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夹的说明

Linux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夹的说明
Linux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夹的说明

Linux实际上只是提供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它实现了多任务和多用户功能,管理硬件,分配内存,激活应用程序的运行。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技术的内核版本(比如2.3、2.5、2.7)是实验用的、正在开发的内核。稳定的、正式发行的内核版本号则是偶数的(比如2.2、2.4、2.6)。

由于Flash固有的电器特性,在读写数据过程中偶然会产生1位或几位数据错误,即位反转,NAND Flash发生位反转的几率要远大于NOR Flash。位反转无法避免,因此,使用NAND Flash的同时,应采用错误探测/错误更正(EDC/ECC)算法。

Flash的编程原理都是只能将1写为0,而不能将0写为1.所以在Flash编程之前,必须将对应的块擦除,而擦除的过程就是把所有位都写为1的过程,块内的所有字节变为0xFF。

I2总线

组成I2总线的两个信号为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为了避免总线信号的混乱,要求各设备连接到总线的输出端必须是开漏输出或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总线空闲时,上拉电阻使SDA和SCL线都保持高电平。根据开漏输出或集电极开路输出信号的“线与”逻辑,I2C总线上任意器件输出低电平都会使相应总线上的信号线变低。

“线与”逻辑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出直接互连就可以实现“AND”的逻辑功能,只是输出端是开漏(对于CMOS器件)输出或集电极开路(对于TTL器件)输出时才满足此条件。工程师一般以“OC门”简称开漏或集电极开路。

突发模式传输是指取得总线控制权后连续进行多个数据的传输。突发传输时,只需要给出目的地的首地址,访问第1个数据后,第2~n个数据会在首地址基础上按一定规则自动被寻址和传输。与突发方式对应的是单周期方式,它在1个总线周期只传送1个数据。

Linux内核源代码目录结构

●arch:包含和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每种平台占一个相应的目录,如i386、ARM、

PowerPC、MIPS等。

●block:块设备驱动程序I/O调度。

●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AES、SHA等),还有一些压缩和CRC检验算法。

●Documentation:内核各部分的通用解释和注释。

●drivers:设备驱动程序,每个不同的驱动占用一个子目录,如char、block、net、mtd、

i2c等。

●fs:支持的各种文件系统,如EXT、FAT、NTFS、JFFS2等。

●include:头文件,与系统相关的头文件被放置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

●init: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进程间通信的代码。

●kernel:内核的最核心部分,包括进程调度、定时器等,而和平台相关的一部分代码放

在arch/*/kernel目录下。

●lib:库文件代码。

●mm:内存管理代码,和平台相关的一部分代码放在arch/*/mm目录下。

●net:网络相关代码,实现了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

●scripts:包含用于配置内核的脚本文件。

●security:主要包含SELinux模块。

●sound:ALSA、OSS音频设备的驱动核心代码和常用设备驱动。

●usr:实现了用于打包和压缩的cipo等。

Linux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进入Linux根目录(即“/”,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出于最高一级的目录),运行“ls”命令,可以看到Linux系统包含以下目录。

1、/bin

包含基本命令,如ls、cp、mkdir等,这个目录中得文件都是可执行的。

2、/boot

Linux系统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如vmlinuz、initrd.img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

3、/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录,应用程序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读写和控制就可以访问实际的设备。

4、/etc

系统配置文件的所在地,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如用户账号及密码配置文件。5、/home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6、/lib

库文件存放目录。

7、/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时会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

8、/mnt

/mnt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存储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有cdrom等目录,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有时我们可以把让系统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把挂载点放在这里也是可以的。

9、/opt

opt是“可选”的意思,有些软件包会被安装在这里,比如在Fedora Core 5.0中的OpenOffice 就是安装在这里,用户自己编译的软件包也可以安装在这个目录中。

10、/proc

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proc 目录为伪文件系统proc的挂载目录,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统,它存在于内存之中。11、/root

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录。

12、/sbin

存放可执行文件,大多是设计系统管理的命令,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usr/sbin;/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

13、/tmp

有时用户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tmp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14、/usr

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它包含很多文件和目录,Linux发行版提供的软件包大多数被安装在这里。

15、/var

var表示的是变化的意思,这个目录的内容经常变动,比如/var的/var/log目录被用来存放系统日志。

16、/sys

Linux2.6内核所支持的sysfs文件系统被映射在此目录。Linux设备驱动模型中的总线、驱动

和设备都可以在sysfs文件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节点。当内核检测到在系统中出现了新设备后,内核会在sysfs文件系统中为该新设备生成一项新的目录。

