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二、课型: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

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按照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民歌为主线,选用经典曲目和唱段进行讲析,介绍其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并教唱主要音乐片段。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就是使学生在欣赏名曲的同时,教会学生演唱经典民歌。让学生从“学会演唱一首家

乡的歌”开始,来逐渐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及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所达到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及社会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梗概。 3.使学生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主要类别、经典曲目及其艺术风格。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中国民族音乐源流及历史文化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流程,加强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感情。 本章主要内容: 1、中国丰厚民族音乐文化积淀的的形成: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 2、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3、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种分类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本章思考题: 1.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2.中国民族音乐按体裁划分为几大类? 第一节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及发展简史 1、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世界留下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 2、民族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就其基本质而言,它集中而系统地讲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在艺术特点和音乐形态方面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贯通,努力探寻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传统音乐形态思维的特点。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开设中国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时间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讲述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第二学期讲述民间器乐,每周两学时。 (2)在进行理论讲述的同时,适当配有民歌、戏曲、曲艺的模唱,以及民间舞蹈和民间器乐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品种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理性学习。 (3)特别注意突出几个方面的特点教学: A、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记谱法能够准确记录民间音乐的润腔及一些特殊的音律,要想准确地把握民间音乐的特点,还必须对民音乐进行风格模唱。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较为深入地了解民间音乐这鲜活生动的特点,将会妨碍他们今后的工作。 B、将授课内容基本限定在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的范畴之内。所谓“基本限定”,是国为这个范畴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从我国历史的发展看,下层的民间音乐与上层的宫廷音乐和中层的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它产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C、我国民间音乐五大类别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各自更为擅长的表现角度,而且存在着由初级到高级和由高级到初级的双向的影响。应将中国民间贯通起来讲授,通过这个视角,可以更为清晰地通观我民间音乐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 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20730 二、课程名称: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 三、课程性质:本科民乐系中国乐器演奏方向必修课程 四、教学对象:本课程为民乐系中国乐器演奏方向本科生 五、教学时数:周学时—6,总学时—648(三学年,六学期) 六、开课系(部、室):民乐系 【教学原则】 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是为民乐系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本课应使学生将主课学到的基本技能同乐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于实践教学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美感作用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逐渐形成多声部结合、多音色组合、多织体融合的演奏理念及合奏意识,积累丰富的乐队演奏经验,培养出合格的、能适应乐队工作的乐队演奏员。 【教学形式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形式以乐队合奏形式为主,发挥指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和合奏意识的理解及感知能力,并辅以大声部排练和分声部练习。 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讲述与音像资料赏析,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对部分重点作品做专门性理论分析和讲述,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及进度】

本课通过对不同地域的传统民间音乐,不同风格的地方音乐作品,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在演奏技能上得到增益,更能学到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丰富积累,扩展视野,提高修养。在内容安排上主要以合奏曲目为主,并兼容其他音乐体裁形式,第二、三学年有选择地加入一些协奏曲作品。 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表演课配合专业主课教学和艺术实践,积极试奏我院自创作品,突出地方风格,推动音乐创作。 本课程授课为大一第二学期至大四第一学期,共计六学期。以下曲目为基本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有选择地计划实施。 一、第一学年 (一)第二学期:(十八周课) 1、《喜洋洋》刘明源曲 2、《好汉歌》赵季平曲 3、《月夜》刘天华曲 4、《秧歌》邵华曲 5、《光明行》刘天华曲彭修文编曲 6、《彩云追月》任光曲 7、《龙腾虎跃》李民雄曲 备选曲目: 1、《茉莉花》江苏民歌饶余燕编曲 2、《凤阳花鼓》王甫建编曲 二、第二学年 (一)第一学期:(十八周课) 1、《步步高》广东音乐 2、《二泉映月》华彦钧曲李焕之改编 3、《庆典序曲》赵季平曲 4、《大宅门》——卢沟晓月赵季平曲

《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鉴赏过程中穿插着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个性与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方法,能够从观赏和聆听音乐的感性体验中体会由各民族地理环境、心理状态、历史背景、语言环境之差异所导致的音乐文化现象之间的特征差异。通过民族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与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增进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关注与了解,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音乐实例的欣赏,给学生讲析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各个品种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族器乐、说唱音乐及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及其基本音乐特征,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赏、聆听的音乐审美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并感知由各民族地理环境、心理状态、历史背景、语言环境之差异所导致的音乐文化现象之间的个性差异。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参与辨析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与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将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公共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043038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36(18+18) 2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 3使用专业: 3.1五年制:音乐教育。 3.2三年制:表演艺术(音乐表演、计算机音乐)专业。 4教育目标: 该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内容,掌握其历史发展、艺术特征等,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提高其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自觉地借鉴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5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摩式教学,通过欣赏影音材料、聆听音乐会、民间采风等形式,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典型风格类型的作品,掌握其音乐形态特点,了解其与其它类别的关系。 6学时分配:

