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军事集团的组成国是()

A、德意日与法俄

B、德奥匈与英法俄

C、德奥匈与英法

D、德意日与英法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汉白玉浮雕描绘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

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八一南昌起义④抗日游击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8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对象时()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4、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的重点工作是( )

A、推翻资产阶级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看展工人运动

5、马老师暑假旅游,来到一座城市,在街道两旁看到许多一样的宣传画,上面写着“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南昌

B、长沙

C、杭州

D、上海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意义在于()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7、现实变的和平解决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促进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8、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参加巴黎和会

C、罗斯福新政

D、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9、下列事件中,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遵义会议

C、长征胜利

D、开辟敌后战场

10、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下列有关于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加《新青年》的编辑撰稿工作

B、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

D、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2、下列会议的内容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关的有()

①波茨坦会议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慕尼黑会议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个标志性事件,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D、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14、“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作战武器先进

B、交通工具改进

C、人民群众支持

D、战略战术正确

15、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是()

①人民解放军迅速壮大②国民党军队严重削弱③国民党在军事上具有绝对优势④人民解放军得到了欧美的国际援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6、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事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祖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7、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有()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③国内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8、“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 B C

19、江苏常熟、浙江宁波四明山等地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诞生石()

A、革命统一战线后建立的产物

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

C、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

2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21、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某班开展以“我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请你参与。(共14分)

(1)[异同比较]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发现两者有很多相同点。请你代表本小组同学,说说两者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2)[论从史出]运用“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基本史实有: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据此史实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②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武昌起义胜利;大部分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宣统帝被迫退位。据此史实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4分)

(3)[学史感悟]通过讨论学习,在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内容之后,

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写出两个方面)(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值为100%)

材料二: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

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贾庆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

内战,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2)综上所述,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 分)

23、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年份表,完成相关问题。(共10

分)

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年份

英国1825 1836 1847 1857 1866 1878 1882 1890 1900 1907 1920 1929 1938 美国—1837 1848 1857 1865 1873 1882 1893 1903 1907 1920 1929 1938 法国——1847 1857 1867 1873 1882 1891 1900 1907 —1930 1938 德国——1847 1857 1866 1873 1882 1890 1900 1907 —1929 —日本————————1900 1907 1920 1929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约每隔几年爆发一次?比较各国发生危机的时间,你可以看出有什么特点?(4分)

(2)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2分)

(3)针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做法?结果如何?(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共16分)

材料一:“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

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战争难以分清善

恶,它不是用哪一方争议,哪一方不正义可以说明的。”

————引自日本近几年来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内容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德国总理施罗德在集中营纪念碑献花

材料三:东史郎是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他为了把历史真相告诉世人,公开发表了在侵华战争期间的日记——《东史郎日记》(包括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并四次到南京向中国人民谢罪。(注:东史郎于 1月3日在日本京都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3岁)

(1)以1937年事件为标志的日本全面对华战争是一次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分)

(2)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反侵略战争的方法,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智慧,请你根据你的所知:介绍几种战法、

、等。(2分)

(3)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取得胜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4)请你用二则日本侵略、杀害中国人的史实来驳斥材料一的谬论。(4分)

25、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5周年,周军编写了一首诗歌:(共12分)

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壮大这人民的武装力量。宝塔山的晨曦洗掉风尘,中国大地迸发星火闪亮;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

深入虎穴求和平蒋丧约,五星红旗迎来崭新世界。

(1)请你说说诗中所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至少4则)。(8分)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3)“从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给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2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 60 分)

21、(共14分)

(1)(4分)

(2)①(2分)

②(4分)

(3)(4分)

22、(共8分)

(1)(4分)

(2)(4分)

23、(共10分)(1)(4分)

(2)(2分)

(3)(4分)

24、(16分)

(1)。(2分)

(2)、。(2分)

(3)(8分)

(4)(4分)

25、(共12分)(1)(8分)

(2)(2分)

(3)(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A D A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C A C A C B D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 60 分)

21、(共14分)

(1)(4分)

从学习内容看,两者都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从结果看,两者都失败了。

(2)①(2分)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4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4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探索、勇于牺牲的精神等(写出两点即可)

22、(共8分)

(1)(4分)

蒋介石、毛泽东(2分)

全国工农业产值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分)

(2)(4分)

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意思相近即可)

23、(共10分)

(1)(4分)

约每隔9年爆发一次(2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点(2分)

(2)(2分)

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4分)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即用国家的调节手段缓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结果是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经济逐步回升。

24、(16分)

(1)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

(2)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2分)(写出两个即可)

(3)(8分)

