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单选题(带答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单选题(带答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单选题(带答案)

.1.同步发电机并列时脉动电压周期为20s,则滑差角频率允许值ωsy为( A )。

A、0.1%

B、0.2%

C、0.26%

D、0.52%

2. 同步发电机机端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差值的波形是( D )。

A、三角波

B、正弦波

C、方波

D、正弦脉动波

4.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由( A )组成。

A、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

B、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

C、同步发电机、励磁功率单元

D、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励磁系统

5. 同步发电机并列方式包括两种,即( B )。

A、半自动准同期并列和手动准同期并列

B、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

C、全自动准同期并列和手动准同期并列

D、全自动准同期并列和半自动准同期并列

6. 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由主站轮流询问各RTU,RTU接到询问后回答的方式属于( D )。

A、主动式通信规约

B、被动式通信规约

C、循环式通信规约

D、问答式通信规约

7. 下列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可以实现无刷励磁的是( A )。

A、交流励磁系统

B、直流励磁系统

C、静止励磁系统

D、自并励系统

8. 某同步发电机的额定有功出力为100MW,系统频率下降0.5Hz时,其有功功率增量为20MW,那么该机组调差系数的标么值R*为( C )。

A、20

B、-20

C、0.05

D、-0.05

9. 下列关于AGC和EDC的频率调整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D )。

A、AGC属于频率一次调整,EDC属于频率二次调整。

B、AGC属于频率一次调整,EDC 属于频率三次调整。

C、AGC属于频率二次调整,EDC属于频率一次调整。

D、AGC属于频率二次调整,EDC属于频率三次调整。

10. 在互联电力系统中进行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时一般均采用( D )。

A、有差调频法

B、主导发电机法

C、积差调频法

D、分区调频法

11.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为两类,即( B )。

A、静态稳定与动态稳定

B、静态稳定与暂态稳定

C、暂态稳定与动态稳定

D、电磁稳定与暂态稳定

12.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正确表述是( A )。

A、对SCADA数据库的精加工

B、运行状态估计

C、事故预测

D、负荷预测

13. 发电机并列操作最终的执行机构是( A )。

A、断路器

B、分段器

C、隔离开关

D、重合器

14.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由( C )组成。

A、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

B、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

C、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

D、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励磁系统

15. 电机励磁系统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强行励磁( D )。

A、发电机内部故障时

B、升压变压器故障时

C、正常停机时

D、故障快速恢复时

16.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由( A )三个单元组成。

A、测量比较、综合放大、移相触发

B、测量比较、整定电路、移相触发

C、整形电路、相敏电路、滤波电路

D、整形电路、相敏电路、积分电路

17. 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的优点是( A )。

A、控制方便

B、是静止的

C、无接触磨损

D、电压响应速度快

18. 当同步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特点是( D )。

A、从系统吸收有功功率,同时输出无功功率

B、从系统吸收有功功率,同时吸收无功功率

C、向系统输出有功功率,同时输出无功功率

D、向系统输出有功功率,同时吸收无功功率

19. 进行预想事故分析时,应采用快速潮流法仿真计算,主要包括( C )。

A、直流潮流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

B、交流潮流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

C、直流潮流法、等值网络法、P-Q分解法

D、交流潮流法、等值网络法、P-Q分解法

20. 电力系统发生有功功率缺额时,系统频率将( C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一定

21. 在互联电力系统区内的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用的最普遍的调频方法是( C )。

A、有差调频法

B、主导发电机法

C、积差调频法

D、分区调频法

22. 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强励倍数一般取( D )。

A、2~2.5

B、2.5~3

C、1.2~1.6

D、1.6~2.0

23. 分区调频法负荷变动判断( B )。

A、本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同号;外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同号

B、本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同号;外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异号

C、本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异号;外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同号

