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其与他国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其与他国的比较摘要: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财政支出自古以来就直接体现国家职能的要求,成为实现统治者意志和政策取向最重要的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财政支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开始向以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转变。但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现状比较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及意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起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务分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的再分配。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财政支出总规模中占国民生产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且各构成要素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协调。

二、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财政支出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供给范围不明确、“缺位”与“越位”并存,支出结构不合理、对经济社会调控功能较弱,支出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支出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

1.经济建设费比重偏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2.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明显不足。

3.科教事业投入仍然不能满足“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4.国防费用所占比重下降稳定。

5.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由降转升。

6.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三、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与美国财政支出的比较

(一)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基本情况

2010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促进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中央财政决算数据和地方财政决算数据汇总, 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比2009年增加13574.23亿元,增长17.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89.73亿元,增长4.8%,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占比较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包括地方用本级收入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安排的财政支出)73884.43亿元,增长21.0%,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占比较上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具体开支如下:

1.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

2. 医疗卫生支出480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3%。

3. 国防支出53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9%。

4. 社会福利支出11507.5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2.8%。

5. 其他各项,例如文化体育,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等等55679.1

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62%。

(二)2010年美国财政支出基本情况

自二次大战以来,在美国政府财政开支中,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等在内)、教育和国防是美国政府财政开支中最大的项目,尤其是社会保障,目前已经超过了美国政府开支的50%。在美国2010年,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美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财政65320亿美元,其开支大体情况如下:

1. 医疗保健,占总支出的17%

2. 教育保障,占总支出的16%

3. 国防开支,占总支出的14%

4. 社会福利,占总支出的26%

5. 其它各项,例如交通运输、政府行政,政府债务利息等等,约占总支出

的27%

(三)中国财政支出与美国财政支出的比较

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比非洲贫困国家还低。以2004年两国财政支出为例,我国用于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为37.6%,美国为12.5%;我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为11.6%,美国为5.0%;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为25%,美国为75%;用于其他支出的,我国和美国分别为25.8%和7.5%。我国政府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约3倍于美国政府,表明我国行政成本高昂。这与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密切相关。我国政府直接投资经济建设的支出约2倍于美国政府,表明政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由于政府用于行政公务和经济建设的开支比例偏高,无疑会产生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投入的“挤出效应”,致使我国政府用于这方面的投入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而民生投入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住房改革,正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投入是公共财政支出最基本和最应该优先保障的内容,这在理论上没有任何疑点。但是,民生投入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被悬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要害不在于认识不到位,而在于政绩观的偏差。民生投入不会立竿见影地促使GDP快速增加,也难以做出显眼的政绩。在惟GDP是论的政绩观及相关考核体系影响下,教育高收费成了“拉动内需”的理由,医疗市场化成了“减轻政府负担”的理由,饥饿供地以拉动房价成了“经营城市”的理由,而让老百姓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和住得起房,正是基本民生投入的基本内涵。从更深层次看,一些地方甚至一些公共财政极其窘迫的市、县,无钱投入基本民生,却有钱不断翻新办公楼,购买豪华车,有钱让领导干部周游列国考察观光,有钱修建大广场、出“大手笔”,与地方领导手中的权力没能得到有效约束密切相关。按理说,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都要经人大常委会同意,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财政支出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公共财政支出不是人民意志的反映,而是领导意志亦即权力意志的反映。公共财政本来是公民的血汗钱,但在基本民生投入上如此寒碜,不能不说是一种制度不公。增大基本民生的投入,是让绝大多数公众共享改革成果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基本民生的投入占GDP比例全世界倒数第一,需要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权力观,更需要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