7教学形式方法: 本课程采用集体课教授形式,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 7.1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7.2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学唱相穿插;教师唱念做打或乐器等演示与学生观察、 思考相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课后阅读与教师引导、启发、提问相结合; 采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归纳相结合;问题的置疑、探讨、辨析、解疑与深入思考、探究相结合。 7.3本课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 影碟机、录像机、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4 总学时:32课时(2学分)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是一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梗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主要类别以及各类代表性的乐种、优秀曲目的艺术风格特点。以班级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与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性音乐家和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排练课程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坚持以传统美学教育为核心,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感悟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通过多媒体影音播放、风格模唱与理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开拓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美学及审美要求,从而更好的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专业演唱或演奏的表演自信。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 2、了解并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三)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演奏中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计划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计划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2、课程类别: 必修 3、适合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 4、课程地位: 主要课程 5、总学时:36学时(共1学期)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 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综合论述和有关作品的介绍和学习,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体裁和形式,以及它们在民族地域文化上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熟悉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其表达方式,深入探讨和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在地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群众集体创作和流传的自然规律,从而呈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具体方向,从总体上了解优秀、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继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发展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 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第二章汉族民歌(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代表性汉族民歌的学习和演唱,探索汉族民歌体裁的形成、发展、表现方法,从而能够掌握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与风格色彩,服务于以后的社会音乐创作和舞台表演。 第一节民歌概述 1、民歌的界定 2、民歌的基本特征 3、民歌的地位 4、民歌的分类 第二节劳动号子 1、什么是劳动号子 2、劳动号子的功用意义 3、劳动号子的种类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分:4 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三年级(声乐、器乐特长)学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国优秀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量民间音乐的欣赏基础之上,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音乐欣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论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1-1了解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重点: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难点: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第2章:民间歌曲 授课学时:24 基本要求: 2-1 了解号子的定义 2-2 了解号子种类 2-3 了解号子各个种类代表曲目欣赏、背诵以及号子的艺术特征 2-4 了解概念、歌词、歌唱方法 2-5 了解山歌的分类

2-6 了解山歌的艺术特征 2-7 了解小调的流传和范围、小调的歌唱形式、唱词 2-8 了解小调的分类 2-9 了解小调的艺术特征 2-10 学习少数民族民歌概况 2-11 了解典型少数民族民歌 2-12 学习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重点:学习民歌中的号子、山歌与小调,并学习具有代表性民歌。 难点:号子种类,山歌的分类,小调的分类 第3章民间舞蹈音乐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3-1 了解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3-2 了解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3-3 了解民间歌舞种类 重点:了解民间歌舞种类 难点: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第4章说唱音乐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4-1 说唱音乐的概述及其种类 4-2 说唱音乐各种类的特点及其运用 重点:说唱音乐种类 难点:说唱音乐各个种类及其音乐特点 第5章戏曲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5-1 了解戏曲音乐的概述 5-2 了解戏曲音乐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5-3 戏曲音乐的种类及代表曲目、表演者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3.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 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 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2. 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2. 听力训练: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结合教学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 1.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区别; 2.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 1. 汉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2. 蒙古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3. 藏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4. 壮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续) 1. 朝鲜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2. 侗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3. 满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4. 哈萨克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四课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1.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1. 弹拨乐器音乐; 2. 吹管乐器音乐; 3. 打击乐器音乐; 4. 弦鸣乐器音乐。 第六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 1. 杨洪基《红旗颂》; 2. 崔健《一无所有》; 3. 林忆莲《雨蝶》; 4. 姚贝娜《遥远的她》。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 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乐器演奏示范。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2010版)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学时数:68 学分数:4 开课对象:音乐表演类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 1.课程的性质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中主要类别的源流发展、分布状况及艺术特征。为学生在演唱或演奏中国作品,把握作品风格方面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五大类:民族歌曲、民族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综合论述和有关作品的介绍和学习,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体裁和形式,以及它们在民族地域文化上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熟悉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其表达方式,深入探讨和认识民族音乐在地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群众集体创作和流传的自然规律,从而呈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 2. 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教学内容:由于各民族在相邻相近的地域和经济、社会环境中生活,音乐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本课程按照教材中根据地理环境为依据,通过十六个音乐文化区来分别介绍各民族的民族歌曲、民族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类别,分十七章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各音乐文化区的概述。二、各音乐文化区的曲目赏析。三、各音乐文化区的音乐特征。并着重介绍三大乐系及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分析的相关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民族音乐主要艺术类别及源流、发展和风格特征,熟悉各种艺术类别的音乐结构,特征。并能熟练掌握各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曲目的演唱和赏析。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中国民族音乐 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Folk mus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0610005 周学时: 3 总学时: 56 学分: 3 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开设专业:音乐学(师范) 三、课程简介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就是一门讲授中国民族音乐各种类别、形式和作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包括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民族器乐和民间舞蹈,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体裁划分民间歌曲的学习方式,采用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分类的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方法,分析汉族各地民歌旋律的个性所在,侧重学生在音乐形态要素的分析与总结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地域风格分析、音乐鉴赏、创新意识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获得广泛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除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教学模式外,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讲课的教学展示环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培养目标,采用理论讲授、技能实践与实地作业三种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目标包括:一、对一些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与唱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背唱,积累一定数量的民族音乐语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和熟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使其具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通识性知识体系,掌握艺术综合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二、熟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民歌、曲种、剧种、乐种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三、使学生明确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学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认同的责任感,

