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一)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一)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一)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一)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1篇

做班主任时间不长,但也遇到了不少的事。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同时,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学生才会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基本情况:

谢某是位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

案例一:出早操排队时,谢某说孙某坏话××, 孙某就推了谢某,使谢某不慎跌倒在花

坛里,并哭了。

案例二: 谢某用垫板打前座的全某多次,结果,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扎破了,在哭。

教育过程:

案例之一:学生告诉我谢某被孙某推倒在花坛里了,谢某哭了。首先我让学生把两

个人都叫来。先让谢某说说原因:我好好地排在队伍中,正走到花坛边上,孙某就从后面把我推到花坛里了。还有没有什么原因?是无缘无故推你的吗?回答:是。接着我让孙某说说原因:他说我坏话××,所以我才推他的。你确实听到是说你吗?回答:是的。首先,孙某,老师要批评你,因为你动手了。即使是他说你坏话,你完全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就会批评他,[点头是]。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如

果你推了不巧,他摔成骨折或出血了,你就要付全部责任。你说是吗?[点头是]。

谢某,你有没有说过他坏话××。回答:没有。到底有没有?很坚决地回答:没有。好,那说明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老师对说谎的人是最恨的。我严肃地自语道:到底有没有说过?只要是说过,排在你们前后和边上的同学肯定也会听到,我会去了解的。现在我给你们做诚实孩子的机会,你们两个再好好想想。谢某想了想只好承认是说过的。你刚才为什么不承认?说同学的坏话,你说应该吗?回答:不对。撒谎呢?回答:不对。撒谎的人是最懦弱、最没出息的人,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这种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这种人将来谁敢相信他讲的话?以后有错不允许撒谎,下次再犯老师就不客气了,知道吗?回答:知道了。你们两个人都是有错的,一个是随便说同学的坏话,还说谎;一个是动手推同学。你们想一想: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孙某,你说谢某的坏话××,你想谢某会舒服吗?谢某,你把孙

某推倒到花坛里去,你想孙某会舒服吗?两人都摇头。所以,两个人互相赔礼道歉。他们互相赔礼道歉了。通过这事,两个同学都认识了自己身上的错误,只见,在互相赔礼道歉后,他们又在一起玩了。学生真是好天真啊!

案例之二:学生到办公室说:“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戳破了”。我赶紧走向教室,

一群学生都围了上来。我让谢某先到卫生室去消毒、上药。在静等谢某回来时,学

生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知道的原因。我制止了学生的话,问道:“谁看到了全部

过程?记住,看到一点点你都没有说谁对谁错的权利,相反,事情会因为你看到的一点点而变得复杂,甚至会歪曲事实,知道吗?”围观的学生们好像都听懂似的,

有人说“哦!”有人说“我看到一点点”,有的人则不说话了,睁大眼睛看着老师。这时,谭某边举手边说:“×老师,我知道全过程。原先谢某是跟我捣乱,我没理他,接着他就用手打了几下全某的头,全某回过头来吐吐沫,两人就互相吐了一会,后来全某回过头去做作业了,他就用垫板打全某头大概有十下左右,大概是打痛了,这时全某就回过头用手里的铅笔扎了谢某,就把他手扎破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我没想到我班的学生讲了那么清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过了一会,谢某来了,两人都站到我的边上,鉴于上次谢某的表现,我想再看看他是否诚实。于是,我先说出要求,我问谁,谁回答,其他人不允许说话,这是对同学的尊重,懂吗?“谢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我要听你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谢某答:“我不该吐他

吐沫。”“还有呢?”想了很久看了看老师后勉强说:“不该打他头。”“还有呢?”“没

有了。”“再想想” “没有了。”“全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我也要听你说说自

己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吐他吐沫、不该用铅笔戳他手。”“还有吗?”“没有了。”第

二个问题:“谁先动手的?想好了回答我”。“全某,是你吗?”“不是”。“谢某,是你吗?”“不是”。“都不是,那肯定是有一个说谎了!再给你们1分钟思考”,再问,结果谢某很勉强地说不记得了。那老师给你找个见证人,谭某你看到了全过程是吗?答:是。你说给谢某听,他不记得了。谭某又说了一遍,并证明说是谢某先动手的;这时张某也举手说,她也看到了全过程,也证明是谢某先动手的。我问谢某想起来了吗?在证据面前只好点头想起来了。换位思考一下,全某用垫板打谢某的头,谢某你会痛吗?会厌烦吗?谢某如果用铅笔戳破了全某的手,全某你会痛吗?想想别人的感受,这样伤害同学对吗?“不对”。好,现在自己检讨一下错的地方,并说说

以后怎么改正。学生都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并表示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

教育反思:

通过谢某的两件事,我觉得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首先,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公正形象。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在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聆听学生的讲话,关注学生的讲话内容。目睹即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学生的心声。比如:谢某第一次跌倒在花坛里,用手撑着地,眼睛看着老师,就是不爬起来。从眼神交流中告诉我他没摔痛,可为什么等我叫他起来他才自己起来了呢?第二次,看到我一进教室就把被铅笔戳破的手举到我面前给我看,意在告诉我他是受伤者吗?其次,我关注事实、证据,使怀揣侥幸心理的撒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使只看到自己吃亏,不看到别人受伤的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调整心理,健康成长。两次事情都是谢某先不对,可他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看到别人错的地方,但绝不承认自己关键错的地方,这种侥幸心理在他身上清晰的得以体现,如果不改正这种心理,将来就会助长撒谎行为、耍赖行为,从而使学生心理成长出现偏差。然,针对这样的

学生,只有用事实证据让他明白撒谎、耍赖都是没有用的,是隐瞒不了事实的。同时,采用“移情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移情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

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各种精神负荷。在谢某的教育过程中,我积极采用“移情法”,使学生在换位感受他人的行为中,感知自己

当初行为的问题所在,感悟撒谎的心理问题,从而改正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谢某就是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吃了亏就想得到老师的偏袒和同情的侥幸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像谢某这样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改正因心理素质问题延伸出来的撒谎习惯,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某某,男,7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小女孩的羊角辩、

用橡皮屑砸别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某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

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

祖辈总是有求必应。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爷爷来接他时,都要买一样玩具才肯上车,要不然小孙子就发脾气、哭闹,老人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集体的排斥。孟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

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有时还耍心眼,将作业本没完成的页数撕掉或谎称作业本丢回家了,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用脚踢了别的教室的门,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诸如此类的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

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父母对孟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

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们对孟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

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

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万一,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每当学校举行比赛,只要能与他对得上号,就要积极动员他参加。同时,教他一些参赛的方法,让他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在器重他,在帮助他。在班级活动中,也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讲故事、唱歌、表演课本剧等,因为他的主动参与会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再次在同学中间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3、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

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那么他将自暴自弃,他的个性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就把她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让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

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老师,并给予鼓励…… 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

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

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比较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有所收敛。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时毫不在乎的态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相信他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我们要运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去影响他们,通过我们的笑脸创造和谐,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3篇

怕学习的孩子赵健,男,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

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

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4篇

案例介绍

李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李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李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

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李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

李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

李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李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

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李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李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

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李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

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

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李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李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李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毛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

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李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

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李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李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李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李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李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