D、本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异号;外区域负荷:Δf与ΔPtie异号

24. 下列关于主导发电机调频描述错误的是( A )。

A、属于有差调频

B、主导发电机安装无差调频器

C、其余发电机安装功率分配器

D、稳定运行点满足方程Δf=0

25. 下列不属于值班主机的任务是( A )。

A、监听次要通道的信息

B、与系统服务器及SCADA工作站通信

C、与各RTU通信,通信规约处理

D、切换装置的动作,设置终端服务器的参数

26. EMS发电计划的功能包括( B )。

A、火电计划:水电计划;交换计划;扩建计划

B、火电计划;水电计划;交换计划;检修计划

C、火电计划;核电计划;交换计划;检修计划

D、火电计划;水电计划;调度计划;检修计划

27. 电力系统中期负荷预测的时间范围是( C )。

A、1小时以内

B、1日到1周

C、1月到1年

D、数年到数十年

28. 馈线远方终端FTU 的设备包括( D )。

A、路灯、环网柜、短路器

B、柱上、变电所、开闭所

C、路灯、环网柜、开闭所

D、柱上、环网柜、开闭所

29. 重合器的特点是( D )。

A、比普通断路器价格便宜

B、能开断短路电流,不能单独作为主保护开关

C、不能开断短路电流,不能单独作为主保护开关

D、性能与普通断路器相似,但具有多次重合功能

30. 主站与子站间通常采用的通信方案是( A )。

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

C、自愈式单环

D、自愈式双环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C )

A.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B.功率因数

C.电压、频率和波形

D.有功电度和无功电度

2.为防止断路器多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闸装置接线中设置了( C )

A.方向继电器

B.差动继电器

C.防跳继电器

D.阻抗继电器

3.我国电力系统220KV线路的故障类型中,有接近90%的故障是( C )

A.三相短路

B.两相短路

C.单相接地短路

D.两相接地短路

4.准同步并列条件规定的允许电压差为不超过额定电压的( B )

A. 3%~5%

B. 5%~10%

C. 10%~15%

D. 15%~20%

5.与正弦整步电压最小值所对应的相角差一定等于( A )

A. 0度

B. 90度

C. 180度

D. 270度

6.具有正调差特性的同步发电机,当输出的无功电流增大时,机端电压( D )

A.不变

B.增大

C.以上两条都有可能

D.减小

7.励磁绕组上的瞬时过电压,会(C )

A.烧坏转子铁芯

B.危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C.危害励磁绕组绝缘

D.以上三项都有

8.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强励倍数一般取( D )

A. 2— 2.5

B. 2.5— 3

C. 1.2—

1.6 D. 1.6—

2.0

9.在励磁调节器中,若电压测量采用12相桥式整流电路,则选频滤波电路的滤波频率应选为( D )Hz

A. 50

B. 300

C. 600

D. 1200

10.机端并联运行的各发电机组的调差特性( D )

A.可以为负

B.可以为零

C.必须为零

D.必须为正

1.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C )

A.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B.功率因数

C.电压、频率和波形

D.有功电度和无功电度

2.为防止断路器多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重合闸装置接线中设置了( C )

A.方向继电器

B.差动继电器

C.防跳继电器

D.阻抗继电器

3.我国电力系统220KV线路的故障类型中,有接近90%的故障是( C )

A.三相短路

B.两相短路

C.单相接地短路

D.两相接地短路

4.准同步并列条件规定的允许电压差为不超过额定电压的( B )

A. 3%~5%

B. 5%~10%

C. 10%~15%

D. 15%~20%

5.与正弦整步电压最小值所对应的相角差一定等于( A )

A. 0度

B. 90度

C. 180度

D. 270度

6.具有正调差特性的同步发电机,当输出的无功电流增大时,机端电压( D )

A.不变

B.增大

C.以上两条都有可能

D.减小

7.励磁绕组上的瞬时过电压,会(C )

A.烧坏转子铁芯

B.危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C.危害励磁绕组绝缘

D.以上三项都有

8.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强励倍数一般取( D )

A. 2—2.5

B. 2.5—3

C. 1.2—1.6

D. 1.6—2.0

9.在励磁调节器中,若电压测量采用12相桥式整流电路,则选频滤波电路的滤波频率应选为( D )Hz

A. 50

B. 300

C. 600

D. 1200

10.机端并联运行的各发电机组的调差特性( D )

