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或在我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偏向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班级中学习能力处于中间或偏差的这部分学生。由于这部分后进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质,后进生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和提高就成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一

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重视这部分学生,把提高这些后进生的数学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

从我带的班级看,数学“后进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愿意努力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分析课题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较慢,致至学习数学很吃力,数学成绩徘徊不前。第二种是学习态度马虎,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贪玩,有想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缺乏自制力,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服从于学习。对于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本来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往往半途而废,以致困难成堆,造成成绩不良,数学考试成绩有时及格,有时不及格。第三种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低,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畏惧数学,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自己不能克服或没有勇气克服以至困难越来越多,对数学产生反感,成绩越来越差。

二、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大致如下:第一种是缺乏竞争的心态,没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凡事能过得去就过,在班级里处于表扬不够格,批评不沾边,这样的学生就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心理,虽然有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但行动上不够努力。第二种是低效率的学习心态,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以致于学习效率低,因而使原来就沉重的学业负担更加沉重。第三种是不求甚解的学习心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差不多”,对问题在难度和深度上没有进一步的探讨,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存在较多“空白点”,知识链条严重脱节,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就讨厌学习,以致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丧失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重视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情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热爱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前提,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可是学生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2、创造学习环境,提高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各种环境帮助后进生克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他们具有明显的学习目的,获的学习动力。一是可采用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使后进生学有目标,进有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去年我接的五年级四班数学成绩平行年级中倒数第一,通过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师生谈心和“结对子”谈心,制定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提高了后进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期末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跃平行年级中的第二名。二是把后进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与组及组内成员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创造竞争氛围,自加压力,再转化为动力。三是树立后进生典型。学生杨某三年级我接班教他时,他还只会算百以内的加法,跟不上就“混”。我鼓励他树立信心,学好功课。并让两个优秀生与他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带动他学,开始只要求他学有所获,改变“混”的态度,逐步针对他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我与学习小组成员协同对杨某进行补习,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赶上来了,到四年级达到中等生程度,五年级成为中上等的学生。

3、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后进生在能力上的差异比较显著,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观察力不强,有的想象力差,有的记忆力差,有的不善于思考,有的几种能力都比较差。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引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操作演示,吸引注意,让后进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后进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从具体表现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时,思维的飞跃比较缓慢。学生对动态的、直观的事物注意集中,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课内外就尽量发挥教具的作用,既采用演示法,更让学生看、做、想、说、算,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较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如:后进生对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比较面积谁大,这个问题往往搞不清,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两根12厘米的铁丝,在课堂上先演示一遍,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使他们掌握了已知周长求面积的方法,初步懂得了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该做的实验演示坚持做不怕麻烦,还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亲自做一做,摸一摸。这样运用了直观现象来弥补差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使后进生较好地获得知识,提高了后进生学习的成功率,转变后进生厌学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查漏补缺,做好铺垫。数学知识上的“空白点”是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学生知识上空白点越多,教师就难教,学生就难学。后进生数学知识上空白点比较多,要听听不懂,要算不会算,就形成厌学数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授新课前要针对教材,调查后进生存在那些空白点,事先设法填平,做好铺垫,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后进生较易理解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时,先填平差生同分母加减法和通分的空白点,教学时使后进生与班内同学同时起步,使他

们听得懂,会计算,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3)多次反馈,及时矫正。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随时掌握他们的“脉搏”,充分应用反馈的手段及时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组织二到三次的信息反馈。如:新课讲完后,让后进生试说今天学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接着让两位后进生上黑板做模仿练习,全班评价后,又可请一位后进生来做稍有变化的习题,最后在作业中优先巡视后进生。这样多次反馈,教师就掌握了后进生的学习进程,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评价,使后进生也获得成功感,他们的学习尽头劲头更足了。

(4)课内辅导,实行优先。后进生遗忘快,学习上漏洞多,上课思维往往容易“卡壳”,若长期利用课外辅导,不但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还会使他们感到低人一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课内辅导,主要通过“五优先”来实现,即优先答题,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五优先”大大减轻了后进生的负担,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4、授之以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转化后进生是细致的工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教师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一步一步抓扎实。后进生往往靠机械记忆与死记硬背去学知识,学习上粗枝大叶,有的完全依赖老师,采取的方法是:

