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树之歌

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

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杨yánɡ树 shù

榕rónɡ树 shù 梧wú桐 tónɡ树 shù 枫fēnɡ树 shù 松sōnɡ树 shù 柏bǎi 树 shù 木mù棉 mián 桦huà树 shù 银yín 杏 xìnɡ 水shuǐ杉 shān 金jīn 桂 ɡuì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板块二 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

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

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习。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chūn shìyòu

橡楠柿柚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习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习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

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习“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发情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习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

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

,(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

读、练习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习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

(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

们的名字。

拓展学习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树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习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

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2023年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2023年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2023年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按照课前预设去做,果然,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023年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

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一等奖5篇

1、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一等奖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妙的歌声,你们想欣赏吗?(欣赏有关杨树的课件)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她唱了什么呢?(欣赏课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四、深入感悟,读透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杨树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歌唱:美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大杨树把歌唱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悠闲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歌唱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交流、汇报。 8.课堂练习: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9.作业安排:背诵课文。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

11.自我问答: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杨树默默无闻,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的;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原文及教案 【原文】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2《树之歌》

识字2《树之歌》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等10个字。重点指导“杨”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初步了解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练习比喻句的运用。 4.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保护树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生字笔顺)生齐读课题。(板书:2 树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引出儿歌主要描写的树木,调节课堂气氛,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正音,初识树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4句话,4名学生读课文)生评价。小结:预习课文时,把课文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读好。 3.儿歌中的树木太多了,你能用横线把他们的名字标出来吗?(板书:名称) 4.你标了哪些树?谁来说说?(生汇报) 5.想不想看看这些树长什么样?(出示树木图片)。生读树木的名字。 6.没有了图片,你们还认识这些树木的名字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小老师领读 (2)这些生字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摘掉了拼音的帽子,你们还认识吗?男、女生读 (3)生字的好朋友走了,只剩了生字自己,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正音指导,随文识字学词、朗读练习等,让学生在初读环节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好字,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归类识字,发现特点 1.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八个生字,有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它们共同的部分。你还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你关注了它们的结构。) 2.同学们请看,“木”加“风”就读“枫”,读一读其余的生字,你又能发现什么?(读音相同或相似) 3.小结:它们都是形声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这些生字可真有趣。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认识更多的生字。 4.请你们猜猜这些字读什么?楠、樟、橡生认读。 5.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认识很多生字。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字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并学会运用。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给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四)指导书写: 1.同学们已经会认了,下面让我们来写写这些字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温馨提示送给大家?木字旁做偏旁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给右边让地方,捺变成了点。汉

2 树之歌

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

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杨yánɡ树 shù 榕rónɡ树 shù 梧wú桐 tónɡ树 shù 枫fēnɡ树 shù 松sōnɡ树 shù 柏bǎi 树 shù 木mù棉 mián 桦huà树 shù 银yín 杏 xìnɡ 水shuǐ杉 shān 金jīn 桂 ɡuì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板块二 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

小学语文_2 树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二年级形声字安排的比较多从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会初步接触到形声字,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归类识字,这对于二年级尤其重要。 但对于形声字归类识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利用形声字特点归类识字。(2)通过抓关键词语,找到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些树木,漂亮吗?但是你知道这些树叫什么名字?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习性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抓住了儿歌中的关键词语你就能找到答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圈画关键信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儿歌,找一找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把树木的名字圈一圈 你找到了哪些树木? 学生:我找到了11种树木,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金桂。