A.可以为负

B.可以为零

C.必须为零

D.必须为正

厂用电及近区系统

一、填空题:(10题)

1、厂用电倒换原则一般是先断后合,在满足同期条件下也可先合后断,但两段电源连接

的时间尽量短。

2、厂用电低压断路器有连接、试验分离三个位置。

3、厂用电的备用电源有明备用和暗备用两种。

4、厂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均设有低电压启动部分,其启动条件为:本段厂用母线失去电压,备用段母线电压良好。

5、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只能动作一次。

6、发电厂的厂用电,包括厂内机电设备用电、照明用电和交、直流配电装置的电源用电等。

7、厂用电工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电源的连接方式。 8、厂用电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变压器投入,备用电源断开,这种方式叫明备用。

9、柴油发电机应定期试验,柴油发电机空载运行后,应检查其运行正常且电压、频率正常。

10、厂用电事故时,应力保重要负荷供电、不因失电导致水淹厂房、损坏机组等设备。二、选择题:(10题)

1、水电厂的厂用电由( A )通过厂用变压器直接供电作为主用电源;从电力系统引入为备用电源。

A 变压器低压侧母线;

B 主变压器高压侧母线;

C 装设独立的柴油发电机组;

D 外来电源。

2、厂用电自动切换试验尽可能安排在(A )时进行。

A 晚间轻负荷;

B 轻负荷;

C 夜间; D随意。 3、厂用事故照明装置应每( C)切换一次。 A 月; B、日;C、周;

4、备用自动投入装置应每( A)切换一次。 A、月;B、周;C、日;

5、厂用低压断路器一般有( C )储能方式。 A、自动;B、手动;C、自动和手动;

6、厂用干式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当变压器温度达到100℃启动风扇,80℃停止风扇运行,( A)发信号。 A、130℃;B、100℃;C、80℃

7、柴油发电机定期试验周期是每( C )启动一次; A、月;B、周;C、半月;

8、厂用电压降低时,若不降低电动机的出力,则电动机的电流会(B )。

A、降低;

B、显著增加;

C、不变; 9、下列设备接地属于工作接地的是()。

A、厂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B、电动机外壳接地;

C、配电盘外壳接地;

10、在事故处理时,运行人员应确保厂用电的正常运行,例如在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不能自动投入的情况下,在确认常用电源开关已跳闸时,则允许立即()。

A、试送电一次;

B、停止该母线所带负荷;

C、强送电一次;三、判断题:(10题)

1、水电厂应有事故备用电源,作为全厂停电紧急情况下提溢洪闸门及机组开机之电源,正常处于热备用状态。(√)

2、厂用电自动切换装置应定期校验,无需定期切换试验。(×)

3、全厂停电时,故障点隔离后,尽可能采用系统倒充的方式恢复厂用电,以加快事故处理。(√)

4、厂变保护中的过电流保护作为厂变的主保护,保护动作后延时跳厂变高低压侧开关。(×)

5、厂用电停电前,应考虑对负载的影响。(√)

6、电动机电缆更换后,应测试转动方向,转动正确后才能投入运行。(√)

7、近区供电线路检修后,送电前应将工作票收回,拆除全部安全措施,测得绝缘合格后,在得到有关调度命令可以送电的通知后方可送电。(√)

8、近区供电线路速断(即过流I、II段)保护动作后,无需查明原因即可送电。(×)

9、厂用电系统倒闸操作,一般应避免在高峰负荷或交接班时进行。操作当中不应进行交接班,只有当操作全部终结或告一段落时,方可进行交接班。(√)

10、厂用电系统的倒闸操作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应由值长发令,并通知有关人员。(√)

单选题详细(含答案)资料讲解

单选题详细(含答案)

