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常见缺陷的分析与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32
11、顶白/顶高
现象:注塑件表面(顶针位处)有明显发白或高 出原平面的现象
33
原因: 原料方面:主要与原材料有关,如PP料不易顶白,易顶高;ABS料
易顶白,易顶高。 成型操作方面:
A、注射压力太大; B、熔体温度过高,模具温度过低,两者温差大; C、冷却时间短; D、保压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 E、模具结构复杂,产品出模困难。 解决方法: A、模具顶针需磨短少许,但不可过多,否则造成制品表面缩水, 一般比原件短1-2MM为佳; B、降低注射压力; C、减小熔体与模具间的温差; D、延长冷却时间和降低保压压力及缩短保压时间; E、顶白产品在刚出模时很难发现,一般在产品放冷30分钟后才显 现,此时可用风枪吹泛白位,即可解决。
34
12、黑点:
现象:产品表面存在黑色、杂色污染物。
35
原因: 1.模具活动部位有磨擦、掉铁粉。 2.车间环境污染。 3.原料、水口料中有杂质。 4.烘干料斗未清干净。
36
13、粘模
现象:胶件在出模时有部分粘在模具上,出不了 模,造成产品局部破损。
37
38
原因: 1、模具运水不通或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 模具局部过热; 2、料筒温度过高,使熔体温度过高; 3、产品结构存在缺陷。 4、原料方面,PC料、ABS料容易粘模
2) 原料方面: A、脱模剂用量太多,或使用不符合的脱模剂; B、熔体的流动性差,在成型时易产生熔接痕; C、原料中含水份较多或挥发物含量过高。
3) 成型操作方面: A、熔体温度过低,低温熔体的分流汇合性能较差,容易形成熔接纹; B、熔体注射压力过低,使得注射速度过慢,熔体在型腔中的温度不
相同,这时熔体在分流汇合时就易产生熔接纹。
21
熔接缝
22
7、波纹
现象: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
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
23
原因:
1)原料方面: A.熔体流动性差是产生波纹的主要原因,如:PMMA、PC、 AS等透明料制品; B.当ABS材料是经改性为共聚型高分子材料时,如加工温度过 高,树脂及润滑剂会产生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使塑胶件 表面形成波纹。
53
烘印
54
20、气纹
现象:产品表面光泽度偏灰白,有一层雾状物质,对于 深颜色的产品更为明显。
55
原因:
1、模具排气不良。 2、注塑速度太快。
56
脱皮、分层:
现象:制品表面有翘起的片状,用手撕拉时可 大块分离。 原因: 1.料筒、喷嘴温度低。 2.背压低。 3.对于PVC塑料,注射速度过快,或模具温度 低。 4.不同塑料混杂或混入异物。
2) 模具方面:与熔接纹大同小异,但需特别强调的是冷料对波纹影响 最大。
3)成型操作方面: A.注射速度过小; B.熔体流速过大; C.模具温度偏低; D.保压时间短; E.射嘴温度低。
24
波纹
25
8、料花
现象: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 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 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 较粗糙,称为料花。
16
冷却不均造成翘曲变形
17
型腔压力差异造成的收缩变形
18
压型
19
6、夹水线、熔接痕
现象: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 起所形成, 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 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
20
原因:
1) 模具方面: A、浇口数量太多,即进胶点多,进胶口截面积过小; B、模具无冷料穴或冷料穴位置不正确; C、模具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熔体在模中冷却太快且不均匀。
46
17、喷射纹:
现象:当熔料进入到模腔内,在流体前端停止发 展的方向,有类似弯曲状的蛇形纹路。它经常发 生在大模腔的模具内,熔流没有直接接触到模 壁或没有遇到障碍。通过浇口后,有些热的熔 料接触到相对较冷的模腔表面后迅速冷却,在 充模过程中不能同随后的熔料紧密结合在一起。
47
原因: 1.注射速度太快。 2.注射速度单级。 3.熔料温度太低。 4.浇口和模壁之间过渡不好。 5.浇口太小。 6.浇口位于截面厚度的中心,射胶时无障碍。
39