17、/initrd

若在启动过程中使用了initrd印象作为临时根文件系统,则在执行完其上的/linuxrc挂接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后,原来的初始RAM文件系统被映射到/initrd目录。

bmp文件格式详解

b m p文件格式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BMP文件格式,又称为Bitmap(位图)或是DIB(Device-IndependentDevice,设备无关位图),是Windows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图像文件格式。由于它可以不作任何变换地保存图像像素域的数据,因此成为我们取得RAW数据的重要来源。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s)也在它的内建图像子系统GDI中对BMP格式提供了支持。 下面以Notepad++为分析工具,结合Windows的位图数据结构对BMP文件格式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 BMP文件的数据按照从文件头开始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bmp文件头(bmpfileheader):提供文件的格式、大小等信息 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rmation):提供图像数据的尺寸、位平面数、压缩方式、颜色索引等信息 调色板(colorpalette):可选,如使用索引来表示图像,调色板就是索引与其对应的颜色的映射表 位图数据(bitmapdata):就是图像数据啦^_^ 下面结合Windows结构体的定义,通过一个表来分析这四个部分。 我们一般见到的图像以24位图像为主,即R、G、B三种颜色各用8 个bit来表示,这样的图像我们称为真彩色,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调色 板的,也就是所位图信息头后面紧跟的就是位图数据了。因此,我们 常常见到有这样一种说法:位图文件从文件头开始偏移54个字节就是

位图数据了,这其实说的是24或32位图的情况。这也就解释了我们 按照这种程序写出来的程序为什么对某些位图文件没用了。 下面针对一幅特定的图像进行分析,来看看在位图文件中这四个数据 段的排布以及组成。 我们使用的图像显示如下: 这是一幅16位的位图文件,因此它是含有调色板的。 在拉出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进行几个约定: 1.在BMP文件中,如果一个数据需要用几个字节来表示的话,那么该数据的存放字节顺序为“低地址村存放低位数据,高地址存放高位数据”。如数据 0x1756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为: 这种存储方式称为小端方式(littleendian),与之相反的是大端方式(bigendian)。对两者的使用情况有兴趣的可以深究一下,其中还是有学问的。 2.以下所有分析均以字节为序号单位进行。 下面我们对从文件中拉出来的数据进行剖析: 一、bmp文件头 Windows为bmp文件头定义了如下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FILEHEADER {?

几种Linux常用备份方法

系统备份是系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切,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Linux系统的备份方法,相信对大家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备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人没有去做。一旦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数据丢失,备份就成了真正的救命者。本文将讨论设置备份的策略和如何选择备份介质,并介绍用于备份的tar和cpio工具。 设置备份策略 设置备份策略和计划可以增加进行备份的可能性。备份开始前,要确定备份哪些数据、备份的频率和使用什么样的介质进行备份。备份的时候,应该进行完全备份。 备份通常安排在空闲时间进行。在大多数系统中,由于此时用户数量最少,所以打开的文件也最少。由于备份要占用一些系统资源,运行备份时用户会发现系统反应迟钝。 如果Linux计算机只有一个使用者,可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对整个系统备份一次。如果有关键性的文件,就应该有计划地把这些文件拷贝到一个可移动的磁盘中。 备份之前,首先要确保正确地设置备份设备。大多数磁带备份系统在安装时可以发现是否正确。系统启动后,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并且输入下面的命令: 滚动列表,并从中寻找你的磁带系统的驱动。如果没有发现,就需要加载一个组件驱动程序。 如果运行Linux服务器,就要制定一个备份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天要对所有的东西都备份。系统中只有一部分东西需要每天备份,下面列出需要备份的项目: 用户文件:每天都要对/home目录中的用户文件进行备份。 配置文件:/etc和/var目录中的配置文件不需要频繁备份,每个星期或每月备份一次即可,主要取决于配置更改的频繁程度。

程序文件:/usr和/opt目录中的程序文件很少发生变化,安装后做一次备份即可。通常情况下,程序文件可方便地从原始安装盘中恢复。 选择备份介质 把备份存到哪里有多种选择。下面介绍一些可选择的备份介质: 软盘:如果要把重要文件快速备份,或者将其带到家中,这时软盘仍旧是一种可选的备份介质。 光盘写入器:随着光盘写入器变得越来越可靠,价格也越来越低,光盘本身也非常便宜。选用此项的一个好处是光盘不容易被损坏,它备份的可靠性很高。使用光盘写入器有两点不利因素:它们速度较慢,并且只能保存大约650MB。 可重写的光盘:可重写光盘驱动器比光盘写入器要贵得多,工作方式与其类似。但是,这些光盘是可被重写的,并且它比只能写一次的光盘贵许多。可重写光盘其它的特性都与光盘写入器类似。 Jaz和Zip:Zip驱动器很流行,已经成为许多PC机的标准配置,同时它的磁盘和驱动器也都不贵。它一张磁盘可容纳100MB的数据,是一种用于快速、可移动备份的很好选择。Jaz磁盘可以容纳上G字节的数据,并且使用更先进的技术以获得更好的表现。Jaz驱动器和Jaz磁盘都比较贵。Jaz和Zip的缺陷是都容易损坏,并且保持时间相对要短。 磁带机:磁带备份设备是大多数Linux服务器的标准配置。磁带是可靠的,并且很少出现错误,它几乎比其它介质存储时间都要长。对于点对点工作组网络和中型网络,Travan和高端数字音频磁带(DAT)通常是最好的选择。Travan驱动器经过压缩可以处理8GB数据,这对于具有5-10个PC机的小型网络来说足够了。DAT驱动器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处理24GB的数据。DAT驱动器比Travan驱动器昂贵,但它磁带的价格要比Travan QIC磁带卷便宜。 高端磁带:选择高端磁带可能是相当贵的。与Travan或DAT相比,这种驱动器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度。三种广泛使用的驱动器类型是:Sony Advanced Intelliget Tape ( AIT ) 、Quantum Digital Li near Ta p e ( DLT )和Exabyte Mammoth 8mm。它们最少可以容纳20GB的不压缩数据,并且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