1.Word中的手动切换符是通过(D)产生的 A)插入分页符 B)插入分节符 C)键入ENTER D)按SHIFT+ENTER 2.Word插入题注时如需加入章节号,如“图1-1”,无需进行的操作时(C) A)将章节起始位置套用标题样式 B)将章节起始位置应用多级符号 B)将章节起始位置应用自动编号 D)自定义题注样式为“图” 3.关于样式、样式库和样式集,以下表述正确的事(A) A)快速样式库中显示的是用户最为常用的样式 B)用户无法自行添加样式到快速样式库 C)多个样式库组成了样式集 D)样式集中的样式存储在模板中 4.下列对象中,不可以设置链接的是 B A)文本上B)背景上 C)图形上 D)剪贴画上 5.如果WORD文档中有一段文字不允许别人修改,可以通过: D A)格式设置限制 B)编辑限制 C)设置文件修改密码 D)以上都是 6.将数字向上舍入到最近的偶数的函数是 A A)EVEN B)ODD C)ROUND D)TRUNC 7.关于Exedl区域定义不正确的论述是 C A)区域可由单一单元格组成 B)区域可由同一列连续多个单元格组成 C)区域可由不连续的单元格组成 D)区域可由同一行连续多个单元格组成 8.关于Excel表格,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表格的第一行为列标题(称字段名) B)表格中不能有空列 C)表格与其他数据间至少留有空行或空列 D)为了清晰,表格总是把第一行做为列标题,而把第二行空出来 9.在表格中,如需运算的空格恰好位于表格最底部,需将该空格以上的内容累加,可通过插入那句公式实现(D) A)=ADD(BELOW) B)=ADD(ABOVE) C)=SUM(BELOW)D)=SUM(ABOVE)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一项重要且不容忽视的现代科学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在推进电力系统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 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且 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于深入研究电力系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基于此,本 文就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希望为有关 的研究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大命脉,它对国家的商业、军事、生产、交通等各个 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拥有一套“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系统,才能保证国 民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和不断壮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 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体现。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发电设备把 风能、水能、光能等转化为电能,并经变电系统、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传送给用电设备,以实现电能向热能、光能的转化,从而满足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需要。电力系统自 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远程控制电力系统的设备,使其在没有 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各项任务,并自动修复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是更加安全、高效、快捷地利用电能,对发电、送电和配电过程进行 自动控制、自动调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变 电站自动化及智能保护、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 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自动检测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电能的生产 和分配可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信息传送自动化、 电力事故处理自动化、电力管理自动化等。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 1、变电站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和传统变电站工作相比, 变电站自动化对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并且对于变电站的监控范 围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大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的运行以及工作效率。在自动化应用中常 见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电力信号电缆,不断的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和屏幕化,从 运行管理和记录的统计方面全面实现自动化。 2、发电厂自动化 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使发电厂的发电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还能维护相关电力设备 的高效、稳定以及安全运行,促进电力设备以及系统的自动化。除此以外,变电站在电力系 统中还能与相关的网络技术共同实现电能的配备以及输送,紧密的连接用户以及电厂,更好 的了解以及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实现发电厂人机的一体化,进一步的改善生产模式,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电力生产的效率,就必须有机的融合网络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如此才能大大的提高电厂的效率,赋予电能更高的质量,使发电厂更好的监控电力设备,维 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可 按级别分为国家、地区、省级、和县级的电网调度。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现了电力生产过程中 的数据实时采集,能够科学地估计和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从而使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且逐渐适应了电力市场中的运营需求。 4、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是连接用户和供电部门的纽带,配电系统的管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 经济和高效运行。目前我国配电网覆盖区域大,在空间和布局上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配电设

