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

3、食品加工: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4、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5、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6、食品干燥保藏: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一种方法,可简称为干藏。

7、结合水:指不易流动、不易结冰(即使在—40℃下),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溶剂,其性质显著地不同于纯水,这部分水被化学或物理的结合力所固定。

8、自由水: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为体液水。

9、水分活度:食品中的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中,水分活度通常定义为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10、MSI :在恒定温度下,以Aw(或相对湿度)对水分含量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缩写MSI。

11、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称为导湿现象,也可称它为导湿性。

12、导湿温性:促使食品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被称之为导湿温性。

13、复水比(R复):物料复水后沥干重(m复)和干制品试样重(m干)的比值。

14、复水系数(K复):复水后干制品的沥干重和同样干制品试样在干制前的相应原料重之比。

15、干燥比:物料干燥前后重量之比。两者的比值反映了食品物料被脱水的程度。

16、D值: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7、冷点:制罐头在杀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

18、顶隙:指罐盖内表面到食品内容物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般3到8mm。

19、冷链:在食品工业中,从食品原料、成品、运输到消费,几乎所有的食品都会有一到两个环节需要冷却或冷冻这样的低温步骤。

20、冷藏:是指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冰点,而不冻结的一种食品保藏方法。

21、冷害:指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象。

22、气调储藏:指人工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比例,以减缓新鲜制品的生理作用及生化反应的速度,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23、冻结:指常温食品的温度下降到冷冻状态这样一种过程,是食品冷冻贮藏前的必经阶段。

24、冻藏:是指在食品冻结后,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保藏方法。

25、冻结点:冰晶开始出现时的温度。

26、最大冰晶形成带:大多数冰晶体都是在—4~—1℃间形成,这个温度区间称为最大冰晶生成带。

27、腌渍:是让食盐大量渗入食品组织内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又称为腌制。

28、扩散:是分子或微粒在不规则热运动下固体、液体或者气体(蒸汽)浓度均匀化的过程。

29、渗透:溶剂从低浓度溶液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30、发酵:人们把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者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成为发酵。

31、发酵保藏:利用能形成酒精和酸的微生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活动,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32、半干半湿食品:一些食品的状态是介于两者之间,其水分含量在20~30%,Aw大多数处于0.70~0.85之间,它比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肉类的水分含量低或Aw低,而比传统干燥食品的水分含量低或Aw要高,是处于半干半湿状态,这样的食品通常被称为半干半湿食品。

33、食品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它原来品质的措施。

34、化学保藏剂:任何添加到食品中用于防止或者延迟食品变质的添加物都可称为化学保藏剂,但是不包括盐、糖、醋、香料以及熏烟,或者主要功能为杀虫或者草药功能的物质。

35、抗氧化剂:能够推迟、延缓或者预防由于氧化引起的食品败坏或风味劣化的物质。

36、食品辐射保藏: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物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的成熟发展,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

37、辐照食品:指用钴60、铯137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照射加工保藏的食品。

38、D10: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一般以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计量来表示,即残存微生物数下降到原菌数10%时所需用的Gy计量。

二、问答题

1、食品干制过程水分含量曲线(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食品温度曲线的变化特性

(1)干燥曲线(食品水分含量变化曲线)

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时直线下降,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取决于干燥时的空气状态

(2)干燥速率曲线

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阶段(AB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BC段);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C点),干燥速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CD段);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DE段)。

3)食品温度曲线

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AB段),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加热转化为水分蒸发所吸收的潜热(热量全部用于水分蒸发)(BC段)在降率干燥阶段,温度上升直到干球温度,说明水分的转移来不及供水分蒸发,则食品温度逐渐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