(1)立足基础,反复抓。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要差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默出来,而且每通过一段时间,要重新背默一遍,基本应用题常见数量;经常给他们复习,让他们做到会说、会编、会解,再给他们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教会他们分析的基本方法;百以内的加减法、九九表,都让他们一个一个到前面来“过关”,还印一些口算表,帮助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天长日久,他们渐渐掌握了“抓基础、经常练、反复练”的学习方法。(2)拾漏补缺,对症下药。有的后进生是因为生理与心理原因造成知识上的缺漏,这些缺漏,我可以通过与后进生谈心、家访等了解到,一旦找到症结,就应及时补救,问后进生王某“你学习那么用功,怎么不及格?他一下自就哭了,原来他眼睛近视,家中父母离异,条件十分差,上课光靠耳朵听,怎能学的好?我帮他调了座位,发动全班学生帮助他解决了眼镜问题,又帮助他把分数整除等一部分知识补了起来,他的学习成绩很快上去了”。

(3)教会方法,养成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但与其成绩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能力、气质、性格的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成绩的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智利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各种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培养他们。

一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不但专心听老师讲,还要专心听同学讲,因为同学的发言是老师讲课的一部分。这里也要求我们把课讲的生动一些,周密些,上课有充分的准备,把课讲的有声有色,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养成勤动脑,责疑问难的习惯。经常使用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索、讨论,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再进行多次反馈的“探索点拨法”。课中允许学生提问,特别是鼓励后进生责疑问难。学生长期通过“探索”训练,掌握了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思考,攫取知识的本领。

三是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并要求他们做到:一看书上今天教的什么;二想老师是怎样讲的,要我们注意的是什么;三做作业;四预习与复习。

四是养成正确抄题的习惯。要求抄题做到:一读;二抄;三核对。

平时还要把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告诉差生,把遗忘规律交给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主动与老师配合,课后及时复习,与知识遗忘作斗争。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后进生是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不能丢掉大多数而只顾少数,始终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这是各学科教学的立足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为指导,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认真研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愿学、能学,

最后达到爱学、会学的目的,并使他们形成正常的学习心理,这样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就必然会随之提高,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最新资料推荐------------------------------------------------------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每位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的工作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首,坚持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各班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学生《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3、以稳定为主旋律,落实全方位、社会化育人工作,创设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4、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5、重视树立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6、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7、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校园处处见德育; 8、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9、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1 / 8

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东高平联小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具有我校特点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 004】8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 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及安泰市教育局、新泰市教育局、谷里镇教育办公室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为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一些国家因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仅仅将科技视为第一生产力,造成各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重理工,轻人文”,也就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些现象会导致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急需要将自身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作为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充分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只是在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就会造成适应社会活动与处理社会问题以及整体的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健全或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作用。 (一)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使适应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宽广的人文知识包含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体育、语言等诸多学科领域。人文知识实际上就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领导者知识面越广泛,实际工作当中就会更有思路和魄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备渊博的知和合理化的知识

结构,也就表明具有了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生存下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底蕴,可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履行管理职能。 2、使适应组织文化理念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寓工作于快乐、幸福和 健康。将人文知识作为前提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验社会生活和组织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它在个人的生活层面与幸福的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影响着个人的气象与人格。人自身就是文化场,其中涵盖有不同的文化景深与文化魅力,人文的意义不但是要多学一些人文历史知识,还要从中品味人生,陶冶情趣。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教授一直以来都将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当成是其做事做人的必要准则,他将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再以人文素养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更是摘得了科学的桂冠,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饱满。 (二)利于开展组织工作 1、使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一、公民道德素养 1、遵纪守法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③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①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②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③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①爱护环境卫生。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③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

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②作业质量高。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三、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①良好的身体素质。②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五、审美与表现

2015素质教育活动方案

2015年凌云县第一小学推进素质 教育活动方案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和措施。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书本知识传授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一)学生素质:培养善良、负责、积极、乐观的社会小公民。 通过日常行规教育养成学生的责任心,从具体行动中表现做一个负责的人,通过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开朗、自信、乐观等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今后的人生奠基。 (二)思想品德教育: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礼·乐”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有力导向,是学校

发展的灵魂,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学年德育处将结合“礼·乐”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学风教风、班级文化、学生社团、红领巾阵地等方面的建设,努力形成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学校文化。 1.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加强校园宣传栏等德育阵地的建设,引导学生关心班级、关注校园。规范各中队黑板报、队角等阵地的检查工作,真正发挥少先队阵地的育人作用。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继续规范升旗仪式,以“礼”为主题开展德育小故事演讲活动,崇德尚善,见贤思齐。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以“乐”为主题开展唱响校歌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校歌等文化载体的象征意义。 (2)加强校园礼仪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本学期继续以行为规范三字经为抓手,让学生通过诵读记忆知道该做什么,利用板报、升旗宣传行规三字经的内容、主题班会领会行规三字经的内容,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四项竞赛的检查、反馈力度,增设四项竞赛流动红旗,重点落实进出校门礼仪、校园教室卫生这两项行规教育,同时不松懈其他行规教育。 (3)主要途径: 1、以思品课和各班主题队会、少先大队活动等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员的教育。 2、以大队部站载体,抓好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主阵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1)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组织学生清明祭扫烈士墓。利用每周的国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体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莫某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首先是个人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是家庭原因,莫某某的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已经离异,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长期与奶奶两人相依为命。在学习上不能对其进行指导,在生活上没人关心,便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再次是教师原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莫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莫琳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

