到包裹体相态随温度的变化,也能测得各相的体积,所测数据直观可信。具有针对性且便于区分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因此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测温速度慢,且只适用于透明和半透明矿物。 (2)爆裂法是将流体包裹体加热,使得包裹体内压升高,当内压大于主矿物强度及外压时,流体包裹体就会爆破而发出响声,用仪器收集、放大、记录其爆裂声响,从而来测定爆裂温度。这种方法适用性广,适用于透明和不透明矿物,且测温速度快。缺点是肉眼无法观察到所研究对象的特征, 测定结果受主矿物的物理性质与位置、流体成分、流体包裹体形态 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2.2 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技术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一、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样品加工 1、野外样品采集 这里只叙及构造岩的显微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微观构造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野外标本的采集。构造岩主要产于脆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内,因此,在野外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首先就是以垂直断裂带(面)或剪切带片(麻)理走向作剖面,对构造岩作初步分带,并沿带取样。第一块样应从未变形岩石开始。取构造岩最好是定向标本。定向的方法是:将标本从露头上敲下,再放回原来位置,在标本上选取一平面,用记号笔画上水平线(利用罗盘测量),并标出其方向(一般在右侧用箭头表示),再测出倾向及倾角。其次是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标本号、倾向及倾角、采样处片(麻)理产状、线理或断层擦线产状等,并尽可能作详细素描。 2、室内样品加工 首先是用记号笔将野外编号和定向线一一标好,再标出要切制的薄片面,然后送磨片室切制薄片。若只需切一片,破碎岩薄片一般要平行擦线、垂直断面;糜棱岩薄片则是尽量平行矿物拉伸线理、垂直片(麻)理,这样做出来的切片可直接用来判断运动方向或剪切运动指向(注意:一定要通过手标本恢复到野外产状)。糜棱岩如果要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除平行线理、垂直面理的切片外,一般是垂直线理及面理再切一片。并常用该片做岩组测量,因为该片所切矿物数量最多,信息也最多,而组构图可以旋转到平行矿物线理的方向上。如果岩石本身矿物线理及面理不十分发育,应变测量则需作三个互为垂直的切片(根据三个切片的实际产状和测量结果用计算机拟合)。 二、显微镜下观察和冷热台下测定 1、显微镜下观察 对每个包裹体应做的观察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⑴包裹体的大小:应该注明包裹体两个或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以μm表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包裹体的性质,特别是密度、形状可能随包裹体的大小有规律地变化;通常与CO2包裹体比较,水溶液包裹体很少有规则的形状。 ⑵包裹体的形状:大多数包裹体具有不规则的形状,然而如果包裹体具有诸如带晶面的形状(负晶形)、球形、椭球形和扁平形等形状时,需要注意。 ⑶气泡大小:应该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气泡的直径,或是在温度超过CO2临界点时测量CO2+H2O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的大小,以便随后在加热或冷却时引起包裹体的任何泄露能够鉴别出来。 ⑷体积百分数:应该记录温度超过CO2临界点(31.3℃)时(一般是+40℃)CO2+H2O 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内部相)的估计体积(或面积),其目的是计算包裹体中CO2的摩尔分数。 ⑸包裹体丰度:每平方毫米还有包裹体的个数。 ⑹包裹体的产状:包裹体岩相学和产状的研究十分重要,包裹体产在岩石什么显微构造中,它们的成因类型和成分类型。一个包裹体可以产于很多条件或环境中,简言之,包裹体可以呈单个产出,或成群产出,沿愈合裂隙(包裹体轨迹)产出,沿次颗粒边界产出,或是沿晶体各生长面产出,以及伴随着变形薄层(叶理)产出。 2、冷热台下测定 抛光的样品必须切成小片,使之符合冷热台腔的大小。切片的大小也要由包裹体的分布来确定。冷热台下测定以下几项内容。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种实验手段,用于测量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和粒径分布。这一测定方法能够对气固两相流体中的颗粒物得到良好的分析和测定,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和结果,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气固两相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的性质和特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给出一些有关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的一些分析。 二、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 1.据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计算颗粒物量。在流体包裹体测定中,需要先根据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计算颗粒物量,以及流体中各种颗粒物的相对含量等信息。这一计算可以通过热力学原理和潜热技术实现。 2.计算流体包裹体的形状。流体包裹体测定需要计算一个流体包裹体的形状,即颗粒物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包裹体的体积和重量等。这些信息能够通过重力法和拉曼成像等测试手段获得。 3.计算流体包裹体的运动参数。在流体包裹体测定中,需要参照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参数,来计算悬浮颗粒物的运动参数,如滞后系数、加速度和摩擦系数等,以便得到更精确的测定结果。 三、流体包裹体测定的结果分析 1.粒物粒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定可以得到流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参数,这些参数能够反映出悬浮物质的介质性质,例如颗粒物尺寸、分散性、浓度等。 2.相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分布特征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测定,

