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佰》有感(范文3篇)

观《八佰》有感(范文3篇)
观《八佰》有感(范文3篇)

观《八佰》有感(范文3篇)

首先感谢这部电影告诉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的一件抗日英雄事件,《八佰》源自抗日期间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悲壮的一战,详细战役前后详情也是我等国人需要了解铭记的。

很是惭愧因为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这场我国实际参战420人的战役,英雄先烈需要被铭记,因为有他们的前赴后继才有我等才有现在的生活。影片通过一河之隔的景象,将地狱与天堂

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看到先烈隔窗望向河对面繁华景象时,我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他们看的不是河对面,他们看得是现在我们安定繁荣的生活,这是支撑他们慷慨赴死的信仰,

因为他们坚信积贫积弱、节节败退的中国终有繁荣昌盛的一天。而今天的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他们当时慷慨赴死的勇气和名族荣辱感。

突然想起川军抗日英雄苏国章回忆的那段对话

“去死,怕不怕?不怕!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打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人失去名族认同和丧失国家荣辱。正因为在国家名族在最危难的时候有这样一批慷慨赴死的先烈才唤起更多的

国人从麻木中投身名族救亡。爱国不仅仅是用一两部国产手机和

看一两场电影,爱国更需要更全面的传承,国家需要强大,就像电影中河对面的外国租界,当时欧美的发达可以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可以喝着咖啡洋酒“欣赏”着国军将士顽强的抵抗。四百多个将士清楚的明白对抗几万侵华日军何止以卵击石,又怎能阻挡日军铁蹄,他们为国家打的是精、气、神。我希望中国媒体多报道更多真实抗日事件、更多英雄事迹、更多真实的抗日影视。少整些胡编乱造的“抗日神剧”毒害后代,甚至过度消费及娱乐化抗日等侵华事件,让子孙后代清楚的真谛抗日没有那么多轻而易举,更多的悲壮和掺烈,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8月15日下午3点,濮阳圣雅恒丰超级巨幕影院,一场特别的《八佰》点映会正在举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刚看片头,感觉自己在“漫威”的画面中。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的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导演管虎独辟蹊径地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