师:这么多树名都读准了,请你当小老师领读吧(开小火车读) (强调“梧桐”连续第二声) 2.归类集中识字。 师: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梧桐枫松柏桦桂)? 生:我发现这些生字全是木字旁,是因为它们都是树木的名字。 师:你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看看他们的读音,还有什么发现? 生:梧、桐、枫,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生:有些字的声调变了。“桦”字右边的“华”变成了第四声,“柏”字左边的“白”变成了第三声。 师:左边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含义,木字旁表示这个字与树木有关,右边是声旁,提示了他的读音,这样的字就是形声字。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形声字小儿歌。那么木字旁的形声字,你还知道哪些?(出示词语梅花石榴石楠 山楂树) 师: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们就可以快速记住生字了,现在给大家30秒的时间,看谁记得最快 时间到,谁来挑战,你记得又快又准,看来形声字记字法也是一种记字的好方法。 现在我们把生字放回到儿歌中,齐读儿歌。 (三)抓关键词、品树木特点 1.师:请你先仔细读读儿歌前两句,找出每种树木的特点,然后用下面的句子汇报: 我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了__________树的特点是__________。 预设1 生:我从壮这个字,知道了榕树的特点是很粗壮。 教师: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怪不得儿歌里说“榕树壮”。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一、激情导入,提醒课题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奇妙的歌声,你们想观赏吗?(观赏有关杨树的课件)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许多欢乐,它也肯定很欢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她唱了什么呢?(观赏课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读文,用喜爱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课文,并用喜爱的方法识字。 2、同桌沟通识字方法。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嬉戏。 四、深入感悟,读透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索: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洪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设你现在就是一棵欢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洪亮。 (二)学习其次小节。 1、小组争论:杨树会把唱歌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沟通,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唱歌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争论,沟通。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唱歌:美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长 1、大杨树把唱歌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闲适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唱歌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沟通、汇报。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活动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感知熟悉各种各样的树,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发觉,知道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

《树之歌》优秀教学设计1

2树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会认“梧、松”等生字,写会“杨、壮”等生字。掌握“杨树、榕树、梧桐”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修辞手法。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文章生动的比喻感受各种树木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森林郊游,在郊游之前,要先认识 不同的树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树木的课文。 2.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导言:(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和不同的树木

交朋友。想要了解它们,先要认识它们,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树木?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1)认读生字,并组词。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2)认读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手掌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①带拼音,指名读。 ②小老师带读。 ③去拼音读 ④“开火车”读。 ⑤齐读。 (3)朗读课文。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注意纠错和评价,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不同种类的树木。) 三、再读课文,走进树木 1.找找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用横线画一画。 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2.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结合课后练习2,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杨、壮、桐、枫”等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示。 第二课时

《2 树之歌》--省级--时老师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 2 《树之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小学时凤萍 教材解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在学习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全文注音配以插图,旨在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借助插图认识事物。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会了常用的识字方法。本文是一首归类识字儿歌,15个会认的生字中,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通过结合图文认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资源利用:通过网络查找树木图片,了解各种树木特点。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归类识字法、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木子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3.通过接读、问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认识了哪些树呢?哪位小朋友说说,看谁认识得多呢?图片上的这些树木你们认识吗? 2.它们每一种树木各有特点,有人还给它们写了一首儿歌叫《树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板书课题,强调“树”字和“歌”字的写法。(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认识了哪些树,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识字教学做铺垫。写课题强调“树”和“歌”写法的目的是为了会写。二、借助拼音,读通儿歌。 过渡语:儿歌中有好多树木,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 2. 检查读文。(1)儿歌有几句? (2)指名读儿歌。重点指导“桦”“银”“柏”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认识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对拼音的准确定位。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儿歌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三、读通儿歌,识写生字。 过渡语:儿歌中的树木太多了,我们给它们点点名,看看都到齐了没有? 1.认识各种

二年级语文教案 树之歌(全国一等奖)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相关词语;会写“杨”“桐”两个生字。 2.学习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和树木有关的生字,并尝试课外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4.了解树木特点,知道儿歌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树木的,学习儿歌的表现手法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和相关词语;会写“杨”“桐”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1.学习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本课生字,并尝试课外识字。 2.学习儿歌的表现手法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谜语猜一猜——(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木,你认识哪些树木呢同学们认识的树木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树木有关的儿歌。 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A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B课文写了那些树木,圈出它们的名字。 (2)指明读课文,交流树木名字并在课文内读一读。 (3)出示树木图片读词语。

