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颅脑外伤PPT课件

颅脑外伤PPT课件

CT表现和治疗
CT检查:颅骨内板 与脑表面间双凸形 或梭形高密度。 治疗:以直接手术 清除血肿为主,也 可钻孔引流,保守 治疗要慎重。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急性硬膜下血(Acult Subdural Hematoma) 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 出血来源:分两型分两型,复合性血肿
颅前窝骨折 (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
常累及眶顶及筛骨; 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外伤性颅内积 气; 球结膜下出血、眼眶周围淤血(“熊猫眼” 征); 损伤嗅、视神经 。
颅中窝骨折示意图
颅中窝骨折 (fracture of middle fossa)
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 出血或脑脊夜鼻漏(经蝶窦);
CT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脑受压、中 线移位情况。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观察,对症,呼吸道,体位,
血气,电解质,营养;亚低温冬眠---高热、躁 动、抽搐者宜行;降颅内压;神经营养。 (2)手术治疗:
大多不需手术,有脑疝、持续颅内压高、 伴血肿者应及时手术-内、外减压术;有脑积水 者行分流术。
二、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
多由锐器所伤,按 裂伤形态可分为:
单纯头皮裂伤 复杂头皮裂伤 头皮撕裂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
① 尽快止血,加压包扎伤口; ② 争取短时间内行清创缝合术,可 延24小时内缝合; ③ 对有缺损者可行减张缝合或转移 皮瓣,感染严重者分期缝合; ④ 抗感染和注射TAT。
颅骨骨折的分类
① 按 部 位 分 : 为 颅 盖 骨 折 (fracture of skull vault ) 与 颅 底 骨 折 (fracture of skull base);

《颅脑外伤的CT表现》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表现》课件
总结词
脑肿胀和脑疝是颅脑外伤中危重的CT表现,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意识障碍。
详细描述
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导致脑组织水肿和体积增大,CT表现为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脑疝是由于颅 内压差异导致的脑组织移位,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呼吸骤停。CT表现为一侧脑室受压和中线结构明显 移位。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图像解读基础
正常解剖结构
熟悉正常颅脑解剖结构是解读CT图像的基础,包括脑室、脑 池、脑沟等。
异常征象识别
颅脑外伤时,需注意颅内出血、骨折、脑挫裂伤等异常征象 的识别。
03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脑挫裂伤
总结词
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CT表现,通常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度影 ,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行诊断和治疗。
02
脑水肿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要积极控制颅内压,预防脑疝等
严重后果。
03
预防并发症
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和康复治疗,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
05
颅脑外伤的CT影像与临床 治疗
CT影像与疾病进程
详细描述
脑挫裂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脑实质损伤,CT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 度影,通常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这些高密度影通常分布在脑皮质和脑白质区 域,有时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颅内血肿
要点一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中严重的CT表现,可分为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04
颅脑外伤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依据与标准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可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生命体征常有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 吸深慢等。
脑脊液检查可出现红细胞。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脑室、脑池受压 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01
硬膜外血肿
02
常有颅骨骨折,尤其是颞部骨折。
血肿位于硬膜外腔内,呈梭形或双凸镜形。
04 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 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不超过30分钟。
清醒后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形。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无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
CT检查颅内无异常或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可超过半小时。
术后处理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如再ຫໍສະໝຸດ 血、颅内感 染等。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挽救 生命和减少后遗症,但 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 异。
脑外伤的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 的意识状态、肢体功能、言语
能力等。
评估方法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评 估脑外伤的预后。
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 升高和脑疝等严重后果。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位于硬脑膜下 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可伴有脑实质 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室受压变 形等症状。
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多为颅脑外伤,尤 其是减速性损伤。
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硬膜下血肿可 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临床康复学》课件——颅脑损伤

