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发布者:尹秀玲发布日期:2010-09-13 10:17:06.0

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边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六年级学生敬仰英雄和名人,爱抄名人名言,想当英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劲厌学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2008-10-30 作者(来源):[暂无]

良好适应,积极应对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人生中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六年级是中学生活的起始阶段,更是重中之重,做好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的成长十分重要。专家调查发现87%的困难学生不是智商或学习能力差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问题。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六年级开头不适应新学校生活,留下一些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后面的学习困难。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六年级新生快速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除了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工作之外,家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相关的教育措施。

一.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焦虑

六年级新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问题,占70%左右。由于小学学生和初中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他们在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上会存在很大不同。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基本特征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但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则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学习方法上,小学生的学习多数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然而初中阶段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面对新的学习任务,自然在心理上有着不

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很多新生都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迷茫、焦虑、厌学的情绪。

2.考试紧张

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家长经常会把“竞争”“中考”挂在嘴边,教育孩子要有紧迫感、要有竞争意识,这难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与紧张。对于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保持名列前茅才能让家长满意,一旦考试失利,他们极容易产生挫败感,严重的会焦虑、自卑。对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来说,学科数量的增加和考试难度的提高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考试成为他们最害怕的事。

3.人际关系紧张

儿童在经过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后,大多建立起固定的人际交往圈,与同伴关系亲密。到了小学高年级,交友以团体形式(即6、7个儿童在一起交往、游戏)为主。然而进入初中后,由于择校、分班等原因,六年级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极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和压抑的情绪,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后会更加感到不安与压抑。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家庭教育措施

1.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调整学习成绩定位

六年级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属于普遍、客观的现象,并且可能需要经历一段的时间才能适应。在这一适应期,作为家长,首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信心;其次,调整学习成绩的定位,尤其是对曾经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的孩子,更需要重新看待孩子的进步,可以制定具体、短期的目标引导孩子不断进步。

2.与孩子共同理解“考试”的含义,善待考试

初中的考试相对小学来讲,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但从孩子全面、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每一次的考试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是某一阶段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检验。在考试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孩子的发展情况,包括心理的应对情况。因此,家长在于孩子分析考试情况时,一方面了解分数,更重要的还需要交流以下这些情况:考试前的复习情况、考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情况(是否紧张、紧张什么?为什么会紧张,等等)、考试后孩子自己的心理状态(是认为成绩无所谓,还是本身就很紧张考试的波动情况,如果孩子本身已经很紧张考试成绩的波动,作为家长需要的是鼓励孩子,而不是埋怨、批评)、考试后孩子对成绩的自我分析情况,尤其是孩子对考试成绩的归因情况,是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还是运气,是归因于试题的难度还是老师的教学?3.关注人际沟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初中阶段孩子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与同伴关系的好环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作为家长,在每天与孩子交流学校情况时,要多关注孩子的人际

关系问题,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另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帮助他们识别好朋友和坏朋友。

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在孩子开始初中阶段的适应期,家长的正确教育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六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年龄都在10---14岁之间,这一阶段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时期,也是生理、心理等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成长中面临各种人生课题而产生的烦恼和焦虑,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对自我的认识等都带给他们很多困惑。从生理上讲,他们的身体进入人生第二个增长期,身高增长较快,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男孩子喉结变大,嗓音变粗,有胡须生长;女孩子嗓音变细,女性特征开始发育,有初潮出现。这一时期学生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如:男女生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表面不愿跟异性同桌,而内心又渴望被异性注意。这一时期男生的表现欲比较强,而女生则开始注意自己的容颜,打扮等,个别同学开始出现了早恋现象,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对异性有朦朦胧胧的好感。同性之间的友谊也有了一些变化,择友的标准更严更高,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从心理发展角度讲,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受大人的约束,有了最初的反叛心理。这一点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在家里,不再认为爸爸妈妈的话永远正确;在学校,敢于对老师品头论足;在社会上,对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尽管这种看法有些偏激,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们开始崇拜偶像,尤其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更容易让他们着迷。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的教育要格外注意,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加以疏导。

从认知角度讲,这一阶段大脑所接受的外界信息剧增,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他们眼花缭乱。由于其是非观,道德观等并不健全,因而对事物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这一时期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特别高涨,往往对什么都感兴趣,都要探索一番,而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兴趣还会刺激他们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对一些他们以前没经历过的新事物,没接触的新知识等,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而对教师而言,如果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设法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当中,使之化为学习的动力,培养起他们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创新的精神,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将会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走上歧途,一些孩子就会把精力用到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去,如迷恋网吧,迷恋游戏,盲目追星等等,就是例证。因此要倍加注意,既要保护他们求知积极性,又要恰当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当然,这种认知的兴趣也会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转移。教师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手段让学生的认知兴趣在一定时间段里停留在特定的事物上,比如对知识的兴趣,对探究的欲望等。把握住这些,并对此