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选题及答案2

单选题 1. 在计算机内部,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或指令都是以(A )形式进行。 (A) 二进制码(B) 拼音简码(C) 八进制码(D) 五笔字型码 2. 在建立EXCEL工作表时,(D)可以删除工作表第4行。 (A) 单击行号4,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删除 (B) 单击行号4,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删除 (C) 单击行号4,选择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D) 单击行号4,选择编辑菜单下的清除下的全部 3. 在微型计算机的汉字系统中,一个汉字的内码占(B )字节。 (A) 1 (B) 2 (C) 3 (D) 4 4. 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最小单位是(B ) (A) 字节(B) 位(C) 字(D) KB 5. 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C )。 (A) 调试程序(B) 解释程序(C) 编译程序(D) 编辑程序 6. 在Word的编辑状态,当前编辑文档中的字体全是宋体字,选择了一段文字使之成反显状,先设定了楷体,又设定了仿宋体,则(V )。 (A) 文档全文都是楷体 (B) 被选择的内容仍为宋体 (C) 被选择的内容变为仿宋体 (D) 文档的全部文字的字体不变 7. 在(B)视图方式下,可以复制、删除幻灯片,调整幻灯片的顺序,但不能对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 (A) 幻灯片(B) 幻灯片浏览(C) 幻灯片放映(D) 大纲 8. 下列IP地址中,非法的IP地址是(D ) (A) 127.0.0.1与192.168.0.21 (B) 202.196.64.1与202.197.176.16 (C) 255.255.255.0与10.10.3.1 (D) 259.197.184.2与202.197.184.14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DTS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s 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力系统容量在几百万千瓦左右,单机容量不超过10万千瓦,电力系统自动化多限于单项自动装置,且以安全保护和过程自动调节为主。例如:电网和发电机的各种继电保护、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锅炉的安全阀、汽轮机转速和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并网的自动同期装置等。50~60年代,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到上千万千瓦,单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并形成区域联网,在系统稳定、经济调度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厂内自动化方面开始采用机、炉、电单元式集中控制。系统开始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以离线计算为基础的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并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各种新型自动装置如晶体管保护装置、可控硅励磁调节器、电气液压式调速器等得到推广使用。70~80年代,以计算机为主体配有功能齐全的整套软硬件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SCADA)开始出现。20万千瓦以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开始采用实时安全监控和闭环自动起停全过程控制。水力发电站的水库调度、大坝监测和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开始得到推广。各种自动调节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中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

单选题及答案

单选题题库: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为 A、激活环氧酶 B、促进血小板中PGI2的合成 C、促进内皮细胞中PGI2的合成 D、抑制内皮细胞中TXA2的合成 E、抑制血小板中TXA2的合成 2、甲硫氧嘧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药疹、药热 B、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C、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D、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 E、粒细胞缺乏症 3、对阿片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的药物是 A、苯佐那酯 B、吗啡 C、喷他佐辛 D、喷托维林 E、纳洛酮 4、关于肝药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系P450酶系统 B、其活性有限 C、易发生竞争性抑制 D、个体差异大 E、只代谢70余种药物 5、可耗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的药物 A、可乐定 B、美卡拉明 C、利舍平 D、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 6、青霉素最适于治疗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A、溶血性链球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变形杆菌 E、鼠疫杆菌 7、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的抗高血压作用的机制是 A、抑制肾素活性 B、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活性 C、抑制血管紧张素Ⅰ的生成 D、抑制β-羟化酶的活性 E、阻滞血管紧张素受体 8、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应用后可使LDL-C升高的是 A、苯扎贝特 B、氯贝丁酯 C、吉非贝齐 D、环丙贝特 E、非诺贝特 9、蛛网膜下腔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时常合用麻黄碱,其目的是防止局麻药 A、局麻作用过快消失 B、降低血压 C、引起心律失常 D、抑制呼吸 E、扩散吸收 10、吗啡的缩瞳作用可能与激动下列哪个部位的阿片受体有关 A、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B、边缘系统及蓝斑核 C、中脑盖前核 D、延脑的孤束核 E、脑干极后区 11、可引起血糖升高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是 A、硫酸多糖 B、考来烯胺 C、烟酸 D、二十碳五烯酸 E、洛伐他汀 12、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首选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普罗帕酮 D、利多卡因 E、地高辛 13、强心苷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衰疗效较好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祖耀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祖耀 发表时间:2018-07-31T10:35:09.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祖耀[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福建宁德 355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实现了电力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中国目前电力严重短缺。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全行业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和遥控,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可持续运行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为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有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国电力系统,以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内涵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输电,变电站,供电等几个环节联结起来,各控制系统有自己的联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电力系统工人的数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性能,电网管理和维护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防止电力系统事故,如大面积停电等严重连锁事故,确保电力支持经济运行稳定可靠,意义长远而深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强非线性;电力系统需要高度的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多因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困难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多目标优化和多工作模式下故障条件下的稳健性;单个链路上更多的电力系统链路和控制需要该链路和其他链路的协调和配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站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是电荷预测,发电规划,网络拓扑分析,电力系统状态评估,暂态静态安全分析和自控发电等功能。配电系统中的有线通信促进了内部信息的交换,并提高了实时控制的性能,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收集来自电源线的实时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电抗。通过对主控终端的分析,可以对远端供电设备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分析电力需求的趋势,预测趋势并更好地调配电力。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探讨分析 2.1无线技术 无线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线路的铺设。目前有很多无线技术,但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传输过程中所携带的带宽,无线信号的物理障碍,抗干扰,可扩展性和投资成本的易感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适合的电力只有几种自动化。用户根据无线技术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无线技术。目前的无线技术主要是GPRS/GSM,ZIEBB,WIMAX,WIFI和AdHoc 网络,但现在发展最快的网络是WIMAX和WIFI,因为它们在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更好,灵活性高,成本更低。 2.2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自动化的核心,包括发电,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自动化。配备电脑监控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实现少数值班人员甚至无人值班,可以改善电厂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2.3信息安全技术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尽管电力系统不太可能发生故障,但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我国,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现在我们局已经试点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发展规模,三峡电站,西电东送等一系列重大电网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电力工作者被提出更高的更新要求。 2.4传动技术 动力传动技术主要是实现变频调速,主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变频器是节能减排的首选,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和技术上也相当成熟。由于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变频器已成为电力行业改革技术的首要目标。ABB目前是该行业最大的电力自动化领导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和绝缘子制造中心。该公司的变频器,PLC,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3.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电网调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完成系统的高效运行。电网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能的充足供应,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能源损失最小化,保证了电源的经济和环保,实现了节能。 3.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和配电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变电站和轻轨终端三层结构,配电网发展,通信传输速度有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加强系统继电保护控制,减少大面积停电现象,保证供电,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电网事故快速消除机制,科学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公司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使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更加方便了解;正常值班模式被打破,无人值班的电厂出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系统实现了对二次系统的监控。通过功能设计的优化和科学综合系统的协调,可以方便地收集设备的运行信息。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展望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2014补考单选题及答案

