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蒙古族音乐文化鉴赏

合集下载

蒙古族民歌介绍

蒙古族民歌介绍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

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

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摘要】蒙古族民歌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体裁分类和题材分类,从体裁来讲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的民歌,从题材来讲则主要有牧歌、赞歌、思乡歌、宴歌、叙事歌和儿歌等众多类型的民歌。

本文主要依据体裁分类来浅析概述蒙古族民歌的类型与音乐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短调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人口分散在东北三省、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历史、音乐、文学、美术、地理、天文等方面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长久以来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生活在辽阔、空旷的大草原上,加之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创造了大量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蒙古族民歌的主要类型民歌在蒙古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体裁分类可以概括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

1、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具有自由、辽阔、奔放等特点,其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大多采用散板,形成这种音乐性格的原因是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是分不开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造就了这一音乐体裁的形成。

内蒙古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这样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铸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乌日汀道”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富有特色的一种体裁,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悠长舒缓的节奏和宽阔舒展的曲调,常用拖腔的方法来演唱,虽无明显的音乐节奏却也有内在的规律和分寸感。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骏马、骆驼的步伐和草原游牧生活等节奏的渗透。

在演唱中,以独具特色的“诺古拉”(颤音或称波折音)构成了主要的演唱技巧。

形成这样的一种歌唱的艺术形式是与蒙古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

浅析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

浅析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

摘要“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蒙古族用他们动人的歌声感染了所有人,也让所有人从歌声中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令人魂强梦绕的美景和豪迈好客的热情。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独有的表演形式,不仅是蒙古族热情好客的表现,更是蒙古族特有地域环境下所产生的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浅析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形式,探究蒙古族长调各演唱流派的特点及其区别,并分析蒙古族长调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族,蒙古族长调,艺术特点,演唱形式Abstract" the blue sky of the blue sky, the horse running under the white clouds, waving the whip round the quartet, hundred birds qi Fei. " the Mongolian people infected all the people with their moving songs, and let everyone feel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the hospitable enthusiasm of the Mongolian steppe. Mongolian long tune as a unique performance form of Mongolia, not only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ngolian hospitality, but also the artistic style produced by the Mongolian unique region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form of Mongolian long tu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Mongolian long tune singing school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ongolian long to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Key words:Mongolian,Mongolian long – tun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singing form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绪论 .....................................................................................................................................(一)概述 ............................................................... (二)蒙古族长调的形成与发展 ............................................. 1蒙古族长调的概述...................................................... 2蒙古族长调的形成......................................................3蒙古族长调的发展···························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风格··················································································· 1旋律悠长舒缓....................................................................2多为倚音装饰三蒙古族长调的流派及演唱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流派 ..................................................... 1呼伦贝尔流派..........................................................2锡林郭勒流派3鄂尔多斯流派4阿拉善流派(二)蒙古族长调各流派的演唱特点四对蒙古族长调当代发展的思考..................................................................................(一)蒙古族长调的当代发展趋势(二)对蒙古族长调当代发展的思考五小结参考文献 ..................................................................................................................................... 致谢...............................................................................................................................................一绪论(一)概述有人用长长的诗词表述内心的情绪,有人用厚重的文字记录下社会的文明,有人用美丽的画卷展示人生的精彩,而蒙古族用他们独有的歌声——蒙古族长调向所有人娓娓道来他们蒙古族对于历史、文化、人文、道德、哲学等多方面的感悟。

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区色彩

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区色彩

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区色彩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息的蒙古部落,仍残存着一些氏族部落时代的痕迹。

无论在生活习俗、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况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基础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又受到诸如战争、部落迁徙,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等条件的影响,其音乐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

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从历史上看,蒙古音乐地区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3世纪初以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经过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高原上的诸多蒙古部落,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