进行深入研究,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从思维角度讲,六年级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就情绪的发展而言,情绪的强度,情绪的持久性迅速增强,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与支配。比如,对某个教师比较喜欢,那对其所带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反之,如果不喜欢那位老师,那他的这门功课也必然失去兴趣。有时一些学生甚至对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暗示、动作,一句鼓励的话等都会牢记于心,并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影响。

总之,在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对教法与学法进行研究,而且要精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仅要探讨特定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还要探讨自己所在区域,所带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个性规律,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这才符合现代教育

的新理念

必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必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七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及建议

七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及建议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问题汇总 1 学科知识跨度大 2 学习能力转化难度大 3 不适应初一学习生活 二、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2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3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三、家长教育及辅助该年级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建议 1、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环境。 初中与小学毕竞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中学的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学科门类等各方面比小学更大更广了,对一些住校生说,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个挑战;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课后训练;而且,这个年龄还处于似懂非懂时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直接。正因为这些变化,常常让一些学生跨进初中校门后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在小学时期表现相当不错的孩子,因没有及时适应环境而落后了。为此,家长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中学就会面对“课多、书多、老师多”的现状,正视现实,克服危难情绪,帮助孩子心里上接受环境的变化。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升入初中后最初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对症引导,在帮助孩子度过中学适应期中扮演重要角色。 2、引导孩子学科平衡发展。 作为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学科作业完成质量判断孩子上课的专心程度,特别是要关注孩子对各门学科的精力分配状况。引导孩子对各门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老的学科,也要对历史、科学等新学科一视同仁,不能顾此失彼。要使孩子既重视班主任老师的课程,也要重视和喜欢其他老师的课程。从教育经验看,各门学科的平衡发展是孩子学习成绩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而且,初中三个学年学业负担逐步增加,一旦出现偏课现象,某一学科落后以后,追赶和弥补将会十分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 1、一般心理特点 心理渐趋稳定: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例如开运动会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声 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擦桌子,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擦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2、学习 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许多家长、教师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3、应掌握的行为习惯 不打扰别人:孩子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就会出现一些令老师家长难堪的场合。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孩子理解: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不要只想着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或其它事需要安静,应自觉和同学们小声说话或先学习,等客人走后再大声玩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 1、自身角色的改变 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5、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我们小学时,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五湖四海各个市县各个学校的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要重新选择朋友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朋友。所以,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以及关系的重新确立,对我们初一的同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进入中学的这个开始阶段,难免有些同学是心里虽然向往着友谊,却又与这新的一切保持着一段距离,因为他还没能像以前那样投入到班级和同学中,有的同学甚至自我封闭,成为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还沉浸在小学难忘的印象和旧日的记忆里呢,这样与同学的交往就会觉得拘谨、羞怯和手足无措了,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而还有的同学则是在新学校里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看作是一个“角斗”和“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 6、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小学生心理特征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征: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从小学跨入初中,这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懈努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情绪浮躁,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浑浑噩噩,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小六级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 1.懒惰、自控力差。表现是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作笔记,不愿意搞劳动等。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总想乘老师不注意和同桌说说话,甚至看见别的人有什么好东西,明知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是忍不住将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 2.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干涉,与大人说话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3. 思想易受暗示,分辨能力不高。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因此常常在学校要求和社会思潮、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感到困惑和烦恼,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1、一般心理特点 1.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1.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1.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1.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2、学习要点 2.1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讲座杜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与父母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

第三,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教六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 一、心理特点 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 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 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 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好。 4、情绪变化因素 (1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强烈而持久的焦虑状态行为反常、行为效率低下,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2)六年级有“自责倾向”的学生较多是一个明显的特点。例如,在与学生的书面交流中,学生这样陈述: “每当我与朋友发生矛盾时,我十分伤心,我会想:是不是我错了,是不是我对朋友的态度不好当我的成绩不理想时,我十分讨厌自己,总会想自己的脑袋太笨。” “以前,我认为自己的字是最好看的可现在当我翻开别的同学的作业,看到他的字体时,总感到羡慕,觉得自己太笨。” “每当作文课的时候,我就非常烦恼,因为我怕我写出来的作文选材不好,或者没材料写。” “当我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时,我会很恨我自己。”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一、案例概述 在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在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面对他人的示好,小女孩不会回应,也惧怕同他人进行交流。我在课堂上经常对这个小女孩进行提问,但是小女孩总是以沉默来回应我的问题。即使我对小女孩进行了引导,小女孩还是不愿意与我进行互动。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有一些孩子愿意找小女孩玩游戏,小女孩却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加入到他人的游戏活动中。 我曾经带领学生一起玩接力跑,邀请小女孩和大家组成一队,小女孩却害怕自己给队伍拖后腿,拒绝了我的提议。我在课下与这个孩子进行了谈话,询问孩子是否遇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这个孩子只是摇头,不愿意和我进行深度交流,也不愿意谈论自己。 二、原因探讨 我对这个孩子出现胆小自卑性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客观要素都对孩子的个人成长产生了影响:第一,孩子的天性导致个性如此。在 与父母进行交流之后,我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什么重大 挫折,这种性格的养成可能与先天要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小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性格培养对后天发展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这个孩子比较喜欢安静,害怕与陌生人接触,也害 怕进入到陌生环境之中。如果没有对孩子进行性格完善,就会阻碍未来孩子的成才之路,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孩子的家庭导致个性如此。为了探讨孩子性格的成因,我与孩