2.认读树木名称词语: (1)树木从课文里走出来你还认识吗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2)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认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宝宝单独站在小松树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个别认读,开火车读 (2)发现规律认识形声字。 A 学生自主发现,交流相似点。 同学们,小松树悄悄对我说这些生字宝宝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你发现了吗 B总结:左边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形声字。利用这样的识字规律,我们可以猜测其它字的读音。 (3)利用形声字规律,猜读以下树木的名字。 橡树楠树椰树棕树香樟 4.学习其它生字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手掌绿装耐寒守北疆化石 (2)出示生字: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掌装寒疆化 (3)出示形近字组词同桌交流分组汇报 (4)图片猜字出示“守”和“疆”的图片学生猜字,出示甲骨文,字理识字,分别组词,读词语。 5.游戏巩固开火车认识魔力小火车上的生字。 6.再读课文自读、指名读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过度:同学们,我们认读了生字,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动动小手,写两个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原文及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杨树之歌》原文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杨树之歌》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树之歌6篇

树之歌6篇 一棵树由一棵苗长成。当它还是嫩绿的苗时,总有毛毛虫造访。风也常常讥笑它,用手指戳着它的芽儿。但一棵树默默地,笔直地站着,根牢牢抓着土地,一点一滴地汲取着营养,向上伸展。 一棵树无声地写着自己的日记,一天成一片叶,一年成一道年轮。树干上的每一个疙瘩都是它的眼,它用这些眼睛默默关注着世界。一朵野花的绽放,一只小鸟的来访,都是它的欣喜;一株小草的枯萎,一位同伴的倒下,都是它的悲伤。它将它们珍藏着藏进那一片片绿叶,一圈圈轮纹中。春去秋来,它的秘密越来越多,也渐渐成为参天大树。 它仍沉默。因为它的根并没有到达大地的最深处,它的枝并没有伸至天空最高处。于是它仍站在那儿,踏踏实实地生长。松萝挂上它的枝,那些柔弱的藤攀上它的身躯。它讨厌这些没骨头的东西,它们缠着它,打搅了它的生活。可树是不能动的,一生只能拥有脚下的一方土地,唯一移动的时候便是死亡来临之时。一棵树只好容忍它们在自己身上疯长。它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 叶儿绿了黄,黄了便落下,之后又长出新叶。大雁在南飞,春天飞回来,秋天再迁走。一棵树攫着大地,揣着梦,一年一年地冥想,它老了,树皮显现出一道道龟裂的皱纹,叶子也一片片地落光,但即便这样,一棵树的骨架还立在那方土地上,直挺挺,不屈不挠。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棵树终于倒下了。在永远的安眠来临之前,它的根仍旧牢牢地抓着大地,似是不舍,似是留恋。雨过天晴,一棵树的躯干躺在山林中,一滴露水顺着树皮上的沟壑缓缓流下,最终滴落在它身下的水洼中,发出清亮的一声“叮咚”。 那是一棵树最后的歌。

树之歌篇二:树之歌 它高傲、美丽、固执,同时又坚强不屈。它是一棵树,但又不是一棵树,它是一个勇敢不屈的高贵灵魂。 题记 我是一棵树,它们也是,但我和它们不一样。 在这个茂密的丛林中,任何植物生长的都很好,它们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汲取甘甜的雨露,无须多努力,自然的养分就能使它们成材。但我不一样,我要成为最高的那棵树,我不想隐没在这茫茫的绿荫中,不想一生在日升日落中空虚而度。 于是,我努力着吸收阳光,汲取水源,努力的向上生长。其他树木劝我说,没有必要如此辛苦,同大家一样迎风舞蹈,聆听鸟儿的鸣叫,不是更好吗?狂风嘲讽我,将我的枝叶吹的连连摇摆,但我毫不动摇,只是将根须深扎地下,依然挺立的站着。 因为我是一棵树,不论遇到怎样的狂风暴雨,我都应挺立着,平静的面对一切困难,因为我是一棵树,我有树的梦想,树的尊严。 我被它们嘲笑着、讽刺着,但我仍努力,努力向上生长,我要成为一棵高大的树,不是一般高的,而是最高的!阳光、雨露、土壤给予我的养分,使我不断的向上生长。渐渐地,我可以点下头来俯视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树木了。但还不够,我还要长得更高,更大才好。我继续努力着,为了我的梦想。也许,我的梦想正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待它吐蕊之时,就是这丛林姹紫嫣红之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