随着民族共同语言与生活习俗的形成,蒙古人所操场方言与区域性音乐风格,经历了一场“由多而少”的发展过程。

原先数十百计的方言与诸多区域性音乐风格,逐渐趋势于削弱或消亡。

有元一代近百年之内,蒙古音乐统一的民族风格基本形成,但其中又包含着三个主要的地区风格:即中部音乐风格区、东部科尔沁音乐风格区、西部斡亦剌惕(瓦剌)音乐风格区。

从宏观上说,明、清以来蒙古族音乐的所谓地区风格,不过是上述三种音乐风格发展嬗变、分化整合的结果罢了。

蒙古族音乐地域性风格的最终形成,大体是在清代中期。

清朝征服蒙古以后,统治者对蒙古实施隔离政策,“分而治之”。

故蒙古族音乐的地方风格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

《蒙古族音乐舞蹈》课件

《蒙古族音乐舞蹈》课件
神和集体荣誉感。
旅游开发的意义
蒙古族音乐舞蹈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 源,可以为旅游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 益。
旅游开发可以为蒙古族音乐舞蹈提供 更广阔的舞台和传播渠道,推动其传 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 供有力支持。
通过将蒙古族音乐舞蹈融入旅游开发 ,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 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舞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
通过舞蹈的表演,音乐的情感和故事情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 ,使观众有更深刻的体验。
音乐与舞蹈相互补充
在蒙古族艺术表演中,音乐与舞蹈常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 营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04 蒙古族音乐舞蹈的表演形 式
音乐表演形式
蒙古族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具有 辽阔、豪放的特点,通常在草原
《蒙古族音乐舞蹈》ppt课件
目 录
• 蒙古族音乐概述 • 蒙古族舞蹈概述 • 蒙古族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 蒙古族音乐舞蹈的表演形式 • 蒙古族音乐舞蹈的文化意义 • 蒙古族音乐舞蹈的未来发展
01 蒙古族音乐概述
蒙古族音乐的起源与历史
蒙古族音乐的起源
起源于古代蒙古部落的狩猎和游 牧生活,以及与周边民族的交流 融合。
蒙古族舞蹈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起源于古代蒙古部落的仪式和庆典,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并传承 下来的。
历史
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狩猎舞蹈到后期的宫廷舞蹈,都反映了蒙古族社 会历史的变迁。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以粗犷、豪放、热情的风格著称,注重身体的起伏、旋转和 跳跃,以及手、脚、头的协调配合。
表现形式
音乐主要通过声音来表现 ,而舞蹈则通过动作和表 情来表现。
表达方式

蒙古族音乐类型

蒙古族音乐类型

蒙古族音乐类型蒙古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音乐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历史中。

蒙古族的音乐有着鲜明的神秘色彩,它的风格独特而又多样,是极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蒙古族乐曲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元素,而且代表了蒙古族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文化以及人文背景,充满了智慧和活力。

蒙古族音乐可以分为四大类:蒙古抒情歌、蒙古舞曲、草原舞曲和蒙古戏曲。

蒙古抒情歌是最流行的一种蒙古族音乐,它拥有浓郁而深刻的情歌情思。

它们反映了蒙古族人的思想情绪,描绘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有着深邃情感内涵的艺术形式。

抒情歌的旋律通常简单而优美,纯朴而淳厚,有助于解压情绪,打发时间,让人感觉放松。

蒙古抒情歌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到广大蒙古族人的喜爱。

蒙古舞曲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类型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成为了可供传唱的一种传统文化。

蒙古舞曲通常由古老的传说、传统的游戏以及经典歌曲等内容构成,充满了历史文物的种种,可以让听众体会到传统的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草原舞曲是一种典型的蒙古族传统乐曲,也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文化之一,它以草原生活为背景,以旅途、牧歌以及山歌为内容,极具魅力。

蒙古人赞颂大自然,走起了驰骋草原的挣扎,将狂野草原的风采灌溉入乐曲中,在纯朴而抒情的旋律中找到满足。

蒙古戏曲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受欢迎的一种音乐类型,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演形式。

蒙古戏曲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内容包括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等,沉浸其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蒙古族多变的音乐文化表现。

戏曲的旋律婉转抑扬,有着强烈的浓郁色彩,能够勾起听众的兴奋感,充满活力与激情。

蒙古族音乐是一种神秘而又生动的文化,它由独特的旋律、各种文化元素和活力四射的歌曲组成,充满了智慧和活力。

它不仅描绘了蒙古族人的生活,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凝重和灵动。

蒙古族的音乐类型是多样的,能够丰富你的文化内涵,增添艺术情趣。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简介: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

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

牧歌的歌词既善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民歌分类: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蒙古歌曲的特点