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孩子性格和父母性格存在相似之处,这个孩子的父亲沉默寡言,母亲也是不善言谈。我问孩子的父母,平常是否会 留出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孩子的父母对我说,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无暇抽出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生活,认为孩子教育应该由学校负责, 而不应该由他们负责。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女孩的自卑性格逐渐养成,人际交往能力日益被削弱。 第三,孩子的成长环境导致个性如此。对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孩子自幼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与孩 子的代沟也比较大,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会出现一定问题。孩子有心事时,无法将自己所思所想与爷爷奶奶言说,只能自己消化,将事情 放在内心深处。长此以往,孩子的胆子会越来越小,与他人的交流欲望也会越来越淡薄。即便进入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孩子也不 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性格,立刻参与到群体中间。 第四,孩子的学业成绩导致个性如此。这个孩子不愿意回答问题有其固有原因:一方面,孩子经常在上课时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没有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另一方面,孩子不能完全跟上教师的讲课步伐,吸收课程的新知识。与其他同学相比,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相对 较差,学习态度并不积极,这就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这个孩子的成绩比较差,在班级中的排名并不理想。学业成绩 越差,孩子的自卑情绪越严重,在课堂上越沉默。 三、应对举措 为了帮助孩子战胜自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采用了如下的应对举

小学各年级学生心里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们的接触,很多相同年龄小朋友的行为都有很多共性,为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走出教育的困境,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作如下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小学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三、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对策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对策 1 心理和行为特点 1、自主意识增强,排斥老师、家长的管理。孩子们总想通过说话、做事证明自己长大了,例如 在自我意识上他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不用你们管”。在他们的心目中,家长、老师的权威已经慢慢的减弱,他们可以对家长的缺 点错误进行批评,他们开始对家长、老师的言行提出质疑、表示反对。同学间的交往更频繁了,许多 事不让大人参与,不让大人知道,甚至是非不分的为了义气而互相隐瞒包庇。他们之间希奇古怪的事 情甚至我们都蒙在鼓里。 2、不尊重人,敌对情绪强烈。在自我意识的强烈导向下,孩子们唯我独尊,对待周围的人与事 都是比较冷漠的。在他们的眼中,父母与师长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感受,而 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在家里对长辈不尊重,冲着长辈们发脾气;在学校,对师长不礼貌,主要体现 在态度上。面对师长的批评,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我又怎么了?”马上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你才说 一句,他已经说了十句。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做错了,似乎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敌对情绪主要表现在:受到家长批评后,他就通过拒绝接受父母的任何安排来表现;受到老师批 评后,他就通过不听课,课堂捣乱、直接抵触师长等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3、易冲动。处于青春期萌芽的学生好胜心强,但自控能力差,当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使用攻击行 为,把敌对情绪直接发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经常处理孩子们之间问题的时候发现仅仅只有一 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4、缺乏责任感。在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而是选择逃避。在学习 上,他们马虎浮躁,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表现,我们都经历过。所以,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们的长辈,我们 应该为他们的成长高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犯错误,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 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二、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适应性反应。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认为学习上可以松驰一下,放松自己,学习缺乏压力,上课没精打采,下课热衷于娱乐活动,产生了观望、等待和停止不前的现象,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形成了所谓学习冷漠症。另一种是学习无力型,学习方法单一,死记硬背,面对课程难度大要求高的学科产生了畏难心理,因考试成绩不佳而陷入苦恼、彷徨,还有的学生把初中的生活想象得太美好,而显示的生活不理想,从而感到失望无助,在对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适应性反应方面的问题均占首位。 2、人际关系敏感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德阳市旌阳区黄许博爱小学范勇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一、一般心理特点 ,、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二、学习要点 ,、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主动扩大知识面 除了主要课程之外,六年级学生还应涉猎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对接触到的新知识进行主动的钻研。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题目,不要轻易地寻求一个答案就放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