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音乐

合集下载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摘要】蒙古族民歌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体裁分类和题材分类,从体裁来讲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的民歌,从题材来讲则主要有牧歌、赞歌、思乡歌、宴歌、叙事歌和儿歌等众多类型的民歌。

本文主要依据体裁分类来浅析概述蒙古族民歌的类型与音乐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短调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人口分散在东北三省、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历史、音乐、文学、美术、地理、天文等方面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长久以来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生活在辽阔、空旷的大草原上,加之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创造了大量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蒙古族民歌的主要类型民歌在蒙古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体裁分类可以概括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

1、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具有自由、辽阔、奔放等特点,其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大多采用散板,形成这种音乐性格的原因是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是分不开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造就了这一音乐体裁的形成。

内蒙古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这样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铸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乌日汀道”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富有特色的一种体裁,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悠长舒缓的节奏和宽阔舒展的曲调,常用拖腔的方法来演唱,虽无明显的音乐节奏却也有内在的规律和分寸感。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骏马、骆驼的步伐和草原游牧生活等节奏的渗透。

在演唱中,以独具特色的“诺古拉”(颤音或称波折音)构成了主要的演唱技巧。

形成这样的一种歌唱的艺术形式是与蒙古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

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

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

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
以下是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用中文写:
1.《意乌布里诺》-蒙古著名歌手乌兰托娅的代表作品,流行度极高。

2.《人家》- 武者小路洋平演唱的蒙古歌曲,凭借其动感的旋律走红。

3.《苏木塔拉》- 敖包相会乐队的一首经典作品,表达了对大草原的
热爱与思念。

4.《爱公主》- 流行歌手成日才木演唱的一首甜蜜动人的爱情歌曲。

5.《玛斯江》- 玛斯江是蒙古族著名音乐家,他的歌曲以悠扬的嗓音
和深情演绎闻名。

6.《土豆孙》- 音乐组合“胡杨林”演唱的民歌,以质朴的声音展现
了草原上的美好生活。

7.《风之子》- 《黑鹰之歌》乐队翻唱的民歌,歌词充满了对祖国大
地的赞美和祈愿。

8.《寻觅》- 著名歌手巴音戈壁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歌声激荡着浓
郁的蒙古族风情。

9.《蔚蓝的天空》- 歌手苏琛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旋律欢快,歌词
富有希望与梦想。

10.《托以马里亚的名义》 - 蒙古国著名歌手尼格买提演唱的一首动
听的民歌,曾在蒙古国内外非常火爆。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音乐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 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 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 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 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 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 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 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 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息的 蒙古部落,仍残存著一些氏族部落时代的痕迹。无论在生活、语言、习 俗等方面存在著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古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中,调式问题素来占有 重要地位。因为,地域性音乐风格的鲜明特色,往往通过某些独特的调 式体现出来。诚然,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其调式思维的基础 是五声音阶。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调式体系,并非只适用于汉族音乐,而是概括了中国乃至亚洲诸多民族 音乐的调式规律,包括蒙古族音乐在内。然而,“宫、商、角、徵、羽” 五声音阶调式体系,只是研究蒙古音乐调式的基本框架,而不是现成结 论。何况,在蒙古族民间音乐中,除却五声音阶之外,还存在著六声音 阶、七声音阶、乃至蒙古族固有的一些特殊调式。但它们赖以发生的律 学依据,不是西洋的“十二平均律”,而是中国的“五度相生”体系, 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西洋调式理论。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 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 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 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 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

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

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民歌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

蒙古族民歌体裁分类

蒙古族民歌体裁分类

蒙古族民歌体裁分类
蒙古族民歌按照音乐特点主要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大类。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此外,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

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此外,按照风格表现形式又分为礼仪歌和牧歌两大类。

其中,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于长调民歌体裁;狩猎歌、短歌、叙事歌及一部分礼俗歌都属于短调民歌体裁。

如需更多蒙古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相关信息,可以查阅中国民歌数据库等权威音乐网站获取。

音乐课件:蒙古族民歌——草原的呼唤

音乐课件:蒙古族民歌——草原的呼唤
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 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长调 短调ຫໍສະໝຸດ 流行地区内容表达音乐特点
牧区 半农半牧区
草蓝天原、、白骏云马、、江骆河驼、、湖牛泊羊、悠音富长绵的辽长装阔、饰、旋音节律、奏起字少自伏由大腔、、长尾丰
称颂英雄、表达爱情、饮 篇幅短小、节奏鲜明、结 宴敬酒、祭祀祝福...... 构规整、音域相对较窄
《乌云珊丹》
篇幅、节奏、结构、音域......
草原的呼唤
蒙古族民歌
长调
长调 短调
流行地区
短调
内容表达
音乐特点
《鸿嘎鲁》 敬酒 《鸿雁》 思乡
《鸿雁》
流行地区
牧区
内容表达
音乐特点
草原、大雁、思念、思 乡......
悠长辽阔、尾音绵 长......
《鸿古尔》
歌词大意: 桩栏中围聚的马群里 哪里去找 曾经熟识的良骏 我那六旗故乡 哪里还有 曾经丰饶的村庄 原野上奔驰的马群里 哪里去找 曾经熟知的灵驹 我那七旗家园 哪里还有 安宁生息的故人
内容表达?
节奏、旋律起伏、装饰 音、唱腔......
长调
流行地区
牧区
内容表达
音乐特点
草念蓝原天..、、..芦骏白..苇 马云、、大 骆江雁 驼河、、思 牛湖羊泊、悠音富悠 长长绵的长.辽长装.辽.阔、饰.、旋音阔..节律、、奏起字尾自伏少音由大腔绵、、长尾丰
长调
2005年11月25日,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 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 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蒙古族歌曲蒙古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歌

蒙古族歌曲蒙古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歌

蒙古族歌曲蒙古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歌
蒙古族歌曲有许多优美动听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蒙古族歌曲中广受喜爱的十首:
1、《格格玛》- 内蒙古民歌
2、《达娜拉》- 内蒙古民歌
3、《昭君出塞》- 莫日根
4、《马头琴之舞》- 乌兰图雅
5、《葬乌蕊》- 王麟
6、《热舞蒙古》- 赛日汗
7、《伊斯坦布尔的夜晚》- 木巴扎
8、《赛马》- 大嘎达
9、《太阳的花儿》- 赛日汗
10、《奔跑的羚羊》- 艾·铁木真
这些歌曲传承了蒙古族独特的音乐文化,展现了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无论您是否了解蒙古族文化,这些歌曲都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蒙古族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

蒙古族音乐系统介绍——关于民歌、呼麦、马头琴、四胡、好来宝简介: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

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

牧歌的歌词既善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民歌分类: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