《临床康复学》课件——颅脑损伤

❖ 康复评定的意义
❖ 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判断预后 ❖ 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 判断康复治疗的疗效 ❖ 早期评定,正确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工具
❖ 康复评定内容
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言语-交流功能障 碍、认知-知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社 会心理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二、颅脑解剖
1. 头皮软组织 2. 颅骨 3. 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
❖三、分类
❖ 按损伤部位可分为: ❖ 1. 头皮损伤 ❖ 2. 颅骨损伤 ❖ 3. 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
肿等)
❖ 三种既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
❖ 按损伤方式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前者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同时破损, 脑组织与外界沟通者;
2. 局灶性症状
(1)肢体瘫痪:单瘫和偏瘫提示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 球的中央前区或内囊。
(2)失语症: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
若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则为运动性失语,提示 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
若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语无伦次,则为感觉性失语,
提示左侧大脑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3)遗忘症或记忆障碍:
(5)脑干损伤症状:除昏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外,还可有双眼球固定、吞咽动作消失、四肢肌张 力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6)脑神经损害症状:可出现嗅神经、面神经、视 神经、眼球运动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损害。
(7)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项强直、项背酸痛、克 氏征和布氏征阳性,多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 继发感染的可能。
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分钟以内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鉴别点
CT对于颅脑外伤诊疗的价值
1)发现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颅骨骨折。 2)有利于快速诊断颅脑外伤合并的颅内出血、血肿定位与 分类、出血量计算,为治疗提供依据。 3)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水肿等,对伤后情况 及预后作出评价。 4)短期内复查、穿刺定位。
谢谢
颅脑增强检查,按强化程度分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和明显强 化;按强化分布范围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按强化形态分为 团状强化、片状强化、斑片状强化、环状强化、花环状强化和马蹄 状强化等。
伪影
伪影为扫描时的实际情况与建像所带来 的一系列假设不符合所造成,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
移动伪影—扫描时患者的移动可产生移 动性伪迹,一般呈条状低密度影,与扫描方 向一致。
增强检查
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式,利用造影剂可在血管内运行及在特殊 病灶内的滞留特点,来达到进一步了解病变特点的目的。
增强检查有以下优点:1)提高组织间对比度,发现平扫难以发 现的微小病变;2)快速扫描可观察病变的供血血管,为外科手术提 供依据;3)动态扫描可了解病变的血供特点;4)在颅脑方面,增 强后强化常提示正常血-脑屏障的破坏,常见于恶性肿瘤及炎性病 变,对病变的定性有重要意义。
典型CT表现:
1)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均匀高密度影;
2)占位效应:患侧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 消失、侧脑室变形和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
3)血肿在CT上的表现决定于血肿成分、矢状窦、板障静脉、横窦等 血管结构的破裂,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的硬脑膜外腔内形成硬膜外 血肿。由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较局限,形状多呈“双 凸透镜”或梭形。
硬膜外血肿常合并颅骨骨折,且骨 折位于血肿的同侧。
硬膜外血肿可跨越硬脑膜折返如大 脑镰和天幕,但不可跨越硬脑膜附 着点如颅缝。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 多发混合血肿,脑水肿,脑轴索断裂, 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颅底外伤。
• 少数血肿不均密度,系血块退缩血清混 合所致。
• 硬膜下血肿:依发生时间不同,可将它 分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 3天(急性)。 • 4天—3周(亚急性)。 • 大于3周(慢性)。
• 硬膜下水瘤:由于蛛网膜活瓣损伤,脑 脊液只能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出来,或
液体进入硬膜下腔后,蛛网膜破裂处被 阻塞。
• 脑挫裂伤:
• 指脑各颅骨内面撞击所致。常发生在着 力部位及其附近,亦可发生于对冲部位。
• 脑挫裂伤包括脑质表层或深层小出血灶, 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骨骨折:CT检出率低于颅平片。但对 颅底骨折,内陷骨折,粉碎骨折等复杂 骨折,CT较平片优。
• 颅脑外伤后遗改变:脑软化,脑萎缩, 脑积水,脑穿通畸形,颅骨骨膜下血肿 钙化影。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为头部外伤,原 发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昏迷。
• 直接着力点常有骨折,因硬膜动脉破裂, 亦可是损伤脑膜静脉,静脉窦或颅骨内 板板障静脉。
• 形态呈张力形,范围局限。大部分不超 出颅缝。
• CT平扫呈梭形或双凸透形状的高密度区, CT值约50-90HU。血肿边缘锐。

1颅脑外伤表现和鉴别

1颅脑外伤表现和鉴别

特点 表现
淤血部位
部位 前颅窝骨折 眶周(熊猫眼)
中颅窝骨折 乳突部
后颅窝骨折 乳突部或咽后壁
脑积液漏部位 鼻漏
耳漏
耳漏
损伤神经
Ⅰ.Ⅱ
Ⅱ.Ⅲ.Ⅳ.Ⅴ.Ⅵ.Ⅶ.Ⅷ Ⅶ.Ⅷ.Ⅸ.Ⅹ.Ⅺ.Ⅻ
颅底骨折的诊断
主要依靠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另外还可通X线片 显示,但仅30%--50%能显示骨折线;CT检查不但对 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有帮助,还可了解有无脑
血肿形成的速度影响。 2. CT检查:在脑挫裂伤
处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 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 度血肿影,有助于确诊 .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特点:
1.因有脑脊液的稀释作用,血液常不凝 固,出血量大者可形成血肿。 2.病情常较复杂严重,脑室内血肿可
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发生脑积水,引起
急性颅内压增高,使意识障碍更加严重;
治疗:在压迫止血、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的前
提下,(1)行中厚皮片植皮术,(2)对骨膜已撕脱者, 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后期植皮。(3)条件允 许时,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血管吻合、头皮原位缝合, 如获成活,可望头发生长。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定义: 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损伤。
颅底骨折治疗
原则:卧床,静养,防止用力,使用抗生素,适时修补。
* 合并脑脊液漏时,须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
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 给予抗生素。绝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如 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 瘘口。
* 对伤后视力减退,诊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
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解析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解析

颅脑外伤的CT影像诊断解析发表时间:2016-05-03T17:05:10.6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黄俊海[导读] (温岭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岭 317500)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黄俊海(温岭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岭 317500)【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CT影像诊断确诊。