数据库备份方案

《客户名称》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3) 2.系统需求分析 (4) 1. (4) 2. (4) 1 (4) 2 (4) 1.1系统现状分析 (4)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4) 1.3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5) 3.系统备份理念 (5) 1 (5) 2 (5) 3 (5) 3.1系统设计指引 (5) 3.2数据保护技术选择 (6) 3.3连续数据保护 (7) 3.4备份管理系统组成 (7) 4.系统备份结构设计 (9) 1 (9) 2 (9) 3 (9) 4 (9)

4.1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9) 5.系统备份方案介绍 (11) 1 (11) 2 (11) 3 (11) 4 (11) 5 (11) 5.1W INDOWS服务器自身备份 (11) 5.2双机热备 (13) 5.3爱数备份 (14) 6.总结 (17) 1.项目概述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将根据《》的网络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服务器整合及虚拟化一身的方案。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与性能(机器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一条龙式的服务标准(产品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要所用的备份方式能够支持多系统平台操作。要达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软件,配合系统备份及双机备份,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和灾难恢复。 2.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现状分析 《》网络基础结构是基于Windows平台,现在拥有X台服务器。《》的文档管理系统包含了文件服务器、转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主要数据库包含了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DB2等。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数据的保护,在没有备份软件的情况下,已经采用了重要数据镜像备份、服务器系统镜像备份等常规保护方法,为企业的数据财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备份和灾难后的迅速恢复,很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根据上面的备份管理系统的风险评估,建议《》使用ESioo安全备份专家软件,配合Windows自带备份和双机虚拟备份,并重新设计相关备份的恢复策略,达到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文档管理系统备份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数据安全级别。

备份Linux操作系统

很多新手有着Windows下的习惯,刚接触Linux时,很多人都会问:“Linux如何备份系统?有没有Ghost?”等等问题。 其实Linux是非常稳定的,只要你别用管理员帐户去乱弄操作系统,特别是删除某些重要文件的话,一般是很难出问题的。但是很多新手为了了解系统,或者是“手痒”,老喜欢不计后果地乱动,于是总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结果又解决不掉只能重装。 那么能否有个像Ghost一样的软件,来备份刚装好和配置好中文环境的Linux系统呢? 当然有,就是tar,全名是tape recorder,非常专业的备份工具! 一、Linux文件运行的环境 Linux 下没有所谓的“注册表”等越用越慢的烂东西。在它下面,要使一个软件正常运行,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二进制文件,英文叫binary,一般就在/bin, /usr/bin等目录下的东西,二是库文件,library,一般在/lib,/usr/lib等目录下;三是配置文件,一般在/etc 和HOME目录的隐藏目录下(以.号开头)。配置文件不是必需的,有的软件会有默认的配置。此外还有其他的支持文件,这些都可以归到配置文件这类。 所以,要备份,就是要复制以上的三种文件;要还原,就是把以上三种文件粘贴到相应的地方。而复制和粘贴,大把软件都可以实现。 二、用tar备份系统 最简单的(也是最好的)备份方式就是用tar备份系统。虽然你可以在本系统环境下直接备份,但是推荐的方式是在另一个操作系统下进行备份。比如用LiveCD光盘启动后进行备份。同样的,当系统被你搞烂时,也是用光盘启动进行恢复。 首先,用Ubuntu Live CD光盘启动电脑,挂载你已经安装好的系统分区。假设挂载在/media/sda1下。 然后,确保你有另一个硬盘分区做为备份分区。当然,你要是把备份文件也放在/media/sda1下也没有问题,只是不符合“备份”的理念而已。我们假设/media/sda2为备份分区。并假设这两个分区都是ext3格式。 然后,运行命令进行备份: tar -cf /media/sda2/ubuntu-bak.tar /media/sda1 一般Ubuntu 8.04安装完中文,大小应该是 2.4GB左右。这个命令会花点时间,然后会在/media/sda2下面生成一个备份文件ubuntu-bak.tar 如果你对系统又进行了一些改动,比如又加入了星际译王,用得不错,想再次备份,那么只需要进行“更新备份”就可以了。命令如下: tar -uf /media/sda2/ubuntu-bak.tar /media/sda1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1、备份目的 保障项目数据安全,防止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情况。 2、备份策略 综述:所有mysql实例已经实现了master、slave结构,我们备份一般在slave服务器进行。部分备份完成之后,会上传一份数据到存储机或者其他服务器进行异机及异地备份,另外备份保存一份。 一、备份方式 1、本机备份 该备份模式,适合于快速恢复数据。比如:误操作删除数据等 2、异机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能比较好的规避单机故障问题。 3、异地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规避大规模IDC故障(比如:火灾、地震、空调故障等)、数据安全问题 二、备份频率 1、主站www、bbs、blog等核心项目,进行每天完整备份。结合各项目数据库实例master 与slave结构,以及当前slave服务器负载和带宽情况,采用crontab定时备份。 2、对于跟商业有关的项目,备份策略同核心项目。 3、非核心项目90%备份策略采用核心项目备份机制,其他采用每周备份策略。 4、对于近期大规模更新数据或者数据库结构变更的数据库实例,采用人员干预备份模式,即走备份申请流程。 三、备份准备 1、创建备份目录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2、脚本编写 详见第四项,备份脚本 3、加入计划任务crontab 4、检查备份情况 5、添加每天检查列表 四、备份脚本