可以得到关于悬浮颗粒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各相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悬浮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从而有助于优化工业过程。 四、总结 通过本文,我们介绍了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这一测定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气固两相流体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和尺寸,还可以给出悬浮物质的分布特征,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优化工业流程提供参考。 总之,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其结果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优化气固两相流体的过程。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为各种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字支持。流体包裹体测定主要功能是测量压缩或拉伸的流体环境中气体的流量、扩散性或渗透性能。这种测定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混合物的稳定性,检测溶液的结晶状态,测量化学反应的过程,检测气体混合系统和分析水中介质的成份信息。 流体包裹体测定以精确、高效和无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物质物理性质研究,化学合成研究,以及工业运营监控领域。流体包裹体测定需要建立与流体性质相关的模型,以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为了准确确定流体性质,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出流体的参数,如密度、粘度、温度、压力等,用于构建模型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根据流体的参数,构建一个表示流体性质的模型,这是计算和分析流体性质的基础步骤。最后,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最确切的流体性质数据。 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分析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其中包括模型的构建、参数的估计、熵的标定、稳定性的分析、不均匀性的分析、频率响应的计算、参数匹配和校正等。在构建模型前,需要获取流体参数,以及测定所需的设备参数等。在构建模型之后,需要计算各种参数,测定流体性质,以及得出最佳模型参数。 流体包裹体测定中,模型分析所需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算法来进行。一般而言,采用最优化算法来求解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优化算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复杂度,并有助于提高测定精度。 总之,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个关于流体物理性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它需要专业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参数分析,来准确表征流体物理性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引入有效的计算算法,以提高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效率和精度。 - 1 -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FEMC)是指测量液体中空间结构的过程。它通过测量、分析以及计算液体的促进性(夹带表面力)来确定液体的流体包裹体模型参数。对于改善液体的处理和控制,以及进一步了解流体中的空间分布特征,FEMC都具有重要意义。 FEMC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测量和计算。在测量环节,用户使用流体包裹体仪(FEMC)来测量液体中空间结构的大小。FEMC仪器可以测量夹带表面力、接触角、喷雾直径、口径面积等参数,从而获得流体包裹体模型的参数。 在计算环节,用户将实际测量的参数作为输入,使用FEMC软件来计算液体空间结构的大小。这种计算过程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而且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液体空间结构的大小。 FEMC测定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流体的复杂空间结构,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用于许多科学领域。例如,FEMC测定可以在药物合成的过程中用来控制反应体系的复杂性。它也可以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中缓慢沉积的纳米结构的形成,以及用于研究生物材料中细胞膜的行为。FEMC也可以用于研究流体传输系统,比如管道、液压、空气和流体动力学等,给出更好的设计参数。 此外,FEMC测定还可以用于功能材料设计。它可以更好地模拟材料光学性质并评估不同流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材料的光学属性,这在产品性能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FEMC测定计算和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流体空间结构、改善流体处理和控制以及未来材料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流体的复杂空间结构,探索出合适的模型参数,构建出更加有效的流体模型,从而有效改善流体处理和控制。

【word】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word】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方法、存在 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方法、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年 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V01.55No.6 NOV.2009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方法,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陈勇?,ERNSTA.JOBurke’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山东青岛,266555 2)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地球科学系微量分析实验室,荷兰阿姆斯特丹 内容提要:国内外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回顾了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 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指出了该技术存在 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主要受到样品,荧光,同位素,光化学反应,水溶性物质信号 弱,气相水及水合物,子矿物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拉曼散射截面参数明显受到压力影响,加上 峰面积计算不规范化使得目前的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可靠性有待于重新审视.未来流体包裹体拉曼