结果:通过CT影像诊断检查发现,23例患者中,其中硬膜下积液2例,外伤性气颅3例,颅内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脑挫裂伤8例。

结论: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图像清晰,很少发生误诊现象,对在颅脑损伤患者诊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伤;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80-02颅脑外伤患者多由外力引起,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及时为患者进行诊断,对患者治疗、预后意义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CT影像诊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为此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9.4±2.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相关诊疗标准[1-2]。

1.2 临床症状表现(1)意识模糊,严重者产生昏迷;(2)瞳孔变化异常,可能出现双侧缩小(放大)或双侧不等同等现象,也可能对光发射产生灵敏、消失或迟钝等现象。

(3)由于颅脑外伤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发生改变,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4)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症状,且波动范围比较大;(5)患者在发病后,呼吸节奏会明显加快,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严重时会出现缓慢现象;(6)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偏瘫,包括肢体、面部,甚至是全身瘫痪;(7)根据不同位置病灶,患者体温会出现上升,高烧不退;1.3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讨CT影像诊断检查,观察患者诊断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ct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所选取的5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患者伤后3-6个月根据gos评分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级,良好29例(51.8%),轻度残疾10例(17.9%),重度残疾3例(5.4%),重度昏迷11例(19.6%),死亡3例。

结论:ct表现可明确显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颅脑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对患者的明确诊断。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ct表现;临床预后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遭受到重大创伤后,导致患者出现伤残,严重者患者死亡。

为有效治疗患者,首先应明确诊断患者疾病,临床多采用ct诊断方法,其诊断效果明确。

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救治时,应根据患者的ct表现以及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治疗[1]。

为研究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预后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为3-81岁,超过50岁11例,
20-49岁38例,小于20岁7例。

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打击伤10例,车祸伤40例。

1.2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运动、语言以及睁眼等反应进行评分;3-5岁16例(%),6-8分40(%)。

呼吸变化;减慢或加深加快者者(>30次/min 或<12次/min)27例。

合并情况;颜面损伤1例,脊柱骨折2例,肾挫伤3例,脾破裂1例,四肢骨折8例,胸部损伤2例。

瞳孔变化:脑疝者18例,单侧瞳孔缩小10例,双侧瞳孔缩小3例,一侧瞳孔散大19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

1.3 ct扫描方法
采用gehispeed dual全身螺旋ct扫描机,基线为听眦线,连续从颅底到颅顶的横截面进行连续扫描,扫描层一般距离为10mm,厚度为10mm。

设置球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s,连续扫描时间为0.25-5.00s。

1.4ct平扫表现评判标准
脑干损伤;脑干挫裂伤以及形成血肿;弥漫性脑损伤以及肿胀;头皮血肿、颅骨骨折。

根据相关评分标准对患者伤残情况进行评估,1分为死亡,2分为重度长期昏迷,3分为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为良好。

1-3分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选取的5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患者伤后3-6个月根据gos 评分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级,良好29例(51.8%),轻度残疾10例(17.9%),重度残疾3例(5.4%),重度昏迷11例(19.6%),死亡3例。

3讨论
颅脑损伤是在暴力作用下,头颅因严重外伤而导致患者出现的损伤,包括脑损伤、颅骨骨折以及头部软组织损伤。

严重的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发急,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严重者导致死亡。

在临床实施预后治疗中,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因素较多,主要与抢救时间、患者体制差异、年龄以及损伤类型等密切相关。

在脑外伤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病情,对于治疗临床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

之前从临床角度对影响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单因素方法进行分析,少数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但实施评价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针对一类型的疾病进行评估、预测,但不能明确患者的具体疾病,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3]。

当前临床诊断中多采用gos伤情评估法,对颅脑损伤预后进行判断,该方法简易操作,但该方法仅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对颅内发生的病变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评估具有局限性。

本组所选取的患者
中,其中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在入院时对gcs进行评分,为3-5 分,患者术后状况恢复良好,与相关研究资料报道研究一致。

为有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当前临床结合使用颅脑外伤的ct表现进行诊断。

颅脑损伤的ct表现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积血、颅内血肿以及脑挫裂伤等,一般实施预后,不仅应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应保持与ct保持一致[4]。

相关研究研究资料表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根据ct表现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评估,实施预后准确性良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通过ct诊断,可明确患者病变位置,准确确定患者病变情况,明确患者颅内不同分区的影像学资料,诊断确定患者病变的发生情况、密度、以及断层信息,便于医生在对患者治疗前,明确治疗的目的性以及方案,避免盲目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施有针对性治疗。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根据ct表现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预后措施,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仅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

表明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评估以及预后,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ct表现,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准确评估,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预后的准确性,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心伟,徐锦锋,贲吕金.重型颅脑外伤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5):457-458.
[2]嵇晓红,张敏,刘胜初.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肺
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63(3):5554-5556. [3]李坚.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60-261.
[4]史利央,陈青春.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3(6):5412-5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