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征》记录片心得体会

观看《长征》记录片心得体会

《长征》这部记录片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

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体现咱们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错落有致地叙述了长征的总过程,其中不断间夹着当年红军长征亲历者的独白。这些老兵,年龄不是三位数,也是接近三位数了。但在他们褶皱的面孔上共存的,是谈到“长征”这个话题时,眼中陡然射出的光芒。不知这些双已然老去的眼睛是否还能看清世界,但那一瞬间的光亮,我想足以将他们心中的峥嵘岁月点明。

“当年我才十四岁,红军不要我,我就跟着他们走。他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疼啊,钻心的疼,十个脚趾都磨出血泡。”“比方说一个连守住一个山头,最后整个连没有一个人下来的,就用两边的土把他们埋了,没有名字,碑都没有。”……

在以往,我对红军长征的直观印象,仅限于教科书上寥寥几语的简单描绘。除了长征发生的准确时间,和他们走过的大致路线,甚至于一些很难引起我共鸣的“长征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很难再说出什么来。但当我听到这些亲历者直言不讳,把血淋淋的原况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的感受,只能用匮乏的“堵心”二字来形容。

我在屏幕里看到他们当年的艰苦跋涉,冬天穿着草鞋踩过冷僵的泥巴留下的印记,揪着马尾巴上山的拼死神情,顶着炮火前进的不屈信念。但我想,这应该仅仅是漫长两年的,经过无限缩小的,缩影。我们而今只是端坐在桌子前观看,我甚至不认为自己配得上与他们“感同身受”。只有敬畏,只有敬仰。

犹如那朴拙面孔的红军石像,我们只有把脖颈仰到最高,最高,才能用目光轻轻接触一下战士们的下颌。因为他们也抬着头,坚定地望着更远的地方。

从我在这部纪录片中捕捉到的那些战士们的坚韧品质,我想只是毛时代倡导艰苦朴素信念的一隅。在现今这个时代,由于前辈们一代一代的努力和积攒,我们的新中国如今拥有了较以往而言丰厚的家底。但,这绝不是我们挥霍浪费的理由和资本。我认为,继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绝不是让我们像先辈一样拮据,盘算着每一分钱这样地度过一生。而是要铭记,我们如今在说出“我是一名中国人,是一名共产党员”时的自豪感的由来所自。铭记历史不忘过去,同时保有我泱泱中华国民的大格局,大气魄。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理想信念,走新的长征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