光谱分析技术应当在完善不同标准体系和标准物质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包裹体采用采取不同条件,分 析结果将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从相对定量向绝对定量发展.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流体包裹体已有30 多年的历史,由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包裹体非 破坏性分析,并可定量获取包裹体中成分含量,因而 受到广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者的青睐.尽管国内外已 有大量关于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研究文 章和数据报道,但目前仍有一些研究者和分析测试 人员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够了解,甚至在发 表文章报道时出现错误的解释.笔者等根据多年的 实验分析和研究经历,介绍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分 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出几个有关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关键问题与广大同行探讨,同 时指出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研究历史回顾 Rosasco等(1975)最早发表了天然流体包裹体 的拉曼分析结果,接下来是Rosasco和Roedder (1979)及Dhamelincourt等(1979)人的报道,随后 Beny等(1982)和Touray等(1985)分别发表了关于 流体系统和拉曼光谱分析方法更全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报道不仅指出了这种新方法在流体包裹体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简介 一、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意义 流体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的流体标本,其物质成分是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通过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可获得古流体的详细资料(如矿物形成和变化的PVTX条件),进而为地质过程特别是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多方面信息。 二、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及步骤简介 迄今为止,针对流体包裹体所进行的单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主要采用显微测温法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间接或直接获得流体包裹体成分。具体分析测试步骤如下: 1、将岩石样品制成两面抛光的包裹体片; 2、在岩相学显微镜下对制成的包裹体片进行观察拍照,镜下观察包裹体的赋存状态,包裹体类型,尺寸形态,分布特征,以及包裹体中的气相百分数,以挑选合适的包裹体进行后续的测试分析; 3、包裹体片的前处理(浸泡,清洗),以适合显微测温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4、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利用岩相学显微镜配置Linkam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显微测温,通过测定包裹体低温相变温度和均一温度,获得包裹体流体盐度和包裹体最低估计捕获温度; 5、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利用Renishaw RM2000激光拉曼探 针分别对样品原位采集拉曼光谱,通过分析识别采集到的特征拉曼光谱,对包裹体成分进行鉴定,主要针对气相。 三、分析测试报价 分析测试项目分析费用预算 包裹体片磨制30元/片 包裹体片观察鉴定100元/片 包裹体片前处理20元/片 砂岩胶结物:1000元/片

显微测温分析 脉岩:800元/片 包裹体成分:300元/点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矿物成分:150元/点 附注:一般三个月内可完成大约30件样品的分析测试和分析报告。砂岩胶结物每片视包体发育情况可测~10个包裹体PVT参数; 脉岩每片可测20-30个包裹体PVT参数. 联系人:丁俊英博士137********,jyding@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 吴昌志副教授189********, wucz@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 个人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doc/be16074267.html,/Faculty.aspx?Id=126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在地球科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的发展,流体包裹体现在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之一。目前,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是从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区分、测温以及成分的分析等方面。虽然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发展,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技术日渐成熟,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而这些不足之处也将成为流体包裹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现状;研究方向 1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史 流体包裹体是成岩矿物中成岩成矿流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这部分物质[[1]]。矿物包裹体的形成贯穿了整个地质作用的过程。它记录并保存了地质作用不同阶段的物理化学特征:温度、压力、Ph、Eh、化学组成、矿化度、同位素组成、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等等,从而推断和解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 对于包裹体最早的认识是:我国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的。对包裹体进行描述: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鸡孵,微绀色,莹澈如水。手持之映空而观,则末底一点凝翠,其上色渐浅;若回转,则翠处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谓之“滴翠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后来又有多位学者相继对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尤其是英国地质学家Sorby通过对包裹体的详细研究,在论文中提出了包裹体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和方法,即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根据观察和实验,对流体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认为可以用气液包裹体测定成矿温度,奠定了后来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由Smith提出并由其学生Scott设计完成发明的爆裂法测温法,该方法使测定不透明矿物成为可能,也是包裹体研究史上的又一大进步;在1958、1962和1963年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流体包裹体压力的研究进展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流体包裹体压力的研究进展 李佳佳;李荣西;刘海青 【摘要】介绍了目前测试流体包裹体压力的方法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激光拉曼光谱法测试流体包裹体压力的研究进展。与目前的测试方法相比,激光拉曼光谱法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主要受到样品、荧光、出峰信号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技术在微区微观分析研究上存在局限性。随着仪器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将会成为一种方便、准确的地质压力测量手段(引用文献34篇)。%The curren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ssure of fluid inclusion and the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ssure of fluid inclusion by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as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23998.html,parison showed that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as a more rapid and convenient method,wherea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affected by samples,fluorescence,weak signal of peak,which brought some limitation on a microscopic or micro-region analysi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apparatus and methods,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ould be a new approach to obtain internal pressure of inclusions in the future (34 ref.cited).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年(卷),期】2016(052)007 【总页数】6页(P859-864)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本文综述了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流体包裹体的概念,以及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和特点。其次,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测试方法,以及基于它们的数值计算和算法开发。最后,介绍了一些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工程应用,以及提出一些基于本文讨论的未来展望。 【Introduction】 流体包裹体(FEM)是在复杂流体流动状况下开展工程设计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模拟流体的流动,从而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可用信息和方案。有了这些信息,设计师可以进一步把模拟的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以提高工程性能。 本文将介绍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即基于流体包裹体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工具,以及它们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将介绍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和特点;其次,将讨论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测试方法,以及基于它们的数值计算和算法开发;最后,将介绍一些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工程应用,以及提出一些基于本文讨论的未来展望。 【流体包裹体】 在流体力学领域,流体包裹体是指某一流体力学系统中某一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该参数可以是流速、压力、流量等,它可以明确表示在特定条件下流体在某一空间上的行为。 根据流体物理特性的不同,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

