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人员职业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

采购人员职业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
采购人员职业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

采购人员职业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第一部分:资格标准

1.专业知识要求

(1)采购1级

1)产品知识。

了解所负责专项产品系列、型号和封装等基本知识;

了解公司现有产品系列基本功能。

2)商务知识。

了解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

基本熟悉税务知识;

了解财务基础知识;

了解供应商的企业动态;

了解相关的经贸法规。

3)供应商知识。

了解所负责产品商业信息;

了解供应商组织结构、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知识。4)组织运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了解公司采购体系结构与职责;

熟悉本部门及业务接口部门工作流程和组织职责;

基本熟悉质量基础知识;

基本熟悉描述性统计知识。

(2)采购2级。

1)产品知识。

熟悉所负责专项产品系列、型号和封装等基本知识。

2)商务知识。

深入了解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

熟悉税务知识;

熟悉财务基础知识;

熟悉相关的经贸法规。

3)供应商知识。

熟悉所负责产品商业信息;

熟悉供应商组织结构、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知识。4)其他知识。

基本熟悉质量知识;

熟悉描述性统计知识。

(3)采购3级。

1)商务知识。

深入了解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熟悉税务知识;

熟悉财务知识;

熟悉相关的经贸法规。

2)其他知识。

熟悉相关质量知识;

熟练运用描述性统计知识;

了解管理基础知识;

了解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4)采购4级。

1)商务知识。

熟悉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

熟悉税务知识;

熟悉财务知识;

熟悉相关的经贸法规。

2)其他知识。

熟悉质量知识;

熟练运用描述性统计知识;

熟悉管理基本知识;

熟悉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2.专业技能要求

(1)语言运用能力

采购一级:能够阅读、理解一些日常使用的专业和非专业词汇。采购二级:能够阅读、理解日常使用的专业和非专业短句。

采购三级:借助字典,基本能够阅读、理解相关英文资讯。

采购四级:能够阅读、理解相关英文资讯。

(2)谈判沟通能力

采购一级:能够与供应商进行良好沟通;通过求助,初步具备谈判能力。

采购二级:具有较强的人际理解、沟通能力;基本具备谈判能力。

采购三级:具有较强的人际理解、沟通、组织能力;具备谈判能力。

采购四级:具有较强的人际理解、沟通、组织能力;具备较高的谈判技巧,具有说服力。(3)采购分析能力

采购一级:通过求助,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提供市场供需状况。

采购二级:基本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提供市场供需状况。

采购三级:能够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供市场供需状况,并提出建议。

采购四级:能够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供市场供需状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4)合同执行能力

采购一级:能够基本按期保质保量地供货。

采购二级:能够选择合理的供应商、按期保质保量地供货。

采购三级:能够选择合理的供应商、按期保质保量地供货,并能够对市场的反映作出比较正确的预测。

采购四级:能够选择合理的供应商、按期保质保量地供货,并能够对市场的未来的变化作出比较正确的建议。

3.专业经验与成果要求。

(1)专业经验。

采购一级:3个月以上同行业物资采购管理经验。

采购二级:具有助理工程师或助理经济师或以上专业资格,1年以上同行业物资采购管理经验。

采购三级:具有工程师或经济师或以上专业资格,3年以上同行业物资采购管理经验。

采购四级:5年以上同行业物资、采购管理经验。

(2)专业成果。

采购一级:成功完成5次C类物资的采购。

采购二级:成功完成12次B类物资的采购和5次A类物资的采购。

采购三级:成功完成15次A类物资的采购。

采购四级:成功完成40次A类物资的采购。

第二部分:行为标准

1.采购类1级行为标准

(1)第一行为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

1)信息收集。

明确采购所需信息的来源及种类以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在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渠道收集信息;

核实所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信息处理。

完整准确地记录所得信息;

将所获信息以符合要求的形式进行整理与输出;

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报给相关人员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2)第二行为模块:采购跟踪。

1)采购结果收集。

在指导下定期联系供应商,了解和落实采购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

按规定的格式要求对采购执行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整理。

2)采购结果反馈。将采购执行情况及时报给相关人员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2.采购类2级行为标准

(1)第一行为模块:采购准备。

1)明确采购需求。

明确待购物料的名称、型号、规格要求、数量、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

明确采购计划的种类、重要程度、要求完成时间。

2)明确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落实待购物料的若干供应商家和多种供货渠道;

向各个供应商发出讯价要求,了解各个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和供货时间;

综合分析,落实待购物料的采购参考价格和参考供应商。

(2)第二行为模块:谈判、签订合同。

1)谈判准备。

收集和分析报价表,综合分析供应商的价格、货期、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选择谈判对象;

确定目标价格上限、要求供货时间、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

综合供需要求,准备谈判相关资料。

2)谈判、签订合同。

组织供应商和公司相关人员,对物料价格、货期、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谈判;

在双方就价格、交货期、付款条件等达成一致以后,按照我公司的标准合同样本签订定货合同。

(3)第三行为模块:合同执行。

1)合同执行跟踪。

定期与供应商联系,了解和落实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及时获知采购执行的效果和存在问题;

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合同执行情况;

2)合同执行反馈。

及时将合同执行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及时将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合同执行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供应商,并督促供应商采取相应的行动。

(4)第四行为模块:送检入库。

1)物料送检。

接受供应商送交的物料,清点数量,检查外包装,并签收;