#!/bin/sh LogFile=db$(date +%y%m%d).log week=`date +%w` cd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for DBName in database do NewFile=db$DBName$(date +%y%m%d).tar.gz OldLogFile=db$(date -d '7 days ago' +%y%m%d).log if [ -f $OldLogFile ] then rm -f $OldLog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LogFile]Delete Old log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LogFile]No Old log File!" >> $LogFile fi case $week in 1) date=`date -d '56 days ago' +%y%m%d` OldFile=db$DBName$date.tar.gz if [ -f $OldFile ] then rm -f $Old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File]Delete Old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File]No Old Backup File!" >> $LogFile fi ;; 2|3|4|5|6|0) date=`date -d '7 days ago' +%y%m%d` OldFile=db$DBName$date.tar.gz if [ -f $OldFile ] then rm -f $Old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File]Delete Old File Success!" >> $LogFile else echo "[$OldFile]No Old Backup File!" >> $LogFile fi ;; esac if [ -f $NewFile ] then echo "[$NewFile]The Backup File is exists,Can't Backup!" >> $LogFile else

存档文件格式简介

善用GNU Make做开发 2005-04-05 09:43:00.0 推荐:353 收藏:224 评论:0 来源:赛迪网-开放系统世界在编写小型的Linux应用程序时,一般情况下只会有少数几个源文件。这样程序员能够很容易地理清它们之间的包含和引用关系。但随着软件项目逐渐变大,对源文件的处理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此时单纯依赖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为此,Linux专门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管理工具GNU make。通过它,程序员可以很方便地管理软件编译的内容、方式和时机,从而使程序员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代码 的编写上。 make将整个软件项目的代码分开放在几个小的源文件里,在改动其中一个文件的时候,可以只对该文件重新进行编译,然后重新连接所有的目标文件。对于那些由许多源文件组成的大型软件项目来说,全部重新进行编译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方法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让原本复杂繁琐的开发工作变简单。 Makefile文件 GNU make是一个用来控制软件构建过程的自动工具,程序员通过定义构建规则来控制代码的创建过程。这些规则通常定义在一个名为Makefile的文件中。Makefile被用来告诉make编译哪些文件、怎样编译和何时编译。Makefile中的每条规则事实上都包含如 下一些内容: 目标(target)是make最终需要创建的对象; 依赖(dependency)通常是一个列表,指明编译目标时需要用到的其它文件; 命令(command)也是一个列表,指明从依赖文件创建出目标对象所需要执行的命 令。 虽然Makefile中的目标通常都是可执行程序,但事实上可以是诸如文本文件和HTML 页面等任何内容,甚至能够用来测试或设置环境变量。Makefile中的命令则不仅可以是编 译命令,还可以是任何Shell命令。 先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整个软件项目是由control.c、io.c和main.c三个源文件所构 成的,编写的Makefile文件内容如下: 在将上述Makefile文件与源文件保存到同一目录之后,就可以在命令行中输入“make”命令来编译整个项目了。make在执行过程中,首先会查找到Makefile文件第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讲课稿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数据库备份策略说明 1、备份目的 保障项目数据安全,防止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情况。 2、备份策略 综述:所有mysql实例已经实现了master、slave结构,我们备份一般在slave服务器进行。部分备份完成之后,会上传一份数据到存储机或者其他服务器进行异机及异地备份,另外备份保存一份。 一、备份方式 1、本机备份 该备份模式,适合于快速恢复数据。比如:误操作删除数据等 2、异机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能比较好的规避单机故障问题。 3、异地容灾备份 该备份模式,规避大规模IDC故障(比如:火灾、地震、空调故障等)、数据安全问题 二、备份频率