全水包裹体、半水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湍流包裹体等。每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都有其特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流体的流动性能和影响范围。 【流体包裹体测试】 基于流体包裹体的测试是流体力学研究中重要的步骤,它是对流体行为有效建模和模拟的前提。通常,流体包裹体计算和分析的测试可以分为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两类。 实验测试是指根据某一流体实际的物理特性,在实验室中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获得更多关于流体性能的信息。数值模拟则是指基于物理模型对流体运动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流体参数和性能数据。 【流体包裹体计算和算法开发】 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最重要的步骤是开发准确可靠的算法,以确保流体参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流体力学模型复杂,仅基于实验测试得到的数据往往不足以建立准确的模型。因此,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进行多个步骤的实验和计算,以求解流体的参数。 常用的流体包裹体计算和算法开发方法有基于CFD的算法及基于逼近函数和神经网络的算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验技术,如重复抽样技术、模型匹配技术和模型拟合技术,可以用来更加准确地估计流体包裹体的参数。 【流体包裹体工程应用】

拉曼光谱法测定包裹体成分

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拉曼光谱法测定包裹体成分) 学院:地球科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学号:62 姓名:母建成 电话: 指导教师:李葆华 日期 2015年12月30号

目录 1拉曼光谱概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拉曼光谱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光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色散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区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5包裹体成份的测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裹体定性、定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拉曼光谱分析气液包裹体水溶液中复合离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裹体子矿物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6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拉曼光谱图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矿物背景的扣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的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拉曼光谱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已经具备一定有关流体包裹体的基础知识下,通过老师的演示及讲解: (1)了解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基础,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包裹体; (2)明白不同流体包裹体体系下的冷冻—均一法测温方法; (3)能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流体包裹体发生的不同的相变; (4)通过对包裹体的观察,可明确在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下的三个温度——初熔温度、冰点温度、均一温度;在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下的四个温度——液态二氧化碳变为固态二氧化碳温度、固态二氧化碳熔融温度、笼形物分解温度、均一温度。 二、实验原理 (1)包裹体研究理论前提: 1. 均匀体系。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流体是均匀体系,即主矿物是在均匀体系中生长的。 2. 封闭体系。充填(滞留)在晶体缺陷中的流体为主矿物封闭,形成独立的封闭体系,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内部物质的逸出。 3. 等容体系。包裹体形成后,体积基本恒定不变,保持等容体系的特点,因而可以利用各种与之有关的物理化学相图。 (2)冷冻—均一法: 1. 冷冻法:指在包裹体冷却到室温以下时观察液相向固相转变(即固化)过程。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冷台上改变温度,观察包裹体所发生的相变过程。 符合拉乌尔定律——对于稀浓度溶液而言,溶液的冰点下降数值与溶质的种类及性质无关,而仅仅取决于溶解在水(溶剂)中的溶质的浓度;对于具有相同浓度的各种溶质,其冰点的下降温度也相同。 2. 均一法:根据包裹体的基本假设和前提,包裹体所捕获的流体为原始均匀的单一相流体,它们充满着整个包裹体空间。随着温度下降,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收缩系数大于固体(主矿物)的收缩系数,包裹体将沿着等容线演化,一直到两相界面的位置,如果原来捕获的是大于临界密度的流体,则分离出一个气相,气体逸出后,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气体在有利位置形成球形的气泡;如果原来捕获的是小于临界密度的富气体流体,则气体在流体中凝聚出一个液相,形成具有一个大气泡的两相包裹体。 如果在冷热台中升温,则可看到可逆的相变化现象:首先看到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相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当升到一定温度时,就发生了相的转变,即从两相(或多相)转变成一个相,也即达到了相的均一,这时的温度即为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的新方法