音乐表演《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lk music 【课程编号】BX3161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2【先修课程】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学时数】36【编写日期】2014.10.26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对部分精选的中国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作品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较概括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以培养、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间音乐的情感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并掌握多种民间音乐类型的基础知识及音乐特征,熟唱、背唱多种民间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能分析、鉴赏不同类型的风格及体裁。弘扬优秀传统音乐,使学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学时安排讲授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二、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第一编……民间歌曲 10 学时 主要内容:绪论:①汉族民歌的产生、流传与发展;②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③汉族民歌的内容与体裁;④汉族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关系。 一、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

民歌体裁分类概述 1、劳动号子: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号子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号子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抬工号子》(四川)、《打硪歌》(湖南常德)、《打麦歌》(安徽)、《催咚催》(湖北)、《黄河船夫曲》(陕西)、《澧水船夫号子》(湖南)、《川江船夫号子》(四川)等。 2、山歌: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山歌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山歌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兰花花》(陕北)、《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陕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陕北)、《三天路程二天到》(山西)、《阳婆里抱柴瞭哥哥》(内蒙)、《上去这高山望平川》(青海)、《对鸟》(浙江)、《槐花几时开》(四川)、《放马山歌》(云南)、《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撒耥子撩在外》(江苏)等。 3、小调: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小调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小调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天净沙·秋思》(四川)、《绣荷包》(山东)、《码头调》(江苏)、《茉莉花》(江苏)、《无锡景》(江苏)、《绣荷包》(山西)等。 二、部分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概述 1、蒙古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辽阔的草原》、《森吉德玛》、《嘎达梅林》、《赞歌》(改编)、《牧歌》(合唱改编)。 2、朝鲜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织布谣》、《阿里郎》、《采桑谣》。 3、藏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牧歌》、《年青的朋友》、《北京的金山上》。 4、哈萨克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我的花儿》、《美丽的姑娘》、《玛依拉》、 5、维吾尔族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阿达尔古尔》、《阿拉木汗》、《送我一支玫瑰花》。 三、民间歌曲结构分析 概述结构单位、结构形式与结构性质;民歌曲式分折要点。 1、对应性结构的基本形态及变化形态:如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等 2、复对应的基本形态及变化形态:如四句体、五句体等。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三、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六、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七、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 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教学 第一篇一、注重民族音乐方言教学,保证艺术的原生态ﻭ我国的民族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艺术形式也是根据当地文化背景和语言的特色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不同民族在民歌演唱时也会根据当地方言的发音产生音色的差异。由于方言的差异使得发音或是腔调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由于语言的影响发音比较直,所以在歌曲表达的时候会显得比较粗犷。南方人受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发音比较细软,在歌曲表达的时候显得比较柔美。我国的方言有很多种,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几乎是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着自身民族文化的一种方言。在学习民族声乐时,要注意保留民族声乐的原始性,尊重个民族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强调方言表达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民族艺术形式的原生态,在语言的使用上也要按照原有的形式。只有运用当地民族的方言进行表达才能够体现出民歌的韵味。比如:在学习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时候,如果按照普通话的标准来演唱这首歌曲,那么就完全的丧失了歌曲的味道,在表达形式上也体现不出来民族特色。在进行《我的太阳》教学时,一定要用意大利语来演唱才能够准确的体现它的风格,如果按照曲调用汉语进行演唱,那么失去了歌曲的意境。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本着保持民族声乐特色的原则,敞开音乐的大门,去接纳各种语言形式的音乐,对于西方音乐和传统的民族声乐,要尊重当地的表达形式,尽量采用方言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虽然我国少数民族的方言复杂难学,而且发音很难把握,种类有比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重点进行学习,可

以针对歌曲进行语言学习,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 二、立足本土,建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民族声乐具有其各自的特点,表现风格以及表达的技巧都是不同的,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内容,音乐的加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经过教学经验的摸索,可以总结出一些自然形态演唱的规律,其实即使是原生态的演唱,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将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模式化,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本土,建立符合自身的教学体系。对于原生态的民族声乐走进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些人对民族声乐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民族音乐不是很好听。还有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过声乐训练之后,反而对本土的民歌掌握的不是很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想象,本身我们的民族声乐就是一项瑰宝,不能因为教学模式造成这一文化的丢失,所以要立足于本土,符合自身的声乐教学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声乐的魅力,分析原生态声乐当中运用的歌唱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原生态演唱的魅力和技巧性。对待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要特别对本土音乐的培养,让当地的学生能够带动整个班级的民族音乐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民族歌曲的歌唱技巧,可以请地道的民间歌手来进行示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浓郁的民族特色,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对于西方的一些声乐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后也可以借鉴学习,中西方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ﻭ三、总结ﻭ总之,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我国的经典艺术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展现民族声乐的多样性,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学习民族声乐。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保持民歌生态性以及建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方式来民族声乐的多样性,让学生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