论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论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平坝县城关二小党支部书记徐兴碧 征文说明:作者系贵州省平坝县城关二小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省市教育学会会员。长期主管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除平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外,每学期初和每年度“安全月”均由作者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对该校1200多名学生分低、中、高年级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并开展相关活动。由于此项工作在该校开展得扎实有效,全校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型的安全教育网络,至今该校未出现过重特大师生安全事故,多次受到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文章就“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用事实和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相信对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会取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据有关部门的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属于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被暴力胁迫、受骗、抢劫、车祸、溺水、触电、性侵害等等案例频频发生,学生的伤害、伤亡“安全事件”逐年增加,这些安全隐患已成为当今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正确面对新形势,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对于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采用安全措施,防范中小学生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各中小学必须研究且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笔者从2004年9月起,根据学校安排,一直把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作为校级重点课题研究并加以推广,经过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摸爬滚打,取得一定成效。借此平台,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文号:团发[2004]5号(2007年1月修订) 日期:2004年9月15日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素质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理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全面提高我院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 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循教育方针,遵守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有实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 (一)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利用“两课”教育(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配之以日常的学生党建活动、团日活动、班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文明”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抓好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文化素质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高职教育应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2月25日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各级学校都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各种教育活动都进行的有声有色,很多孩子都知道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长大了做一个有用的人。然而听父母老师的教诲,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尊重环卫工人警察的劳动等等的感恩教育这些小点被忽略了。综合实践课程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课上的感恩教育很有必要,如何激起小学综合实践课上的感恩教育之花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综合实践课的真谛是什么,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了解了他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综合实践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课程,本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课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能力发展了知识就增加了,情感就得到了升华,德育感恩教育就得到了体现和发展。 其次,面对这样的新课程我们应该怎样设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呢?第一,每一节综合实践课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感恩教育情感目标。要上好一节课,我们要设计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是综合实践课重要教学目标。我们学校位于我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家长都有不差钱的思想,认为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只要孩子想要的家长尽量满足,让这里的孩子有足够的优越感,认为任何的得到都是应该,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应该,也不会感恩他人。家长对孩子的娇惯很严重,据我观察:每天早上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样样达标,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但孩子从来没有一声“谢谢”,离开家长头也不回的走进学校,不会想着给家长说声再见,也不会给家长一个童真的微笑。只要有一点不符合自己的意向,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跪地打滚,大哭大闹,拿着不上学要挟家长,家长没办法,我们知道: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尊敬老师的人,不感恩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为此我们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尊重家长热爱老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长辈。正直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走进重阳,爱在重阳”的综合实践活动。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它传承的是文明,弘扬的是精神,传递的是孝顺。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们重点设置了“扩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每年因校内外各类事故死亡学生达10000人,平均每天有近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各类事故夺去生命。据统计,在各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除约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外,约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在这个“90%”中,45%的事故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7%的事故原因是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 从学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排在前两位的是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安全事故也不容忽视。另外,近些年来,打架斗殴和涉校涉生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多,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一大事故类型。 从地域分布看,农村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 从学段分布看,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事故高发群体。相对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这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发生安全事故多。 从时间分布看,学生平时在校外的时间以及节假日发生事故多。从2008年的调查数据看,这两个时段发生的事故是学生平时在校内和非节假日时发生事故数量的1.6倍。在学校校园范围内,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如图所示,其中体育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全校集体活动等时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学生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看,校园外发生事故多,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学校周边。在校内,如图所示,楼梯、宿舍、饭厅等空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我国安全事故的频发普遍反映了中小学生还没有很好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安全生命观念和安全习惯,还没有牢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反映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尚未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程度。 在现阶段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构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的伤害,保障其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兴隆乡直小学

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兴隆乡直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教育部、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发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内容及办法 (一)加强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领导和教师队伍。 1、学校领导应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端正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好“导航”和“牵引的作用。 2、实行科学的行政管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学校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各级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意见措施等,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措施,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3、全体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站在国家民族兴衰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积极主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4、全体教师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