2014 年全国国际商务单证专业考试 国际商务单证基础理论与知识试题(补考) 一、单项选择题(50小题,每题1分,共50 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只能选择一 个,多选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选项涂黑) 1.下列贸易术语中,既属内陆交货,又属于象征性交货的是() A、EXW B 、FCA C 、FOB D 、DDP 2.按照单据形式,国际贸易单证分为() A、金融单据和商业单据 B 、纸面单据和电子单证 C基本单据和附属单据 D 、保险单据和包装单据 3.信用证方式下,制单和审核的首要依据是() A、信用证 B、买卖合同 C、相关国际惯例 D、有关商品的原始资料 4.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处理单据时不负责审核() A、单据与有关国际惯例是否相符B单据与信用证是否相符 C、单据与贸易合同是否相符 D、单据与单据是否相符 5.根据《UCP6O0将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所作的分类,不包括在内的是() A、包装单据 B、保险单据 C、运输单据D商业发展 6.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清洁提单

7.托收业务中不会涉及的当事人是() A、委托人 B、付款人 C、开证行 D、代收行 8.上海某进出口公司对外以CFR报价,如果公司采用多式联运,应采用()术语为宜 A、FCA B 、CIP C 、CPT D 、DDP 9.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构成一项发盘的条件不包括( ) A、发盘须有有效期 B 、发盘须送达受盘人 C、发盘的内容需十分确定 D、发盘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发出 10.就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而言,()。 A CIF 比FOB大 B 、FOB匕CIF 大 C CIF和FOB相同 D 、有时不同 1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约首 B 、本文C 、约尾D、适用于《UCP600的申明 12.FCA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 A、装运港船上 B 、货交承运人 C、目的港船上 D 、目的港