蒙古歌曲的特点

蒙古歌曲的特点
蒙古歌曲是吉祥如意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其音乐形式自由、内涵深刻、情感丰富、节奏豪放。

蒙古歌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声音宏大、高亢悦耳
蒙古歌曲的特点之一是声音宏大、高亢悦耳。

蒙古人的嗓音特别高亢,而蒙古歌曲也
以高亢的音调和悠扬的旋律为特色。

蒙古歌曲的歌唱方式通常是平调唱法,唱出来的旋律
曲线优美,乐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二、情感丰富、表达深刻
蒙古歌曲的特点之二是情感丰富、表达深刻。

蒙古人多为草原民族,因此在歌曲创作
中较为注重表达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

蒙古歌曲唱出的情感充满力量、直接
而深刻,能够让人深深地被感染和震撼。

三、歌词简练、意境深远
蒙古歌曲的特点之三是歌词简练、意境深远。

蒙古歌曲中的歌词通常都非常简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歌曲所表达的视野也非常开阔,能够让人感受到蒙
古人民的自由豁达和勇毅气概。

四、乐器丰富、声音复杂
蒙古歌曲的特点之四是乐器丰富、声音复杂。

蒙古歌曲在演奏时会使用各种乐器,如
蒙古马头琴、胡琴、古筝、木琴、马蹄铁等,这些乐器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和复杂,能够深
刻地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综上所述,蒙古歌曲具有声音宏大、高亢悦耳、情感丰富、表达深刻、歌词简练、意
境深远、乐器丰富、声音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鉴赏
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人对那首有着草原风情的《赞歌》都不会太
陌生。20世纪60年代《赞歌》曾传唱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但很多人也许不知
道这首旋律优美的《赞歌》是由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长调歌曲改编而来。
2005年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
准列入联合国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人类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2001年的
昆曲和2003年的古琴音乐艺术之后中国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
成就。这也就反应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蒙古族文化甚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闭上眼睛,一阵略带苍凉的声音传入,带着一份从容,透着一份自信,放荡
得回响在无穷的草原之上。这是心与心的倾诉,是离自然最近的声音,飘向草原
与蓝天相接的远方。这就是蒙古族长调带来的宁静,这就是蒙古族长调的魅力。
长调民歌,蒙语称为“乌日汀•道”,是蒙古族在草原生活和放牧劳动中所
创造的民歌体裁。传统长调民歌包括许多歌种,诸如牧歌、情歌、赞歌、颂歌、
宴歌、思乡曲、婚礼歌等,形成了完整系列。它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
宽广,情感深沉,内在的抒情性与外在的描绘性相结合;深刻的哲理性与日常
平凡的自娱性、实用性相结合;陈述性的语言节奏,抒情的悠长节奏,持续音上
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的装饰,展现出内蒙古草原一望无际,生机盎然的
美好景象。长调民歌流行很广,以呼伦贝尔盟和锡林格勒盟最为丰富,典型的曲
例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调特点
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舒缓、节奏漫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在使用散
板的音乐作品中强调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整个乐句的布局常以比较短促的音符
开始逐渐进入长音,最后又用短促的音符收住,表现出紧-松-紧的原则。小节线
不十分明显,没有鲜明规律性的固定节奏,往往不写小节线,也不拿小节线来限
制它的优美旋律的自由性。如《辽阔的草原》全曲只有四句歌词,由两个乐句构
成的曲调反复一遍咏唱。每个乐句都以连续向上进行的曲调开始,表现了年轻牧
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但是爱情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的。接下去,
时紧时松、起伏跌宕的旋律,象波涛一样上下翻滚,正是他内心惆怅不安的真实
写照。正是由于这种舒缓、悠长的旋律,使得年轻牧民的情感可以畅快、不收拘
束的自由表达。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演奏技巧
1.高腔唱法。这里的高腔唱法主要是指高音区的假声运用。因为蒙古族的长
调民歌属于抒情歌曲,善于正面表现草原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抒发蒙古人炽热
的内心情感。一般音域较宽,需要运用假声唱法来完成。这种高腔唱法的产生
客观上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长调是蒙古人在放牧时所唱,表现草原的广阔
无垠,声音要求送得很远,曲调必然要向高音区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它多为
男子演唱,为了取得音色上的变化发展了它的高音假声唱法,从旋法上看,有
比较大的跳动,正是由于这种男声大跳形成的假声运用,使曲调富于夸张和戏
剧性的效果。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牧马人高声歌唱,让歌声充斥
在天地之间,驱走独自一人的孤独,畅快的表达心底的感情。唯有高腔才能表达
牧马人豪放的性格。