人文修养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修养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人文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由于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的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文修养课程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薄弱,在护理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1]。受以往以“疾病”和“治疗”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影响,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对自己关心不够,出现心理落差,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之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人文修养的欠缺,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 二、人文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缓解医患矛盾 人际沟通是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做出详细的解释,保证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另外,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社会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病患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状态等,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交流中避免冲突的发生,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 (二)提升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道德伦理素养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在护理人员身上,道德伦理依旧是核心素养。在护理的过程中,论文援助Q2315126918护理人员应真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人文主义关怀,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护理理念。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一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身份,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影响更加在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时刻注意用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 (三)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日后护理实践奠基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300字_心得体会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300字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300字,感谢您的阅读!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300字(一)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大家都必须去珍惜它,因为有了生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安全与健康是学校、家长、社会时刻关注的事情。孩子每一天的安危,都牵动着家庭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这本书是为中小学生编写的,作为学生家长,我也抽空读了读,受益匪浅。此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安全事故等,还教我们许多非常实用的自我保护措施、生存技能、自救技能等等。书中也提到了,许多人为事故是可预防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不幸的事不会发生自己身上,但是往往这种意识,让我们忽略了小细节,有可能就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偶尔闯个红绿灯等等。总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创建安宁、幸福的社会和家庭。 书中最后章节特别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话题,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保障。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我觉得在孩子感受学习知识乐趣的同时,应该培养孩子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请时刻牢记"安全".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300字(二) 前几日我们观看了一部安全教育影片,在那里边我们认识了很多安全意识防范。我们仔细的看着,在我的观看中,令我印象很深的事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主人公是一名小学生,名字叫小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小东学校的旁边有许多零食店,他每次放学的时候都要去买一些"三无"小零食,买回来就坐在买零食店旁边的长椅上享受这些"三无美味",吃饱了再回家,回到家后就再也不吃饭了,每天都是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东也一天天瘦起来。邻居阿姨见了小东这副样子,很是担心。就让小东的妈妈带着小东去医院检查一下。 一天放学后,小东按照以往的惯例又去买了零食,没想到他的妈妈在校门口等他,小东被他妈妈发现了,他的妈妈大发雷霆,说:"你竟然背着我私下买零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0206097.html,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作者:才丁曲措 来源:《学园》2013年第26期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谈: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素质教学的质量;从身边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素质教育质量提高情感交流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81-01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备养德、开智、健体、审美、强劳的功能。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善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主导来诱发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宽和更广的方向发展,启发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独立的完成作业,实现素质教学的质量。训练是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方法、获得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抓好训练这一关,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和获取各种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加大生活能力训练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资源的选取等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藏的创新智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康、会审美、会强劳的创新性人才。 二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素质教学的质量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以及对学生的尊重爱护等都将会感染和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诱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尊重,从而达到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学生会相信老师、信任老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五营一中学校xx-xx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计划: 一、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我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各校要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责任到人,既分工,又合作。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不断加强德育管理。 1、加快中学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课的改进与建设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要开全开足课程,并在师资方面给予重视,加强师资力量,使思品课在指导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发挥其巨大作用。利用思品课结合当前实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观的教育。结合远程,以此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指导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劳动,可安排学生到敬老院、环卫所进行奉献活动。利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指导学生开展民俗调查研讨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 孩子们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3、深入开展 __活动 我校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社会荣辱观教育,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夯实做人的基础,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抓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行为习惯培养内容尽量细化,突出重点,切实落实《守则》、《规范》,在学生当中开展知、比、纠、行系列化养成教育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要把学生心理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安全、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保、感恩教育等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育。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法制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提高。

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伦理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应试教育忽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急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进行文化素质的“补课”,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这在当前至关重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使得科学教育倍受青睐,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诸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等。为此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所要求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越是科技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是基础,而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随着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就业体制的变革,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的热切期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人文教育薄弱是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安全教案

中小学生安全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②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投影仪.幻灯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本班同学毛光辉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㈡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主动、整体构建的过程,也是个体教育和社会化统一的过程,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就能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会使教育效果相互削弱和抵消,就无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形成有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其培养目标,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劳动者,这势必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自古形成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在许多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十分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在班里的排名以及能否进重点中学,将来有无希望上名牌大学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各种补习班,很少有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的时间,身体素质较差,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结合是社会教育的基础。三者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我们在世界强国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 要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要建立家教领导机构,精心制定授课计划,每学年度要评选出“优秀爸爸学员”和“优秀妈妈学员”;选好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