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报任安书》 主备人: 卫森林

教学设计H.TEZJXSJ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意气: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身:自己; 今义:自己) (婴:绕;今义:婴儿)

(审:明白; 今义:审判,审讯) 10、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所以:……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11、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触,碰; 今义:一种武器) 12、 受械于陈 (械:刑具; 今义:机械) 13、 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14、 定计于鲜(鲜:不以寿终; 今义:新鲜)

15、 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今义:怨恨,仇视) (私心:自己的心愿;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16、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抒发愤懑; 今义:刻苦努力)

17、 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 今义:垂直) 18、 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19、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落入。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20、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

、“十

分”)

21、 下流多谤议 (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卑鄙龌龊) 22、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言论。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 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 被动句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 固定结构

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 ?恐怕……吧?) 四、探究阅读:

1、 提问: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 感受是什么?

明确: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直至受宫刑。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 “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毁谤耻 笑接踵而来。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

“是以肠一

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

2、 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4、若望仆不相师 (望:埋怨,怨恨;今义:希望) (师:效法;今义:老师)

5、幸勿为过 (过:责备;今义:过错)

6、用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今义:使用) 7、 其次不辱身 8、 婴金铁受辱

9、 审矣,何足怪乎?

明确:1)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 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

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 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慷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 ”

解析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① 受辱一一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

② 受辱一一隐忍一一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 ③ “我”(司马迁)受辱一一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一一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

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 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得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 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 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 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 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这抒发了他对社会 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 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

,“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又好像看到 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 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 万状,

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六、教师总结全文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

《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杰作,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

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 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 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 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

有如

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 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 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 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

时而旁征博

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 此外,行文的流畅, 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 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

千态

。 它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 并且

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