单选题及答案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 题中括号内,每题2分。 绪论 1 ?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 A. 相同; B.提高许多; C.有所提高; D.不确定。 2 ?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 A. 提高不多; B.提高许多; C.完全相同; D.不确定。 3?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 均提高很多;( ) A. 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B 裂提高很多,承 载力提高不多; C.均提高不多; C. 一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力丧尽; D.通常是无裂缝的。 5?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火、防锈; B.混凝土对钢筋的握 裹及保护; C.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 ?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 A. 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 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2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 A. 原点弹性模量; B.切线模量; C.割线模量; D.变形模量; 3. 混凝土强度等级由150mm 立方 体抗压试验,按( )确定。 A.平均值,!fcu ; B.feu -1.645 ; C. 」feu - 2;「; D. ,!fcu -; - 4?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山为( )。 A.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 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咼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咼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咼而减 小; 5 ?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 A 冷拉钢筋;B.钢丝;C.热处理钢筋;D.钢绞线。 6 .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 )。 A ?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 B.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越大,塑性越 好; C.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7?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 4 ?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A. 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 B. —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汁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予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2.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l/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l/O总线与智能l/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4、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5、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2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目标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

电力系统自动化

计算题。(1题2分 2-8每题3分,9-10每题6分,共35分) 1.某地区2007年被调度部门确认的事故遥信年动作总次数为120次,拒动1次,误动1次,求地区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率为多少?(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次数:120-(1+1)=118 Ayx=118/120=98.33% 2.一条10KV配电线路的二次电压为100V,二次电流为3A,功率因数为0.8,三相电压对称,三相负荷平衡,其中电压变比为10000/100,电流变比为300/5,试计算测得的二次功率,并计算其折算到一次侧的功率。 解:二次功率P2= 1.732UICOSφ=1.732×100×3×0.8≈415.68(W) 一次功率P1=415.68×(10000÷100)×(300÷5)=2494080(W)≈ 2.49(MW) 3.一台UPS主机为10kVA,问要达到10kVA4h的配置要求,约需要配置多少节12V100Ah的蓄电池? 解:1)UPS主机要求配置的总VAh数为:10kV A×4h=40kV Ah=40000V Ah;2)每节电池的V Ah数为:12V×100Ah=1200V Ah; 3)需要的电池节数:40000÷1200=33.33节,约需34节。 4.某一线路的TA变比为300/5,当功率源中的电流源输入变送器的电流为4A时,调度端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为多少这一路遥测才为合格(综合误差<1.5%) 由综合误差<1.5%知300A×1.5%=4.5A 所以,在标准值为±4.5A之内均为合格。又因输入4A,工程量标准值为 300/5 ×4=240(A) 240+4.5=244.5(A) 240-4.5=235.5(A)监控系统显示电流值大于235.5A,小于244.5A均为合格。 5.某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10个厂站,9月12日发生3站远动通道故障各3小时,9月20日发生1站RTU故障4小时,现求出该系统本月远动系统月运行率、远动装置月可用率和调度日报月合格率。(小数后保留2位) 远动系统月运行率:(10×30×24-3×3-4)/10×30×24×100%=99.82%;远动装置月可用率:(10×30×24-4)/10×30×24×100%=99.94%;调度日报月合格率(10×30-4)/10

单选题(有答案版)

一、单选题 儿科 1、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多是( A ) A .一周内 B .两周内 C. 三周内 D. 四周内 2、新生儿后多长时间不排胎粪者需检查排除肛门闭锁( C )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3、新生儿生后多长时间不排尿,需检查原因( C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36小时 4、新生儿娩出即刻最主要的护理是( A ) A .保暖 B.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C .擦洗皮肤 D.喂奶 5、早产儿高浓度持续吸氧的主要危害是引起( C ) A .脑水肿 B .肺水肿 C .失明 D .高氧血症 6、关于生理性黄疸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 B ) A .生后2-3天出现 B. 7-14天最明显 C. 一般情况良好 D .早产儿较重 7、下列哪项疾病最早发生核黄疸( A )