1、主站www、bbs、blog等核心项目,进行每天完整备份。结合各项目数据库实例master与slave结构,以及当前slave服务器负载和带宽情况,采用crontab 定时备份。 2、对于跟商业有关的项目,备份策略同核心项目。 3、非核心项目90%备份策略采用核心项目备份机制,其他采用每周备份策略。 4、对于近期大规模更新数据或者数据库结构变更的数据库实例,采用人员干预备份模式,即走备份申请流程。 三、备份准备 1、创建备份目录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2、脚本编写 详见第四项,备份脚本 3、加入计划任务 crontab 4、检查备份情况 5、添加每天检查列表 四、备份脚本 #!/bin/sh LogFile=db$(date +%y%m%d).log week=`date +%w` cd /opt/phpdba/backup/database for DBName in database do NewFile=db$DBName$(date +%y%m%d).tar.gz OldLogFile=db$(date -d '7 days ago' +%y%m%d).log if [ -f $OldLogFile ] then rm -f $OldLogFile >> $LogFile 2>&1 echo "[$OldLogFile]Delete Old log File Success!" >> $LogFile

Linux命令dump系统备份与还原

Linux dump系统备份与还原 备份步骤: 1.创建系统:dd if=icp-centos54-64.img of=lvstest1.img bs=100M 2.创建备份块:dd if=/dev/zero of=backup.img bs=100M count=100 3.mkfs.ext3 backup.img 4.创建vm系统启动文件lvstest1.xml,内容如下: lvstest1 a6603e99-fe4b-40bb-a076-aa56464f228f 8388608 524288 1 /usr/bin/pygrub linux destroy restart restart

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数据备份系统项目说明书

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数据备份系统项目说明书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数据备份系统项目说明书 广州科技网是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和广州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之一。 广州科技网以促进科技交流、推动科技发展为宗旨,以宣传推广广州地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成果应用为主要内容,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广泛的世界各地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信息,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比较全面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是科技局对外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科技局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网站。广州科技网已具备信息发布、信息检索、信息处理、网上政务、企业信箱、视频点播等服务功能。 广州科技网建成于2000年,随着网站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加,对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备份方式在可靠性、扩展性和服务性能方面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未来广州科技网发展需要。因此,广州科技信息网络中心拟对广州科技网的数据备份系统进行更换和数据迁移,并以这次工程作为契机,征集国内具备相应技术服务与支撑能力的单位,作为广州科技网数据备份系统服务的长期技术支持合作单位。 以下将针对本项目提出详细的服务和功能要求。 1.项目名称 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数据备份系统 2.项目目的 在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现有IT环境基础上建设系统成熟稳定、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性能优良、安全性高、易于管理及维护的集中数据备份系统,实现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上所有主要服务器数据的统一备份管理。 3.项目背景和需求 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上目前的IT基础网络结构环境如下图所示: 广州科技网网络结构图 整个广州科技网网络平台被分为对外服务网、中心内部网、虚拟主机子网和培训子网四个部分,各子网主要功能以及服务器环境如下: 对外服务网

单片机各种烧写文件格式简介

各种烧写文件格式简介-ELF Hex Bin 一,ELF Executable and linking format(ELF)文件是x86 Linux系统下的一种常用目标文件(object file)格式,有三种主要类型: Executable and linking format(ELF)文件是x86 Linux系统下的一种常用目标文件(object file)格式,有三种主要类型: (1)适于连接的可重定位文件(relocatable file),可与其它目标文件一起创建可执行文件和共享目标文件。 (2)适于执行的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 file),用于提供程序的进程映像,加载的内存执行。 (3)共享目标文件(shared object file),连接器可将它与其它可重定位文件和共享目标文件连接成其它的目标文件,动态连接器又可将它与可执行文件和其它共享目标文件结合起来创建一个进程映像。 ELF文件格式比较复杂。 二,hex 什么是Intel HEX格式? Intel HEX文件是记录文本行的ASCII文本文件,在Intel HEX文件中,每一行是一个HEX记录 由十六进制数组成的机器码或者数据常量,Intel HEX文件经常被用于将程序或数据传输 存储到ROM.EPROM,大多数编程器和模拟器使用Intel HEX文件. 记录格式 一个Intel HEX文件可以包含任意多的十六进制记录,每条记录有五个域,下面是一个记录的格式. :llaaaatt[dd...]cc 每一组字母是独立的一域,每一个字母是一个十六进制数字,每一域至少由两个十六进制数字组成,下面是字节的描述. :冒号是每一条Intel HEX记录的开始 ll 是这条记录的长度域,他表示数据(dd)的字节数目. aaaa 是地址域,他表示数据的起始地址 <如果是数据记录,这表示将要烧录的这条记录中的数据在EPROM中的偏移地址,