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的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不同物体的温度精准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将温度测量技术也纳入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它结合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用以测量物体表面热量分布情况。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定物体表面的温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方法。 首先,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的新方法中,可以使用一种称为“扰动外壳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物体表面热量分布的情况。这种方法利用了扰动流体的原理,即把扰动流体(比如用流体外壳包裹的物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把这个体系中的热量传输建模为由多个新的模型参数描述的一系列非线性方程,通过计算解这系列方程组,从而确定出建模过程中使用的各个数据参数,比如流体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热传导、折射系数等。 其次,对于精确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在计算模型中,研究者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双层准则优化模型”,它可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更加精确、快速地计算出物体表面热量分布。该模型可以通过一个复杂的双层准则优化算法,实现如何让物体表面温度达到最均衡的目标,而不需要冗余模拟。 最后,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可以更好地用于模拟和求解物体表面的热量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变化情况。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运行速度快,精度高,它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出不同环境条件下

物体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从而为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提供计算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新技术,用以测量物体表面热量分布情况,其中包括了一种新的模型“双层准则优化模型”,它可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更加精确、快速的测定出物体表面的温度,并且使用这种新的数值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物体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使得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技术在精确温度控制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总之,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技术的开发将为我们更好的进行温度控制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温度测量精度的要求,使得我们可以在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扫描电镜能谱与冷冻传输装置联用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固液相成分的方法研究

扫描电镜能谱与冷冻传输装置联用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固液 相成分的方法研究 杨德平;舒磊;熊玉新;王旭;刘鹏瑞;刘智 【摘要】研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对于确定热液成 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的演化规律和成矿机制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常用的各种测试研究方法存在测试目的物寻找困难、不透明子矿物难鉴定等局限性。本文采用冷冻传输装置首先将流体包裹体冷冻固定并打开,然后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中的子矿物和液相成分,该方法可解决扫描电镜下流体包裹体研究目标物不易寻找,打开流体包裹体后子矿物易散失和碎屑易混入的问题,可有效测试小颗粒(1~2μm)、不透明子矿物及不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固液 相成分。用该方法实测山东邹平王家庄铜矿流体包裹体液相中Na﹢、K﹢、Cl-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5%、3.60%、16.18%,计算的盐度为35.35%,并确定了其中不透明矿物子矿物为黄铜矿,证明了黄铜矿是从高盐度热液中晶出的结论。本方法为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Daughter mineral species,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daughter minerals in fluid inclusions can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ization,the regularity of fluid evolution and ore-forming mechanism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however, have many limitations such as finding target minerals and identifying opaque mineral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are frozen and then opened by Froze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ryotransfer ). The compositions of daughter minerals and liquid phases are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and

流体包裹体 硫逸度

流体包裹体硫逸度 简介 流体包裹体是地球内部和地壳岩石中常见的矿石形式,也被称为矿石的“第五状态”。其中,硫逸度(Sulfur Fugacity)是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稳定性的指标, 对于矿物析出过程和矿床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流体包裹体和硫逸度的定义、控制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探讨。 流体包裹体的定义 •流体包裹体是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原位形成的、被流体填充的微小空隙。这些包裹体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流体,如水、盐水、石油和矿化流体等。 •流体包裹体受到围压的保护,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流体包裹体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相变、扩散或挥发。 硫逸度的定义 •硫逸度是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稳定性的指标。它表示了流体包裹体中硫气分压的数值,即硫气逸出的能力。 •硫逸度的大小与硫化物矿物的稳定性相关,当硫逸度增大时,硫化物矿物会溶解,相反,当硫逸度减小时,硫化物矿物会析出。 硫逸度的控制因素 •温度:温度是控制流体包裹体硫逸度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升高,硫气逸出的能力增强,硫逸度增大。 •压力:压力对硫逸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深部地下时压力的变化会导致硫逸度的变化。 •包裹体成分:包裹体中其他成分的存在也会对硫逸度产生影响,例如氧、碳等元素的含量。 硫逸度的测试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是流体包裹体中溶解硫化物矿物的析出温度。•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或显微镜观察矿物析出的温度,可以推断出流体包裹体中硫逸度的大小。