①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③中国军民的顽强作战④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了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4)(4分)

细菌战、南京大屠杀、对重庆等后方等后方城市轰炸、扫荡及三光政策。(写出两即可)

25、(共12分)

(1)(8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共产党与国名党重庆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少写出四个)

(2)(2分)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3)(2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 全一册知识点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新疆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创造的一种灌溉设施是………………………………()A.坎儿井B.水渠C.运河D.水库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A.俄罗斯和加拿大 B.加拿大和巴西 C.俄罗斯和美国 D.美国和印度 3.我国的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A.黄海、渤海、东海、南海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东海、黄海、渤海、南海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漠河—腾冲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北部的黑龙江冬季漫长。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地势因素 6.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7.两支科学考察队要考察长江、黄河的水文变化,他们分别沿河而上。你认为他们都要经过的省区应该是………………………………………………………() A.青海、四川 B.青海、西藏 C.西藏、四川 D.西藏、四川 8.关于宝岛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暖湿②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③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美称 ④台北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哪三级………………………………………………() A.省、县、乡 B.省、直辖市、县 C.省、县、市 D.省、镇、乡 10.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 ①故宫②胡同③四合院④长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 ①耐寒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④能适应低气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A.长江B.珠江C.松花江D.京杭运河 13.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试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19世纪末,海军上将梯尔匹茨奉德皇之命将德国海军建成一支可以向英国皇家海军挑战的强大部队。这反映了德国 A.预谋与英国争霸世界B.在欧洲拥有显著地位 C.欲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D.要助殖民地实现民族解放 2.阅读下表,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表中变化的外部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D.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3.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A. 西方列强 B. 满族人民 C. 满清贵族(清政府) D. 少数民族 4.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创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 九年级同学小谢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整理学习资料,请你帮忙完成5—8题。 5.科学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首次在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是 A. 远程大炮 B. 坦克 C. 飞机 D. 毒气弹 6.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列强在( 统治的“新秩序”。 ①欧洲②西亚③非洲④拉丁美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巴黎和会失败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爱国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北洋政府 ①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③收回④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二战前夕,意味着法西斯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是

苏教版九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20分) 1. 默写。(7分) (1)晓战随金鼓,。 (2),春江水暖鸭先知。 (3)求之不得,,优哉游哉,。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4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如同,。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kēng qiāng()的步伐,但决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bá shè()的快乐。(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的词语。(2分) (2)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充恰当语句。(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我都说了三遍了,你还是无动于衷,那毛病什么时候能改啊?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日本议员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全体同学专门开会进行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5.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美国华侨、著名社会活动家魏丰蕾女士,在一次应邀来华参加国庆典礼活动时兴高采烈地说道:“我这次回祖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看到这些城市摩天高楼林立,时尚繁华,一点也不逊色于纽约,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二: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他在一次应邀来华作学术报告时语重心长地讲道:“中国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上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当然为之高兴和自豪。不过当我参观了一些城市的现状和规划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三:著名作家龙应台撰文提醒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要特别警惕“自己不见了”的危险。她曾带着满脑子“现代化”的想象去访问欧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已扩展到上海②爆发的导火线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3. 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进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5.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革命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遵义会议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七届二中全会

浙江金华中考试题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卷(含答案)