A. 新生儿溶血症 B. 新生儿败血症 C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D. 先天性胆道闭锁 8、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的目的是( B ) A .增强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B .促进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变. C. 防止红细胞的继续破坏溶解 D .促进血浆蛋白与胆红结合 9、新生儿硬肿症时硬肿多先起于( C ) A.面颊 B.躯干 C.下肢外侧 D.上肢外侧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体交换受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 A ) A.肺泡表面物质缺乏 B.肺组织充血水肿 C.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 D.呼吸肌软弱无力 E.以上均不对 11、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C ) A.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 B.感染 C.缺氧或产伤 D.寒冷损伤 12、新生儿硬肿症复温的要求是( D ) A.迅速复温 B.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

思修单选题练习及答案

绪论单选题 1、德是人才素质的( D ) A、基础 B、内容 C、条件 D、灵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 C ) A、和谐相处 B、法制观念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可持续发展 3、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 D ) A、法律素质 B、心理素质 C、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 C )的素养和能力。 A、爱法 B、懂法 C、护法 D、学法 5、自主学习是一种( C )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科学 B、综合 C、能动 D、自觉 6、唐代思想家(C )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柳宗元 B、李翱 C、韩愈

D、刘禹锡 第一章单选题 1.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2.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D )。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3. 信念是( A )。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等所达到的总体精神状态和修养程度,称为( B )。 A、人生实践 B、人生境界 C、人生理想 D、人生信念 5.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从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 A ) 。 A、主观态度 B、客观知识 C、实践活动 D、行为准则 6.“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7. 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D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 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 C )。 A、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 B、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第二章单选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如今也趋于智能化,现代化。自 动化电路系统确保了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供电能力和 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加以分析,通过合 理的预测分析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提及适当措施保障电力自动化供应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 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 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人们的 用电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发展并利用电 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得到升级和改造,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 方式,而是在控制中心装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从而有利于全面监测和详细掌 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通常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构建向四周辐射的控制网络体系, 并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建立完整的、立体化的覆盖网络,实现全面而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指 令传输。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进 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使用各种软件,负责对电力 系统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同时,在电力系 统自动化进程中,通常采用分层操作和控制方式,全面掌握系统每层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 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电力 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 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 统操作人员和调控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 元器件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各种 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 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 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 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 良好条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结构力学单选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单选题 1. 弯矩图肯定发生突变的截面是( )。 A.有集中力作用的截面; B.剪力为零的截面; C.荷载为零的截面; D.有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 2. 图示梁中C 截面的弯矩是( )。 4m 3kN m /12kN m .2m 4m 4kN C A.12kN.m(下拉); B.3kN.m(上拉); C.8kN.m(下拉); D.11kN.m(下拉)。 3. 静定结构有变温时,( )。 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 B.有变形,有位移,有内力; 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4. 图示桁架a 杆的内力是( )。 A.2P ; B.-2P ; C.3P ; D.-3P 。 a d P P P 3d 5. 图示桁架,各杆EA 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 )。 A.四根; B.二根; C.一根; D.零根。 P a l = a P P P 6 6. 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 A.)24/(3EI Pl ; B.)16/(3EI Pl ; C.)96/(53EI Pl ; D.)48/(53EI Pl 。 P EI EI A l/l/22 2

7.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和( )。 A.EI 无关; B.EI 相对值有关; C.EI 绝对值有关; D.E 无关,I 有关。 8. 图示桁架,零杆的数目为:( )。 A.5; B.10; C.15; D.20。 9. 图示结构的零杆数目为( )。 A.5; B.6; C.7; D.8。 10. 图示两结构及其受力状态,它们的内力符合( )。 A.弯矩相同,剪力不同; B.弯矩相同,轴力不同; C.弯矩不同,剪力相同; D.弯矩不同,轴力不同。 P P 2EI EI EI EI 2EI EI l l h l l 11. 刚结点在结构发生变形时的主要特征是( )。 A.各杆可以绕结点结心自由转动; B.不变形; C.各杆之间的夹角可任意改变; D.各杆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12. 若荷载作用在静定多跨梁的基本部分上,附属部分上无荷载作用,则( )。 A.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均有内力; B.基本部分有内力,附属部分没有内力; C.基本部分无内力,附属部分有内力; D.不经过计算,无法判断。 13. 图示桁架C 杆的内力是( )。 A .P ; B.-P /2; C.P /2; D.0。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5)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2.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