14、尺寸不符 现象: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
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40
原因:
1)原料方面:
A、不同塑料的收率不同,造成尺寸不稳定,所以模 具设计分PP/ABS/PPS/PS料模;
B、水口料添加量及定型剂的添加量。
2)成型操作方面:
A、注射压力过小或注射速度过低; B、充模时间和保压时间较短; C、模温过低。
注塑常见缺陷分析与解决
1
第一章:注塑常见缺陷的识别/产 生原因/解决方法
2
一、注塑件常见缺陷:
1。缩水 2。缺胶 3。色差 4。披锋(溢边) 5。变形 6。夹水线 7。波纹 8。料花 9。混色 10。烧焦 11。顶高/顶白
12。黑点 13。粘模 14。尺寸不符 15。气泡 16。脆裂 17。喷射纹 18。浮纤 19。烘印(压力痕) 20。气纹 21。脱皮/分层 22。裂纹
3)设备工艺原因:A、温度;B、压力;C熔胶时间 等工艺因素影响。
4)环境因素:料筒未清干净,烘料斗有灰尘,模具 有油污等。
5)色粉本身因素:有些色粉不受温,且制品很 易受 温度变化而改变。
11
4、披锋、溢边:
现象:披锋又称飞边、溢边、溢料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 分合位置上,如:模具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 的缝隙、顶杆的孔隙等处。
41
15、气泡及暗泡
现象:注塑件内部有孔隙,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 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 真空孔洞。
42
原因:
1)原料方面: A原料水分含量过多,烘料时间短及烘料温度低; B原材料收缩率过大,如PA66; C再生料过多。
2) 成型操作方面: A注射速度过快,时间过短,气体来不及排出; B保压时间不足; C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够; D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过高,引起挥发分释出成形气泡。
14
原因:
1)模具方面:主要是针对模具设计方面不合理原因造成。 2)成型操作方面:
A、注射压力过高,流体方向和垂直流向方向分子取向相差较大, 塑胶力图恢复原有的卷曲状态,所以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收缩大于 垂直流动方向上的收缩; B、熔体温度过高; C、保压压力过高:保压压力高时,塑料中的内压力过高,在脱模 后内应力的释放使塑胶件产生翘曲变形; D、熔体流速太慢; E、回火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
26
原因:
1.喷嘴孔太小、物料在喷嘴处流涎或拉丝、机筒或喷嘴有障碍物或毛刺, 高速料流经过时产生摩擦热使料分解。 2.模具设计缺陷:浇口位置不佳、浇口太小、流道小、冷却系统不合理, 模温差异大造成熔料在模内流动不连续,堵塞空气通道。 3.模具排气不良。 4.模具表面粗糙度差,摩擦阻力大,造成局部过热点,使通过的塑料分 解。 5.原料方面: A、原料水份是产生水气银丝纹的原因; B、原料受高温降解; C、脱模剂产生少量挥发性气体。 6.成型操作方面: A、熔体温度过高; B、熔体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过长; C、熔体在模腔中保压时间过长; D、注射速度过快。
12
原因:
1)模具分型面加工粗糙; 2)型腔及抽芯部分的滑动件磨损过多。 3)熔体流动性好材料,如:PP料、PA料、PS料。 4)注射压力过大; 5)熔体温度高; 6)注射压力; 7)注射压力分布不均,充模速度不均; 9)注射量过多,使模腔内压力过大。
13
5、翘曲变形
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 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 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 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3.喷嘴内孔直径太大或太小。
4.塑料熔块堵塞进料通道。
5.喷嘴冷料进入模腔。
6.注塑周期过短。
7.模具浇注系统有缺陷。流道太小、太薄或太长。
8.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过分复杂,转折多;浇口数量不足或形式不
当;模腔内排气措施不力。
9.进料量调节不当,或射胶残量过小。
10.注射压力太低。
11.注射时间短。
43
44
16 、强度不够(脆裂)
现象: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使塑胶件不能承受 预定的负裁