金华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走中国特 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 A.人的城镇化 B.化解城市病 C.激活城市资源 D.放宽入户条件 2、2016年3月22日,围绕“新媒体、互联网金融、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话题举行的 国际性会议是 A.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 B.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C.第十五届博鳌亚洲论坛 D.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3.观察右图,从自然环境角度对沪昆高铁线路描述正确的是 A.贯穿我国三个经济带 B.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地跨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从上海出发经过浙江等地,到达云南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 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补齐“三农”短板。回答4―6题: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华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 B.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充足 C.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多雨 D.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高 5.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精准扶贫,补齐“三农”短板,有利于实现 ①同步富裕②依法治国③社会公平④全面小康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7.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 8.右边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 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 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 B.中 国近代化的探索 C.工业革命的冲击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9.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王某在微博上持续公开发布不良信息,有关部门依法关闭了他的账号,这警示我们应 A.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B.重视网络管理,禁止表达观点 C.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D.拒绝不良诱惑,彻底远离网络 11.对右边漫画中“爷爷强行上车后的一幕”评述正确的是 ①爷爷的言行是错误的,应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②爷爷的言行可以理解,是在调节情绪,随意发泄③孙女的言行是错误的,应该孝亲敬长,不讲原则④孙女的言行是正确的,体现正直勇敢,明辨是非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2.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丰富的原料和资源 C.广阔的海外市场 D.廉价的劳动力 3.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是() A.珍妮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史蒂芬孙 4.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水力纺纱机 D.蒸汽机车 5.下列机械和交通工具是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有①汽车②珍妮纺纱机③1807年发明的汽船 ④1814年发明的火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6.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珍妮机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火车的发明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7.英国人建立东印度公司的真实目的是() A.加强英、印经济交流 B.进行私营商业贸易 C.加强官商经营 D.进行殖民侵略活动 8.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古老的传统社会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 B.是由最初的“土兵”起义发展而成 C.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民族英雄 D.由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9.罪恶的“三角贸易”的开始于() A.16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10.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是() A.奴隶贸易 B.廉价工业品贸易 C.经济作物贸易 D.黄金白银贸易 11.引发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D.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2.西属拉美独立运动中最为著名的领导人是() A.波利瓦尔 B.圣马丁 C.章西女王 D.克莱武 13.玻利维亚独立的时间是() A.1813年 B.1825年 C.1858年 D.1859年14.在殖民地时代,西属拉美的“半岛人”主要来自() A.英、法 B.英、美 C.西班牙和葡萄牙 D.印第安人 15.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发生在()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16.欧洲工人开展“宪章运动”最根本的目的是() A.争取选举权 B.增加工资 C.建立自己的政 D.缩短劳动时间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18.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克斯和恩格斯联合发表的 B.是“宪章运动”的理论依据 C.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D.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思想武器 19.巴黎公社的性质() A.国际工人组织 B.工人阶级联盟 C.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 20.《英特纳雄耐尔》的词作者是() A.狄盖特 B.马克思 C.欧仁?鲍狄埃 D.恩格斯 二、诊断题(20分) 21、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1600年,英国人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开始了以英女王的名义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活动。经过几百年的侵略,印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1: 理由: 错误2: 理由: 22、1783年,一位威尼斯商人埀坐火车来到法国,后又埀坐汽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慕名已久的工业革命发源地美国,拜会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还和瓦特在剧院一边观赏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一边对英国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赞叹不已。 错误1: 理由: 错误2: 理由: 错误3: 理由: 23、美国领土扩张的大致方向是从西向东。 错误1: 理由: 24、从1871年5月21日到28日,巴黎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5月28日,公社最后的200名战士退守巴黎东郊的蒙马特尔高地,在那里进行了最后斗争,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五月流血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人教版英语 同山中心学校期中试卷 九年级英语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25分) 一、听力 第一节:听小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符合对话内容的图片。(每题1分)( )1. What is Tom allowed to do on weekends? A. B. C. ( )2. What did Mr. Black use to do? A. B. C. ( )3. How does the boy study English? A. B. C. ( )4. Who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 A. B. C. ( )5. What has Mary bought for Susan’s birthday? A. B. C. 第二节:听对话,回答问题(每题2分, 共10分)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6-7两小题(对话读两遍) ( )6.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How to memorize new words. B. How to memorize the text. C. How to make flashcards. ( )7. What is the boy’s idea? To A.make flashcards is certainly useful B.make flashcards is not much useful. C.make flashcards is a waste of time. 听下面一段较长的对话, 回答8--10三小题。(对话读两遍) ( )8. What do you have to say first if you want Jane to tell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are . A.The color you like best. B. The color you like least. C. The color you often wear. ( )9. What kind of person is Jeff’s sister? A.If she is kind to others ,she hopes others can be the same to her . B.She is a good listener. C. She does things according to her plans. ( )10. Who is a good listener that doesn’t like yellow. A. Jane B. Jeff’s sister C. Jeff 第三节:听短文,回答问题,(短文读两遍)(每题2分,共10分) 提示词:model (模特) ( )11.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A. In a book shop. B. In a clothing shop. C. In a fruit shop. ( )12. What did the woman want to buy? A. A dress. B. A skirt. C. A sweater. ( )13. How many times did the woman ask the girl? A.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 )14. How did the girl treat the woman ? A. Coldly. B. Warmly. C. Friendly. ( )15. How did the girl feel when she heard the woman’s words? A. She felt happy. B. She felt surprised. C. She felt angry.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95分)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6.I met with ocean of problems when I was in that country. A. a B.an C. the D. / ( )17.You won’t feel happy at school ________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A. though B. when C. unless D. because ( )18. Don’t __________ him. He is too young to finish the work by himself. A.care about B. be strict with C. worry about D. be afraid of ( )19.---- Why is the classroom so dirty ! ---- Sorry , sir ,it yesterday . We forgot to do it . A.doesn’t clean B.didn’t clean C.isn’t cleaned D.wasn’t cleaned ( )20. The whole country is fighting against the H7N9 , a disease has caused many deaths. A.who B.which C.whom D.what ( )21. ---How was your National Day?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10年深圳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word版有答案)