硫逸度在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1.硫逸度是岩石中硫化物矿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 中硫逸度的变化,可以了解矿化流体的演化过程,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线索。 2.硫逸度的大小对矿石晶体中硫的含量有直接影响。通过测定流体包裹体中硫 逸度的大小,可以推断出矿石中硫的含量,为矿石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3.硫逸度还可以指示矿石的成因类型。不同成因类型的矿石中硫逸度的大小有 所差异,通过测定流体包裹体中硫逸度的大小,可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为矿床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 流体包裹体硫逸度是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稳定性的指标,对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流体包裹体的定义、硫逸度的控制因素、测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流体包裹体硫逸度的作用,并在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估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Roedder, E. (1984). Fluid inclusions. Reviews in Mineralogy, 12(1), 644. 2.Bodnar, R. J., & Vityk, M. O. (1994). Interpretation of microthermometric data for H2O–NaCl fluid inclusions. Applications to epithermal vein deposits. In Fluid inclusion application to hydrothermal systems (pp. 117-130).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3.Goldstein, R. H., & Reynolds, T. J. (1994). Systema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diagenetic minerals. 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在地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流体包裹体在矿物晶体中出现是普遍的,它几乎是和主矿物同时并由相同物质形成的。流体充填在晶体缺陷中后,立即为继续生长的主矿物所封闭,基本没有物质的渗漏,体积基本不变。因此,流体包裹体是原始成矿,成岩溶液或岩浆熔融体的代表。流体包裹体作为成矿流体样品是矿物最重要的标型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为解决一些地质问题提供可靠资料[1]。 二.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 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 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根据成因, 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 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目前,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 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2]。 三.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有重大进展,尤其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面。随着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扫描质子微探针( PIXE)、同步加速X—射线荧光分析(SXRF)及一些质谱测定法的应用与发展,我们巳经能够较精确的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并且己有可能对流体包裹体中最重要的参数一重金属元素进行较精确的测定。 相对而言,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和均一温度的研究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为测温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而成分分析研究方法则多样化。成分测试主要向微区方向发展,可分为显微测温(对包裹体盐度的测试)及包裹体成分的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又可分为三类,即非破坏性单个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红外光谱法),破坏性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如激光等离子光谱质谱法)和破坏性群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如色谱—质谱法)。20世纪70 年代以来,群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逐渐被淘汰,一般采用单个包裹体进行测试,分析手段包括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中子

流体包裹体实验教学大纲

流体包裹体实验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地球科学学院 02.实验中心名称: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03.课程名称:流体包裹体 04.课程代码:103 05.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 06.课程性质:选修 07.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含实验6学时 08.课程学分:2 09.面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勘查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分析方向)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通过流体包裹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联合的使用,使学生掌握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 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给定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及测温研究能力及运用所学流体包裹体理论知识及实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要求做到: ①能够较熟练地对所研究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描述和记录;②能够较熟练的根据包裹体类型设定相应测温程序并开展测温工作;③能够较准确地观测各种相变温度;④能够正确地处理分析各种测试数据,并结合地质实际,对测试分析结果进行合理地质解释;⑤通过课堂讨论、编写实验报告、课堂和课后答疑等多种形式,随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原理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技术方法、流程以及应用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和解决相关地质问题的能力。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1)掌握不同类型包裹体的鉴别特征; (2)了解和掌握现代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技术方法和流程; (3)应用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和解决相关地质问题的能力。 12.开设实验项目 本课程实验学时为6,占课程总学时的18.8%。分3个实验项目进行,每个实验项目2学时,均在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流体实验室进行。每次实验后学生均需提交实验报告。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