Ghost For Linux备份和恢复磁盘系统

Ghost For Linux 使用手册 一、准备环境 本手册测试环境为vmware workstation 9.0系统,安装windows xp pro操作系统,分区为4G大小,做全盘的镜像和恢复。 需要工具:ghost for linux0.45版本的镜像工具。 使用本手册,需要熟练使用vmware虚拟机软件。 应用环境包含了一个FTP服务器端,需要设置可以读写访问的目录,用户名和密码都设置成:nihao;本次使用的是FileZilla_Server,打开FTP服务的主界面,设置ftp根目录为可读写。 设置完成后,最小化到任务栏即可。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X86结构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支持全盘和分区的备份,通过ftp服务器的方式备份,保证了全网系统镜像的统一性和安全性,安装完成好系统后,依据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手册,对软件和操作系统进行设置即可投入使用。 二、备份系统 2.1、虚拟机开机准备 准备好工具后,打开虚拟机并开机, 运行光盘系统。 查看信息后,三次回车, 检测系统的网络配置 设置本地键盘模式 基本信息查看 回车键打开系统命令提示符: 输入G41,打开ghost for linux的主界面 选择网络模式 出现主界面 2.2、一些配置 需要设置FTP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备份到FTP上边的文件名,压缩的格式等信息,如下图所示。 本地IP地址通过虚拟机DHCP自动生成,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设置,保障网络的正常通讯即可。

设置FTP的备份用户名:xp_ 设置好的界面如下: 2.3、开始备份全盘 设置完成后,选择H:backup,开始备份全盘系统,注意:只选取HAD全盘即可,后边的分区不用选择。 开始进行全盘备份。 FTP服务器状态: 等待返回到主界面后,完成此次全盘镜像的备份,FTP服务器端的文件备份名:xp_ 注意:备份系统过程中,一定要等待系统备份完成,返回主界面,否则可能会存在备份不完全的情况。 三、还原系统 还原系统的过程与备份过程保持一致,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对应图片参考备份过程;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的IP地址和用户名密码的设置。 四、管理系统镜像 在AFC中央数据机房里,设置一台全网可以访问的FTP服务器,仅作为系统备份和环境使用。

公司文件格式规范

——请各部门根据模板修改相应格式公司的标准字体为黑体和楷体,如无特殊说明,公司所有文件执行以下标准: 第一条封皮 凡有封皮的文本,请依据模板设置封皮,并在人事行政部备案。 第二条文件标题 各种文件中,文件标题均使用黑体二号字,加粗;副标题用黑体四号 字体,不加粗;标题和正文之间空一行。 第三条正文字体 各级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1.,,1.1.1)区别。一级标题为黑体四号 字,加粗,二级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三级标题为楷体_GB2312 小四号字,加粗,正文为楷体_GB2312小四号字,不加粗;另外,正 文前如有填写说明和目录的,请依序安排,其中,填写说明与目录的 正文均使用黑体小四号字,不加粗。 第四条行距、段落间距 文件全文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段落之间和条款之间空一行,各条款 中的小标题无须空行。 第五条缩进 段落设置一般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含条款的(如合同)为悬挂缩 进。 第五条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下均为2.54厘米,左右为3.17厘米,页眉距边界为1.5厘 米,页脚为1.75厘米。 第六条页眉页脚 对外制度/规范性文件的页眉为靠左“永港(伟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靠右“致力于中国林产工业的技术升级”;对内制度/规范性文件的页 眉文字为靠左“永港伟方”,靠右“XXXX管理文件YG—XZ—070101(编 号格式见本规定附录)”或“XXXX部XX(根据需要分类,如会议等)文 件”,一般制度/规范性文件均需要编号,其它只作分类备案用文件无需 编号;无论对内对外文件,页脚格式均为“第X页,共X页”,页眉、页 脚均使用宋体小五号字,不加粗,带格式线。 第七条图表 图表大小可根据需要设定,图表标题需用楷体_GB2312,五号字体,图 表内容中,标题栏需用楷体_GB2312,小四号字体,加粗,加入标准淡 绿色底纹,其它文字内容用楷体_GB2312,五号字体,图表的说明注解 文字则用楷体_GB2312,小五号字体。 第九条落款 文件底部若需要落款,签名和日期请使用黑体小四号字,加粗。 第十条其它固定格式文件 公司其它固定格式文件(公文、信纸、传真、邮件、合同等),请按附 件格式样本(见附件)。 附录部门文件编号格式: 1、行政管理文件YG—XZ—070101、 2、人事管理文件YG—RS—070101、