深圳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与社会试卷 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好。 2.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本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26—30),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电视剧《命运》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和发展历程,让观众更直观、更全面地了深圳经济特区。这里体现了大众传媒所起的作用是 ①监督②传递和获取信息③娱乐④文化传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 ①最高立法权②最高监督权③最高决定权④最高审判权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①自强不息②爱好和平③开拓进取④勤劳勇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2010年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市遭遇严重干旱,给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这五省市都位于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5.澳大利亚海陆疆域的突出特点是 A 岛国 B 海陆兼备的国家 C 内陆国 D 世国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 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 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 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 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 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 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及答案

200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质量调测试卷 2006.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温馨提示:①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②请将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卷Ⅱ上 .....。 卷Ⅰ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1、最早的手工工场出现于14世纪欧洲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中国出现手工工场是在(▲)时期 A、两宋 B、元明 C、明清 D、清末 3、17、18世纪的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动启蒙运动,是为了张扬(▲) A、自然的力量 B、人类的力量 C、理性的力量 D、宗教的力量 4、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西班牙 5、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意大利 C、西班牙、英国 D、英国、法国 6、第一个找到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加马 D、麦哲伦 7、法国大革命前,资产阶级属于(▲)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统治阶级 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国家中最早来中国的是(▲) A、商人 B、政府使节 C、传教士 D、军队 9、19世纪末,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美、法 B、美、德 C、法、德 D、法、意 10、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在雅典,那么第29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将在(▲) A、罗马 B 、巴黎 C、伦敦 D、北京

11、左边漫画反映的现象最终完全成为现实是 在(▲)条约签订之后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尼布楚条约》 12、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A、万松书院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诗为谭嗣同绝命诗, 诗中的“贼”指(▲) A、袁世凯 B、封建顽固派 C、李鸿章 D、光绪 14、《革命军》的作者是(▲) A、邹容 B、孙中山 C、章太炎 D、陈天华 1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是在(▲) A、1911年 B、1912年 C、1910年 D、1905年 16、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展出新工业产品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 能包括(▲) A、铁路设备和电动机 B、电灯和水力纺纱机 C、蒸汽机车和铁路设备 D、电话机和蒸汽纺纱机 17、下列各项中,不是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共同点的是(▲) A、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 18、19世纪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世纪”是因为(▲) A、发明了蒸汽机和蒸汽机车 B、开始了工业革命 C、世界各国都重视科学研究 D、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9、下列史实能体现清初建立者对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是(▲) ①承建避暑山庄,皇帝经常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等 ②土尔扈特部回归时受到乾隆皇帝的亲自接见 ③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④粉碎了受沙俄支持的天山南部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虎门销烟③洋务运动④鸦片战争 ⑤戊戌变法⑥甲午战争 A、②④③⑥⑤① B、②④⑥③⑤① C、④②⑤①③⑥ D、④②⑥③⑤①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 ( )1. It's generous _____ them to donate money to UNICEF. They think it important _____ them to help poor children go to school. A. to; for B. for; of C. of; to D. of; for ( )2. My brother _____ for half a month. A. has been away B. went away C. has left D. left ( )3. If it isn't yours, it must be _____ . A. somebody else B. somebody else's C. else somebody D. else's somebody ( )4. My brother spends too much time ______computer games. A. to play B. play C. plays ( ) 5. If I ____ ten million dollars, I ____travel around the world. A. have; will B. had; will C. had; will D .had; would ( ) young trees should ______well as often as possible water B. watered C. watering D. be watered ( ) pretended ________me when he walked by. A. not see B. not to see C. don't see D. to not see ( ) river ________very clean A. Did ;use to B. Did ;use to be C. Does ;used to D. Does ;use to be ( ) school so early. It opens at 7. A. needn't come B. don't need come C. needn't coming D. needn't to come ( )10. If you don't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_____ . A. So will I B. Neither do I C. Nor shall I D. So I will ( ) guitar is this -----Susan plays the guitar. It must _______. A. belong to her B. belong her C. belong to hers D. belong hers ( ) you like music ____makes you excited A. that B. what C. who D. it ( ) prefer ________at the party rather than______. A. to sing; dance B. to sing ; dancing C. sing; to dance D. sing ;dance ( )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I'd like to visit____ A. warm somewhere B. warm anywhere C. somewhere warm D. anywhere warm ( ) like places __________it's not cold in winter. A. those B. which C. where D. this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