将待入库物料送交进货检验员出检验。

2)物料入库。

若验收合格,供应商没有提供发票,则填写暂入库单,按照既定的入库程序办理物料入库;

若验收合格,,供应商提供发票,则填写入库单,按照既定的入库程序办理物料入库;

若验收不合格,则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3)单据保存。

对送检入库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记录;

保存送检入库过程中的入库单、暂入库单。

4)申请付款。

将收到的发票连同入库单交财务部,做好发票的交接手续;月底时核对帐目,确定无误后向财务部申请付款。

3.采购类3级行为标准

(1)第一行为模块:评估现有供应商。

1)评估准备。

明确评估目的及评估内容;

查看供应商档案,整理、综合供应商日常供货情况记录;整理、综合供应每批物料使用后的质量反馈信息。

2)评估供应商。

组织相关人员或部门,确定供应商的评估方法、范围;

按照相关文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3)评估记录与反馈。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每一项评估结果;

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得出综合评估结论,并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将评估结论及其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督促供应商进行整改,及时记录整改情况和结果,归档,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2)第二行为模块:选择、开发新供应商。

1)收集新供应商背景资料。

按照供应商选择标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措施、信用、供应物料的性价比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资料;

收集并确认供应商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供货保证期等方面的资料。

2)供应商提供样品检验或实验。

联系供应商,让其提供样品;

委托公司相关部门对样品进行检验或实验;

受委托部门出具有效的检验、实验报告;

根据检验、实验报告,确定是否小批量试用。

3)小批量试用。

对确认可小批量试用的物料,联系供应商,负责小批量进货;将小批量进货交相关部门试用;

对试用过程进行严格的产品标识和记录;

收集并保存试用部门的试用报告;

根据试用报告,对供应商进行选择。

4)选择新供应商。

根据相关文件,建立并保存评定合格供应商的档案;

及时根据供应商评定、复审情况修改、完善供应商档案;

按受控规定将新供应商通知相关部门。

1)确定经济指标。

根据公司对采购的经济要求,确定采购总的经济指标;

将总的经济指标细化,并根据实际可操作要求,确定经济分析指标;

确定经济分析指标计算的方法。

2)采集数据。

根据经济分析指标,明确采购过程中关键运行数据采集的方式、方法,保证采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按照既定的方式、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采集数据;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归类。

3)综合处理。

综合比较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按照既定的方法,对可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提供经济分析指标给相关人员或部门。

(4)第四行为模块:控制采购物料库存。

1)明确物料需求。

根据公司产品销售计划及销售趋势,明确公司对采购物料的长期或短期需求;

根据物料市场及供应商供货周期等情况,明确采购物料的供应现状。

2)了解物料库存结构。

了解现有物料的种类、数量、金额等基本现状;

了解物料的出入库情况、使用状况等信息。

3)控制库存。

按照项目进行采购,适当考虑放量采购;

按照物料需求和物料存储情况,控制物料采购提前期和数量,在保证供货的情况下,降低库存;

采购物料入库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或部门,尽快出库使用。

(5)第五行为模块:规范公司物料规格。

1)了解物料型号、名称。

了解物料市场对物料的比较通用的型号、名称;

了解供应商对提供物料所规定的型号、名称。

2)规范公司物料规格。

参与公司物料规格的制定,全面考虑物料的可适用性;

对公司物料规格所包括的信息进行明确,保证物料规格能惟一说明某种物料的所有特性;将规范的公司物料规格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更改相关资料。

4.采购类4级行为标准

(1)第一行为模块:采购策略规划

1)策略规划。

了解生产、开发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形式;

了解生产、开发及其他相关部门对物料供应的时间、数量等的要求;

了解供应商的信用度、供货质量等信息;

在综合考虑供应商评估结论、供应商情况及相关部门工作方式、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采购策略,对采购策略进行规划和调整;

提交采购策略规划报告给相关人员或部门。

2)策略实施。

以新的采购策略为指导,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筛选和排序;

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并同供应商磋商、谈判,签订长期或短期的供货合同;

相应修改采购业务流程,明确采购内容和接口;

提交采购策略实施报告给相关人员或部门。协调各部门与采购之间的关系。

(2)第二行为模块:新产品开发。

参与新产品开发。

了解新产品功能、大概结构及所涉及的采购物料;

明确采购物料所需要的功能参数、特性值等设计指标;

根据物料市场及其供应商的情况,提交有效的选择方案和物料型号给开发、设计部门;

根据开发、设计部门的意见,组织进货。

(3)第三行为模块:采购成本控制。

1)采购成本掌握。

明确采购成本构成、比例及其对其他相关成本的影响大小;

了解采购成本各部分的现在及历史状况;

分析采购成本波动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2)采购成本控制。

明确采购成本控制目标,并根据采购现状,确定采购成本构成部分的目标,并合理确定各采购构成成本上限;

合理平衡采购成本,重点控制比例较大的构成部分,定期分析、总结控制情况;

根据采购成本控制情况,调节影响因素,调整采购成本;

合理安排采购资金,使采购工作正常进行,保证采购进度。

(4)第四行为模块:市场分析与预测。

物料信息预测。

对中短期(半年以上)总体趋势、结构趋势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清楚影响趋势变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评估预测风险,有目的地跟踪和防范风险;

培养前瞻性思维习惯,不断总结、改进预测经验与预测方式方法,指导相关环节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