BackupExecLinux平台下Oracle备份详细配置步骤

Backup Exec Linux平台下Oracle备份详细配置步骤。 情形 如何配置Backup Exec对Linux平台下的Oracle进行备份? 解释 请按照以下步骤一步一步对Oracle备份进行配置: 1. 首先使用root身份登陆到Oracle服务器,使用以下命令将用户oracle添加到beoper 组: 2. 继续使用root身份进行Oracle 数据库访问的配置,运行AgentConfig程序并选择菜单1: 3. 再次选择菜单1添加Oracle数据库访问,在此输入的用户名应该为oracle,即安装Oracle 时所使用的账号: 4. 选择y确定对于Oracle操作使用完整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然后输入计算机名;在此例子中Oracle计算机运行在SuSE10上,计算机名称为oracle11l: 注意:请确保DNS解释正确,或者修改hosts文件添加正确条目以确保解释正确。 5. 在是否使用自定义端口连接到备份服务器提示中选择n,然后在提交配置更改到配置文件中选择y以保存配置,返回菜单后选择5,再选择3退出配置程序: 6. su - oracle切换到oracle用户,再次执行AgentConfig配置程序,并选择菜单2进行数据库实例配置: 如果您的oracle环境不是RAC,则请忽略以下提示: If this computer is a RAC node, you must perform additional steps for configuration before you continue. Refer to the readme for these additional steps. 7. 在数据库实例添加中选择菜单1,系统自动列出该OS里所安装的Oracle实例,输入您需要添加的实例的编号,在此例子中只有orcl单实例,然后输入备份时用于连接实例的账号,建议使用sys账号连接oracle实例: 8. 在提示输入介质服务器的名称或IP地址时输入备份服务器的机器名;在修复编目中选择n(如果您的oracle配置了修复编目则请选择y进行修复编目的配置);然后在提交配置更改到配置文件中选择y以保存配置,返回菜单后选择5,再选择3退出配置程序: 注意:请确保DNS解释正确,或者修改hosts文件添加正确条目以确保解释正确。 完成以上配置后请重启Backup Exec Remote Agent for Linux/Unix的服务,在停止服务后请等待30秒后再运行启动服务的命令,否则可能由于还有模块未完全卸载而导致启动失败;如遇此情况,则只需要稍后再次执行启动服务命令: 9. 登陆到备份服务器,打开Backup Exec的控制台,从菜单中选择“网络”--“登陆账户”打开

数据库备份方案

《客户名称》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3) 2.系统需求分析 (3) 1.1系统现状分析 (3)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3) 1.3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4) 3.系统备份理念 (5) 3.1系统设计指引 (5) 3.2数据保护技术选择 (5) 3.3连续数据保护 (6) 3.4备份管理系统组成 (6) 4.系统备份结构设计 (8) 4.1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9) 5.系统备份方案介绍 (10) 5.1W INDOWS服务器自身备份 (10) 5.2方案2:双机热备 (12) 5.3方案3:爱数备份 (13)

1.项目概述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将根据《》的网络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服务器整合及虚拟化一身的方案。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与性能(机器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一条龙式的服务标准(产品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要所用的备份方式能够支持多系统平台操作。要达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软件,配合系统备份及双机备份,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和灾难恢复。 2.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现状分析 《》网络基础结构是基于Windows平台,现在拥有X台服务器。《》的文档管理系统包含了文件服务器、转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主要数据库包含了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DB2等。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数据的保护,在没有备份软件的情况下,已经采用了重要数据镜像备份、服务器系统镜像备份等常规保护方法,为企业的数据财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备份和灾难后的迅速恢复,很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各类音频格式介绍

音乐格式五花八门,多如牛毛,但不外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音乐指令文件(如MIDI),一般由音乐创作软件制作而成,它实质上是一种音乐演奏的命令,不包括具体的声音数据,故文件很小;另一类为声音文件,是通过录音设备录制的原始声音,其实质上是一种二进制的采样数据,故文件较大。 从播放形式上,声音文件还可以分为“音频流”和“非音频流”两种,前者能够一边下载一边收听,比如“.WMA”、“.RA”、“.MOV”等,后者则不能。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全部下载到自己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技术。 下面,将各种音乐文件的格式收集整理如下: 流式音频:Windows Media Audio(WMA) WMA就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是微软自己开发的Windows Midea Audio技术。它和Windows Midea Video一样,经历了几代改良后,变得非常出色。比起老掉牙的MP3压缩技术,WMA无论从技术性能(支持音频流)还是压缩率(比MP3高一倍)都远远把MP3抛在后面了。据微软声称,用它来制作接近CD品质的音频文件,其体积仅相当于MP3的1/3。在48Kbps的传送速率下即可得到接近CD品质(Near -CD Quality)的音频数据流,在64Kbps的传送速率下可以得到与