45
原因: 1)原材料本身脆是最主要因素(即材料强度低); 2)再生料过多; 3)不同型号材料相混合; 4)填充剂太多;
5)加波纤材料比例大。 6)料筒温度过高,熔体降解或分解;
7)模具温度太低,塑件成型性能受损,强度下降; 注射压力太低和熔体的流动性太差; 8)制件壁薄,受力不均匀。
3)原材料方面:PP/PA料容易变形。
15
解决方法
1.减小射胶压力、射胶时间,加快射胶速度,以降低制品内应力 2. 模具设计时要合理设计运水系统,确保模具型腔各部位模温 均匀。 3.加长冷却时间。 4.确认产品是否在台面堆积过多,或包装方法不当引起挤压变形 5.设计适当的夹具定型,使产品达到要求 6.在产品上增加加强筋
4
1、缩水: 现象:注塑件表面不平整、光滑、向内产生浅坑或陷 窝。主要出现在厚壁位置、筋条、机壳、螺母嵌件 的背面等处。
缩水
5
原因:
1.供料不足。
2.喷嘴孔太大或太小。太小则容易堵塞进料通道,太大则
将使注射压力变小,充模发生困难。
3.浇口太小或流道过狭或过浅,流道效率低、阻力大,熔
料过早冷却。
4.浇口过大,材料失去了剪切速率,材料的黏度高,同样
52
原因: 1.目前普遍认为此现象与充填时剪切应力集中有关,还没有研究出 形成的最终原因。 2.加强筋的厚度不合适,也是造成应力痕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 加强筋的厚度应不超过塑件壁厚的0.8倍。
对策: 1.升高前模模温 2.降低射胶、保压压力,使产品稍缩水 3.降低炮筒温度 4.使用流动性稍差的原料试啤
12.注射速度慢。
13.塑料流动性差。
14.模具温度未达到要求
9
3、色差 现象:在标准的光源下,注塑件颜色与标准色样
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
10
产生百度文库原因:
1)原材料方面因素:包括色粉更换、塑胶材料牌号 更改,定型剂更换等因数,造成产品色差。
2)原材料品种不同: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 一种色,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但允 许有一限度范围。
48
重叠式或搭接式浇口以避免喷射纹
49
18、浮纤:
现象:加了玻璃纤维的材料成型后,可在产品表 面看到银白色的短线条状物质。
50
原因: 1.熔胶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 2.射胶压力不足,造成玻纤在模腔内不能与塑 胶很好的结合,使玻纤悬浮在产品表面。
51
19、烘印(应力痕、骨影):
现象:制品有顶针、骨位、柱子、胶位厚薄突变处的对应背 面,会形成暗影,在对着45°的光线折射下特别明显。
2)成型操作方面:
A、料筒温度过高,使熔体在料筒内分解; B、塑化不良,即熔体不能完全均匀地相熔; C、熔体在料筒中停留时间过长; D、注射和保压时间太长,背压大。
29
10、烧焦
现象: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暗黑色的条纹或 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30
原因: 1.模具排气不良。 2.螺杆背压过高。 3.射胶速度过快、射胶压力过大、射胶时间过长。 4.料筒温度过高。
不能使制品饱满。
5.浇口未开设在制品的厚壁部位。
6.模具的冷却系统设置不合理。
7.注射、保压压力过小。
8.注射速度过低。
9.模温过低。
10.射胶残量过小或没有残量。
11.原料太软。
6
缩水
7
2、缺胶: 现象: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
8
原因:
1.注塑机塑化容量小。
2.料筒温度低,造成料温过低。
57
对策:
1.检查材料中是否混有其它种类材料,如有应 处理干净 2.检查材料是否为同一牌号、同一级别 3.减少脱模剂及扩散油用量 4.增大背压、提高回料速度、料筒温度
27
9、混色
现象: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 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28
原因:
1)原料方面: A、着色剂的热稳定性差; B、着色剂分散效果不理想; C、色粉份量太大,如1包25KG料用色粉300克以上; D、加波纤产品容易有浮纤,造成原料不均,产生混色; E、原料杂质多,使制品表面色泽不一。
3
我们在讲解不良缺陷前,先掌握不良 问题的分析步骤
不良分析的步骤: 4M1E法(人、机、料、法、环) 1)检查操作问题:包括注塑机、炮筒、料桶、模温机、运水等等
方法 2)检查周边的环境影响,如灰尘污染等 环境 3)检查材料 材料 4)检查模具/设备是否正常 设备 5)检查工艺参数是否正常 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