2.颤音唱法。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歌手,歌声高远明亮而又低
回婉转。唱长调的时候,往往运用一种特殊的发声技巧,唱出像马头琴高颤音那
样的装饰音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这种特殊的发声技巧就是颤音唱法。个
人理解,颤音可能也起到连接高低音转换的作用,使音调转换的不是那么突兀。
并且增加了鲜明的蒙古族特色。
但是颤音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歌曲情感特点。如昭乌达盟的《赞歌》要求用
比较热烈饱满的情绪,唱得奔放、粗犷,唱出蒙古人的豪迈,也唱出牧民们对领
袖和草原的热爱。而锡林郭勒盟的《小黄马》颤音唱得要比较细腻、深情,特别
要注意内在情感的表现,要很细致地表现出小伙子对可爱姑娘的思念。
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歌词特点
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有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舒缓等独
特的音乐美,而且其歌词还具有修辞艺术含蓄美和衬词艺术韵味美的特点。蒙古
族长调民歌歌词中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得体的运用,使歌词的语言生动形象,情感
表达委婉细腻,句式结构整齐均匀,歌曲的主旨更为鲜明,凸显出长调民歌独特
的艺术魅力。而长调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则起到了引出主曲、装饰旋律、扩充曲
调、加强语气及使歌曲富有变化的作用,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修辞手法
的含蓄美和衬词艺术的韵味美与其独特的旋律美和谐统一,营造出天高地阔深邃
而悠远的意境,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草原音乐文化内涵。
1.修辞手法。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中为了清晰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形象
地表现歌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歌词创作上巧妙得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
无形的精神内容更加具体而形象化,唤起人们的经验记忆、联想和想象,达到一
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种类极为丰富,
主要有比兴、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问、借代、反复等,其中的一些修辞
手法与其他民族民歌歌词的修辞手法相比,更为独特,更为生动。
如《小黄马》:
小黄马儿的颠簸,
颠得我没法安稳。
小情人一片真情,
真叫我心儿难平静。
歌中上句以小黄马的步态颠簸引起的“不安”作为起兴,喻指情人的真情,让歌
者眷恋,心情无法平静的心态。马儿的颠簸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人之间既有互
相爱慕的甜蜜又有怕对方变心的担忧,这种反复复杂的情感。
2.衬词的运用。衬词一般由语气词、感叹词、象声词或称谓构成的衬词性词
语组成,它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衬词虽然没有明确的意义,但一经和正词配
曲歌唱,对歌曲主题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演唱的衔接、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
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调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来源于蒙古语的虚词和助词,在
歌词句的开头、中部或结尾均有。长调民歌中的衬词不仅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表达
和曲调的调整有辅助作用,而且对歌唱者在华彩装饰性演唱技巧的运用与发挥具
有增加韵味美的作用。如锡林郭勒潮尔歌曲《旭日般的升腾》:
哲……呃……
旭日般升腾的是慈善和阴德,
安详雍容的是盛夏的万物。
高歌欢宴是苍天的恩赐,
咱要永享那欢欣和幸福。
啊彦珠咳啊彦那外都。
歌词首部的衬词“哲……呃”是引子之意,具有引人注意、加强语气、烘托气氛
的作用,接下来与歌曲主体的旋律完美地结合,抒发了蒙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礼赞
和永享大自然恩赐的喜悦心情,体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衬词的韵味美。
四、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影响
茫茫草原,了无边际,放牧生活日复一日,在这几近静止的单调生活中,牧
人需要一种方式来倾诉、宣泄,在这种情况下长调应运而生。蒙古族长调民歌反
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
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
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
产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长调,一个人不可能在那样一个辽阔的环境里面长期
生存,也不可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平和。
综合来看,蒙古族长调民歌无论从音调特点、演奏技巧、歌词特点和影响等
方面来看,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由于长调依托于草原而生,草原正在逐
渐退化而长调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也正在逐步消亡,需要我们担负起责任来保护
和传承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让长调继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