CD相同品质的音乐,而当连接速率超过96Kbps后则可以得到超过CD 的品质。 流式音频:RealMedia(RA/RM/RAM) RealMedia采用的是RealNetworks公司自己开发的Real G2Codec,它具有很多先进的设计,例如,SVT(Scalable Video Technology),该技术可以让速度较慢的电脑不需要解开所有的原始图像数据也能流畅观看节目;双向编码(Two-Encoding)技术类似于VBR,它可通过预先扫描整个影片,根据带宽的限制选择最优化压缩码率。RealMedia音频部分采用的是RealAudio,它具有21种编码方式,可实现声音在单声道、立体声音乐不同速率下的压缩。 流式音频:QuickTime(MOV) QuickTimeApple的QuickTime是最早的视频工业标准,在1999年发布的QuickTime4.0版本后开始支持真正的实时播放,其格式为“.mov”。它的视频压缩部分采用Sorenson Video技术,该技术支持VBR(Variable Bit Rat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码率,它可以动态地分配带宽以尽可能小的文件获得最好的播放效果,并能使在解压缩时获得平滑流畅的画面。音频部分QuickTime采用一种名为QDesiglMusic的技术,据说是一种比MP3更好的音频流技术。 VQF VQF即TwinVQ(Transform-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Linux 系统文件备份

Linux 系统文件备份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据备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国际上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据存储备份技术,而且将其充分利用,服务器与磁带机的连接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在国内,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服务器连有备份设备,这就意味着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服务器中的数据面临着随时有可能遭到全部破坏的危险。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存储备份行业相比,中国存储备份市场还刚刚起步,专业做存储备份软件的厂家是有限的,而能够为大型企业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可靠服务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有关专家指出,因为灾难与紧急事件具有“小概率、高风险”的显著特点,而且中国很多重要企业一方面仍然存在麻痹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准备不足。 另一方面,因为对存储与恢复概念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数据与IT系统备份的初级阶段,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所以要在最近几年要使各企业必须认识到存储备份的重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今天,数据存储容量的急剧膨胀,Internet使网络数据必须保证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处于就绪状态。因此,数据存储备份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那么什么是数据备份呢,简单的说数据备份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保存的关键数据的量愈来愈大,许多数据要保存应用数十年以上,甚至是永久性保存。关键业务数据成了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宝贵的资源,数据安全性问题愈来愈突出。从伦敦爆炸事件、美国9.11、东南亚海啸、到日本神户大地震,这些灾难不仅给政府、商业机构及至个人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把一个一直还没被人们完全接受的“数据的存储与备份”推向了市场前沿。 1.数据备份操作类型 数据备份按操作类型分可分为三大类,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量备份,详细介绍如下: ●全量备份 全量备份是拷贝整个磁盘卷的内容。换句话说,全量备份就是备份一个系统的C:驱动器,或D:驱动器,如此等等。术语“全量备份”可以适用于服务器,包括所有分配的逻辑卷,它也适用于卷对卷的备份。执行全备份的主要原因是提供更方便的磁盘卷恢复。使用在单一磁带或一组磁带上的整个卷内容,恢复将是十分简单的和容易理解的过程。通常,全量备份是在周末进行,因为这时能有适合的时间来完成备份,而不影响末端用户作业的运行。 ●增量备份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只需分)

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统一全集团范围内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和按时、顺利恢 复系统和数据,并确保有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归档 和恢复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备份和恢复管理的范围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针及原则; 系统、应用等软件及业务、配置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备份介质的存放、 归档管理;系统及数据恢复演练;备份和恢复流程的评估和维护;归档 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所需存储、磁带库等硬件工具/设备的监控和 管理。不包括:硬件、网络的备份和恢复(属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业 务系统的在线数据冗余(属于业务可用性管理)。 第三条关键系统定义: ERP、研发、SCM、CRM、财务、HR和其他多个单位通用的业务系统;MIP、邮件、公共网站等IT基础应用系统;单个单位使 用的核心业务系统。 第四条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由集团备份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既定计划和策略督促相关人员执行。 第二章数据备份和恢复原则 第五条备份和恢复时间、性能应符合各系统服务级别的规定,各系统服务级别由系统所在单位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商议。 第六条应考虑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等)变化的频率,全备份的频率应与业务系统变化频率成正比。 第七条当主机系统发生较大更改时,应马上对主机系统进行一次全备份。 第八条应考虑全备份的容量,全备份的频率应与其备份容量成反比。 第九条系统全备份方式适用于使用小型机设备的系统,使用PC服务器的系统建议采用克隆系统应急盘方式。 第十条对应用软件等程序文件:当系统配置数据发生变动时,应马上备份,备份介质保留至下一次系统全备份。当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软件将发生变动 时,应对变动前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该种情况下的备份一般情况下由 各系统管理员自行准备资源完成。 第十一条对Oracle等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的系统,原则上要求周日为0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